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具有高退繞張力的氨綸油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干法用紡絲油劑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具有高退繞張力的氨綸油劑。
背景技術:
隨著紡織技術的日新月異的進步,聚氨酯彈性纖維,即氨綸及其制品的生產工藝及技術不斷更新。隨著氨綸生產工藝的改進,氨綸生產的高效增長,對氨綸紡絲油劑即氨綸在紡絲過程中使用的潤滑劑,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機遇。雖然氨綸油劑市場很長一段時間由日本松本,竹本公司和美國的高爾斯頓公司主導,但是近年來,中國的氨綸油劑發展迅速,在中低端市場有很多產品都投入市場,高端產品也在圍繞市場不斷開發。現有技術中,氨綸油劑的普通特點是具有較好的潤滑性、成型性和退繞性,如公告號為CN1231318A,、CN101597864A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均公開了氨綸油劑的組分、特性,作·為氨綸在紡絲過程中使用的潤滑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平滑、消除靜電的作用。但是,隨著氨綸紡絲工藝中起潤滑作用的鎂鹽含量的降低,要求氨綸油劑有較高的退繞張力,并能保持氨綸絲良好的成型性和退繞性,與此同時,還要防止氨綸絲之間粘連,這種高退繞張力的氨綸油劑的特點在于使纖維既有適度的澀滑度以利于其成型,又有極好的持久隔離性而防止內層絲束粘連。而現有技術中的氨綸油劑雖具有較好的潤滑性但其退繞張力甚低,不符合目前低鎂鹽含量氨綸紡絲工藝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高退繞張力的氨綸油劑,主要用于干法紡絲,突出特點在于使纖維既有適度的澀滑度以利于其成型,又有極好的持久隔離性而防止內層絲束粘連,既保持了纖維與纖維之間良好的澀滑度,降低了纖維與金屬間的摩擦,又兼具良好滲透性、抗靜電性、退繞性,達到了成型與退繞的完美統一,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具有高退繞張力的氨綸油劑,包括如下組分
礦物油40 90%,二甲基硅油5 60%,功能改性硅油I 10%,高碳異構脂肪醇3
15%,以上組分百分比含量之和為100%,以總量計。還包括抗靜電劑,所述抗靜電劑百分比含量為I 5 %。還包括防飛濺劑,所述防飛濺劑百分比含量為I 3%。所述的氨綸油劑為無色透明、無可見固體顆粒的流體,在25°C時的運動粘度為5 50 mm2/s0所述的礦物油在25°C時的運動粘度為5 50 mm2/s。所述的二甲基硅油在25°C時的運動粘度為I 100 mm2/so所述的功能改性硅油是在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0 3000 mm2/s的長鏈烷基改性硅油或乙烯基改性硅油或聚醚硅油,或在25°C時的運動粘度為50 500 mm2/s的苯基改性硅油中的一種或幾種組合。
所述的高碳異構脂肪醇的碳原子數為16,或18,或20.。所述的抗靜電劑為銨鹽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磺酸鹽或磷酸鹽的陰離子表面活性齊U,脂肪醇或磷酸脂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的防飛濺劑是聚α烯烴或聚異丁烯中的一種,所述的防飛濺劑在25°C時的運動粘度為50 500 mm2/s。本發明的具有高退繞張力的氨綸油劑,外觀透明,主要以二甲基硅油和礦物油為主要組分,二甲基硅油具有優異的平滑性, 脫模性和耐高低溫性能,礦物油提供一定的澀滑性。調節兩者的比例能有效的控制油劑的澀滑度。功能改性硅油可以起到防粘連,降低絲的摩擦系數等作用。高碳異構脂肪醇能夠提高各組分的相容性,同時賦予油劑較好的澀滑感。陰離子和陽離子型抗靜電劑具有較好的抗靜電效果,非離子抗靜電劑具有較好的相容性。較高粘度的抗飛濺劑能提高油劑的澀滑性,有效提高油劑的退繞張力。本發明的氨綸油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I)本發明的油劑主要用于干法紡絲,使纖維既有適度的澀滑度以,又有極好的持久隔離性,即“滑而發澀、澀而不粘”,可賦予纖維良好的澀滑性,滲透性、退繞性,達到了成型與退繞的完美統一。(2)本發明的氨綸油劑為無色透明液體,不含硬脂酸鎂等固體組分,上油過程不會堵塞管道和設備,無需停車清理,可以有效提高生產效率。(3)本發明所用的氨綸油劑用于氨綸紡絲,具有較高的退繞張力,絲餅內,中,夕卜三層退繞張力均勻,抗靜電性能好。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
依次將80g礦物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 mm2/s),5g的二甲基硅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 mm2/s)投入到250 mL的燒瓶中,攪拌5min后,然后再依次加入13g的異構十六醇,Ig的苯基改性娃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0 mm2/s), Ig的異十三醇醚磷酸酯,充分攪拌40min至體系透明均勻,得到氨綸油劑。實施例2
依次將54g礦物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 mm2/s),25g的二甲基硅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 mm2/s)投入到250 mL的燒瓶中,攪拌5min后,然后再依次加入6g的長鏈烷基改性硅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800 1000 mm2/s),13g的異構十八醇,2g的月桂基磷酸酯鉀鹽,充分攪拌40min至體系透明均勻,得到氨綸油劑。實施例3:
依次將74g礦物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 mm2/s),10g的二甲基硅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 mm2/s)投入到250 mL的燒瓶中,攪拌5min后,然后再依次加入13g的異構十八醇,Ig的苯基改性娃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0 mm2/s), Ig的異十三醇醚磷酸酯,Ig的聚α烯烴,充分攪拌40min至體系透明均勻,得到氨綸油劑。
實施例4
依次將60g礦物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 mm2/s),23g的二甲基硅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 mm2/s)投入到250 mL的燒瓶中,攪拌5min后,然后再依次加入Ig的聚醚硅油(25 時的運動粘度為800 1200 mm2/s), 13g的異構二十碳醇,Ig的異十三醇醚磷酸酯,2g的聚α烯烴,充分攪拌40min至體系透明均勻,得到氨綸油劑。實施例5
依次將54g礦物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 mm2/s),20g的二甲基硅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 mm2/s),8g的二甲基硅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50 mm2/s)投入到250 mL的燒瓶中,攪拌5min后,然后再依次加入13g的異構十六醇,Ig的苯基改性娃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0 mm2/s),, Ig的異十三醇醚磷酸酯,Ig的聚α烯烴,充分攪拌40min至體系透明均勻,得到氨綸油劑。實施例6
依次將60g礦物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 mm2/s),18g的二甲基硅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 mm2/s)投入到250 mL的燒瓶中,攪拌5min后,然后再依次加入6g的聚醚娃油(25 時的運動粘度為800 1200 mm2/s), 13g的異構二十碳醇,Ig的異十三醇醚磷酸酯,·2g的聚α烯烴,充分攪拌40min至體系透明均勻,得到氨綸油劑。實施例7
依次將50g礦物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 mm2/s),35g的二甲基硅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 mm2/s)投入到250 mL的燒瓶中,攪拌5min后,然后再依次加入13g的異構十八醇,2g的三乙基磷酸酯鉀鹽,充分攪拌40min至體系透明均勻,得到氨綸油劑。實施例8
依次將58g礦物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 mm2/s),25g的二甲基硅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 mm2/s)投入到250 mL的燒瓶中,攪拌5min后,然后再依次加入4g的乙烯基娃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800 1200 mm2/s),IOg的異構十八醇,Ig的苯基改性硅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0 mm2/s), Ig的異十三醇醚磷酸酯,Ig的聚α烯烴,充分攪拌40min至體系透明均勻,得到氨綸油劑。實施例9
依次將65g礦物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 mm2/s),20g的二甲基硅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 mm2/s)投入到250 mL的燒瓶中,攪拌5min后,然后再依次加入13g的異構十八醇,Ig的異十三醇醚磷酸酯,Ig的聚異丁烯,充分攪拌40min至體系透明均勻,得到氨綸油劑。
實施例10
依次將85g礦物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 mm2/s),10g的二甲基硅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 mm2/s)投入到250 mL的燒瓶中,攪拌5min后,然后再依次加入3g的異構十八醇,Ig的苯基改性娃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0 mm2/s), Ig的異十三醇醚磷酸酯,充分攪拌40min至體系透明均勻,得到氨綸油劑。
實施例11
依次將70g礦物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 mm2/s),20g的二甲基硅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 mm2/s),5g的二甲基硅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50 mm2/s)投入到250 mL的燒瓶中,攪拌5min后,然后再依次加入,Ig的苯基改性硅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0 mm2/s),Ig的異十三醇醚磷酸酯,3g的聚α烯烴,充分攪拌40min至體系透明均勻,得到氨綸油劑。實施例12
依次將60g礦物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 mm2/s),30g的二甲基硅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 mm2/s),9g的二甲基硅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50 mm2/s)投入到250 mL的燒瓶中,攪拌5min后,然后再依次加入,Ig的十六燒基三甲基氯化銨,充分攪拌40min至體系透明均勻,得到氨綸油劑。實施例13
依次將75g礦物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30 mm2/s),10g的二甲基硅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 mm2/s)投入到250 mL的燒瓶中,攪拌5min后,然后再依次加入13g的異構十六醇,Ig的異十三醇醚磷酸酯,Ig的聚α烯烴,充分攪拌40min至體系透明均勻,得到氨綸油劑。實施例14
依次將70g礦物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 mm2/s),15g的二甲基硅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0 mm2/s)投入到250 mL的燒瓶中,攪拌5min后,然后再依次加入13g的異構十八醇,Ig的苯基改性娃油(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0 mm2/s),lg的聚α烯烴,充分攪拌40min至體系透明均勻,得到氨綸油劑。應用
將以上述方法制備的油劑用于干法紡絲制備氨綸絲,上油率為5%,采用滾筒法上油,以600 m/min卷取為筒子紗,得到40D的氨綸絲。通過成形性,抗靜電性,新鮮紗表、中、內層退繞張力,在60°C老化12h的老化紗表、中、內層退繞張力對比,綜合評定結果如表I所示。表I.樣品性能比較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高退繞張力的氨綸油劑,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組分 礦物油40 90%,二甲基硅油5 60%,功能改性硅油I 10%,高碳異構脂肪醇3 15%,以上組分百分比含量之和為100%,以總量計。
2.如權力要求I所述的氨綸油劑,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抗靜電劑,所述抗靜電劑百分比含量為I 5%。
3.如權力要求I所述的氨綸油劑,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防飛濺劑,所述防飛濺劑百分比含量為I 3%。
4.如權力要求I或2或3所述的氨綸油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氨綸油劑為無色透明、無可見固體顆粒的流體,在25°C時的運動粘度為5 50 mm2/s。
5.如權力要求I或2或3所述的氨綸油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礦物油在25°C時的運動粘度為5 50 mm2/s。
6.如權力要求I或2或31所述的氨綸油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甲基硅油在25°C時的運動粘度為I 100 mm2/s。
7.如權力要求I或2或3所述的氨綸油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能改性硅油是在25°C時的運動粘度為100 3000 mm2/s的長鏈烷基改性硅油或乙烯基改性硅油或聚醚硅油,或在25°C時的運動粘度為50 500 mm2/s的苯基改性硅油中的一種或幾種組合。
8.如權力要求I或2或3所述的氨綸油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碳異構脂肪醇的碳原子數為16,或18,或20.。
9.如權力要求I或2或3所述的氨綸油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靜電劑為銨鹽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磺酸鹽或磷酸鹽的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脂肪醇或磷酸脂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中的一種或幾種。
10.如權力要求I或2或3所述的氨綸油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飛濺劑是聚α烯烴或聚異丁烯中的一種,所述的防飛濺劑在25°C時的運動粘度為50 500 mm2/s。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具有高退繞張力的氨綸油劑,包括如下組分礦物油40~90%,二甲基硅油5~60%,功能改性硅油1~10%,高碳異構脂肪醇3~15%,以上組分百分比含量之和為100%,以總量計。本發明的油劑主要用于干法紡絲,突出特點在于使纖維既有適度的澀滑度以利于其成型,又有極好的持久隔離性而防止內層絲束粘連,即“滑而發澀、澀而不粘”,保持了纖維與纖維之間的澀滑度,降低了纖維與金屬間的摩擦,可賦予纖維良好的澀滑性,滲透性、抗靜電性、退繞性,達到了成型與退繞的完美統一。
文檔編號D06M13/392GK102877296SQ20121042147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30日
發明者龔濤 申請人:佛山市順德區德美瓦克有機硅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