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針床經編機擴邊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雙針床經編機擴邊器。
背景技術:
在使用雙針床經編機時,通常將坯布套在羅拉上,在編織過程中,坯布因受牽拉作用容易出現橫向回縮現象,從而造成機頭機尾紗線的張力變化,進一步影響到坯布的花樣以及機器的運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機頭機尾紗線張力問題,為解決本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雙針床經編機擴邊器,包括中空的呈筒狀的套接部,所述套接部由第一套接件及第二套接件構成,所述套接部的外壁上沿周向設置有平行的雙排圓孔,長鉚釘嵌入圓孔中。其中,所述第一套接件和第二套接件通過鎖定部相固定,所述鎖定部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套接件和第二套接件上的第一鎖定件和第二鎖定件,所述第一鎖定件垂直于套接部軸向開設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二鎖定件垂直于套接部軸向開設有第二螺孔,螺釘穿過該第一螺孔及第二螺孔將第一套接件和第二套接件固定,其中,所述套接部的圓周直徑為76mm,每排圓孔的數量為18個。使用本實用新型的雙針床經編機擴邊器,能夠改善機頭、機尾紗線張力,減少斷紗、斷針,并且可以使修邊次數減少,停機次數降低,從而提高機臺生產效率。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經編間隔織物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經編間隔織物另一視圖方向的結構示意圖。100、雙針床經編機擴邊器;10、套接部;11、第一套接件;12、第二套接件;20、鎖定部;21、第一鎖定件;22、第二鎖定件;211、第一螺孔;221、第二螺孔;13、圓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請一并參閱圖1、圖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雙針床經編機擴邊器的正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雙針床經編機擴邊器的側視圖。該雙針床經編機擴邊器100包括中空的呈筒狀的套接部10,該套接部10由第一套接件11及第二套接件12構成,該第一套接件11和第二套接件12通過鎖定部20相固定,具體地,該鎖定部20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套接件11和第二套接件12上的第一鎖定件21和第二鎖定件22,該第一鎖定件21垂直于套接部軸向開設有第一螺孔211,該第二鎖定件22垂直于套接部軸向開設有第二螺孔221,螺釘穿過該第一螺孔211及第二螺孔221將第一套接件11和第二套接件12固定。該套接部10的外壁上沿周向設置有平行的雙排圓孔13,長鉚釘嵌入圓孔13中,在本實施方式中該套接部10的圓周直徑為76mm,每排圓孔的數量為18個。將套接部10安裝于雙針床機頭、機尾第一根或第二根牽引羅拉上,用于固定胚布,在雙針床經編機高速運轉中,胚布不會出現位移,能夠改善機頭、機尾紗線張力,減少斷紗、斷針,并且可以使修邊次數減少,停機次數降低,從而提高機臺生產效率。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雙針床經編機擴邊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呈筒狀的套接部,所述套接部由第一套接件及第二套接件構成,所述套接部的外壁上沿周向設置有平行的雙排圓孔,長鉚釘嵌入圓孔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針床經編機擴邊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套接件和第二套接件通過鎖定部相固定,所述鎖定部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套接件和第二套接件上的第一鎖定件和第二鎖定件,所述第一鎖定件垂直于套接部軸向開設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二鎖定件垂直于套接部軸向開設有第二螺孔,螺釘穿過該第一螺孔及第二螺孔將第一套接件和第二套接件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針床經編機擴邊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接部的圓周直徑為76mm,每排圓孔的數量為18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針床經編機擴邊器,包括中空的呈筒狀的套接部,所述套接部由第一套接件及第二套接件構成,所述套接部的外壁上沿周向設置有平行的雙排圓孔,長鉚釘嵌入圓孔中。使用本實用新型的雙針床經編機擴邊器,能夠改善機頭、機尾紗線張力,減少斷紗、斷針,并且可以使修邊次數減少,停機次數降低,從而提高機臺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D04B27/36GK202936591SQ201220657079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日
發明者許金升 申請人: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