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打孔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打孔鉗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打孔鉗,特別是一種用以在一皮帶等皮件上打孔的打孔鉗。
技術背景[0002]打孔鉗是一種用來在皮帶等皮件上打孔的工具?,F有的打孔鉗的二壓柄件是一體成型,故二壓柄件對折后可一同穿設握柄桿的結合孔,然后利用一樞軸穿設二壓柄件與該握柄桿,使二壓柄件能帶動打孔件相對握柄桿樞擺,該握柄桿及二壓柄件由沖床所沖壓制成,以沖床的上、下模具設計出握柄桿及二壓柄件的平面造形。然而,現有的打孔鉗的結構設計使得制造其的卷料的利用率降低,即產生更多的廢料且提高其材料成本。其次,初步制造成型而尚未對折的握柄桿及二壓柄件的面積過大,增加了半成品運送與放置的使用空間。[0003]鑒此,有一種現有的打孔鉗將二壓柄件制作成非一體成型,故可解決上述問題。該打孔鉗的二壓柄件為了能利用其棘齒嚙合于握柄桿的棘齒,所以二壓柄件需要制作成階狀,且其中一壓柄件穿設握柄桿的結合孔,另一壓柄件則不能穿設握柄桿的結合孔,因此二壓柄件需要一壓柄塊將二者固定,否則位于握柄桿的結合孔外的壓柄件的棘齒將無法與握柄桿的棘齒穩固地嚙合,該壓柄件的棘齒可能會發生滑齒或是脫離握柄桿的棘齒的問題, 將嚴重影響打孔作業的順暢度。實用新型內容[0004]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制造時可產生較少廢料且操作順暢的打孔鉗。[0005]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打孔鉗,包括[0006]一第一夾件,包含一打孔座、一結合部與一握持部,該結合部設于該打孔座與該握持部之間,該結合部開設一穿孔;[0007]二第二夾件,分別穿設該穿孔,各第二夾件包括一定位部、一連接部與一握持部, 該連接部設于該定位部與該握持部之間,該連接部開設一弧形孔;[0008]一打孔件,設于該二第二夾件的定位部之間;[0009]一連接機構,連接該第一夾件與二第二夾件,該連接機構包括一樞軸,該樞軸穿設該二弧形孔并可沿該二弧形孔的輪廓位移于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0010]進一步地,其中,該第一夾件的結合部開設有二相對應的通孔,該二通孔分別連通于該穿孔,該二第二夾件的定位部分別開設一貫孔,該連接機構還包括二接合片與二樞接件,該二接合片分別設于該第一夾件的兩側,其中一樞接件穿設該二接合片、二通孔與該穿孔,使該第一夾件可樞擺地連接于二接合片之間,另一樞接件穿設該二接合片與該二貫孔, 使二第二夾件的定位部可樞擺地連接于二接合片之間。[0011]進一步地,還包括一限位件,該限位件選擇性地使該二第二夾件固定于張展位置。[0012]進一步地,其中,該連接機構包括一轉軸,該轉軸穿設該二接合片及該限位件,該限位件可相對該二第二夾件樞擺于一釋放位置與一固定位置,該限位件包括二鉤部,各第二夾件的連接部剖設一嵌槽。[0013]進一步地,其中,該限位件的一端突設一撥塊。[0014]進一步地,其中,該連接機構包括一彈性件,該彈性件設于該第一夾件的結合部與二第二夾件的連接部之間。[0015]進一步地,還包括一防護結構,該防護結構包括一蓋體與一固定件,該蓋體的一側突設一環凸部,另一側突設一凸塊,該固定件的一端設有一扣環,該扣環扣設于該凸塊,該固定件的另一端設于該第二夾件;[0016]其中,該二第二夾件的定位部分別開設一通孔,該打孔件開設一軸孔,該蓋體的環凸部穿設其中一第二夾件的定位部的通孔并固定于該打孔件的軸孔。[0017]進一步地,還包括一調整件,該調整件設于其中一第二夾件上,該打孔件可轉動地設于該二第二夾件的定位部之間,該打孔件可被該調整件固定而不可相對二第二夾件的定位部轉動。[0018]進一步地,還包括一護套,該二第二夾件設于該護套內。[0019]本實用新型的打孔鉗的二第二夾件是非一體成型,故于制造時可產生較少的廢料,且該樞軸穿設于二弧形孔,使本實用新型操作打孔動作十分順暢。
[0020]圖I為本實用新型打孔鉗一實施例的分解圖;[0021]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0022]圖3為圖2中A部分另一角度的局部立體圖;[0023]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0024]圖5為本實用新型進行打孔作業的示意圖;[0025]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收納示意圖,其中限位件的[0026]圖中,10.第一夾件,11.打孔座;[0027]12.結合部,121.穿孔;[0028]122.通孔,13.握持部;[0029]20.第二夾件,21.定位部;[0030]211.貫孔,212.通孔;[0031]213.插孔;[0032]22.連接部,221.弧形孔;[0033]222.嵌槽;[0034]23.握持部,231.固定孔;[0035]30.打孔件,31.打孔柱;[0036]32.軸孔;[0037]41.彈性件,42.組接件;[0038]43.樞軸,44.接合片;[0039]45、45’ ·樞接件[0040]46.轉軸;[0041]50.限位件,51.撥塊;[0042]52.鉤部;[0043]61.蓋體,611.凸塊;[0044]62.固定件,621.扣環;[0045]70.調整件;[0046]80.護套。
具體實施方式
[0047]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并能予以實施,但所舉實施例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0048]如圖I、圖2及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打孔鉗,包含一第一夾件10、二第二夾件20、一打孔件30、一連接機構、一限位件50、一防護結構、一調整件70以及一護套80。[0049]該第一夾件10包含一打孔座11、一結合部12與一握持部13。該結合部12設于該打孔座11與該握持部13之間。較佳者,該結合部12與該打孔座11及握持部13的連接處呈彎弧狀。其中,該結合部12開設一穿孔121,且該結合部12的兩側分別開設二相對應的通孔122,該二通孔122分別連通于該穿孔121。[0050]該些第二夾件20分別穿設該穿孔121。各第二夾件20包括一定位部21、一連接部22與一握持部23。該定位部21開設一貫孔211、一通孔212與一插孔213。該連接部 22設于該定位部21與該握持部23之間,較佳者,該連接部22與定位部21及握持部23的連接處呈彎弧狀。其中,該連接部22開設一弧形孔221,該弧形孔221的圓心靠近該定位部21。各第二夾件20的握持部23開設復數固定孔231。此外各第二夾件20的連接部22剖設一嵌槽222。[0051]該打孔件30可轉動地設于該二第二夾件的定位部21之間。該打孔件30包括復數打孔柱31,較佳者,該些打孔柱31的尺寸相異,尺寸不同的打孔柱31可打出不同尺寸的孔洞。其中,該打孔件30開設一軸孔32及一嚙合槽。[0052]該連接機構包括一彈性件41、二組接件42、一樞軸43、二接合片44、二樞接件45、 45’與一轉軸46。該彈性件41設于該第一夾件10的結合部12與二第二夾件20的連接部 22之間,該彈性件41提供一彈性力,令該二第二夾件20的定位部21帶動該打孔件30往遠離該打孔座11的方向位移,較佳者,該彈性件41是一扭力彈簧。該二組接件42的兩端分別固設于二第二夾件20的握持部23的二固定孔231,使二第二夾件20的握持部23相互固定。該樞軸43穿設該二弧形孔221并可沿該二弧形孔221的輪廓于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位移,使該第二夾件的定位部21帶動該打孔件30相對該第一夾件的打孔座11樞擺于一打孔位置與一張展位置之間。該二接合片44分別設于該第一夾件10的兩側,其中一樞接件45穿設該二接合片44、二通孔122與該穿孔121,使該第一夾件10可樞擺地連接于二接合片44之間,另一樞接件45’穿設該二接合片44與二貫孔211,使二第二夾件的定位部21可樞擺地連接于二接合片44之間。該轉軸46穿設該二接合片44及該限位件50。[0053]該限位件50包括一撥塊51及二鉤部52,該撥塊51突設于限位件50的一端,該撥塊51用以供使用者撥動限位件50,使該限位件50可相對該二第二夾件20樞擺于一釋放位置與一固定位置。當該限位件50位于釋放位置時,該二第二夾件的定位部21可帶動該打孔件30樞擺,如圖2與圖4所示。此時可將一皮件(例如皮帶)放置于打孔座11上,然后一手施力使第一、第二夾件的握持部13、23靠攏,該樞軸43即可沿二弧形孔221的輪廓位移至第二位置,并帶動打孔件30往打孔座11方向位移,使打孔柱31在皮件上打穿一個孔洞, 如圖5所示。當該限位件50位于固定位置時,該限位件的二鉤部52分別嵌設于該二嵌槽 222(見圖1),使該二第二夾件固定于打孔位置而不可樞擺,如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在收納時不會占據太多空間。[0054]該防護結構包括二蓋體61與一固定件62,二蓋體61的一側突設一環凸部,二蓋體的環凸部分別穿設二第二夾件的定位部的通孔212并固定于該打孔件的軸孔32,其中一蓋體的另一側突設一凸塊611。該固定件62的一端設有一扣環621,該扣環621扣設于該凸塊611,該固定件62的另一端設于該第二夾件20。[0055]該調整件70設于其中一第二夾件20上,該調整件70包括一鉤部,當該調整件70 的鉤部穿設該插孔213并嚙合于該嚙合槽,使打孔件30固定而不可相對二第二夾件的定位部21轉動,當調整件70的鉤部離開該嚙合槽與插孔213時,該打孔件30則回復成可相對二第二夾件的定位部21轉動的狀態,使用者可通過調整件70將欲使用的打孔柱31的打孔件30固定住,以利使用者操作打孔動作。[0056]該護套80供該二第二夾件的握持部23設于其內,以此提供良好的握持效果。[0057]總結以上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打孔鉗的二第二夾件20為非一體成型,故制造時能減少廢料的產生,且二第二夾件20的面積小,能減少運送與放置的使用空間。[0058]其次,二第二夾件20分別設有二弧形孔221,且各弧形孔221的圓心靠近第二夾件的定位部21,再加上二接合片44與二樞接件45、45’可樞擺地將第一夾件10和二第二夾件 20相互連接成一體,以此,二第二夾件20在穿設第一夾件10后能夠穩固地與第一夾件10 結合并順暢地操作打孔動作。[0059]再者,該防護結構主要是用來防止塵埃進入打孔件的軸孔32,而該固定件62則是用來使蓋體61固定而不會隨意脫離打孔件的軸孔32。然而在打孔的過程中,難免還是會有細屑進入打孔件的軸孔32內,對此,使用者可將固定件62從第二夾件的定位部21連同蓋體61 —并拔除,以此可便于將打孔件的軸孔32內的細屑清除干凈,進一步使打孔件30能保持順暢轉動。[0060]以上所述實施例僅是為充分說明本實用新型而所舉的較佳的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基礎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變換,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打孔甜,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夾件,包含一打孔座、一結合部與一握持部,該結合部設于該打孔座與該握持部之間,該結合部開設一穿孔; 二第二夾件,分別穿設該穿孔,各第二夾件包括一定位部、一連接部與一握持部,該連接部設于該定位部與該握持部之間,該連接部開設一弧形孔; 一打孔件,設于該二第二夾件的定位部之間; 一連接機構,連接該第一夾件與二第二夾件,該連接機構包括一樞軸,該樞軸穿設該二弧形孔并可沿該二弧形孔的輪廓位移于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打孔鉗,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一夾件的結合部開設有二相對應的通孔,該二通孔分別連通于該穿孔,該二第二夾件的定位部分別開設一貫孔,該連接機構還包括二接合片與二樞接件,該二接合片分別設于該第一夾件的兩側,其中一樞接件穿設該二接合片、二通孔與該穿孔,使該第一夾件可樞擺地連接于二接合片之間,另一樞接件穿設該二接合片與該二貫孔,使二第二夾件的定位部可樞擺地連接于二接合片之間。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打孔鉗,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限位件,該限位件選擇性地使該二第二夾件固定于張展位置。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打孔鉗,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連接機構包括一轉軸,該轉軸穿設該二接合片及該限位件,該限位件可相對該二第二夾件樞擺于一釋放位置與一固定位置,該限位件包括二鉤部,各第二夾件的連接部剖設一嵌槽。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打孔鉗,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限位件的一端突設一撥塊。
6.如權利要求I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打孔鉗,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連接機構包括一彈性件,該彈性件設于該第一夾件的結合部與二第二夾件的連接部之間。
7.如權利要求I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打孔鉗,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防護結構,該防護結構包括一蓋體與一固定件,該蓋體的一側突設一環凸部,另一側突設一凸塊,該固定件的一端設有一扣環,該扣環扣設于該凸塊,該固定件的另一端設于該第二夾件; 其中,該二第二夾件的定位部分別開設一通孔,該打孔件開設一軸孔,該蓋體的環凸部穿設其中一第二夾件的定位部的通孔并固定于該打孔件的軸孔。
8.如權利要求I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打孔鉗,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調整件,該調整件設于其中一第二夾件上,該打孔件可轉動地設于該二第二夾件的定位部之間,該打孔件可被該調整件固定而不可相對二第二夾件的定位部轉動。
9.如權利要求I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打孔鉗,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護套,該二第二夾件設于該護套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打孔鉗,包括一第一夾件、二第二夾件、一打孔件與一連接機構,該第一夾件包含一打孔座及一結合部,該二第二夾件分別穿設該結合部,各第二夾件包括一定位部及一連接部,該連接部開設一弧形孔,該打孔件設于二定位部間,該連接機構包括一樞軸,該樞軸可沿二弧形孔的輪廓位移于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使二定位部帶動打孔件相對打孔座樞擺于一打孔位置與一張展位置之間。以此,二第二夾件是非一體成型,故在制造時可產生較少的廢料,且該樞軸穿設于二弧形孔,使本實用新型操作打孔動作十分順暢。
文檔編號C14B5/04GK202808823SQ201220454138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7日
發明者張進銓 申請人:張進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