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轉輪的插管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領域的細紗機,具體說是用于落紗小車的插管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紡織廠存在大量舊式細紗機,由于用工人員緊張和成本增加等原因,舊式細紗機自動化改造的需求十分緊迫,其中自動落紗機中插管裝置也是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國內對這方面的研發從未間斷,盡管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插管裝置,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中插管與落紗小車移動速度很難做到同步。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較簡單、插管可靠且插管速·度較快的插管裝置。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具有轉輪的插管裝置,包括落紗小車、隨該落紗小車移動的傳動輪和安裝在機架上的數個錠桿,所述傳動輪在移動時通過對應的所述錠桿推動旋轉,所述錠桿上側設有輸送豎直空紗管的轉輪機構,所述傳動輪帶動隨所述落紗小車移動的轉輪機構同步旋轉,該轉輪機構通過旋轉輸送空紗管。本實用新型還具有以下附加技術特征所述轉輪機構包括通過連接軸與所述傳動輪實現同步旋轉的輸送轉輪,該輸送轉輪周壁豎直開具有數個握持空紗管的凹槽,在該輸送轉輪下側固設有支撐空紗管的底板,該底板上開具有條形孔,由所述輸送轉輪凹槽輸送的空紗管穿過該條形孔的一端插入對應的錠桿,所述條形孔另一端沿輸送轉輪的旋轉方向延伸。所述底板上豎直設有防止空紗管在輸送過程中滑落的側壁板。從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采用輸送轉輪與傳動輪同步旋轉的方式,實現插管的速度與落紗小車前進速度同步,其不僅結構簡單,而且提高了插管的可靠性和速度,可實現自動化控制,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工人勞動強度。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底板與側壁版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圖I與圖2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本插管裝置包括落紗小車(圖中未示出)、隨該落紗小車移動的傳動輪I和安裝在機架上5的數個錠桿2,所述傳動輪在移動時通過對應的所述錠桿推動旋轉,在所述錠桿上側設有輸送豎直空紗管4的轉輪機構3,所述傳動輪帶動隨所述落紗小車移動的轉輪機構同步旋轉,該轉輪機構通過旋轉輸送空紗管,直至空紗管插入對應的錠桿。[0013]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轉輪機構3包括通過連接軸31與所述傳動輪實現同步旋轉的輸送轉輪32,該輸送轉輪32周壁豎直開具有數個握持空紗管的凹槽321,在該輸送轉輪下側固設有支撐空紗管的底板33,該底板上開具有條形孔331,由所述輸送轉輪凹槽輸送的空紗管穿過該條形孔的一端插入對應的錠桿,所述條形孔另一端沿輸送轉輪的旋轉方向延伸。在工作時,利用傳動裝置帶動落紗小車向前移動,空紗管由排管通道輸送到輸送轉輪的凹槽,轉輪在傳動輪的帶動下開始旋轉,其握持的空紗管隨著轉動,當轉輪轉動至對應錠桿正上方時,由于底板上具有條形孔,底板對孔紗管失去支撐,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穿過條形孔插入該錠桿;隨著落紗小車的移動,另一根空紗管插入下一根錠桿,如此重復,將一根根空紗管插入所有的錠桿上,實現自動插管。在輸送轉輪輸送空紗的過程中,為了防止其滑落,在底板上豎直設有依輸送轉輪周邊成型的側壁板34。本裝置采用輸送轉輪與傳動輪同步旋轉的方式,將空紗管插入錠桿,實現插管的速度與落紗小車前進速度同步,其不僅結構簡單,而且提高了插管的可靠性和速度,避免出現卡管和掉管現象,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上述實施方式僅供說明本實用新型之用,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有關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各種變化和變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疇。
權利要求1.具有轉輪的插管裝置,包括落紗小車、隨該落紗小車移動的傳動輪和安裝在機架上的數個錠桿,所述傳動輪在移動時通過對應的所述錠桿推動旋轉,其特征在于所述錠桿上側設有輸送豎直空紗管的轉輪機構,所述傳動輪帶動隨所述落紗小車移動的轉輪機構同步旋轉,該轉輪機構通過旋轉輸送空紗管。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轉輪的插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輪機構包括通過連接軸與所述傳動輪實現同步旋轉的輸送轉輪,該輸送轉輪周壁豎直開具有數個握持空紗管的凹槽,在該輸送轉輪下側固設有支撐空紗管的底板,該底板上開具有條形孔,由所述輸送轉輪凹槽輸送的空紗管穿過該條形孔的一端插入對應的錠桿,所述條形孔另一端沿輸送轉輪的旋轉方向延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轉輪的插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豎直設有防止空紗管在輸送過程中滑落的側壁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細紗機,具體說是具有轉輪的插管裝置,其包括落紗小車、隨該落紗小車移動的傳動輪和安裝在機架上的數個錠桿,所述傳動輪在移動時通過對應的所述錠桿推動旋轉,所述錠桿上側設有輸送豎直空紗管的轉輪機構,所述傳動輪帶動隨所述落紗小車移動的轉輪機構同步旋轉,該轉輪機構通過旋轉輸送空紗管。本實用新型采用輸送轉輪與傳動輪同步旋轉的方式,實現插管的速度與落紗小車前進速度同步,其不僅結構簡單,而且提高了插管的可靠性和速度,可實現自動化控制,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工人勞動強度。
文檔編號D01H9/08GK202626397SQ20122028103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4日
發明者彭舜 申請人:常德紡織機械有限公司搖架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