專利名稱:一種角度可調豬尾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豬尾圈,尤其涉及一種角度可調的豬尾圈,屬于紡織器材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豬尾圈是紡織機械中的常用配件,其主要作用是引線過絲,確保纖維絲在其表面滑動順暢,其主要的性能要求是降低纖維絲在其表面滑動時阻力,減小纖維絲的磨損;同時,自身要具有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以適應多變的外部環境。普通的豬尾圈大多由彎頭和連接頭組成,兩者分別單獨制造,并通過焊接工藝實現連接。豬尾圈一旦安裝完畢,其相對角度很難進行調節,在紡織機械中,由于機器安裝時存在的精度誤差以及長時間、高強度的連續工作,很容易使絡筒、瓷輪、跳線器等配件之間的產生相對位置的變化,引起引線誤差。此時,普通的豬尾圈不能夠實現相對角度的調節, 降低了紡紗的精度和穩定性。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需求,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角度可調豬尾圈,該豬尾圈中螺紋連接管的特殊結構可實現豬尾圈相對角度的調節,克服外部因素引起的精度誤差,有利于提高紡織加工的穩定性和加工精度。本發明是一種角度可調豬尾圈,該豬尾圈包括豬尾管和螺紋連接管,所述的豬尾管和螺紋連接管通過焊接工藝連接,所述的螺紋連接管由內管和外管組成,所述的內管一端與豬尾管焊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入外管內部,并可相對外管轉動一定角度,所述的內管與外管通過螺釘實現定位連接。在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內管與外管連接部分的接觸面為平面,其上均開設通孔。在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內管端部被加工成插頭形狀,外管端部被加工成插座形狀。在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內管上的通孔為內螺紋孔,外管上的通孔則為光孔。在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通孔規格與螺釘規格相一致,其孔徑約為 2-3mm。在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內管與外管之間的可調角度在-15°至+15° 之間。本發明揭示了一種角度可調豬尾圈,該豬尾圈結構合理,功能獨特,通過調節螺紋連接管中內管與外管之間的相對角度,實現了豬尾管相對位置的變化,有效的克服了由于配件松動或老化引起的引線誤差,提高紡織加工的穩定性和加工精度。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角度可調豬尾圈結構示意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角度可調豬尾圈內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角度可調豬尾圈外管的結構示意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豬尾管,2、螺紋連接管,3、內管,4、外管,5、螺釘,6、通孔,7、外螺紋。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角度可調豬尾圈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角度可調豬尾圈內管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角度可調豬尾圈外管的結構示意圖;該豬尾圈包括豬尾管1和螺紋連接管2,所述的豬尾管1和螺紋連接管2通過焊接工藝連接,所述的螺紋連接管2由內管3和外管4組成,所述的內管3 —端與豬尾管1焊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入外管4內部,并可相對外管4轉動一定角度,所述的內管3與外管4通過螺釘5實現定位連接。本發明中提及的角度可調豬尾圈中螺紋連接管2的內管3與外管4均通過鑄造成型,而后在機床上車削出平面和鉆孔;在內管3與外管4連接部分的接觸面上車出平面,內管3的端部被加工成插頭形狀,外管4的端部被加工成插座形狀;而在內管3與外管4的接觸面的對應位置上鉆出通孔6,其中,內管3上的通孔6為內螺紋孔,采用絲錐進行攻螺紋, 而外管4上的通孔6則為光孔,通孔6的規格與螺釘5規格相一致,其孔徑約為2-3mm。松開螺釘5后,內管3可相對外管4轉動,其可調角度在-15°至+15°之間;外管 4的下部設有外螺紋7,該結構使螺紋連接管2能固定在相應的部件上,該外螺紋7在車床上車削成型。本發明揭示了一種角度可調豬尾圈,其特點是該豬尾圈結構合理,功能獨特,通過調節螺紋連接管中內管與外管之間的相對角度,實現了豬尾管相對位置的變化,有效的克服了由于配件松動或老化引起的引線誤差,提高紡織加工的穩定性和加工精度。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角度可調豬尾圈,該豬尾圈包括豬尾管和螺紋連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豬尾管和螺紋連接管通過焊接工藝連接,所述的螺紋連接管由內管和外管組成,所述的內管一端與豬尾管焊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入外管內部,并可相對外管轉動一定角度,所述的內管與外管通過螺釘實現定位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可調豬尾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管與外管連接部分的接觸面為平面,其上均開設通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角度可調豬尾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管端部被加工成插頭形狀,外管端部被加工成插座形狀。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角度可調豬尾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管上的通孔為內螺紋孔,外管上的通孔則為光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角度可調豬尾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規格與螺釘規格相一致,其孔徑約為2-3m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可調豬尾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管與外管之間的可調角度在-15°至+15°之間。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角度可調豬尾圈,該豬尾圈包括豬尾管和螺紋連接管,所述的豬尾管和螺紋連接管通過焊接工藝連接,所述的螺紋連接管由內管和外管組成,所述的內管一端與豬尾管焊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入外管內部,并可相對外管轉動一定角度,所述的內管與外管通過螺釘實現定位連接。本發明揭示了一種角度可調豬尾圈,該豬尾圈結構合理,功能獨特,通過調節螺紋連接管中內管與外管之間的相對角度,實現了豬尾管相對位置的變化,有效的克服了由于配件松動或老化引起的引線誤差,提高紡織加工的穩定性和加工精度。
文檔編號D01H13/04GK102443904SQ20111028261
公開日2012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2日
發明者孫健 申請人:吳江秦邦紡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