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花樣縫紉機的針桿旋轉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縫紉機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結構簡單緊湊、使用合理方便的花樣縫紉機的針桿旋轉機構。
背景技術:
縫紉機是用一根或多根縫紉線,在縫料上形成一種或多種線跡,使一層或多層縫料交織或縫合起來的機器。縫紉機能縫制棉、麻、毛、人造纖維等織物和皮革、塑料、紙張等制品,繡出的線跡整齊美觀、平整牢固,縫紉速度快、使用簡便。電子花樣縫紉機是縫紉機的高端機種,它是利用縱、橫向的進給機構帶動機器的壓布裝置, 從而帶動布料運動,由馬達通過離合器或類似作用的裝置帶動同步皮帶運轉,同步皮帶運轉過程中經傳動裝置作用使縫紉機針桿上下運動,再運用縫紉機的線跡形成原理,完成縫紉工作,達到在布料上形成各類花樣的目的。由于服裝工業的發展,市場對服裝上的花樣或圖案等的需求越來越廣泛,縫制的品質要求更是越來越高,這樣就要求能夠快速在服裝上形成花樣或圖案的縫紉機,由此更需要我們加快對電子花樣縫紉機的改進,以增加效率和品質。現有的旋轉式工業花樣縫紉機在線跡形成的過程中,其是利用下方平臺上布料的運動、上方針桿的上下運動以及整個機頭的旋轉運動來實現縫制作業及方向調整。此種現有的花樣縫紉機結構,雖可提供給各類花樣的縫制功效,確實具有進步性,但是在實際使用時卻發現其自身結構和使用性能上仍存在有諸多不足,未能達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能。具體而言,由于機頭中承載有擺線機構、驅動機構、傳動機構等諸多部件,因此通常機頭的體積和重量較大。如此一來,一方面會造成驅動機頭轉動的電機功率較大,極為耗能;另一方面機頭的轉動需要復雜的傳動機構,對傳動機構的磨損也非常大,影響產品的使用壽命;再者,寵大的機頭亦增加了縫紉機旋轉部分的重量和體積,亦增加了振動,并占用過多的空間資源,不利于縫紉機的小型化發展。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花樣縫紉機的針桿旋轉機構,其通過采用轉動針桿的方式取代整個機頭轉動,從而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術方案—種花樣縫紉機的針桿旋轉機構,包括有與針桿同軸套合連接的針桿套,所述針桿與針桿套之間通過軸向延伸的花鍵與鍵槽套合連接,針桿隨針桿套同步轉動。優選的,進一步包括有電機和傳動機構,該傳動機構包括有由該電機驅動的主動輪和套裝于針桿套上的從動輪,主動輪帶動該從動輪旋轉,針桿套隨該從動輪同步旋轉。優選的,所述針桿套的上下兩端分別通過軸承可轉動地連接于機頭固定座上。優選的,所述花鍵均勻分布凸設于針桿外表面,鍵槽對應凹設于針桿套的內表面上。[0011]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其由針桿套帶動針桿旋轉,從而帶動縫針旋轉,以調整縫制線跡和方向,以及,其利用軸向延伸的花鍵與鍵槽將針桿與針桿套彼此套合連接,使針桿隨針桿套轉動的同時,針桿亦可相對于針桿套升降,不影響其縫線之功能實現。藉此,本實用新型利用體積細小的針桿旋轉取代了體積龐大的機頭旋轉方式,實現針跡沿著花樣圖形的切線方向縫制,減少了轉動的慣量,提高了旋轉速度,大大降低電機功率,實現了環保節能之功效,同時,亦可大大簡化機頭結構,使縫紉機的機頭更為小型化,可應用于小型普通花樣縫紉機,提升產品之市場競爭力。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和功效,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圖I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的組裝截面示意圖。·[0014]圖2是圖I中M — M位置處的截面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之紗線穿線方式示意圖。圖4是圖3的另一視角示意圖。附圖標識說明10、機頭外殼11、固定座20、針桿21、限位槽22、上定位臺階23、下定位臺階24、花鍵25、軸向線孔26、入線口27、出線口28、導線眼30、針桿旋轉機構31、電機32、主動輪33、從動輪34、同步皮帶35、針桿套351、鍵槽352、導線眼40、針桿上下運動機構41、驅動連桿411、卡環42、固定環50、軸承60、導線眼70、縫針80、塔線81、紗線90、紗線張力調節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I至圖4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一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包括有機頭外殼10,機頭外殼上安裝有一固定座11,固定座11中安裝有針桿20、針桿旋轉機構30和針桿上下運動機構40。縫紉機的其它機構均可采用現有之公知技術,因此在此不作贅述。其中,針桿20,該針桿20中空形成有軸向線孔25,該軸向線孔25的頂端設置有軸向入線口 26,入線口 26的上方設置有導線眼60,軸向線孔25的下端設置有側向開口的出線口 27和導線眼28,導線眼28位于該側向出線口 27的下方,縫針70亦安裝于針桿20的下端,隨針桿20同步旋轉。該針桿旋轉機構30用于驅動針桿20轉動。針桿旋轉機構30包括有電機31、針桿套35以及它們之間的傳動機構,本實施例中的傳動機構包括有由電機31驅動的主動輪32和套裝于針桿套35上的從動輪33,主動輪32通過同步皮帶34帶動該從動輪33旋轉,使針桿套35隨該從動輪33同步旋轉。針桿套35外套于針桿20上,并針桿套35通過上下兩軸承50可轉動地安裝于固定座11上,針桿20與針桿套22之間則通過軸向延伸的花鍵24與鍵槽351套合連接,使針桿20可隨針桿套35同步轉動,同時針桿20亦可相對于針桿套35上下運動。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的花鍵24均勻分布凸設于針桿20外表面,鍵槽351 對應凹設于針桿套35的內表面上。以及,針桿套35為上下貫通結構,并本實施例中的針桿套35頂端高出針桿20上端,于針桿套35的頂端還設置有導線眼352。該針桿上下運動機構40針對該針桿20設置,用于帶動針桿20上下運動。針桿上下運動機構40包括有可上下運動的驅動連桿41,以及上下間距設置于針桿20外表面上的兩固定環42,該固定環42可以采用開口式固定環緊抱于針桿上固定安裝,于該兩固定環42之間圍構成一環形限位槽21。該驅動連桿41上的套合部411通過軸承50可轉動地套于該限位槽21中,并環形限位槽21具有與套合部411上下表面抵推配合的上下定位臺階22、23。結合圖3和圖4所示可知本實施例的穿線方式,塔線80的紗線81經過紗線張力調節機構90后向上穿過導線眼60,再向下通過導線眼352,由針桿20上端的軸向入線口 26進入軸向線孔25,然后從軸向線孔25下端的側向出線口 27穿出,最后再穿連于縫針70。詳述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過程如下縫制時,由針桿上下運動機構40中驅動連桿41的套合部411抵推針桿20作上下升降進行縫線動作;由針桿旋轉機構30中電機驅動的主動輪32帶動從動輪33旋轉’從動輪33進一步帶動針桿套35旋轉,而針桿套35又帶動針桿20旋轉,從而帶動縫針70旋轉,以調整縫制線跡和方向。由于其紗線81自上而下由針桿20的軸向線孔25中穿過再連接于縫針70,因此針桿20在旋轉的過程中,紗線81不會出現絞線現象。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花樣縫紉機的針桿旋轉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與針桿同軸套合連接的針桿套,所述針桿與針桿套之間通過軸向延伸的花鍵與鍵槽套合連接,針桿隨針桿套同步轉動。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花樣縫紉機的針桿旋轉機構,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有電機和傳動機構,該傳動機構包括有由該電機驅動的主動輪和套裝于針桿套上的從動輪,主動輪帶動該從動輪旋轉,針桿套隨該從動輪同步旋轉。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花樣縫紉機的針桿旋轉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針桿套的上下兩端分別通過軸承可轉動地連接于機頭固定座上。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花樣縫紉機的針桿旋轉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花鍵均勻分布凸設于針桿外表面,鍵槽對應凹設于針桿套的內表面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花樣縫紉機的針桿旋轉機構,包括有與針桿同軸套合連接的針桿套,所述針桿與針桿套之間通過軸向延伸的花鍵與鍵槽套合連接,其由針桿套帶動針桿旋轉,從而帶動縫針旋轉,以調整縫制線跡和方向,以及,其利用軸向延伸的花鍵與鍵槽將針桿與針桿套套合連接,使針桿隨針桿套轉動的同時,針桿亦可相對于針桿套升降,不影響其縫線之功能實現。藉此,本實用新型利用體積細小的針桿旋轉取代了體積龐大的機頭旋轉方式,實現針跡沿著花樣圖形的切線方向縫制,減少了轉動的慣量,提高了旋轉速度,大大降低電機功率,同時,亦可大大簡化機頭結構,使縫紉機的機頭更為小型化,可應用于小型普通花樣縫紉機,提升產品之市場競爭力。
文檔編號D05B55/14GK202786713SQ201220412010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9日
發明者顏新寧, 羅冬初 申請人:顏新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