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對齊裝置以及具備其的縫紉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自動對齊裝置以及具備其的縫紉機。自動對齊裝置是用于在將縫制對象物沿著第1方向提供給設置于縫紉機的加工面上的縫制部之前使縫制對象物的端面自動對齊的自動對齊裝置,具備:縫制對象物容納部件,包括支撐部和分別固定于支撐部的多個板狀部,在相鄰的2個板狀部之間放置縫制對象物;以及氣體噴射部件,包括內部形成有氣體流動路徑的主體部、支撐主體部的支座、與氣體流動路徑連通且連接于外部氣體供給源的氣體供給部、以及分別與氣體流動路徑連通且向縫制對象物噴射氣體的一個以上的噴嘴部。
【專利說明】自動對齊裝置以及具備其的縫紉機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自動對齊裝置以及具備其的縫紉機。
【背景技術】
[0002]在現有的縫紉機中,在縫制一塊以上的非常薄且柔軟的長條狀(例如,長度長至數米左右)的布料等的縫制對象物的時候,需要一邊手工將該布料的端面對齊一邊進行縫制。
[0003]但是,在這樣的縫紉機中,由于手工對齊布料的端面,因此,只能夠從手所保持的部位到縫紉位置為止連續地進行縫制,因此,成為需要每次停止縫紉作業并在重新對齊布料的端面后再進行縫制的斷斷續續的作業。因此,作業效率變差,無法提高生產能力,縫紉加工成本變得非常高。另外,由于用手對齊,因而難以很好地對齊。
[0004]另外,在引導布料等的情況下,利用在端面具有壁的輥子或棒,因此,在布料非常薄且柔軟的情況下,在布料上會產生褶皺而無法引導。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是有鑒于上述問題而完成的發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將布料等的薄且柔軟的縫制對象物的端面自動對齊的自動對齊裝置以及具備其的縫紉機。
[0006]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本發明所涉及的自動對齊裝置,其特征在于,是用于在將縫制對象物沿著第I方向提供給設置于縫紉機的加工面上的縫制部之前使所述縫制對象物的端面自動對齊的自動對齊裝置,具備:縫制對象物容納部件,包括支撐部和分別固定于所述支撐部的多個板狀部,在相鄰的2個所述板狀部之間放置所述縫制對象物;以及氣體噴射部件,包括內部形成有氣體流動路徑的主體部、支撐所述主體部的支座、與所述氣體流動路徑連通且連接于外部氣體供給源的氣體供給部、以及分別與所述氣體流動路徑連通且向所述縫制對象物噴射氣體的一個以上的噴嘴部。這樣,在對縫制對象物進行縫制的時候,一邊由從噴嘴部噴射出的氣體,使放置于相鄰的2個板狀部之間的縫制對象物移動而使得縫制對象物的端面壓附于對齊面上(即,使得縫制對象物的端面與對齊面對齊(一致)),一邊將對齊后的縫制對象物連續地提供給縫制部,由此,能夠精確且自動地實現縫制對象物的端面的對齊,而且,不需要如現有技術那樣每次停止縫紉作業后手工調整縫制對象物的位置以使縫制對象物的端面與對齊面對齊(一致),可以連續地進行縫紉作業,從而能夠大幅地提高作業效率并降低縫紉加工成本。
[0007]另外,在上述的本發明所涉及的自動對齊裝置,優選,多個所述板狀部以各自的第2方向上的一個端部排列成臺階狀的方式沿著作為垂直于所述加工面的方向的第3方向排列,所述第2方向為垂直于所述第I方向且平行于所述加工面的方向。這樣,通過使多個板狀部的第2方向上的一個端部排列成臺階狀,從而可以容易地使一個以上的噴嘴部分別與不同的板狀部相對,而且可以方便地將多個縫制對象物分別放入到相鄰的板狀部之間。
[0008]另外,在上述的本發明所涉及的自動對齊裝置,優選,在所述板狀部的與所述噴嘴部相對的區域,以貫通所述板狀部的方式設置有用于將從所述噴嘴部噴射出的氣體導入到所述板狀部之間的氣體導入孔,所述縫制對象物的寬度為由放置該縫制對象物的相鄰的2個所述板狀部相對而形成的相對部分的所述第2方向上的長度以下。這樣,通過在板狀部的與噴嘴部相對的區域,設置有用于將從噴嘴部噴射出的氣體導入到板狀部之間的氣體導入孔,從而可以利用設置于各個板狀部的氣體導入孔,將從噴嘴部噴射出的氣體可靠地分別導入到放置縫制對象物的相鄰的板狀部之間的各個空間內以推動縫制對象物,此外,通過使縫制對象物的寬度為由放置該縫制對象物的相鄰的2個板狀部相對而形成的相對部分的第2方向上的長度以下,從而可以可靠地將縫制對象物放入到由相鄰的2個板狀部相對而形成的相對部分中,并且可以避免因縫制對象物的寬度過大而引起的縫制對象物的對氣體導入孔的覆蓋,換言之,可以可靠地使氣體導入孔接收來自噴嘴部的氣體而以足夠的氣壓推動縫制對象物。
[0009]另外,在上述的本發明所涉及的自動對齊裝置,優選,與連通于所述氣體流動路徑的上游側的所述噴嘴部相對的所述氣體導入孔的中心和對齊面的距離,大于與連通于所述氣體流動路徑的下游側的所述噴嘴部相對的所述氣體導入孔的中心和所述對齊面的距離。這樣,在氣體導入孔的中心和對齊面的距離大的情況下,換言之,在縫制對象物在相鄰的板狀部之間移動的最大距離大的情況下,由于該氣體導入孔與連通于氣體流動路徑的上游側的噴嘴部相對而可以導入流量大的氣體,因此,可以推動縫制對象物移動的距離也較長,從而可以使板狀部之間的各個空間內的縫制對象物均能夠可靠地移動直至其端面與對齊面對齊。
[0010]另外,在上述的本發明所涉及的自動對齊裝置,優選,所述氣體流動路徑為大致U形。但是,氣體流動路徑并不限定于大致U字形,也可以為直線形、彎折形等。
[0011]另外,在上述的本發明所涉及的自動對齊裝置,優選,所述氣體導入孔為長條狀。這樣,利用長條狀(即長寬比大)的氣體導入孔,即,使氣體導入孔的第2方向上的長度大于氣體導入孔的第I方向上的寬度,能夠防止從噴嘴部噴射出的氣體沿著與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吹到縫制對象物上,從而能夠可靠地將從噴嘴部噴射出的氣體沿著第2方向引導至板狀部之間以推動縫制對象物向對齊面移動。
[0012]另外,在上述的本發明所涉及的自動對齊裝置,優選,所述氣體噴射部件的所述主體部可自由旋轉地支撐于所述支座上。這樣,通過旋轉氣體噴射部件的主體部,從而能夠容易地進行縫制對象物的放置。
[0013]另外,在上述的本發明所涉及的自動對齊裝置,相鄰的2個所述板狀部之間的間距優選為大于所述縫制對象物的厚度且小于所述縫制對象物的寬度,相鄰的2個所述板狀部之間的間距更加優選為所述縫制對象物的厚度的I?3倍。這是由于,如果相鄰的2個所述板狀部之間的間距過小(例如,相鄰的2個所述板狀部之間的間距小于縫制對象物的厚度),則無法使縫制對象物在相鄰的2個板狀部之間順暢地移動,如果相鄰的2個所述板狀部之間的間距過大(例如,相鄰的2個所述板狀部之間的間距大于縫制對象物的寬度),則容易使縫制對象物產生褶皺。因此,通過使相鄰的2個板狀部之間的間距為大于縫制對象物的厚度且小于縫制對象物的寬度,進而使相鄰的2個板狀部之間的間距為縫制對象物的厚度的I?3倍,從而可以兼顧縫制對象物的順暢的移動以及縫制對象物的褶皺的產生的防止這兩者。
[0014]另外,在上述的本發明所涉及的自動對齊裝置,優選,所述噴嘴部以其噴射方向向著所述對齊面且與所述第2方向傾斜的方式設置。這樣,可以更加可靠地使從噴嘴部噴射出的氣體推動縫制對象物。
[0015]另外,在上述的本發明所涉及的自動對齊裝置,優選,還具備用于在對多個所述縫制對象物進行自動對齊之前使多個所述縫制對象物間隔開的縫制對象物整理部件,所述縫制對象物整理部件固定于所述加工面上,且與所述縫制對象物容納部件以及所述氣體噴射部件間隔設置。這樣,由于在對多個縫制對象物進行自動對齊之前,由縫制對象物整理部件使多個縫制對象物間隔開,因此,可以可靠地避免多個縫制對象物纏繞在一起。
[0016]另外,在上述的本發明所涉及的自動對齊裝置,優選,所述縫制對象物整理部件具備:支架;以及多個縫制對象物懸掛桿,固定于所述支架上,且以大于相鄰的2個所述板狀部之間的間距的間距間隔地設置。這樣,通過使多個縫制對象物懸掛桿中的相鄰的2個縫制對象物懸掛桿的間距大于相鄰的2個板狀部之間的間距,從而可以更加可靠地避免多個縫制對象物纏繞在一起。
[0017]本發明所涉及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具備:機架,具有加工面;上述的自動對齊裝置,設置于所述加工面上;縫制部,設置于所述加工面上,對由所述自動對齊裝置對齊后的所述縫制對象物進行縫制;以及踏板,控制所述縫制部的動作
[0018]根據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能夠將布料等的薄且柔軟的縫制對象物的端面自動對齊的自動對齊裝置以及具備其的縫紉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縫紉機的大致結構的立體圖。
[0020]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動對齊裝置的大致結構的立體圖。
[0021]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動對齊裝置的大致結構的分解立體圖。
[0022]圖4是表示本發明的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動對齊裝置的大致結構的截面圖。
[0023]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動對齊裝置的大致結構的截面圖。
[0024]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縫紉機的大致結構的立體圖。
[0025]圖7是表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縫紉機的大致結構的截面圖。
[0026]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第4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縫紉機的大致結構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的說明。在此,在附圖的說明中,對相同或者相當的要素標記相同的符號,省略重復的說明。
[0028](第I實施方式)
[0029]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縫紉機的大致結構的立體圖。如圖1所示,縫紉機I具備機架10、縫制部20、自動對齊裝置30、以及踏板40。
[0030]機架10具有大致平面狀的加工面11。在加工面11上設置有縫制部20以及自動對齊裝置30。
[0031]自動對齊裝置30是用于使例如布料等的縫制對象物50的端面51自動對齊并將對齊后的縫制對象物50沿著第I方向Y提供給縫制部20的裝置。在此,作為縫制對象物,列舉了布料,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任意的能夠進行縫制的材料。
[0032]踏板40設置于機架10的底部,用于控制縫制部20的動作。
[0033]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動對齊裝置的大致結構的立體圖。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動對齊裝置的大致結構的分解立體圖。圖4以及圖5是表示表示本發明的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動對齊裝置的大致結構的截面圖。
[0034]如圖2?圖5所示,自動對齊裝置30具備縫制對象物容納部件60和氣體噴射部件70。
[0035]縫制對象物容納部件60包括支撐部601和分別固定于支撐部601的4個板狀部602 ?605。
[0036]氣體噴射部件70包括內部形成有大致U字形的氣體流動路徑701 (氣體流動方向如圖2中的箭頭所示)的主體部702、支撐主體部702的支座703、與氣體流動路徑701連通且連接于外部氣體供給源(未圖示)的氣體供給部704、以及分別與氣體流動路徑701連通且向縫制對象物50噴射氣體以將縫制對象物50的端面51壓附于作為支撐部601的第2方向X (垂直于第I方向Y且平行于加工面11的方向)上的面的對齊面616上的3個噴嘴部705?707。在此,氣體供給部704設置于對齊面616側,這樣,可以避免在放置縫制對象物的時候使縫制對象物與連接于氣體供給部的外部氣體供給源干涉。
[0037]噴嘴部707相比于噴嘴部706,連通于氣體流動路徑701的上游側。噴嘴部706相比于噴嘴部705,連通于氣體流動路徑701的上游側。
[0038]板狀部602?605沿著作為垂直于加工面11的方向的第3方向Z排列。相鄰的板狀部602與板狀部603彼此相對而形成用于放置(容納)縫制對象物50的空間P1,相鄰的板狀部603與板狀部604彼此相對而形成用于放置(容納)縫制對象物50的空間P2,相鄰的板狀部604與板狀部605彼此相對而形成用于放置(容納)縫制對象物50的空間P3。
[0039]這樣,在對縫制對象物進行縫制的時候,一邊由從噴嘴部噴射出的氣體,使放置于相鄰的2個板狀部之間的縫制對象物移動而使得縫制對象物的端面壓附于對齊面上(即,使得縫制對象物的端面與對齊面對齊(一致)),一邊將對齊后的縫制對象物連續地提供給縫制部,由此,能夠精確且自動地實現縫制對象物的端面的對齊,而且,不需要如現有技術那樣每次停止縫紉作業后手工調整縫制對象物的位置以使縫制對象物的端面與對齊面對齊(一致),可以連續地進行縫紉作業,從而能夠大幅地提高作業效率并降低縫紉加工成本。
[0040]另外,板狀部602的第2方向X上的一個端部609、板狀部603的第2方向X上的一個端部610、板狀部604的第2方向X上的一個端部611、以及板狀部605的第2方向X上的一個端部612排列成臺階狀。
[0041]在板狀部602的第2方向X上的一個端部609,形成有貫通板狀部602且用于將從噴嘴部705噴射出的氣體導入到板狀部602、603之間的氣體導入孔613,在板狀部603的第2方向X上的一個端部610,形成有貫通板狀部603且用于將從噴嘴部706噴射出的氣體導入到板狀部603、604之間的氣體導入孔614,在板狀部604的第2方向X上的一個端部611,形成有貫通板狀部604且用于將從噴嘴部707噴射出的氣體導入到板狀部604、605之間的氣體導入孔615。
[0042]氣體導入孔613與噴嘴部705相對。氣體導入孔614與噴嘴部706相對。氣體導入孔615與噴嘴部707相對。
[0043]這樣,通過使4個板狀部的第2方向上的一個端部排列成臺階狀,從而可以容易地使3個噴嘴部分別與不同的板狀部相對,而且可以方便地將3個縫制對象物分別放入到相鄰的板狀部之間。再有,通過在板狀部的與噴嘴部相對的區域,設置有用于將從噴嘴部噴射出的氣體導入到板狀部之間的氣體導入孔,從而可以利用設置于各個板狀部的氣體導入孔,將從噴嘴部噴射出的氣體可靠地分別導入到放置縫制對象物的相鄰的板狀部之間的各個空間內以推動縫制對象物。
[0044]另外,作為縫制對象物的尺寸,例如,可以列舉縫制對象物的長度為數米左右、寬度為由放置該縫制對象物的相鄰的2個板狀部相對而形成的相對部分(參見圖5,相鄰的2個板狀部602、603之間的相對部分Fl,相鄰的2個板狀部603、604之間的相對部分F2,相鄰的2個板狀部604、605之間的相對部分F3)的第2方向X上的長度以下。這樣,通過使縫制對象物的寬度為由放置該縫制對象物的相鄰的2個板狀部相對而形成的相對部分的第2方向上的長度以下,從而可以可靠地將縫制對象物放入到由相鄰的2個板狀部相對而形成的相對部分中,并且可以避免因縫制對象物的寬度過大而引起的縫制對象物的對氣體導入孔的覆蓋,換言之,可以可靠地使氣體導入孔接收來自噴嘴部的氣體而以足夠的氣壓推動縫制對象物。
[0045]再有,作為氣體導入孔613、614、615的形狀,優選為長條狀(即,氣體導入孔的第2方向X上的長度與氣體導入孔的第I方向Y上的寬度之比(長寬比)大的形狀)。這樣,利用長條狀(即長寬比大)的氣體導入孔,即,使氣體導入孔的第2方向上的長度大于氣體導入孔的第I方向上的寬度,能夠防止從噴嘴部噴射出的氣體沿著與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吹到縫制對象物上,從而能夠可靠地將從噴嘴部噴射出的氣體沿著第2方向引導至板狀部之間以推動縫制對象物向對齊面移動。
[0046]在此,在氣體導入孔613、614、615為長條狀的情況下,氣體導入孔613、614、615例如可以為長圓狀、長方形狀、橢圓狀等的任意的長寬比大的形狀。再有,氣體導入孔613、614、615的第2方向X上的長度優選為大于噴嘴部的第2方向X上的長度,這樣,可以更加可靠地推動縫制對象物。
[0047]另外,在支撐部601中分別形成有2個大致長方體狀的插入槽606a、606b。板狀部602配置于作為支撐部601的第3方向Z上的一個面的上表面607上,板狀部605配置于作為支撐部601的第3方向Z上的另一個面的下表面608上,板狀部603、604分別插入到插入槽606a、606b中。
[0048]再有,在板狀部602的第2方向X上的另一個端部617上形成有2個螺釘孔(或銷釘孔),在板狀部603的第2方向X上的另一個端部618上形成有2個螺釘孔(或銷釘孔),在板狀部604的第2方向X上的另一個端部619上形成有2個螺釘孔(或銷釘孔),在板狀部605的第2方向X上的另一個端部620上形成有2個螺釘孔(或銷釘孔),在支撐部601上形成有沿著Z方向貫通支撐部601的2個螺釘孔(或銷釘孔),這樣,通過將2個螺釘(或銷釘)分別貫通于這些螺釘孔(或銷釘孔)中,從而可以將支撐部與4個板狀部固定在一起。
[0049]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氣體導入孔615的中心6150和對齊面616的距離D1、氣體導入孔614的中心6140和對齊面616的距離D2、氣體導入孔613的中心6130和對齊面616的距離D3滿足D1>D2>D3的關系式。換言之,放置于空間P3的縫制對象物50的最大移動距離D4、放置于空間P2的縫制對象物50的最大移動距離D5、放置于空間Pl的縫制對象物50的最大移動距離D6滿足D4>D5>D6的關系式。這樣,在氣體導入孔的中心和對齊面的距離大的情況下,換言之,在縫制對象物在相鄰的板狀部之間移動的最大距離大的情況下,由于該氣體導入孔與連通于氣體流動路徑的上游側的噴嘴部相對而可以導入流量大的氣體,因此,可以推動縫制對象物移動的距離也較長,從而可以使板狀部之間的各個空間內的縫制對象物均能夠可靠地移動直至其端面與對齊面對齊。
[0050]另外,在本實施方式,優選,主體部702以能夠繞著軸708旋轉的方式軸支撐于支座703上。這樣,通過旋轉氣體噴射部件的主體部,從而能夠容易地進行縫制對象物的放置。
[0051]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優選,相鄰的板狀部602與板狀部603之間的間距大于縫制對象物50的厚度(即縫制對象物50的方向Z上的長度)且小于縫制對象物50的寬度(SP縫制對象物50的方向X上的長度),相鄰的板狀部603與板狀部604之間的間距大于縫制對象物50的厚度(即縫制對象物50的方向Z上的長度)且小于縫制對象物50的寬度(即縫制對象物50的方向X上的長度),相鄰的板狀部604與板狀部605之間的間距大于縫制對象物50的厚度(即縫制對象物50的方向Z上的長度)且小于縫制對象物50的寬度(即縫制對象物50的方向X上的長度)。這樣,由于相鄰的2個板狀部之間的間距大于縫制對象物的厚度,因此,可以使縫制對象物在相鄰的板狀部之間移動。再有,相鄰的板狀部之間的間距更加優選為縫制對象物的厚度的I?3倍。這是由于,如果相鄰的2個所述板狀部之間的間距過小(例如,相鄰的2個所述板狀部之間的間距小于縫制對象物的厚度),則無法使縫制對象物在相鄰的2個板狀部之間順暢地移動,如果相鄰的2個所述板狀部之間的間距過大(例如,相鄰的2個所述板狀部之間的間距大于縫制對象物的寬度),則容易使縫制對象物產生褶皺。因此,通過使相鄰的2個板狀部之間的間距為大于縫制對象物的厚度且小于縫制對象物的寬度,進而使相鄰的2個板狀部之間的間距為縫制對象物的厚度的I?3倍,從而可以兼顧縫制對象物的順暢的移動以及縫制對象物的褶皺的產生的防止這兩者。
[0052]例如,在縫制對象物50的厚度為0.3mm時,相鄰的板狀部之間的間距可以為0.5?0.8mm左右。
[0053]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優選,噴嘴部705以其噴射方向705A向著對齊面616且與第2方向X傾斜的方式設置,噴嘴部706以其噴射方向706A向著對齊面616且與第2方向X傾斜的方式設置,噴嘴部707以其噴射方向707A向著對齊面616且與第2方向X傾斜的方式設置。這樣,可以更加可靠地使從噴嘴部噴射出的氣體推動縫制對象物。
[0054]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優選,氣體供給部704螺接于主體部702上。這樣,可以容易地進行氣體供給部的裝卸。
[0055](第2實施方式)
[0056]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縫紉機的大致結構的立體圖。第2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縫紉機與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縫紉機的不同點在于,還具備用于在對多個縫制對象物50進行自動對齊之前使多個縫制對象物50間隔開的縫制對象物整理部件80。
[0057]具體來說,縫制對象物整理部件80固定于機架10的加工面11上,且與縫制對象物容納部件60以及氣體噴射部件70間隔設置。這樣,由于在對多個縫制對象物進行自動對齊之前,由縫制對象物整理部件使多個縫制對象物間隔開,因此,可以可靠地避免多個縫制對象物纏繞在一起。
[0058]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縫制對象物整理部件80的一個具體的方式,縫制對象物整理部件80具備支架801和多個(在此為3個)縫制對象物懸掛桿802。多個縫制對象物懸掛桿802分別固定于支架801上,且以大于相鄰的2個板狀部之間的間距的間距間隔地設置。這樣,通過使多個縫制對象物懸掛桿中的相鄰的2個縫制對象物懸掛桿的間距大于相鄰的2個板狀部之間的間距,從而可以更加可靠地避免多個縫制對象物纏繞在一起。但是,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可以將多個縫制對象物分隔開以避免它們的纏繞的縫制對象物整理部件,縫制對象物整理部件也可以是其他任意的方式。
[0059](第3實施方式)
[0060]圖7是表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縫紉機的大致結構的截面圖。第3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縫紉機與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縫紉機的不同點在于,氣體噴射部件以及縫制對象物容納部件的結構不同。
[0061]S卩,氣體噴射部件70’,其內部的氣體流動路徑701’為大致L字形(折彎形),氣體噴射部件70’的3個噴嘴部705’?707’分別與縫制對象物容納部件60’的板狀部602’和板狀部603’之間、板狀部603’和板狀部604’之間、以及板狀部604’和板狀部605’之間正對地設置。
[0062]另外,板狀部602’的第2方向X上的一個端部609’、板狀部603’的第2方向X上的一個端部610’、板狀部604’的第2方向X上的一個端部611’、以及板狀部605’的第2方向X上的一個端部612’對齊,即,板狀部602’的第2方向X上的一個端部609’、板狀部603’的第2方向X上的一個端部610’、板狀部604’的第2方向X上的一個端部611’、以及板狀部605’的第2方向X上的一個端部612’未形成臺階狀。
[0063]這樣,可以不設置氣體導入孔而可靠地使從噴嘴部噴出的氣體以正對放置于板狀部之間的縫制對象物的方式進行噴射,從而可以可靠地使縫制對象物向對齊面移動。
[0064](第4實施方式)
[0065]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第4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縫紉機的大致結構的截面圖。第4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縫紉機與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縫紉機的不同點在于,氣體噴射部件以及縫制對象物容納部件的結構不同。
[0066]即,氣體噴射部件70’ ’,其內部的氣體流動路徑701’ ’為大致直線形,氣體噴射部件70’’的3個噴嘴部705’’?707’’以其噴射方向向著對齊面616’’且與第2方向X傾斜的方式分別與板狀部602’’和板狀部603’’之間、板狀部603’’和板狀部604’’之間、以及板狀部604’’和板狀部605’’之間傾斜地相對設置。這樣,可以不設置氣體導入孔而可靠地使從噴嘴部噴出的氣體向放置于板狀部之間的縫制對象物進行噴射,從而可以可靠地使縫制對象物向對齊面移動。
[0067]另外,氣體供給部704’ ’也可以設置于遠離對齊面616’ ’的一側。
[0068]以上,對本發明所涉及的自動對齊裝置以及縫紉機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所涉及的自動對齊裝置以及縫紉機并不限于上述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偏離本發明的實質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根據需要對本發明進行變形和變化。這些變形和變化均落入本發明的范圍內。
[0069]例如,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具備3個噴嘴部,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具備I個或者4個以上的噴嘴部。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對齊裝置,其特征在于, 是用于在將縫制對象物沿著第I方向提供給設置于縫紉機的加工面上的縫制部之前使所述縫制對象物的端面自動對齊的自動對齊裝置, 具備: 縫制對象物容納部件,包括支撐部和分別固定于所述支撐部的多個板狀部,在相鄰的2個所述板狀部之間放置所述縫制對象物;以及 氣體噴射部件,包括內部形成有氣體流動路徑的主體部、支撐所述主體部的支座、與所述氣體流動路徑連通且連接于外部氣體供給源的氣體供給部、以及分別與所述氣體流動路徑連通且向所述縫制對象物噴射氣體的一個以上的噴嘴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對齊裝置,其特征在于, 多個所述板狀部以各自的第2方向上的一個端部排列成臺階狀的方式沿著作為垂直于所述加工面的方向的第3方向排列, 第2方向為垂直于第I方向且平行于所述加工面的方向。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對齊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狀部的與所述噴嘴部相對的區域,以貫通所述板狀部的方式設置有用于將從所述噴嘴部噴射出的氣體導入到所述板狀部之間的氣體導入孔, 所述縫制對象物的寬度為由放置該縫制對象物的相鄰的2個所述板狀部相對而形成的相對部分的第2方向上的長度以下。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對齊裝置,其特征在于, 與連通于所述氣體流動路徑的上游側的所述噴嘴部相對的所述氣體導入孔的中心和對齊面的距離,大于與連通于所述氣體流動路徑的下游側的所述噴嘴部相對的所述氣體導入孔的中心和所述對齊面的距離。
5.如權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自動對齊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氣體流動路徑為大致U字形。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對齊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氣體導入孔為長條狀。
7.如權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自動對齊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氣體噴射部件的所述主體部可自由旋轉地支撐于所述支座上。
8.如權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自動對齊裝置,其特征在于, 相鄰的2個所述板狀部之間的間距大于所述縫制對象物的厚度且小于所述縫制對象物的寬度。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自動對齊裝置,其特征在于, 相鄰的2個所述板狀部之間的間距為所述縫制對象物的厚度的I~3倍。
10.如權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自動對齊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噴嘴部以其噴射方向向著所述支撐部且與第2方向傾斜的方式設置。
11.如權利要求1~10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自動對齊裝置,其特征在于, 還具備用于在對多個所述縫制對象物進行自動對齊之前使多個所述縫制對象物間隔開的縫制對象物整理部件, 所述縫制對象物整理部件固定于所述加工面上,且與所述縫制對象物容納部件以及所述氣體噴射部件間隔設置。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自動對齊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縫制對象物整理部件具備: 支架;以及 多個縫制對象物懸掛桿,固定于所述支架上,且以大于相鄰的2個所述板狀部之間的間距的間距間隔地設置。
13.—種縫紉機,其特征在于, 具備: 機架,具有加工面; 權利要求1~12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自動對齊裝置,設置于所述加工面上; 縫制部,設置于所 述加工面上,對由所述自動對齊裝置對齊后的所述縫制對象物進行縫制;以及 踏板,控制所述縫制部的動作。
【文檔編號】D05B35/00GK104073986SQ201310105020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8日
【發明者】余平, 黃郭飛, 王志強 申請人:上海吉田拉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