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純紡、混紡紗及其生產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專利涉及紡織工程中的紡紗エ藝,具體是ー種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純紡、混紡紗及其生產エ藝。
背景技術:
普通的聚酯纖維的特點吸濕性能很差,在標準條件下的回潮率為0. 4 0. 5%,相對濕度100%時的回潮率為0. 6 0. 8%,因此干濕狀態下纖維性能變化不大;由于纖維沒有親水基團,分子堆砌緊密,因此染料分子很難進入內部,不能采用一般方法進行染色;同時,聚酯纖維強度高、弾性回復性能好。上述這些性能特點導致普通聚酯纖維的服用性能和染色性能較差,作內衣時硬挺和背氣,影響了其適用性。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使普通的聚酯纖維在保有一定強度的基礎上進行了高新技術的改性處理,具備了新的特性(1)纖維呈內外貫穿的蜂窩狀微孔結構(依據毛細管芯吸原理),吸濕效果極佳;⑵纖維的比表面積極大(是棉的170倍以上),快干性極好;(3)適當降低纖維的強力,控制了纖維的斷裂伸長及纖維內引力,抗起毛起球效果顯著;(4)有柔性因子的存在及改變了染色基團,可采用陽離子常溫染色,纖維有很好的柔軟性、穿著舒適性及安全性。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經改性后有了新的性能吸濕快干、抗起毛起球、柔軟和可陽離子常溫染色,用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純紡或混紡紗線制成的面料可提供開發高檔服裝及相關產品。目前,還未有適用于不同性質的(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純紡或混紡紗線) 纖維的紗線紡織的專門エ序和エ藝條件,因此影響了采用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的紡織產品的推廣應用。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用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加工成純紡紗、與其它纖維的混紡紗及其織物的エ藝難題,本發明采用國內棉紡廠常用的設備,通過大量試紡試驗,探索研究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的紡紗性能以及與各種不同纖維混紡的技術數據,確定最佳エ藝路線和設計最佳エ藝參數,達到纖維分梳及牽伸過程的有效控制,從而獲得高品質且質量穩定的紗線;同時,又依據織物風格的不同要求進行混紡比試驗,確定最適合的混紡比。本發明包含產品和方法兩個內容,產品方案ー種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純紡、 混紡紗,其特征是,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純紡紗,由100%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純紡成, 支數在16s — 180s ;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與棉混紡紗,其混紡比為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 30% — 80%,棉70% — 20%,支數在16s — 180s ;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與粘膠方法生產的粘膠纖維、莫代爾纖維、柔絲纖維、甲殼素纖維混紡紗,其混紡比為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30%— 80%,粘膠纖維、莫代爾纖維、柔絲纖維、甲殼素纖維70% — 20%,支數在16s — 180s ;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與羊毛、羊絨混紡紗,其混紡比為棉漿溶劑法纖維素纖維30% — 80%%,羊毛、羊絨70% — 20%,支數在16s — 180s ;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與絹絲混紡紗,,其混紡比為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30% — 80%,絹絲70% — 20%,支數在16s—180s ;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與上述多種纖維的混紡紗,其混紡比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30% — 70%,兩種及兩種以上的其它混紡纖維總和比例達到70% — 30%,支數在16s—180s。工藝技術方案一種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純紡、混紡紗的生產工藝,其特征是,所用生產工藝設備采用用棉紡廠的生產設備, 清花工序,提前將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在相對濕度72 80%的環境中松包放置24小時, 采用短流程和梳針打手,成卷機打手速度控制在850r/min以內,清花溫度18 °C—32 °C,相對濕度65% — 80% (其它各工序也有相應控制要求);梳棉工序,合理分梳理,有效清除棉結, 清晰成網,刺輥速度小于750r/min,采用2520系列錫林針布,MCH36蓋板針布,棉結控制在 2粒/克以內;并條工序,車速可稍低,加壓力適當增大,頭并總牽伸倍數小于并合數,后區牽伸倍數大于I. 6倍,二并后區要小于I. 2倍,使彎鉤纖維充分伸直,避免增加棉結;粗紗工序,牽伸倍數偏小掌握,牽伸后區采用稍大于彈性牽伸的牽伸倍數,集中前區牽伸,總牽伸倍數控制在7 9倍左右,卷繞張力要控制適度,避免意外伸長;細紗工序,為使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純紡和混紡成紗風格達到不同面料的要求,需要依據不同面料的風格特征設計各個不同的細紗捻系數。本發明專利的有益效果是一種新型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在掌握好最佳工藝參數條件下,可采用棉紡廠的常用設備進行生產,生產的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純紡或各種混紡紗及其后道織物產品可提供開發高檔服裝及相關產品,純紡、混紡風格不同,各有特色。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生產提供幾個實例
實施例I :生產60s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純紡紗
1、原料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1.33dtxeX38mm ;
2、工藝流程
原料的處理一清花一梳棉一并條一粗紗一細紗一絡筒。3、具體工藝
原料的處理原料在相對濕度72 80%的環境中松包放置24小時;
清花工序采用短流程和梳針打手,以柔和松解、梳理為主,成卷機打手速度控制在 850r/min以內,清花溫度18°C—32°C,相對濕度65% — 80%。梳棉工序梳棉刺輥速度小于750r/min,采用2520系列錫林針布,MCH36蓋板針布,棉結控制在2粒/克以內。并條工序共進行兩次并條(簡稱為“頭并”和“二并”)。并條車速稍低,加壓力適當增大,以保證足夠的握持力;頭并總牽伸倍數小于并合數,后區牽伸倍數大于I. 6倍,二并后區要小于I. 2倍,使彎鉤纖維充分伸直,避免增加棉結。粗紗工序牽伸倍數偏小掌握,牽伸后區采用稍大于彈性牽伸的牽伸倍數,集中前區牽伸,總牽伸倍數控制在8倍左右,卷繞張力要控制適度,避免意外伸長,粗紗定量 3.9g / 10m,捻系數88,卷繞張力要控制適度,避免意外伸長。細紗與絡筒捻系數380 ;自動絡筒1200m / min。成紗質量單紗斷裂強度(cN / tex) : 15. 2,條干均勻度變異系數(cv%) : 13. 8。
實施例2、生產32s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50%與棉纖維50%混紡紗 I、原料I :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I. 33dtxeX38mm ;
原料2 JC棉等級2. 2級,支數5800,主體長度29mm。2、エ藝路線
原料I前部エ序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一抓棉一混開棉一成卷一梳棉;
原料2前部エ序JC棉一抓棉一混開棉一成卷一梳棉一預并條機一條并卷機一精
梳;
將原料1、2混合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生條/ JC棉條混合頭道并條一二道并條一三道并條一粗紗一細紗一絡筒。3、エ藝參數
JC棉增加精梳エ序,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與JC棉條采用三道混并(并條)エ藝;粗紗定量4. 8g / 10m,捻系數82 ;細紗捻系數350。成紗質量單紗斷裂強度(cN / tex) : 14. 5,條干均勻度變異系數(cv%) :10. 5。其他參數與實施例I相同。實施例3、生產40s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40%與莫代爾纖維60%混紡紗
1、原料I: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I. 33dtxeX38mm ;
原料2 :莫代爾纖維I. 33dtxeX38mm ;
2、エ藝路線
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莫代爾纖維一抓棉一混開棉一多倉混棉一成卷一梳棉一第一次并條一第二次并條一粗紗一細紗一絡筒。3、エ藝參數
與實施例I不同的是清花エ序,由于采用棉箱混棉,因此⑴棉包在抓包機中的排列兩種纖維要按比例均勻排列,⑵エ藝路線中増加多倉混棉機,兩種纖維更均勻混和;粗紗定量
4.8g / 10m,捻系數82 ;細紗捻系數360。其他參數與實施例I相同。成紗質量單紗斷裂強度(cN / tex) 14. 3,條干均勻度變異系數(cv%) :11. 2。
實施例4、生產38s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65%與羊毛25%、羊絨5%混紡紗 I、原料棉漿溶劑法纖維素纖維1. 33dtxeX38mm ;羊毛66s精梳落毛;羊絨。2、エ藝路線
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羊毛/羊絨一抓棉一混開棉一多倉混棉一成卷一梳棉一第一次條一第二次并條一粗紗一細紗一絡筒。3、エ藝參數
與實施例3不同的關鍵エ序是清花エ序,由于采用棉箱混棉,因此⑴棉包在抓包機中的排列兩種纖維要按比例均勻排列,⑵設備中增加多倉混棉機,三種纖維更均勻混和;粗紗定量4.8g / 10m,捻系數82 ;細紗捻系數360。其他參數與實施例3相同。成紗質量單紗斷裂強度(cN / tex) 13. 2,條干均勻度變異系數(cv%) :13. 5。
實施例5、生產60s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50%與絹絲50%混紡紗
I、原料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I. 33dtxeX38mm ;3號絹條。
2、工藝路線
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一抓棉一混開棉一成卷一梳棉;
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生條/絹條混合頭道并條一二道并條一三道并條一粗紗一細紗一絡筒。3、工藝參數
與實施例2不同的是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與絹條采用三道混并工藝;粗紗定量
3.9g / 10m,捻系數88 ;細紗捻系數380。其他參數與實施例2相同。成紗質量
單紗斷裂強度(cN / tex) 13. 2,條干均勻度變異系數(cv%) :14. 2。
實施例6、生產60s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35%與柔絲纖維35%絹絲30%混紡紗 I、原料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1. 33dtxeX38mm ;柔絲纖維;3號絹條。2、工藝路線
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柔絲纖維一抓棉機一混開棉機一多倉混棉機一成卷機一梳棉機一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與柔絲纖維混紡生條/絹條混合頭道并條機一二道并條機 —二道并條機一粗紗機一細紗機一絡筒機。3、工藝參數
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與柔絲纖維在棉箱混,然后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與柔絲纖維混紡生條與絹條采用三道混并工藝;粗紗定量3. 9g / 10m,捻系數88 ;細紗捻系數390。成紗質量單紗斷裂強度(cN / tex) : 13. 5,條干均勻度變異系數(cv%) : 13. 5。此款紗具有非常好的特性,織物面料優于全真絲,比真絲挺括、保形性好,色彩艷麗,還同時具備抗紫外線和釋放負氧離子的功能。
權利要求
1.一種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純紡紗,其特征是,由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純紡而成。
2.一種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混紡紗,其特征是,由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與一種以上的其他纖維混紡而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混紡紗,其特征是,所述的其他纖維包括棉纖維、粘膠纖維、莫代爾纖維、柔絲纖維、甲殼素纖維、羊毛、羊絨或絹絲,其混紡的重量比為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30% — 80% ;其他纖維70% — 20%,支數在16s—180s。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混紡紗,其特征是,所述的其他纖維包括棉纖維、粘膠纖維、莫代爾纖維、柔絲纖維、甲殼素纖維、羊毛、羊絨和絹絲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纖維,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的重量比20% — 70%,其它纖維總和的重量比80%— 30%。
5.一種權利要求1-4任何一項所述的聚酯改性纖維純紡紗或混紡紗的紡紗工藝,采用棉紡廠常規的生產設備,其特征是,其工藝流程包括原料處理一清花一梳棉一并條一紡粗紗一紡細紗。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聚酯改性纖維純紡紗的紡紗工藝,其特征是,各工序的具體操作方法為(O ·清花提前將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在相對濕度72 80%的環境中松包放置24小時,使纖維內部充分吸濕平衡;混紡紗采用多倉混棉機,混和更均勻;采用短流程和選手梳針打手,以柔和松解、梳理為主,成卷機打手速度控制在850r/min以內,清花溫度 18°〇一321,相對濕度65% — 80% ;(2).梳棉工序要減少纖維損傷,合理分梳理,有效清除棉結,清晰成網;刺輥速度小于 750r/min,采用2520系列錫林針布,MCH36蓋板針布,棉結控制在2粒/克以內;(3).并條車速可稍低,防止纏繞羅拉、膠輥;加壓力適當增大,以保證足夠的握持力; 頭并總牽伸倍數小于并合數,后區牽伸倍數大于I. 6倍,二并后區要小于I. 2倍,使彎鉤纖維充分伸直,避免增加棉結;(4)粗紗工序牽伸倍數宜偏小掌握,牽伸后區采用稍大于彈性牽伸的牽伸倍數,集中前區牽伸,總牽伸倍數控制在7-9倍左右;卷繞張力要控制適度,避免意外伸長;(5)細紗工序為使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純紡和混紡成紗強度高,條干CV%值好,毛羽值小,選用合理的牽伸工藝,選用先進的紡紗器材;同時嚴格控制各工序溫濕度,確保生產順利進行。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聚酯改性纖維純紡紗的紡紗工藝,其特征是,與粘膠纖維、莫代爾纖維、甲殼素纖維、柔絲纖維、羊毛、羊絨的混紡采用棉箱混和的方式;與棉、絹絲的混紡采用并條混和的方式。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聚酯改性纖維純紡紗的紡紗工藝,其特征是,與粘膠纖維、莫代爾纖維、甲殼素纖維、柔絲纖維、羊毛、羊絨的混紡也可采用并條混和的方式。
全文摘要
一種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純紡、混紡紗及其生產工藝,紡紗由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純紡或與一種以上的其他纖維混紡而成而成。所述的其他纖維包括棉纖維、粘膠纖維、莫代爾纖維、柔絲纖維、甲殼素纖維、羊毛、羊絨或絹絲,其混紡的重量比為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30%—80%;其他纖維70%—20%,支數在16S—180S。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種新型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在掌握好最佳工藝參數條件下,可采用棉紡廠的常用設備進行生產,生產的蜂窩結構聚酯改性纖維純紡或各種混紡紗及其后道織物產品可提供開發高檔服裝及相關產品,純紡、混紡風格不同,各有特色。
文檔編號D02G3/04GK102605502SQ201210097279
公開日2012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5日
發明者朱張林, 陳堅 申請人:如皋市丁堰紡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