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提花機龍頭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結構簡便、維修簡單的提花機龍頭機構。
背景技術:
提花織帶機是由控制系統控制的用于編織高質量、高難度、多變化的窄幅帶類的紡織機械。提花織帶機上接受控制信息并實現操控提花繩上下運動動作的控制機構,行業中也稱其為龍頭機構。使用上,用于編織織帶的每一根織線都穿置在提花織帶機的每一根提花繩的線孔中,當提花繩下行到下止位置時,織線就處在織帶的下方,當提花繩上行到上止位置時,織線就處在織帶的上方。中國專利號CN 201027232Y公開一種電腦提花織帶機的龍頭機構,由一支架以及安裝在支架上的若干電磁閥、若干提花繩桿推刀、推刀架、滑桿、偏心輪軸、連桿、驅動輪構成,特征是滑桿為二根或二根以上并處于左右外側,推刀架為一組或一組以上并分別滑動配合在滑桿上,每根提花繩桿推刀的兩端均伸出到支架的左右外側、并分別固定在同一組推刀架上,每個推刀架均通過獨立的連桿與偏心輪軸上獨立的偏心輪作傳動配合,驅動同一組推刀架的連桿或偏心輪均相同、以達到同一組推刀架動作同步。該專利雖然能夠很好地執行織帶的工作,工作也較為穩定,但是其結構仍然較為復雜,體積也較大,在出現故障時,拆裝不便、移動不便,不利于維護修理;且由于機器較大、耗費材料較多,制作成本也較聞。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拆裝簡單、維修簡便、運行平穩、成本較低、精度較高的新型提花機龍頭機構。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提花機龍頭機構,包括兩下固定板、兩側板、兩上推刀架、兩下推刀架、上固定架,所述兩側板分別設于兩下固定板上,所述兩側板外側面的左右兩端上分別設有兩立柱固定塊,所述上固定架設于各立柱固定塊上方,所述固定架與各立柱固定塊之間連接有兩組立柱,所述兩上推刀架的左右兩端分別穿設于同一側板的兩立柱上,所述兩下推刀架的左右兩端分別穿設于同一側板的兩立柱上位于兩上推刀架的下方,所述上固定架包括兩立柱襯桿、兩固定桿、中固定襯桿,所述兩立柱襯桿分別連接不同側板上位于各側板同一端的兩立柱,所述兩固定桿分別連接兩立柱襯桿的前后兩端,所述中固定襯桿連接兩立柱襯桿或兩固定桿的中部。進一步的,還包括上擋板,所述兩側板內側面的左右兩端上分別設有兩調節螺桿固定塊,所述各調節螺桿固定塊上部螺紋連接有調節螺桿,所述各調節螺桿穿過兩立柱襯桿且與立柱襯桿螺紋連接,所各述調節螺桿上位于兩立柱襯桿下方與上方分別套設有螺母,所述上擋板水平穿設于各調節螺桿上位于兩立柱襯桿下方。進一步的,還包括下擋板,所述下擋板設于兩側板上位于兩側板之間,所述下擋板位于上擋板下方且與上擋板配合以用于織帶。[0008]進一步的,兩側板與兩下固定板分別通過固定塊焊接連接。[0009]進一步的,還包括若干個上提刀與下提刀,所述兩上推刀架、兩下推刀架上分別設 有若干個上卡頭、下卡頭,所述各上提刀、下提刀分別卡設于各上卡頭、下卡頭上,所述各上 提刀、下提刀分別與各上卡頭、下卡頭螺栓連接。[0010]通過采用前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與現有的提花機龍頭機構相 t匕,本新型提花機龍頭機構將上固定板改為固定架,利用兩立柱襯桿、兩固定桿、中固定襯 桿,實現了立柱的固定,加工時較為簡便,節約了材料,降低了成本;進一步的,將上擋板的 四個角穿設于調節螺桿上,調節螺桿穿出立柱襯桿,使上擋板位于側板的兩側內,體積減 小、加工較易、重量較小,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工作精度,同時調節螺桿也設于側板的內 側占用空間小、調節簡便、易于操作;進一步的,下擋板配套上擋板地設于側板兩側內,體積 減小、降低了生產成本;進一步的,下固定板與側板利用固定塊焊接,使龍頭更牢固、且有利 于龍頭的加工精度、定位更準確;進一步的,所述上、下提刀分別卡設于上、下推刀架上,拆 卸維修簡便、加工精度更高、連接方式更穩固,工作精度更高。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0013]如圖1所示,本使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提花機龍頭機構,包括兩下固定板1、兩側 板2、兩上推刀架3、兩下推刀架4、上固定架5,所述兩側板2分別設于兩下固定板I上,所 述兩側板2外側面的左右兩端上分別設有兩立柱固定塊61,所述上固定架5設于各立柱固 定塊61上方,所述固定架5與各立柱固定塊61之間連接有兩組立柱6,所述兩上推刀架3 的左右兩端分別穿設于同一側板2的兩立柱6上,所述兩下推刀架4的左右兩端分別穿設 于同一側板2的兩立柱6上位于兩上推刀架3的下方,所述上固定架5包括兩立柱襯桿51、 兩固定桿52、中固定襯桿53,所述兩立柱襯桿51分別連接不同側板2上位于各側板2同一 端的兩立柱6,所述兩固定桿52分別連接兩立柱襯桿51的前后兩端,所述中固定襯桿53連 接兩固定桿52的中部。[0014]還包括上擋板7,所述兩側板2內側面的左右兩端上分別設有兩調節螺桿固定塊 81,所述各調節螺桿固定塊81上部螺紋連接有調節螺桿8,所述各調節螺桿8穿過兩立柱襯 桿51且與立柱襯桿51螺紋連接,所各述調節螺桿8上位于兩立柱襯桿81下方與上方分別 套設有螺母82,所述上擋板7水平穿設于各調節螺桿8上位于兩立柱襯桿51下方。[0015]還包括下擋板9,所述下擋板9設于兩側板2上位于兩側板2之間,所述下擋板9 位于上擋板7下方且與上擋板7配合以用于織帶。[0016]兩側板2與兩下固定板I分別通過兩固定塊11焊接連接。[0017]還包括若干個上提刀31與下提刀41,所述兩上推刀架3、兩下推刀架4上分別設 有四個上卡頭32、六個下卡頭42,所述各上提刀31、下提刀41分別卡設于各上卡頭32、下 卡頭42上,所述各上提刀31、下提刀41分別與各上卡頭32、下卡頭42螺栓連接。[0018]與現有的提花機龍頭機構相比,本新型提花機龍頭機構將上固定板改為固定架,利用兩立柱襯桿、兩固定桿、中固定襯桿,實現了立柱的固定,加工時較為簡便,節約了材料,降低了成本;進一步的,將上擋板的四個角穿設于調節螺桿上,調節螺桿穿出立柱襯桿,使上擋板位于側板的兩側內,體積減小、加工較易、重量較小,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工作精度,同時調節螺桿也設于側板的內側占用空間小、調節簡便、易于操作;進一步的,下擋板配套上擋板地設于側板兩側內,體積減小、降低了生產成本;進一步的,下固定板與側板利用固定塊焊接,使龍頭更牢固、且有利于龍頭的加工精度、定位更準確;進一步的,所述上、下提刀分別卡設于上、下推刀架上,拆卸維修簡便、加工精度更高、連接方式更穩固,工作精度更高。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按權利要求作等同的改變都落入本案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提花機龍頭機構,包括兩下固定板、兩側板、兩上推刀架、兩下推刀架、上固定架,所述兩側板分別設于兩下固定板上,所述兩側板外側面的左右兩端上分別設有兩立柱固定塊,所述上固定架設于各立柱固定塊上方,所述固定架與各立柱固定塊之間連接有兩組立柱,所述兩上推刀架的左右兩端分別穿設于同一側板的兩立柱上,所述兩下推刀架的左右兩端分別穿設于同一側板的兩立柱上位于兩上推刀架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架包括兩立柱襯桿、兩固定桿、中固定襯桿,所述兩立柱襯桿分別連接不同側板上位于各側板同一端的兩立柱,所述兩固定桿分別連接兩立柱襯桿的前后兩端,所述中固定襯桿連接兩立柱襯桿或兩固定桿的中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提花機龍頭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上擋板,所述兩側板內側面的左右兩端上分別設有兩調節螺桿固定塊,所述各調節螺桿固定塊上部螺紋連接有調節螺桿,所述各調節螺桿穿過兩立柱襯桿且與立柱襯桿螺紋連接,所各述調節螺桿上位于兩立柱襯桿下方與上方分別套設有螺母,所述上擋板水平穿設于各調節螺桿上位于兩立柱襯桿下方。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提花機龍頭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下擋板,所述下擋板設于兩側板上位于兩側板之間,所述下擋板位于上擋板下方且與上擋板配合以用于織帶。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提花機龍頭機構,其特征在于兩側板與兩下固定板分別通過固定塊焊接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提花機龍頭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若干個上提刀與下提刀,所述兩上推刀架、兩下推刀架上分別設有若干個上卡頭、下卡頭,所述各上提刀、下提刀分別卡設于各上卡頭、下卡頭上,所述各上提刀、下提刀分別與各上卡頭、下卡頭螺栓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結構簡單、拆裝簡單、維修簡便、運行平穩、成本較低、精度較高的新型提花機龍頭機構,包括兩下固定板、兩側板、兩上推刀架、兩下推刀架、上固定架,兩側板分別設于兩下固定板上,兩側板外側面的左右兩端上分別設有兩立柱固定塊,上固定架設于各立柱固定塊上方,固定架與各立柱固定塊之間連接有兩組立柱,兩上推刀架分別穿設于同一側板的兩立柱上,兩下推刀架分別穿設于同一側板的兩立柱上位于兩上推刀架的下方,上固定架包括兩立柱襯桿、兩固定桿、中固定襯桿,兩立柱襯桿分別連接不同側板上同一端的兩立柱,兩固定桿分別連接兩立柱襯桿的前后兩端,中固定襯桿連接兩立柱襯桿或兩固定桿的中部。
文檔編號D03C3/36GK202830323SQ201220512058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8日
發明者施議章 申請人:晉江市溢泰織造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