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防止漏油的精開松輥軸承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領域,尤其是對精開松輥軸承結構的改進。
背景技術:
在無紡布紡織領域,精開松輥是ー個重要的部件,為提高精開松輥的使用壽命,多數都會在端部設軸承結構。精開松輥的工作環境中存在很多細小纖維,而傳統軸承座結構密封性差,其直接應用于精開松輥存在以下問題I、密封性不好零件之間裝配存在間隙,密封性較差,細小纖維及外部灰塵很容易 進入軸承內,影響軸承的使用壽命。2、漏油由于密封性較差,在軸承處很容易造成漏油,影響性能及使用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出ー種可防止漏油的精開松輥軸承結構,能夠解決密封性差的問題,防止漏油,從而延長其使用壽命。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了ー種可防止漏油的精開松輥軸承結構,包括精開松輥、兩個軸承、兩個軸承座,所述精開松輥的兩端設有軸承,軸承安裝在軸承座內,所述軸承座的內端面上開有凹槽,所述凹槽內安裝有密封圏。作為優選,所述凹槽為環形凹槽,密封圈為O型密封圈,結構簡單,裝配方便。作為優選,所述密封圈的外徑等于凹槽的直徑,密封圈的內徑等于精開松輥的外徑,密封效果好,裝配也方便。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在軸承座的內端面上開凹槽,在凹槽內安裝密封圈,提高了軸承部的密封效果,可有效防止細小纖維及外部灰塵進入軸承內部,延長了軸承的使用壽命,并且,軸承部密封效果提高后,避免了漏油現象的發生,提高了產品品質,延長了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優點將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圖I是本實用新型ー種可防止漏油的精開松輥軸承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ー種可防止漏油的精開松輥軸承結構中密封圈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ー種可防止漏油的精開松輥軸承結構,包括精開松輥I、兩個軸承
2、兩個軸承座3,所述精開松輥I的兩端設有軸承2,軸承2安裝在軸承座3內,所述軸承座3的內端面上開有凹槽,所述凹槽內安裝有密封圈4。所述凹槽為環形凹槽,密封圈4為O型密封圈4。所述密封圈4的外徑等于凹槽的直徑,密封圈4的內徑等于精開松輥I的外徑。該結構提高了密封性能及精開松輥I軸結構工作的可靠性,具有方便、可靠、安全的優點。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將軸承座3內圈孔徑部分加大,形成環形凹槽,螺紋方向根據打手轉向確定。再加工相同直徑的密封圈4,旋緊。在精開松輥I轉動工作過程中,細小纖維及灰塵被密封圈4阻擋在外部,無法進入軸承座3內部,從而有效保護了部件,延長了使用壽命。上述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說明,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對本實用新 型簡單變換后的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可防止漏油的精開松輥軸承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精開松輥、兩個軸承、兩個軸承座,所述精開松輥的兩端設有軸承,軸承安裝在軸承座內,所述軸承座的內端面上開有凹槽,所述凹槽內安裝有密封圈。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可防止 漏油的精開松輥軸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為環形凹槽,密封圈為O型密封圈。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可防止漏油的精開松輥軸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外徑等于凹槽的直徑,密封圈的內徑等于精開松輥的外徑。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防止漏油的精開松輥軸承結構,包括精開松輥、兩個軸承、兩個軸承座,所述精開松輥的兩端設有軸承,軸承安裝在軸承座內,所述軸承座的內端面上開有凹槽,所述凹槽內安裝有密封圈。本實用新型在軸承座的內端面上開凹槽,在凹槽內安裝密封圈,提高了軸承部的密封效果,可有效防止細小纖維及外部灰塵進入軸承內部,延長了軸承的使用壽命,并且,軸承部密封效果提高后,避免了漏油現象的發生,提高了產品品質,延長了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D01G9/14GK202643954SQ201220281170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2日
發明者嚴華榮 申請人:浙江金三發非織造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