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針筒機座縫紉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664531閱讀:220來源:國知局
針筒機座縫紉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針筒機座縫紉機,其不會產生如下問題,即,被供給到進給機構的潤滑油不會通過針板的進給齒用槽孔而飛散,弄臟針板上的布料,另外纖維屑等塵埃不會混入潤滑油,或者附著在進給機構的滑動接觸部上。本發明的針筒機座縫紉機由針筒主體和能夠開閉地安裝在該針筒主體的前面上的前面罩構成針筒部,被收納在針筒主體內而被供油的進給機構,提供進給齒的進給臺從針筒主體經截油裝置向由針筒主體和前面罩包圍的空間內突出,并且,由配置在縫紉機機座內的彎針驅動機構轉動,在軸向進退的彎針軸向上述空間內突出,在突出部分上安裝了彎針。針板的進給齒嵌合的進給齒用槽孔與上述空間連通地開口,與針筒主體不連通,將針筒主體做成密閉結構。
【專利說明】針筒機座縫紉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為了縫制筒狀的布料所使用的針筒機座縫紉機。
[0002]在本發明中,前后是指布進給方向中的前后方向,左右是指從正面觀看縫紉機時的左右方向。另外上下是指縫紉機的上下方向。
【背景技術】
[0003]此種針筒機座縫紉機具有從機座向左側方延伸的針筒部,在該針筒部上,在針筒部上面安裝了針板,并且內置了進給機構和彎針,進給機構貫穿針板地設置,并且在使配置在形成于機針上下移動的錯腳孔的前后左右的進給齒用槽孔(進給齒孔)內的前進給齒及后進給齒(主及差動進給齒)從針板出沒的同時使該前進給齒及后進給齒前后移動而進行布進給,彎針成為與上下移動的機針協作而在蓋上且插入針筒部的筒狀的布料上形成針跡,這種針筒機座縫紉機的代表例之一在下述專利文獻I中公開。
[0004]公知針筒機座縫紉機在針筒部還具備護針器機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在已知的此護針器機構中,在針筒部內的機針的跟前側配置了第一針保護片(前護針器),在機針的后側配置了第二針保護片(后護針器),各保護片(護針器)被安裝在固定座(桿)上,各固定座被分別安裝在軸(前后的護針器用擺動軸)上。而且各軸分別與水平配置在機座上的驅動軸(主軸)經傳動機構連結,與驅動軸的一方向轉動同步地在前后方向進行繞軸的擺動。根據這樣的護針器機構,第一針保護片、第二針保護片一起在機針下降時相互與機針接近地對它進行引導,在機針上升時相互從機針離開。另外,公知配置在機針的跟前側的護針器(前護針器)為固定式。
[0005]另外,公知具有專利文獻I公開的針板、前進給齒及后進給齒,并且具備上述的護針器機構的針筒機座縫紉機。
[0006]在先技術文獻
[0007]專利文獻
[0008][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平8-112471號
[0009][專利文獻2]日本實用新型注冊第316515號(第6頁,圖1、2)

【發明內容】

[0010]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0011]針板的進給齒用槽孔在前后(進給)方向形成得長,以便能夠容許進給齒的前后移動。因此,存在如下問題,即,在進給齒用槽孔上總是產生與針筒部的內外相通地開口的間隙,向配置在針筒部內的進給齒或者護針器的驅動機構供油的潤滑油容易通過此進給齒用槽孔的間隙向針板上泄漏,泄漏的油弄臟布料。另外也存在如下問題,即,由縫制的布料產生的纖維屑等塵埃從此進給齒用槽孔侵入針筒部內,混入潤滑油而對上述進給齒或者護針器的驅動機構的動作帶來障礙。
[0012]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而做出的發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針筒機座縫紉機,其由進行供油的密閉結構的針筒主體和能夠開閉地安裝在該針筒主體的前面上的前面罩構成針筒部,避免針板的進給齒用槽孔與針筒主體連通地開口,雖然將進給齒、護針器配置在針筒主體外,但是能實現針筒部的小型化。
[0013]為了解決課題的手段
[0014]技術方案I的發明是一種針筒機座縫紉機,具有從機座向側方突出,蓋上且插入筒狀的布料的針筒部,該針筒部在上面上安裝了針板,該針板在機針貫穿地上下移動的錯腳孔的前后形成了進給齒用槽孔,并且該針筒部內置了使配置在上述進給齒用槽孔內的進給齒出沒的同時使進給齒前后移動的進給機構和與貫穿上述錯腳孔地上下移動的機針協作而形成針跡的彎針,其特征在于,上述針筒部由針筒主體和能夠開閉地安裝在該針筒主體的前面上的前面罩構成,收納在針筒主體內而被供油的進給機構具有進給臺,該進給臺,其一部分從針筒主體通過截油裝置截油,向針筒主體和前面罩之間形成的空間內突出,在向該空間內突出的進給臺的突出部分上安裝上述進給齒,并且將與設置在機座內的彎針驅動機構連結的彎針配置在上述空間內,另外上述進給齒用槽孔形成在針筒主體的前面和前面罩之間,并且與配置了上述進給齒和彎針的空間連通地開口,與針筒主體不連通,將針筒主體做成密閉結構。
[0015]技術方案2的發明,在技術方案I的發明中,其特征在于,在一端安裝了彎針的彎針軸,能夠轉動且在軸向滑動地被軸支承在安裝于機座的側壁的襯套內,而且從上述機座向上述空間內與針筒部的突出方向平行地突出地配置
[0016]技術方案3的發明,在技術方案2的發明中,其特征在于,在軸支承上述彎針軸的襯套的前端安裝了油封。
[0017]技術方案4的發明是一種針筒機座縫紉機,具有從機座向側方突出,蓋上且插入筒狀的布料的針筒部,該針筒部在上面上安裝了針板,該針板在機針貫穿地上下移動的錯腳孔的前后形成了進給齒用槽孔,并且該針筒部內置了使配置在上述進給齒用槽孔內的進給齒出沒的同時使進給齒前后移動的進給機構和與貫穿上述錯腳孔地上下移動的上述機針同步地向前后方向擺動,在上述機針下降到針板下時與該機針接近地弓丨導該機針的上下移動的前后的護針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針筒部由針筒主體和能夠開閉地安裝在該針筒主體的前面上的前面罩構成,收納在針筒主體內而被供油的進給機構具有進給臺,該進給臺,其一部分從針筒主體通過截油裝置而被截油,向形成在針筒主體和前面罩之間的空間內突出,在向該空間內突出的進給臺的突出部分上安裝了上述進給齒,另外上述進給齒用槽孔與針筒主體的前面和前面罩之間的配置了上述進給齒的空間連通地開口,與針筒主體不連通,將針筒主體做成密閉結構,上述前后的護針器被配置在上述空間內,使各護針器分別向前后方向擺動的前護針器用擺動軸和后護針器用擺動軸,與針筒部的突出方向平行且能夠繞軸轉動地被軸支承在向上述針筒主體的前面鼓出地形成的鼓出部,并且在上述前后的護針器用擺動軸之中,某一方的護針器用擺動軸形成為空心的筒狀,另一方的護針器用擺動軸被嵌插并被軸支承在形成為空心的筒狀的上述一方的護針器用擺動軸,兩護針器用擺動軸做成二重軸結構。
[0018]技術方案5的發明,在技術方案4的發明中,其特征在于,與上述上下移動的機針協作而形成針跡的彎針配置在上述空間內,將該彎針安裝在一端的彎針軸,能夠轉動且在軸向滑動地被軸支承在安裝于機座側壁的襯套上,并且,該彎針軸做成與針筒主體的突出方向平行并且做成與成為上述二重軸結構的護針器用擺動軸在上下方向平行地從上述機座向上述空間內突出。
[0019]技術方案6的發明,在技術方案4或者5的發明中,其特征在于,做成二重軸結構的上述前后的護針器用擺動軸,其一端分別從上述針筒主體前面的鼓出部的側面向上述空間內突出,在該突出部分上分別安裝了上述前后的護針器,在上述鼓出部的側面附近的前后的護針器用擺動軸上,在外周外插了油封。
[0020]發明的效果
[0021]根據技術方案I的發明,在從針筒主體的前面向由針筒主體和前面罩包圍的空間內突出的進給臺、安裝在該進給臺的突出部分的進給齒及彎針上沒有需要供油的部位,在上述空間內不進行供油,所以即使進給齒用槽孔與上述空間連通,成為該空間的開口部,潤滑油也不會從上述進給齒用槽孔泄漏出而弄臟布料。在針筒主體內進行供油,但因為針筒主體是密閉結構,與進給齒用槽孔不連通,所以潤滑油不會泄漏出來。另外即使存在纖維屑等塵埃從進給齒用槽孔進入上述空間內那樣的情況,也不會對進給齒、彎針的動作帶來障礙。而且,因為彎針的驅動機構不設置在針筒部內,而被設置在縫紉機機座內,所以能夠與此相應地將針筒部小型化。
[0022]根據技術方案2的發明,因為在上述空間內的彎針及彎針軸上沒有需要供油的部位,所以潤滑油不會通過針板的進給齒用槽孔泄漏到針板上,而且與彎針軸在針筒主體內在前后方向(布進給方向)配置的以往例相比,彎針軸與針筒主體平行地配置,將彎針的驅動機構設置在縫紉機機座內,所以能夠實現針筒部的小型化。
[0023]根據技術方案3的發明,除了技術方案I的發明的上述效果以外,還能夠可靠地防止附著在彎針軸上的潤滑油通過彎針軸的軸向的進退而被帶出到上述空間內。
[0024]根據技術方案4的發明,因為在由針筒主體和前面罩包圍的空間內不需要向從針筒主體的前面突出的進給臺、前后的護針器等供油,不進行向上述空間內供油,所以即使進給齒用槽孔與上述空間連通,成為該空間的開口部,潤滑油也不會從上述進給齒用槽孔泄漏出而弄臟布料。雖然在針筒主體內進行供油,但因為針筒主體是密閉結構,與進給齒用槽孔不連通,所以潤滑油不會泄漏出來。另外使配置在上述空間內的前后的護針器擺動的前后的護針器用擺動軸,成為一方的軸形成為筒狀,另一方的軸嵌插在一方的軸內的二重軸結構,所以護針器用擺動軸只需要與一根軸相應的量的空間。因此,對針筒主體進行密閉化,即使將護針器配置在針筒主體外也能夠將針筒部的周長抑制得小,針筒部的小型化成為可能。
[0025]根據技術方案5的發明,因為驅動彎針的彎針軸在上述空間內與針筒主體的突出方向平行地配置,并且上述護針器用擺動軸與彎針軸在上下方向平行地配置,所以不會產生上述空間的寬大化,能夠將針筒部小型化。
[0026]根據技術方案6的發明,因為在前后的護針器用擺動軸的外周分別外插了油封,所以能夠可靠地阻止潤滑油通過護針器用擺動軸向上述空間內泄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圖1是針筒機座縫紉機的立體圖。
[0028]圖2是該縫紉機的針筒部的主要部分的俯視圖。[0029]圖3是拆下了針板和前面罩的針筒機座縫紉機的主要部分的立體圖。
[0030]圖4是拆下了前面罩和針板的針筒部的俯視圖。
[0031]圖5是其主視圖。
[0032]圖6是圖2的B-B線剖視圖。
[0033]圖7是圖2的A-A線剖視圖。
[0034]圖8是護針器機構的立體圖。
[0035]圖9是護針器機構的俯視圖。
[0036]圖10是裝入在針筒主體內的護針器機構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
[0037]圖11是護針器機構的分解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8]圖1是表示具備從縫紉機機座I向側方突出的針筒部2的雙重鏈式線跡用的針筒機座縫紉機3的圖,針筒部2由針筒主體4和前面罩6構成,該前面罩6由鉸鏈5能夠轉動地安裝在該針筒主體4的前面而進行開閉。此前面罩6由上面罩部6a和側面罩部6b構成,該上面罩部6a在針板8的左右做成與針板8齊平面,覆蓋后述的空間S的上面,該側面罩部6b覆蓋針筒主體4的前面,與上述上面罩部6a —體地形成,覆蓋后述的空間S的前面。
[0039]在圖2中,9是貫穿針板8地形成的、機針10上下移動的錯腳孔,11是在錯腳孔9的前后左右的兩側沿著進給方向形成的進給齒用槽孔,12是配置在錯腳孔9的后側的進給齒用槽孔11內的主進給齒,13是配置在錯腳孔9的跟前側的進給齒用槽孔11內的差動進給齒,各進給齒12及13,無論哪一個都由后述的進給機構在進給齒用槽孔11中從針板8出沒的同時前后移動,使蓋上針筒部2地插入的布料向與針筒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前后方向送出。在圖中,14是針筒主體4的上面罩,針筒主體4的側端面由圖1及后述的圖3所示的端面罩15堵塞固定。針板8由止動螺釘7、7固定在針板托架26的上面上,針板托架26安裝在上面罩14的上面上。另外,上述前面罩6,也可以能拆下地進行安裝,代替通過以鉸鏈5為支點地轉動進行開閉。
[0040]圖3是從縫紉機機座I向側方突出,拆下前面罩6和針板8的針筒機座縫紉機3的主要部分的立體圖,圖4是拆下前面罩6和針板8的針筒部2的俯視圖,圖5是其主視圖,圖6是圖2的B-B線上的剖視圖,圖7是其A-A線上的剖視圖,進給機構具有主進給臺16和與該主進給臺16并列設置的差動進給臺17 (參照圖4),各進給臺16及17分別通過安裝在針筒主體4的前壁4a上的截油裝置18并被截油,從針筒主體4內向該針筒主體4的跟前側突出,成為前后移動且上下移動,在各進給臺16、17的突出部分端部分別安裝了上述的主進給齒12和差動進給齒13。
[0041]包含主進給臺16及差動進給臺17在內的進給機構,與從縫紉機機座I內朝向針筒主體4內配置的未圖示的主軸連結而被驅動,針筒主體4內的進給機構,在密閉結構的針筒主體4內進行供油,但此進給機構自身是已知的結構,由于不是本發明的特征部分,所以省略圖示,省略進一步的說明。
[0042]如果對截油裝置18進行概要說明,則由導向板21 ;蓋到該導向板21的前面上,與導向板21 —起由止動螺釘19止動地固定在圖3所示的上述針筒主體4的前壁4a上的棧框22 ;配置在導向板21和棧框22之間,由兩者限制前后的動作,僅能夠上下移動的一對密封板23構成,在導向板21和棧框22上形成了上述主進給臺16和差動進給臺17能夠個別地前后移動地通過,并且容許各進給臺16、17的上下移動的縱孔24,另外在一對密封板23上形成了主進給臺16和差動進給臺17個別地僅能夠前后移動地通過的縱孔25。圖7僅表示了主進給臺用的縱孔24和25,沒有表示差動進給臺用的縱孔,但差動進給臺用的縱孔在主進給臺用的縱孔24及25的里側(縫紉機機座側)與縱孔24及25平行地形成。
[0043]根據本裝置18,如果通過省略圖示的上述主軸的旋轉驅動,主進給臺16和差動進給臺17在前后移動的同時上下移動,則導向板21和棧框22之間的一對密封板23在由導向板21和棧框22夾著而限制前后的動作的狀態下伴隨進給臺16及17的上下移動而僅進行上下移動,擦去在各進給臺16、17通過密封板23時附著的潤滑油而進行截油,不會向上述空間內漏出潤滑油。
[0044]在從縫紉機機座I的左側壁的側面Ia向左側方與針筒主體4平行地突出設置的襯套27上,彎針軸28能夠轉動且在軸向即針筒主體4的突出方向(圖4的左右方向)滑動地被軸支承,彎針軸28成為基部在縫紉機機座I內與未圖示的彎針驅動機構連結,由該彎針驅動機構轉動,同時在軸向進退,在彎針軸28的前端經彎針安裝臺31安裝了彎針29,彎針29成為如眾所周知的那樣,與機針10協作而形成雙重鏈式線跡。圖中,32是安裝在襯套27的前端部并進行彎針軸28的截油的油封。
[0045]在本實施方式的針筒機座縫紉機中,如圖2、圖6及圖7所示,針板8的進給齒用槽孔11由針筒主體4和前面罩6包圍且成為與配設了上述彎針29、護針器33的空間S連通的開口,但不與由上面罩14和端面罩15及截油裝置18堵塞而成為密閉結構的針筒主體4連通,在針筒主體4上不進行開口。由此針筒主體4成為密閉結構。
[0046]圖3、圖7所示的33是護針器機構,圖8是該護針器機構的立體圖,圖9是該護針器機構的俯視圖,圖10是該護針器機構的主要部分剖視圖,圖11是構成該護針器機構的零件的分解立體圖。構成護針器機構的前后一對護針器35、36在針板8的下方,配置在貫穿錯腳孔9地進行上下移動的機針10的前后。
[0047]在護針器35、36之中,前側的前護針器35由圖11所示的螺釘53固定在前護針器用安裝臺37的前端,該前護針器用安裝臺37的基端由圖11所示的螺釘55固定在前護針器用擺動軸41的一端。前護針器用擺動軸41,如圖10所示,能夠繞軸轉動地嵌插軸支承在形成為空心的筒狀的后護針器用擺動軸42內而與后護針器用擺動軸42形成二重軸結構,其右端從該后護針器用擺動軸42向右方突出,在該右端由螺釘57固定著前護針器用桿43的基端。在前護針器用擺動軸41的一端(左端)安裝了擋圈39,以避免前護針器35的安裝臺37從前護針器用擺動軸41的軸端脫落。
[0048]如圖10所示,后護針器用擺動軸42左右并設地形成了大直徑部分和小直徑部分,該小直徑部分能夠繞軸轉動地被軸支承在襯套48內。襯套48被固定在向針筒主體4的前面鼓出的鼓出部4b (參照圖3)。另外,在襯套48上形成了油孔48a,向針筒主體4內供給的潤滑油的一部分通過此油孔48a向襯套48和后護針器用擺動軸42的滑動部供給。后護針器用擺動軸42的左端從此鼓出部4b的左側面向左方突出,在該左端由圖11所示的螺釘56固定后護針器用安裝臺38的基端。在后護針器用安裝臺38的前端由圖11所示的螺釘54安裝后護針器36。后護針器用擺動軸42的右端從襯套48向右方突出,在該右端由螺釘58固定后護針器用桿44的基端。[0049]如上所述,前后的護針器35、36、前后的護針器用安裝臺37、38及前后的護針器用擺動軸41、42的左端從針筒主體4的鼓出部4b的左側面突出而配置在空間S內,但在上述鼓出部4b的附近在前后的護針器用擺動軸41、42之間及后護針器用擺動軸42和襯套48之間分別設置了油封51、49,避免介于各軸間的潤滑油向上述空間S泄漏。另外,向后護針器用擺動軸42和襯套48的滑動部供給的潤滑油,其剩余量通過設置在針筒主體4上的圖10所示的槽4c回流到針筒主體4內。
[0050]如圖8及圖11所示,在主軸34上由螺釘52、52固定偏心輪47,在此偏心輪47的偏心部上分別能夠轉動地連結了前護針器用桿45及后護針器用桿46的基端。前護針器用桿45及后護針器用桿46的前端分別能夠轉動地與前護針器用桿43及后護針器用桿44的前端連結。而且如果主軸34向一方向旋轉,則圖10所示的前后的護針器用擺動軸41、42繞軸擺動,前后的護針器35、36向前后擺動。此前后的護針器35、36的擺動,在機針10貫穿針板8的錯腳孔9地下降時前后的護針器35、36與機針10接近地引導機針10的上下運動,在機針10向針板8上上升時離開機針10。另外,如圖3、圖10所示,前后的護針器用擺動軸41、42被軸支承在上述鼓出部4b,前護針器用桿43及后護針器用桿44的基端收容在鼓出部4b內,前護針器用桿43及后護針器用桿44的前端側與前護針器用桿45及后護針器用桿46—起收容在針筒主體4內。因此,不存在潤滑油通過前后的護針器用桿43、44及前后的護針器用桿45、46向空間S泄漏的情況。
[0051]如以上說明的那樣,因為使前后的護針器35、36前后擺動的前后的護針器用擺動軸41、42,成為一方的軸嵌插在另一方的軸內的二重軸結構,所以只需要與一根軸相應的量的空間,因而即使將前后的護針器配置在針筒主體4之外,也能夠抑制在針筒主體4和前面罩6之間形成的空間S的寬大化,能夠實現針筒部2的小型化。
[0052]另外,因為彎針軸28和上述二重軸結構的前后的護針器用擺動軸41、42,在上下方向平行地配置,而且各軸與針筒主體4的延伸方向(左右方向)平行地配置,因此能進一步抑制空間S的寬大化,能夠減小針筒部2的周長,能將針筒部2做成小型。
[0053]根據本實施方式的針筒機座縫紉機,進行供油的進給機構及護針器驅動機構收納在密閉結構的針筒主體4內,另外同樣供油的彎針驅動機構配置在縫紉機機座I內,向由針筒主體4和前面罩6包圍的空間S內突出的進給機構的進給臺16、17、彎針軸28及前后的護針器用擺動軸41、42被截油,所以不會產生如下問題,S卩,潤滑油通過與上述空間S連通的進給齒用槽孔11而飛散,弄臟針板上的布料。
[0054]雖然存在纖維屑等塵埃從進給齒用槽孔11,特別是進給齒12、13前后的槽孔部分進入上述空間S內的危險,但即使塵埃進入,因為空間S內沒有潤滑油,也沒有進給機構、彎針29及護針器33的滑動接觸部位,所以也沒有問題,不會對進給齒12、13、彎針29及護針器35、36的動作帶來障礙。另外,如上所述,因為針筒主體4成為密閉結構,所以也沒有進入了上述空間S的塵埃侵入針筒主體4內,阻礙配置在該針筒主體4內的各機構的驅動的危險。
[0055]另外,因為彎針29的驅動機構配置在縫紉機機座I內,沒有設置在針筒部內,所以能夠與此相應地使針筒部2小型化。進而,因為彎針軸28和前后的護針器用擺動軸41、42在上述空間S內與針筒主體4的延伸方向平行,而且上下地配置,所以也能夠一邊使針筒主體4密閉化一邊使針筒部2小型化。[0056]符號說明:
[0057]1:縫紉機機座
[0058]2:針筒部
[0059]3:針筒機座縫紉機
[0060]4:針筒主體
[0061]6:前面罩
[0062]8:針板
[0063]9:錯腳孔
[0064]10:機針
[0065]11:進給齒用槽孔
[0066]12:主進給齒
[0067]13:差動進給齒
[0068]16:主進給臺
[0069]17:差動進給臺
[0070]18:截油裝置
[0071]28:彎針軸
[0072]29:彎針
[0073]33:護針器機構
[0074]35:前護針器
[0075]36:后護針器
[0076]41:前護針器用擺動軸
[0077]42:后護針器用擺動軸
[0078]48:襯套
[0079]49、51:油封
[0080]S:空間
【權利要求】
1.一種針筒機座縫紉機,具有從機座向側方突出,蓋上且插入筒狀的布料的針筒部,該針筒部在上面上安裝了針板,該針板在機針貫穿地上下移動的錯腳孔的前后形成了進給齒用槽孔,并且該針筒部內置了使配置在上述進給齒用槽孔內的進給齒出沒的同時使進給齒前后移動的進給機構和與貫穿上述錯腳孔地上下移動的機針協作而形成針跡的彎針,其特征在于, 上述針筒部由針筒主體和能夠開閉地安裝在該針筒主體的前面上的前面罩構成,收納在針筒主體內而被供油的進給機構具有進給臺,該進給臺,其一部分從針筒主體通過截油裝置截油,向針筒主體和前面罩之間形成的空間內突出,在向該空間內突出的進給臺的突出部分上安裝上述進給齒,并且將與設置在機座內的彎針驅動機構連結的彎針配置在上述空間內,另外上述進給齒用槽孔形成在針筒主體的前面和前面罩之間,并且與配置了上述進給齒和彎針的空間連通地開口,與針筒主體不連通,將針筒主體做成密閉結構。
2.如權利要求1記載的針筒機座縫紉機,其特征在于, 在一端安裝了彎針的彎針軸,能夠轉動且在軸向滑動地被軸支承在安裝于機座的側壁的襯套內,而且從上述機座向上述空間內與針筒主體的突出方向平行地突出地配置。
3.如權利要求2記載的針筒機座縫紉機,其特征在于, 在軸支承上述彎針軸的襯套的前端安裝了油封。
4.一種針筒機座縫紉機,具有從機座向側方突出,蓋上且插入筒狀的布料的針筒部,該針筒部在上面上安裝了針板,該針板在機針貫穿地上下移動的錯腳孔的前后形成了進給齒用槽孔,并且該針筒部內置了使配置在上述進給齒用槽孔內的進給齒出沒的同時使進給齒前后移動的進給機構和與貫穿上述錯腳孔地上下移動的上述機針同步地向前后方向擺動,在上述機針下降到針板下時與該機針接近地引導該機針的上下移動的前后的護針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針筒部由針筒主體和能夠 開閉地安裝在該針筒主體的前面上的前面罩構成,收納在針筒主體內而被供油的進給機構具有進給臺,該進給臺,其一部分從針筒主體通過截油裝置而被截油,向形成在針筒主體和前面罩之間的空間內突出,在向該空間內突出的進給臺的突出部分上安裝了上述進給齒,另外上述進給齒用槽孔與針筒主體的前面和前面罩之間的配置了上述進給齒的空間連通地開口,與針筒主體不連通,將針筒主體做成密閉結構,上述前后的護針器被配置在上述空間內,使各護針器分別向前后方向擺動的前護針器用擺動軸和后護針器用擺動軸,與針筒部的突出方向平行且能夠繞軸轉動地被軸支承在向上述針筒主體的前面鼓出地形成的鼓出部,并且在上述前后的護針器用擺動軸之中,某一方的護針器用擺動軸形成為空心的筒狀,另一方的護針器用擺動軸被嵌插并被軸支承在形成為空心的筒狀的上述一方的護針器用擺動軸,兩護針器用擺動軸做成二重軸結構。
5.如權利要求4記載的針筒機座縫紉機,其特征在于, 與上述上下移動的機針協作而形成針跡的彎針配置在上述空間內,將該彎針安裝在一端的彎針軸,能夠轉動且在軸向滑動地被軸支承在安裝于機座側壁的襯套上,并且,該彎針軸做成與針筒主體的突出方向平行并且做成與成為上述二重軸結構的護針器用擺動軸在上下方向平行地從上述機座向上述空間內突出。
6.如權利要求4或者5記載的針筒機座縫紉機,其特征在于, 做成二重軸結構的上述前后的護針器用擺動軸,其一端分別從上述針筒主體前面的鼓出部的側面向上述空間內突出, 在該突出部分上分別安裝了上述前后的護針器,在上述鼓出部的側面附近的前后的護針器用擺動軸上,在外周外插了油封。
【文檔編號】D05B69/30GK103668813SQ201310301258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6日
【發明者】山中正巳, 久原俊雄 申請人:飛馬縫紉機制造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武县| 荆门市| 海兴县| 彰武县| 神池县| 秭归县| 息烽县| 沾益县| 公安县| 京山县| 张家界市| 枣强县| 汝州市| 云浮市| 陇西县| 深圳市| 信宜市| 来宾市| 紫阳县| 博罗县| 邢台市| 周至县| 东城区| 峨眉山市| 新余市| 团风县| 玉环县| 台中市| 类乌齐县| 吉木萨尔县| 晋城| 扎鲁特旗| 东兰县| 南京市| 全南县| 蒲江县| 余庆县| 汉沽区| 阿拉善右旗| 七台河市| 绩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