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經編紡織復合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紡織面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經編紡織復合布。
背景技術:
服裝色彩、款式造型和服裝材料構成服裝的三大要素,而在這三大要素中又以服裝材料為基礎,因此,服裝材料的發展,引導者服裝潮流的變遷。目前,服裝材料的發展已具有品種齊全,種類齊全,功能多樣的特點,在面料和輔料兩方面都已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面料的多功能化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穿著舒適、健康的多功能化高檔面料是生產者和消費者不變的追求目標。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服裝檔次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服裝面料其基本功能主要是制作衣服,到達遮蔽身體,但是這種衣服表面結構比較單一,達不到外形美觀的效果,現有的面料存在著功能單一的缺陷,因此多功能的面料已經成為紡織品研究的主流方向。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經編紡織復合布,能夠提高面料的強度,有較好的透氣性。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經編紡織復合布,包括:經線和緯線,所述緯線和緯線相互交織呈復合組織結構,所述緯線呈折線狀交織在經線上,所述經線為多條碳纖維復絲和滌綸纖維混合捻制而成,所述緯線為多條橫截面呈十字形的滌綸纖維捻制而成。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碳纖維復絲和滌綸纖維按2:9的比例混合捻制。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經線和緯線的密度比為5:1。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經線的密度為50根/cm,所述紗線的密度為10根 /cm。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碳纖維復絲的規格為800D-1200D,所述滌綸纖維的規格為400D。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經編紡織復合布能夠提高面料的強度,有較好的透氣性。
圖1是本發明經編紡織復合布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 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經線,2、緯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請參閱圖1,一種經編紡織復合布,包括:經線I和緯線2,所述緯線I和緯線2相互交織呈復合組織結構,所述緯線2呈折線狀交織在經I線上,所述經線I為多條碳纖維復絲和滌綸纖維混合捻制而成,所述緯線2為多條橫截面呈十字形的滌綸纖維捻制而成。另外,所述碳纖維復絲和滌綸纖維按2:9的比例混合捻制而成。另外,所述經線I和緯線2的密度比為5:1。另外,所述經線I的密度為50根/cm,所述紗線2的密度為10根/cm。另外,所述碳纖維復絲的規格為800D-1200D,所述滌綸纖維的規格為400D,滌綸
纖維表面形成細微溝槽,具有較好的透氣性。區別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經編紡織復合布,能夠提高面料的強度,有較好的透氣性。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經編紡織復合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經線和緯線,所述緯線和緯線相互交織呈復合組織結構,所述緯線呈折線狀交織在經線上,所述經線為多條碳纖維復絲和滌綸纖維混合捻制而成,所述緯線為多條橫截面呈十字形的滌綸纖維捻制而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經編紡織復合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纖維復絲和滌綸纖維按2:9的比例混合捻制而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經編紡織復合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經線和緯線的密度比為5:1。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經編紡織復合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經線的密度為50根/cm,所述紗線的密度為10根/c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經編紡織復合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纖維復絲的規格為800D-1200D,所述滌綸纖維的規格為400D。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經編紡織復合布,包括經線和緯線,所述緯線和緯線相互交織呈復合組織結構,所述緯線呈折線狀交織在經線上,所述經線為多條碳纖維復絲和滌綸纖維混合捻制而成,所述緯線為多條橫截面呈十字形的滌綸纖維捻制而成。通過上述方式,本發明經編紡織復合布能夠提高面料的強度,有較好的透氣性。
文檔編號D03D15/00GK103205833SQ201210429010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日
發明者梁兵 申請人: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