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操作鏈形縫跡縫紉機的方法及鏈形縫跡縫紉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操作鏈形縫跡縫紉機的方法,尤其是操作雙線鏈形縫跡縫紉機(double chain stitch sewing machine),優選地操作多針雙線鏈形縫跡縫纟刃機的方法,該縫紉機包括一對縫紉構件,該縫紉構件包括刺穿縫紉材料的針和布置在縫紉材料擱放臺下方的夾持器,該夾持器能夠沿運動路徑運動,其中上線利用針而被引導穿過擱放在縫紉材料擱放臺上的縫紉材料,而上線聯接到下線。本發明還涉及一種鏈形縫跡縫紉機,尤其是雙線鏈形縫跡縫紉機,優選地多針雙線鏈形縫跡縫紉機,該縫紉機包括一對縫紉構件,該縫紉構件包括刺穿縫紉材料的針和布置在縫紉材料擱放臺下方的夾持器,該夾持器能夠沿運動路徑運動,其中針引導上線穿過擱放在縫紉材料擱放臺上的縫紉材料,并且上線聯接到下線。
背景技術:
這樣的方法和縫紉機從現有技術是已知的。 例如,DE 43 15 802 C2描述了一種包括一對縫紉構件的多針鏈形縫跡縫紉機,該縫紉構件包括刺穿縫紉材料的針和布置在縫紉材料擱放臺下方的夾持器,該夾持器可沿一圓弧段形狀的運動路徑運動。上線利用針而被引導穿過擱放在縫紉材料擱放臺上的縫紉材料并在縫紉材料擱放臺下方連接到下線,即聯接到下線,使得在縫紉材料中形成雙線鏈形縫跡。在從上述文獻而先前已知的多針雙線鏈形縫跡縫紉機中,夾持器能夠基本上在縫紉過程期間沿一圓弧段形狀的運動路徑在兩個位置之間往復運動,使得夾持器執行振蕩運動。如果需要的話,則夾持器于是能夠借助于曲柄組件來驅動,使得與通常的縫紉過程期間的振蕩運動相比,夾持器此刻執行沿上述圓弧段形狀的運動路徑的額外的運動。通過這種方式,上線進入夾持器彎頭的區域中,用于切割上線的切割刀片設置位于在該區域中。從US 5 154 130已知這種多針縫紉機的另一個實施例,其中上線在給定時間上被切割。在這一先前已知的多針縫紉機中,還示出通常設置的分線器,該分線器與針和夾持器相配合并具有半圓形凹部,切割刃布置在該凹部中,使得該切割刃一旦被設置,上線就能夠特別地借助于該分線器的切割刃被切割。這一文獻在圖5a)至5m)中非常清楚地示出了鏈形縫跡的形成的通常順序,其中圖5a)至5i)示出了通常的縫紉過程,且圖5j)至5m)示出了上線的切割。先前給出的現有技術基本上示出了關于上線如何能夠在期望的時間上被切割的可能性。例如,這一時間能夠通過多針縫紉機的電子控制器而事先設定,并且尤其是當在大尺寸縫紉材料中改變縫紉區域時,這可能是必要的。如果在大尺寸縫紉材料中執行不同的縫紉材料式樣,則上述同樣適用。上線的切割防止在縫紉過程結束時縫紉材料的任何精修過程,而在精修過程中,不在相鄰的縫紉式樣之間穿過縫紉材料的上線被手動地或通過機器修剪。在這方面,已經證明上線的隨后修剪導致主要費用的缺點。而且,這種手動和/或機械的精修過程是耗時且耗力的并且不會必然地導致在縫紉材料的可見表面上縫紉材料式樣的必要的一致性。在一般的鏈形縫跡縫紉機中,下線和上線因此聯接到彼此。在大面積縫紉材料中,例如,床墊部件,通常使這些縫紉材料式樣設有多個通常相同的縫紉材料式樣,所述縫紉材料式樣被縫合到相互分開的縫紉材料層中。已知在縫紉材料式樣的結尾處切割上線,以便隨后避免除去未縫紉的上線線段或上線殘余部分。這用于促進工作并自然地增加視覺印象質量。在下線區域中,為了滿足前面的要求,除去未縫紉的下線線段不是絕對必要的。在一方面,這是因為尤其是這些床墊元件連接到彼此而將芯納入床套中,其中帶有下線的表面被布置在床墊的內側區域中,使得下線或保留在這里的下線線段不具有擾亂作用。盡管如此,自然地存在對減小下線材料的消耗以便能夠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的需求。在現有技術中,還已知,在完成縫紉材料式樣之后修剪這些下線。然而,這里出現的問題是,下一個縫紉材料式樣的縫紉是困難的,因為下線和上線必須被放到一起才能形成新的線鏈。此外,存在由于夾持器振蕩運動而導致下線將從這些夾持器中滑脫出來的風險
發明內容
這是本發明開始處。本發明的目的是進一步開發一種用于操作鏈形縫跡縫紉機的方法,使得為了在縫紉材料的下側上形成干凈的縫紉材料式樣圖像,所需下線的線量被減少,而且在隨后的縫紉材料式樣的區域中縫紉的開始被簡化。本發明另外的目的是構造一種鏈形縫跡縫紉機,使得根據本發明的方法能夠以有利的方式執行,以經濟的方式避免前面闡述的缺點。為了解決上述構想的問題,關于根據本發明的方法的一部分,提出,根據需要來將下線送到保持元件且將下線保持在所述元件中,保持元件在該保持元件相對于縫紉材料擱放臺的運動方向和/或運動速度方面根據夾持器的樞轉運動的運動路徑來運動,尤其是沿一圓弧段形狀的運動路徑運動。根據本發明的方法因而確保了下線在縫紉過程期間被固定,在該縫紉過程期間,特定的針不參與縫紉過程,盡管夾持器整體仍舊以震蕩方式運動。而且,新的線鏈的縫紉的開始被簡化,由此下線被固定且能夠在下一個縫線過程中以簡單的方式被夾持并連接到上線。最后提到的優點尤其被實現,由此,下線布置成在夾持器和保持元件之間張緊。由于下線中的張緊,下線基本上位于特定區域中,使得縫紉過程,即針的刺穿能夠被用作限定位置,以便保持張緊的下線能用于有利的縫紉。為此,已經證明有利的是,下線基本上反向平行(anti-parallel)于夾持器的縱向軸線布置,且在夾持器的頂端和保持元件之間延伸。夾持器通常為L形且因此具有兩個腿。夾持器利用第一腿插入夾持器支架中,夾持器支架以防扭的方式連接到夾持器軸。這一構造的優點是,夾持器能夠以簡單的方式,例如在缺陷情況下進行更換。夾持器的第二腿基本上與第一腿成直角延伸,第二腿具有所述夾持器頂端,而下線通常就延伸通過夾持器頂端。第二腿因此具有在此表示為夾持器的縱向軸線的縱向軸線。下線有利地以反向平行的方式偏離這一縱向軸線延伸,使得下線和夾持器的該第二腿對準,使得下線與夾持器呈V形延伸。帶有上線的針可在接下來的縫紉過程的開始時刺入由該V形輪廓形成的三角形內,以便因此將下線聯接到上線。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特征,提出在利用切割刀具執行切割過程之前或期間,具體地在執行下線的切割過程之前或期間,將下線送到保持元件。能夠利用夾持器切割上線和下線兩者。為此,通常設置兩個不同的切割設備。有利地,下線被傳遞到保持元件內并在執行切表I]過程之如保持在保持兀件中。在此之后,能夠在下線的在夾持器頂端和保持兀件之間的長度之外執行切割過程,使得在執行切割過程之后,下線的這一區域還張緊在夾持器上。原則上,切割過程也能夠與將下線傳遞到保持元件內同時地執行。根據本發明的另一特征,提出在切割過程期間,切割刀具被移動到下線的區域,尤其是直到至少一個切割表面抵接下線為止,并且通過縫紉材料相對于縫紉材料擱放臺的運動和/或通過切割刀具的額外運動來執行切割過程。此時,下線已經被布置于并固定在保持元件中。切割刀具優選地與夾持器和保持元件一起聯合地運動。這能夠例如通過緊固夾持器且還有夾持器支架上的切割刀具及保持元件兩者來實現,使得這些部件在其運動方向并 且還在其運動速度方面執行相同的運動。然而,保持元件還能夠直接緊固在夾持器上且因此僅間接地緊固在保持元件上。關于切割元件,上述自然同樣地適用。在根據本發明的方法中,作為進一步的開發,提出切割刀具、夾持器和保持元件在縫紉過程期間沿圓弧段形狀的運動路徑移動到切割刀具不與下線產生接觸的區域中,并且為了執行切割過程,切割刀具、夾持器和保持元件以相同的運動方向沿所述運動路徑移動超出該區域。因此,提出在切割刀具與下線產生接觸之前,將下線布置在保持元件中。下線在保持元件中的前面的緊固和隨后的切割過程的時間序列遵循于此。在根據本發明的縫紉機中,前面給出的目標構想的解決方案提供用于根據需要保持下線的保持元件,保持元件能夠在該保持元件相對于縫紉材料擱放臺的運動方向和/或運動速度方面根據夾持器的樞轉運動的運動路徑來運動,尤其是沿一圓弧段形狀的運動路徑運動。在根據本發明的鏈形縫跡縫紉機中,因此設置保持元件,該保持元件在需要時接納下線并在一定的時間間隔內固定下線。例如在縫紉材料式樣結尾時存在切割上線和下線的要求,使縫紉材料相對于縫紉構件運動且利用上線和下線開始新的縫紉材料式樣。這一保持元件能夠根據夾持器的樞轉運動的運動路徑而在該保持元件相對于縫紉材料擱放臺的運動方向和/或運動速度方面運動。這一運動路徑優選地以圓弧段形狀形成,并且從夾持器軸的振蕩運動實現該運動路徑,且夾持器軸有布置在其上的夾持器。根據本發明的另一特征,提出保持元件布置在夾持器上,尤其是布置在夾持器的能夠連接到夾持器軸的部分的區域中。例如,保持元件能夠被擰到夾持器的腿。可替代地,保持元件自然地還能夠布置在夾持器支架的區域中。這在任何情況下導致保持元件與夾持器的同時運動。進一步提出,保持元件在夾持器的縱向軸線方向上布置在夾持器和切割刀具之間,其中切割刀具能夠與夾持器一起運動。切割刀具能夠例如通過帶有夾持器的夾持器軸在下線的方向上的額外的運動而切割下線。可替代地,可以通過縫紉材料在縫紉材料擱放臺上的運動來執行切割過程,其中下線被拉入切割刀具。保持元件的在夾持器和切割刀具之間的這一布置具有如下優點,其確保了尤其是在首先提到的切割方法中,保持元件先與下線接觸使得下線被夾在保持元件中。
保持元件優選地關于夾持器這樣布置,即使得所保持的線基本上反向平行于近似L形的夾持器的腿延伸。在該實施例中,下線在其固定的布置下在夾持器頂端和保持元件之間延伸,而保持元件例如被布置在夾持器的兩個腿關于彼此的過渡區域中,其中保持元件側向地偏離帶有頂端的腿布置,使得下線基本上反向平行于帶有頂端的腿的縱向軸線延伸。根據本發明另外的特征,提出保持元件由能夠連接到夾持器支架、夾持器軸和/或夾持器的基體和緊固在基體上的彈簧式彈性元件組成,彈簧式彈性元件在第一端處連接到基體,并且其第二端能夠相對于基體運動并且第二端抵接基體。這一彈簧式彈性元件優選地由彈簧鋼形成。彈簧式彈性元件能夠具有略偏移的構造,使得彈簧式彈性元件的自由端從基體表面升高,從而簡化下線在彈簧式彈性元件和保持元件基體之間的插入。對于區域的其余部分,彈簧式彈性元件在彈簧預張緊下抵接保持元件的基體。基本的彈簧預張緊設定成使得提供足夠大的保持力,但是同時下線能夠在新的縫紉材料式樣開始時沒有破壞地從保持元件除去。這例如通過針和上線來完成。還提出,保持元件具有導引表面,下線根據夾持器相 對于縫紉材料擱放臺的角度位置而在導引表面上被引導到保持位置上。最后,根據本發明另外的特征,提出切割刀具、保持元件和夾持器相對于彼此布置,使得下線在到達切割刀具之前布置在保持元件中。前面描述的導引表面優選地位于保持元件的基體上并將下線引導到彈簧式彈性元件的區域內,直到下線在基體和彈簧式彈性元件之間張緊為止。
本發明進一步的特征和優點從相關附圖的以下說明獲得,附圖示出了包括相對于縫紉材料擱放臺在不同位置中的針和夾持器的一對縫紉構件。在附圖中圖I示出了在第一位置中以形成鏈形縫跡的一對縫紉構件的側視圖;圖2示出了根據圖I的在第二位置中以形成鏈形縫跡的這一對縫紉構件;圖3示出了根據圖I和圖2的在切割上線之后在第三位置中的這一對縫紉構件;圖4示出了根據圖I至3的在切割下線之前不久在第四位置中的這一對縫紉構件;圖5示出了根據圖I至4的在切割下線過程期間在第五位置中的這一對縫紉構件;圖6示出了根據圖I至5的在切割下線之前調節殘留的線長度的這一對縫紉構件的另一位置;圖7示出了夾持器的視圖;圖8示出了根據圖7的夾持器的側視圖;圖9示出了根據圖7和8的夾持器的俯視圖;以及圖10示出了根據圖7至9的夾持器的透視圖。附圖標記列表I縫紉材料擱放臺2縫紉材料
3 針4 針尖5針孔眼6 上線7 下線8夾持器軸9夾持器支架10 孔11夾持器12插入端13 腿14 孔15張緊元件16 腿17夾持器頂端18 孔19切割刀具20 刀片21 螺釘22切割刀具刀架23 螺釘24切割刀具25 箭頭26 壓腳27保持元件28 螺釘29 基體30彈簧式彈性元件31 螺釘32 端部33導引表面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考圖1,在下文給出并描述解釋本發明所需要的縫紉機的基本結構元件,然后關于另外的圖2至6的附圖標記與圖I的附圖標記相同。圖I示出了縫紉材料擱放臺I,縫紉材料2,比如多層縫紉材料被放置在該縫紉材料擱放臺I上,縫紉材料能夠相對于縫紉材料擱放臺I移動。針3位于縫紉材料擱放臺I上方,針3能夠以振蕩方式在兩個位置之間來回移動,其中一個位置在圖I中示出,并且一個位置在圖2至6中示出。在圖I所示的針3的位置中,針3已經刺入縫紉材料2中并穿過縫紉材料擱放臺I,為此目的,縫紉材料擱放臺I具有未詳細示出的開口。在針3的針尖4中,針3具有針孔眼5,上線6被引導穿過針孔眼5,該上線6為了在所有圖I至6中更好的可辨別性而由虛線示出。下線7應與上線6區分開,隨后關于下線的路線來描述該下線7并且為了與上線6更好的可辨別性而用點劃 線示出。圖I還示出了布置在縫紉材料擱放臺I下方的夾持器軸8,夾持器支架9可拆卸地緊固到夾持器軸8。夾持器支架9具有孔10,大體L形的夾持器11以在第一腿13的區域中的插入端12插入孔10內。夾持器11由孔10中的鎖緊螺釘鎖緊,鎖緊螺釘能夠擰在相應的螺紋孔14中。夾持器支架9自身也為大體L形的且在具有大體矩形橫截面的夾緊元件的區域中與夾持器軸8抒在一起。夾持器11具有第二腿16,該第二腿16帶有表示為夾持器頂端17的自由端。孔18位于該夾持器頂端17的區域中,下線7被引導穿過該孔18。此外,設置被擰到夾持器支架9的切割刀具19。切割刀具19位于夾持器后方,其中術語“位于后方”指在通常的縫紉過程期間在夾持器頂端17的方向上夾持器的運動方向。切割刀具19由兩個刀片20組成,刀片20借助于螺釘21擰到切割刀具刀架22,同時相互包圍成銳角。切割刀具刀架22則借助于螺釘23固定到夾持器支架9。在松開螺釘21之后,切割刀具19的兩個刀片20能夠在其相對于彼此的角度位置上改變,使得在面向彼此的刀片20之間實現較大或較小的大角,由此刀片20和因此切割刀具19能夠根據下線的參數,比如,例如線的厚度和線的材料而進行調節。圖I示出了當縫合鏈形縫跡時常用的起始位置。在該情形中,夾持器11利用其夾持器頂端17而夾在上線6的針線環中并將由夾持器引導的下線7連接到上線6。針3然后移動到圖2所示的上位置,由此針線環滑過夾持器11的腿16。在通常的縫紉過程期間,夾持器11然后樞轉返回到基本上根據圖I的位置,且在夾持器11再次從圖I所示的位置樞轉到圖2所示的位置之前,針3利用上線6刺穿縫紉材料2。圖3示出了夾持器11樞轉超過根據圖2的位置以便借助于設置在腿13和16的過渡部中的切割刀具24切割上線6的位置。下線7在該情形中張緊。如果夾持器11現在進一步在順時針方向上樞轉,則下線7進入位于切割刀具19的兩個刀片20之間的位置。根據圖5的夾持器11的進一步輕微樞轉此刻是足夠的,以便借助于切割刀具19切割下線。另外和/或可替代地,能夠將其設置在根據圖4的夾持器11的一個位置中,縫紉材料2在箭頭25的方向上移動,使得下線7據此被拉入刀片20之間的V形凹部內并在刀片20處被切割。在兩種情形中,下線都被修剪到足以避免縫線的任何打開的長度。然后,縫紉材料移動到相對于針3的新的位置,例如以便開始新的縫紉材料式樣。圖6額外地示出了通過相對于縫紉材料擱放臺I滑動縫紉材料2來調節下線7的殘留線長度而且也調節上線6的殘留線長度而使得下線7在縫紉材料2上保留足夠的長度的情況下被切割。圖6額外地示出了壓腳26。根據圖6的下線7的殘留線長度的調節不限于夾持器11相對于所示的縫紉材料2的位置。縫紉材料2相對于縫紉材料擱放臺相應地滑動到如圖3至5所示的夾持器11的位置中自然也是可能的。圖7至10示出了帶有夾持器支架9和張緊元件15的夾持器11的實施例,夾持器支架9和夾持器11借助于張緊元件15在夾持器軸8上張緊。此外,圖7至10示出了切割刀具19,該切割刀具19帶有經由螺釘21連接到夾持器支架9的刀片20。另外,在圖7至10中進一步標示了保持元件27,該保持元件27布置在夾持器11的腿13和切割刀具刀架22之間,其中保持元件27借助于螺釘28固定到夾持器11的腿13。保持元件27由基體29和彈簧式彈性元件30比如彈簧鋼組成。彈簧式彈性元件30借助于螺釘31固定在保持元 件27的基體29上,使得彈簧式彈性元件30的一個自由端32能夠相對于基體29移動以抵抗彈簧式彈性元件30的彈簧力。實質上,彈簧式彈性元件30抵接基體29,以便根據需要將下線夾在基體29和彈簧式彈性元件30之間。僅自由端32位于距離基體29 —定距離處,以便有利于下線7穿入基體29和彈簧式彈簧元件30之間。此外,基體29具有導引表面33,下線7能夠根據需要并且當帶有夾持器11的夾持器支架9在彈簧式彈性元件30的方向上相應地樞轉并因此進入夾緊保持時在導引表面33上被傳遞。尤其是,能夠從圖8至10看到,保持元件27的下線根據需要被保持在基體29和彈簧式彈性元件30之間所處的區域相對于夾持器11的縱向軸線側向偏移地布置,使得從孔18伸出的下線7在被布置在保持元件27中時被排列成下線反向平行于夾持器11的縱向軸線延伸并且與夾持器呈V形排列延伸,使得在隨后的縫線的形成中,針3 (圖I)刺入下線和夾持器11之間且在向上移動期間將下線7從保持元件27拉出。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操作鏈形縫跡縫紉機的方法,所述鏈形縫跡縫紉機尤其是雙線鏈形縫跡縫細機,優選地是多針雙線鏈形縫跡縫纟刃機,所述縫纟刃機包括一對縫纟刃構件,所述縫纟刃構件包括刺穿縫紉材料的針和布置在縫紉材料擱放臺下方的夾持器,所述夾持器能夠沿一運動路徑運動,其中上線利用所述針而被引導穿過擱放在所述縫紉材料擱放臺上的所述縫紉材料,而所述上線聯接到下線,其特征在于,根據需要來將所述下線(7)送到一保持元件(27)并且保持在所述保持元件中,所述保持元件(27)在所述保持元件相對于所述縫紉材料擱放臺(I)的運動方向和/或運動速度方面根據所述夾持器(11)的樞轉運動的運動路徑來運動,尤其是沿圓弧段形狀的運動路徑運動。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線(7)布置成在夾持器(11)和保持元件(27)之間張緊。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線(7)基本上反向平行于所述夾持器(11)的縱向軸線布置,且在所述夾持器(11)的頂端和所述保持元件(27)之間延伸。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切割刀具(19)執行切割過程之前或期間,尤其是所述下線(7)的切割過程之前或期間,所述下線(7)被送到所述保持元件(27)。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切割過程期間,所述切割刀具(19)被移動到所述下線(7)的區域內,尤其是直到至少一個切割表面抵接所述下線(7)為止,并且通過所述縫紉材料(2)相對于所述縫紉材料擱放臺(I)的運動和/或通過所述切割刀具(19)的額外運動來執行所述切割過程。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刀具(19)與所述夾持器(11)和所述保持元件(27 ) 一起聯合地運動。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刀具(19)、所述夾持器(11)和所述保持元件(27)在縫紉過程期間沿一圓弧段形狀的運動路徑移動到一所述切割刀具(19)不與所述下線(7)產生接觸的區域中,并且為了執行所述切割過程,切割刀具(19)、夾持器(11)和保持元件(27)以相同的運動方向沿所述運動路徑移動超出所述區域。
8.一種鏈形縫跡縫紉機,尤其是雙線鏈形縫跡縫紉機,優選地多針雙線鏈形縫跡縫紉機,所述縫紉機包括一對縫紉構件,所述縫紉構件包括刺穿縫紉材料的針和布置在縫紉材料擱放臺下方的夾持器,所述夾持器能夠沿一運動路徑運動,其中所述針引導上線穿過擱放在所述縫紉材料擱放臺上的所述縫紉材料,并且所述上線聯接到下線,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保持所述下線(7)的保持元件(27),根據需要,所述保持元件能夠在所述保持元件相對于所述縫紉材料擱放臺(I)的運動方向和/或運動速度方面根據所述夾持器(11)的樞轉運動的運動路徑來運動,尤其是沿圓弧段形狀的運動路徑運動。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27)被布置在所述夾持器(11)上,尤其是被布置在所述夾持器(11)的能夠連接到夾持器軸(8)的部分的區域中。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27)在所述夾持器(11)的縱向軸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夾持器(11)和切割刀具(19)之間,其中所述切割刀具(19)能夠與所述夾持器(11) 一起運動。
11.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27)相對于所述夾持器(11)布置成使得所保持的線基本上反向平行于近似L形的所述夾持器(11)的腿(16 )延伸。
12.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27)由能夠連接到夾持器支架(9)、所述夾持器軸(8)和/或所述夾持器(11)的基體(29)以及緊固在所述基體(29)上的彈簧式彈性元件(30)組成,所述彈簧式彈性元件(30)在第一端處連接到所述基體(29 ),而其第二端(32 )能夠相對于所述基體(29 )運動并且所述第二端抵接所述基體(29)。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式彈性元件(30)由彈簧鋼形成。
14.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27)具有導引表面(33),所述下線(7)根據所述夾持器(11)相對于所述縫紉材料擱放臺(I)的角度位置而在所述導引表面(33)上被引導到保持位置上。
15.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刀具(19)、所述保持元件(27)和所述夾持器(11)相對于彼此布置成使得所述下線(7)在到達所述切割刀具(19)之前被布置在所述保持元件(27)中。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操作鏈形縫跡縫紉機的方法和鏈形縫跡縫紉機,縫紉機包括一對縫紉構件,其包括刺穿縫紉材料的針(3)和布置在縫紉材料擱放臺下方的夾持器(11),該夾持器能沿運動路徑運動,其中上線(6)利用針(3)而被引導穿過擱放在縫紉材料擱放臺上的縫紉材料(2),且上線(6)聯接到下線(7)。為進一步開發一種鏈形縫跡縫紉機,使得為在縫紉材料的下側上形成干凈的縫紉材料式樣圖像,所需要的下線的量減少,根據本發明提出,下線(7)根據需要來送到保持元件(27)并被保持在元件中,保持元件在其相對于縫紉材料擱放臺的運動方向和/或運動速度方面根據夾持器(11)的樞轉運動的運動路徑來運動,尤其是沿圓弧段形狀的運動路徑運動。
文檔編號D05B1/10GK102851881SQ20121022809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1日
發明者哈特姆特·克拉普 申請人:埃米施圖茨納克縫紉機有限兩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