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縫紉機夾線調整旋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于ー種縫紉機夾線調整旋鈕,尤其是指ー種令該旋鈕可產生伸縮裕度,利于與螺桿的螺接,避免震動松脫,且令螺桿不用再另行加工形成長槽,減少加工成本與時間,達到精簡零件及降低制造成本等實質效益,而在其整體施行使用上更增實用功效特性的縫紉機夾線調整旋鈕。
背景技術:
通常,一般于縫紉機上皆會設置有數個調整旋鈕,以供旋動調整車縫線的松緊度;其中,請參閱圖7所示的現有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該調整旋鈕3主要于底座31外凸設有螺桿32,于該螺桿32端面中央往軸向開設有長槽321,且于該螺桿32上套設有內、外夾掣片33、34,并于外夾掣片34外側在螺桿32上依序套設有壓掣座35、彈性元件36、定位鈕37,該定位鈕37外側端面形成有棘齒部371,再于該定位鈕37外側在螺桿32上螺設有旋鈕38, 令定位鈕37容設于旋鈕38內,該旋鈕38內則對應定位鈕37外側端面的棘齒部371亦設有相配合的棘齒部381,以讓該定位鈕37的棘齒部371與旋鈕38的棘齒部381相互嚙合。藉此,當使用上欲調整車縫線張力吋,即旋轉旋鈕38,以使旋鈕38于螺桿32上螺旋位移,當旋鈕38往內、外夾掣片33、34方向位移,此時,設于旋鈕38和壓掣座35內的彈性元件36即受壓縮,以抵迫于壓掣座35,進而壓掣內、外夾掣片33、34,以使通過于內、外夾掣片33、34間的車縫線可達到緊度提高的效果,而當欲降低車縫線張カ時,則可反向旋轉旋鈕38,以降低對彈性元件36壓掣力,減少彈性元件36經壓掣座35對外夾掣片34及內夾掣片33抵迫力,達到調松車縫線的效果。由于縫紉機在高速運轉下會產生震動,為增加旋鈕與螺桿間的固定性,防止旋鈕松動螺退而影響車縫線張力,使用者一般會撐大螺桿端面所設長槽,以增加螺桿直徑,以進一步提高螺桿與旋鈕其螺孔間的螺緊力,并由定位鈕與旋鈕間以棘齒部相互嚙合,來防止旋鈕松動螺退的情形,若發現旋鈕與螺桿間會逐漸松脫,而為再進ー步提高兩者間的螺緊力,使用者便會再撐開螺桿所具長槽,如此惡性循環反復撐開長槽的情況下,螺桿便易于長槽底部發生斷裂,而造成螺桿的損壞。另,現有縫紉機夾線調整旋鈕,于制造與組裝上須于螺桿上加工以形成長槽,于螺桿上依序套設內、外夾掣片、弾性元件及定位鈕后,再螺接旋鈕,故組裝零件繁瑣,除制造成本提高外,組裝上亦相當費時不便,尤其形成長槽的螺桿缺乏適當的工具鎖接于底座或機體上,且如定位鈕等元件體積小,容易于組裝時產生遺失,更造成制造成本上的損失,以及組裝上的不方便性。因此,本創作人有鑒于此,秉持多年該相關行業的豐富設計開發及實際制作經驗,再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種縫紉機夾線調整旋鈕,以期達到精簡零件及實施上更佳實用價值性的目的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縫紉機夾線調整旋鈕,其主要于縫紉機臺的螺桿上螺設有旋鈕,該旋鈕設有相對應中心通孔周圍并包圍于通孔形成的螺掣部,該通孔的內徑小于螺桿的外徑,該螺掣部相應于通孔內面設有螺牙,螺掣部外圍設有弾性槽孔;藉此,使得該旋鈕經由弾性槽孔,使小于螺桿直徑的旋鈕通孔可產生伸縮裕度,以利于與螺桿的螺接,不僅可緊咬螺桿,避免震動松脫,且令螺桿不用再另行加工形成長槽,螺桿的結構強度不被破壞,同時減少長槽的加工成本與時間,達到精簡零件及降低制造成本等實質效益,而能在其整體施行使用上更增實用便利性。為使本實用新型所運用的技術內容、目的及其達成的功效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下面將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結構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使用狀態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剖視結構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另ー實施例剖視結構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另ー實施例立體分解使用狀態圖;圖7是現有的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I 旋鈕11 通孔12 螺掣部 121 螺牙13 彈性槽孔 14 開槽15 外環部 151 凹部2 縫紉機臺 21 螺桿22 內夾掣片 23 外夾掣片24 彈性元件 3 調整旋鈕31 底座32 螺桿321 長槽33 內夾掣片34 外夾掣片 35 壓掣座36 彈性元件 37 定位鈕371 棘齒部 38 旋鈕381 棘齒部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請參閱圖I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圖及圖2所示的本實用新型剖視結構圖,本實用新型主要設有旋鈕1,該旋鈕I設有相對應中心通孔11周圍并包圍于通孔11形成的螺掣部12,該螺掣部12相應于通孔11內面設有螺牙121,螺掣部12外圍設有彈性槽孔13,于兩兩螺掣部12之間形成有開槽14,再于旋鈕I外緣的外環部15表面形成有凹部151。[0031]因此,本實用新型于操作使用上,請ー并參閱圖3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立體分解使用狀態圖,即能于縫紉機臺2的螺桿21上分別套設內夾掣片22、外夾掣片23及弾性元件24后,令該旋鈕I以螺掣部12的螺牙121與該螺桿21螺設結合定位,請再一井參閱圖2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結構圖與圖4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剖視結構圖,本實用新型旋鈕I的通孔11的內徑為小于螺桿21的外徑設計,故在螺設于螺桿21上吋,經由彈性槽孔13可吸收螺掣部12外撐的變形量,并且同時保持螺掣部12向中心通孔11的內推力,使螺牙121與該螺桿21緊密螺合以穩固對彈性元件24的壓掣。如此ー來,使得當該縫紉機臺2車縫作動過程中而產生震動時,由于在旋鈕I的螺掣部12外緣處開設有彈性槽孔13,不僅能利用向內轉動旋緊該旋鈕I壓迫彈性元件24,連帶經由彈性元件24壓迫內、外夾掣片22、23,對夾掣于內、外夾掣片22、23間的車縫線具有緊固夾掣功效,或向外轉動旋松旋鈕I方便拉動車縫線,且能利用各弾性槽孔13具有吸震、減震功效,相對即能達到防止該旋鈕I于縫紉機臺2的螺桿21上產生松脫的情況發生,從而達到保持車縫線的調整狀態。再者,本實用新型的旋鈕I的螺掣部12除了如圖I所示的兩片式,亦可為如圖5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另ー實施例的剖視結構圖那樣,為三片式的實施態樣,且旋鈕I的外環部15表面形成有凹部151,具有防滑功能,方便操作者手握施力。另,請再一井參閱圖6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另ー實施例立體分解使用狀態圖,本實用新型亦可于旋鈕I的外環部 15 一體成形呈ー延伸柱體狀,使得于旋鈕I轉動過程中能更為方便操作人員施カ操作。經由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的組成與使用實施說明可知,本實用新型與現有結構相較之下,具有如下優點I.本實用新型縫紉機夾線調整旋鈕利用旋鈕的弾性槽孔,以使小于螺桿直徑的旋鈕通孔可產生伸縮裕度,以利于與螺桿的螺接,且當旋鈕定位恢復原狀吋,則可緊咬螺桿,避免震動松脫,以穩固對彈性元件的壓掣,進而達到保持對車縫線的調整狀態。2.本實用新型縫紉機夾線調整旋鈕利用旋鈕可活動伸縮緊咬螺桿的螺掣部設計,以保持對螺桿的螺掣力,故螺桿即不用再另行加工形成長槽,螺桿的結構強度不被破壞,同時防止以撐開習用螺桿長槽來増加螺桿外徑的方式,易于螺桿撐開后真圓度變形,造成與其配合鎖接的旋鈕刮傷損壞的情形發生。3.本實用新型縫紉機夾線調整旋鈕,能精減定位鈕元件,使用實體無開長槽螺桿,減少長槽的加工成本與時間,達到精簡零件及降低制造成本等實質效益。前述的實施例或附圖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樣態,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作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疇。
權利要求1.一種縫紉機夾線調整旋鈕,其于縫紉機臺的螺桿上螺設有旋鈕,該旋鈕設有相對應中心通孔周圍并包圍于通孔形成的螺掣部,該通孔的內徑小于螺桿的外徑,該螺掣部相應于通孔內面設有螺牙,螺掣部外圍設有弾性槽孔。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縫紉機夾線調整旋鈕,其中,該旋鈕于兩兩螺掣部之間形成有開槽。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縫紉機夾線調整旋鈕,其中,該旋鈕的螺掣部為兩片式。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縫紉機夾線調整旋鈕,其中,該旋鈕的螺掣部為三片式。
5.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縫紉機夾線調整旋鈕,其中,該旋鈕外緣的外環部表面形成有凹部。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縫紉機夾線調整旋鈕,其中,該旋鈕的螺掣部為兩片式。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縫紉機夾線調整旋鈕,其中,該旋鈕的螺掣部為三片式。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縫紉機夾線調整旋鈕,其中,該旋鈕的外環部一體成形呈一延伸柱體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有關于一種縫紉機夾線調整旋鈕,其主要于縫紉機臺的螺桿上螺設有旋鈕,該旋鈕設有相對應中心通孔周圍并包圍于通孔形成的螺掣部,該通孔的內徑小于螺桿的外徑,該螺掣部相應于通孔內面設有螺牙,螺掣部外圍設有彈性槽孔;藉此,使得該旋鈕經由彈性槽孔,使小于螺桿直徑的旋鈕通孔可產生伸縮裕度,以利于與螺桿的螺接,不僅可緊咬螺桿,避免震動松脫,且可使螺桿不用再另行加工形成長槽,螺桿的結構強度不被破壞,同時減少長槽的加工成本與時間,達到精簡零件及降低制造成本等實質效益,而能在其整體施行使用上更增實用便利性。
文檔編號D05B47/04GK202610525SQ20122022297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7日
發明者顧飛龍 申請人:顧飛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