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殼纖維的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竹筍殼纖維的制備方法,它是采用原材料竹筍殼(1),通過預處理(2)、菌種擴培(3)、接種(4)、發酵(5)、高溫滅活(6)、打纖(7)、后處理(8)七個工序脫膠完成;通過對提取的竹筍殼纖維進行結構、性能的研究,開創了一種獨特的生物脫膠工藝,得到了一種新型天然紡織纖維,開發了氣流紡紗線,并在試織中得到了含有竹筍殼纖維的面料,可織造牛仔服、外套以及窗簾等織物。
【專利說明】竹筍殼纖維的制備方法
[0001]【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纖維制備方法,具體地說是一種竹筍殼纖維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竹筍殼纖維具有良好的天然抗藥性和吸濕性,且比麻纖維柔和順手,比棉纖維韌性強,具有吸濕、透氣、抑菌、防霉、抗紫外線、無靜電等天然優良性能。世界各國都比較重視竹制產品的精深加工,開發了竹原纖維、竹炭纖維、竹漿纖維等高科技產品,但還沒有開發出竹筍殼纖維制品。
[0002]
【發明內容】
: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竹筍殼纖維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其發明目的的,一種竹筍殼纖維的制備方法,它是采用原材料竹筍殼1,通過預處理2、菌種擴培3、接種4、發酵5、高溫滅活6、打纖7、后處理8七個工序脫膠完成;
預處理2:對竹筍殼殺菌、除雜;殺菌采用加熱烘干、消毒殺菌,溫度控制在900C _100°C,含水率控制在4% -5% ;除雜采用纖維搓揉機對竹筍殼進行搓揉去雜;
菌種擴培3:將菌種置于搖床進行擴培,溫度35°C,時間6h,空氣流量2L/min,壓力0.03MPa,活菌含量 12X107cfu/ml ;
接種4:將菌種放入水中進行接種,水溫溫度28 - 300C ;
發酵5:將竹筍殼I放入發酵鍋中進行發酵,溫度35°C,時間8h,空氣流量5L/min ;
高溫滅活6:完成發酵后加入NaOH 2.2g/L,助劑6kg,將溫度提高到90°C,時間30
min ;
打纖7:用打纖機對滅活后的竹筍殼進行打纖,即一邊拷打一邊水沖洗,采用一圈一翻的拷打工藝;
后處理8:對打纖后的竹筍殼纖維進行水洗一潰油一脫油一抖纖一烘干。
[0003]由于采用上述方式,本發明較好的實現了其發明目的,通過對提取的竹筍殼纖維進行結構、性能的研究,開創了一種獨特的生物脫膠工藝,得到了一種新型天然紡織纖維,開發了氣流紡紗線,并在試織中得到了含有竹筍殼纖維的面料,可織造牛仔服、外套以及窗簾等織物。
[0004]【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說明書附圖1本發明的工藝步驟流程圖。
[0005]【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0006]實施例1:
由于原料中存在各種雜菌,在接種過程中抑制了脫膠細菌的發酵,膠質無法完全去除,因此,為保證脫膠的效果,本發明在預處理2工藝中對原料進行預處理,即對竹筍殼殺菌、除雜;殺菌采用加熱烘干、消毒殺菌;本實例采用專利號為200720306083.2,申請日為2007年11月27日,發明名稱為脫膠前預處理消毒設備的專利技術對竹筍殼進行殺菌;利用蒸汽對原料間接加熱烘烤,加熱均勻,殺菌效果好,溫度控制在90°C -1OO0C,含水率控制在4%-5%。
[0007]實施例2:
由于殺菌采用加熱烘干、消毒殺菌,原料的回潮率降低,竹筍殼更粗硬,為下步除雜即搓揉去雜創造了條件。
[0008]除雜采用了纖維搓揉機對竹筍殼纖維進行搓揉去雜。本實例采用專利號為20070309334.2,申請日為2007年12月21日,發明名稱為脫膠前預處理去雜質設備的專利技術;首先將竹笑殼纖維分成每把重500克-600克,然后均勻地鋪在纖維搓揉機的輸入口,勻速地將竹筍殼纖維送入14對(上、下)溝槽羅拉中,羅拉壓力控制在50kg-80kg,羅拉每分鐘往復回轉速度40次/分一 60次/分;竹筍殼纖維在上下羅拉中進行搓揉碾壓,通過羅拉作用在竹筍殼纖維上的搓揉碾壓力,①使竹筍殼的纖維得到了初步的分離;②由于纖維的膠質都附在纖維的表層,通過羅拉碾壓后將膠質分子鏈打斷,更有利于竹筍殼纖維脫膠;③由于纖維經過多對加壓溝槽羅拉的往復搓揉碾壓,使纖維變得柔軟;④去除了一部分木質素、灰分、脂臘質等,使之該部分從竹筍殼中分離出來,變為了有機物廢渣通過纖維搓揉機的除塵排雜裝置排出。
[0009]實施例3:
本發明通過對原料進行預處理即殺菌、除雜后,保證了下步脫膠的效果;
將預處理后的竹筍殼纖維裝籠,然后吊入已配好的菌液的發酵鍋內接種、發酵。本發明中所述的菌種為專利號為95112564.8,申請日為1995年11月29日,發明名稱為苧麻生物脫膠工藝技術與設備專利公開的胡蘿卜軟腐歐文氏桿菌(Erwiniacarotovora,編號:T85-260),該菌株于1995年11月12日提交北京中關村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編號為CGMCC0245。發酵鍋內菌液菌的密度控制在108cfu/ml — IO9Cfu/ml (本實例為109cfu/ml),發酵溫度控制在30°C -37°C (本實例為35°C ),發酵時間為8小時一 12小時(本實例為8小時),竹筍殼纖維與發酵液浴比1: 10。
[0010]實施例4:
生物脫膠過程是菌的繁殖與質變的過程,菌在繁殖過程中需要營養供給,而竹筍殼中的果膠、木質素、半纖維等成分恰好可以補充生物菌的營養。同時當菌培養繁殖到一定程度與時間時就會發生質變,衍變為酶。酶可以繼續分解果膠、木質素、半纖維素等物質。生物脫膠替代了傳統的化學脫膠,由于取消了化學脫膠中高壓強堿的煮煉與浸酸工序,從而保證了纖維的強度,又同時達到了除去纖維中的木質素、果膠、半纖維素等物質的目的。
[0011]對接種、發酵后的竹筍殼纖維水洗后滅活煮煉。
[0012]實施例5:
本發明在高溫滅活6工藝步驟中,為進一步除去竹筍殼纖維中的膠質,對竹筍殼纖維上殘留細菌進行滅菌。接種、發酵后的竹筍殼纖維首先用80°C-90°C (本實例為85°C)的熱水洗滌,加入燒堿的濃度控制在3克/升一4克/升(本實例為濃度30%的液堿4克/升),溫度控制在90°C—95°C ),煮煉20分鐘一30分鐘(本實施例為30分鐘)。
[0013]實施例6:
為除去纖維中的殘留木質素、提高纖維的白度。再經80°C-90°C (本實例為85°C)熱水洗滌后,加入雙氧水,雙氧水濃度控制在1.0克/升一1.2克/升(本實例為濃度27.5%的雙氧水1.0克/升),穩定劑0.5克/升一0.6克/升(雙氧水的穩定劑有硅酸鈉、植酸、多乙烯多胺多亞烷基膦酸鹽即過氧化氫穩定劑WPW-2 (本實施例采用過氧化氫穩定劑WPW-2為
0.5克/升),燒堿I克/升一2克/升(本實施例為濃度30%的液堿1.0克/升),溫度控制在90°C—95°C本實施例為90°C),煮煉20分鐘一30分鐘(本實施例為20分鐘)。
[0014]實施例7:
本發明在打纖7工藝步驟時,本實施例采用圓盤拷麻機對滅活后的竹筍殼纖維打纖,即一邊水沖洗一邊拷打,采取一圈一翻的拷打工藝;打纖的目的,主要是對煮煉后的纖維進一步開纖,將束纖維分解為單纖維。
[0015]實施例8:
拷打后進行后處理8工藝步驟,即對拷打后的竹筍殼纖維進行水洗一潰油一脫油一抖纖一烘干五道工序,后處理工藝引用苧麻纖維脫膠的后處理工藝,制成可用作紡紗原料的竹筍殼纖維。
[0016]
【權利要求】
1.一種竹筍殼纖維的制備方法,它是采用原材料竹筍殼(1),通過預處理(2)、菌種擴培(3)、接種(4)、發酵(5)、高溫滅活(6)、打纖(7)、后處理(8)七個工序脫膠完成; 其特征是采用了預處理(2)工藝流程:對竹筍殼殺菌、除雜;殺菌采用加熱烘干、消毒殺菌,溫度控制在90°C _100°C,含水率控制在4% -5%;除雜采用纖維搓揉機對竹筍殼進行搓揉去雜; 其特征是采用了菌種擴培(3)工藝流程:將菌種置于搖床進行擴培,溫度35°C,時間6h,空氣流量 2L/min,壓力 0.03MPa,活菌含量 12 X 107cfu/ml ; 其特征是采用了接種(4):將菌種放入水中進行接種,水溫溫度28 - 300C ; 其特征是采用了發酵(5)工藝流程:將竹筍殼I放入發酵鍋中進行發酵,溫度35°C,時間8h,空氣流量5L/min ; 其特征是采用了高溫滅活(6)工藝流程:完成發酵后加入NaOH 2.2g/L,助劑6kg,將溫度提高到90°C,時間30 min ; 其特征是采用了打纖(7)工藝流程:用打纖機對滅活后的竹筍殼進行打纖,即一邊拷打一邊水沖洗,采用一圈一翻的拷打工藝; 其特征是采用了后處理(8)工藝流程:對打纖后的竹筍殼纖維進行水洗一潰油一脫油一抖纖一烘干。
【文檔編號】D01C1/04GK103526304SQ201210233577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8日
【發明者】李世鵬, 李坤, 劉秀梅 申請人:湖南明星麻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