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雪紡織物及其織造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仿雪紡織物及其織造工藝,由改變織物組織而成。織物的紗支為天絲/棉混紡紗,混紡比為55/45,紗線支數80s,所述織物的經緯密133×108根/10CM,布幅寬度為65〞。其工藝步驟為:絡筒→整經→漿紗→穿筘→織造→整理。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設計一種新的織物組織,用常規紗線替代傳統工藝中依靠改變紗線的捻度、捻向來實現織造雪紡布的目的,具有工藝簡單,織造難度小,紡專器材消耗少的特點,可為紡織領域增加一種雪紡布的紡織產品。
【專利說明】仿雪紡織物及其織造工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紡織生產織造【技術領域】,具體說是一種仿雪紡織物及其織造工藝。
【背景技術】
[0002]雪紡布由于面料經緯疏朗、輕薄,易于透氣,手感柔軟,是人們追求的時尚面料,雪紡布料成裝上身,既甄逸迷人又莊重典雅,不僅穿著輕松,而且能平添灑脫的嬌艷之美,尤其雪紡裙飄逸涼爽,為女士衣著錦上添花。雪紡布料是制作婦女連衣裙、高級晚禮服、頭巾、宮燈工藝品等的上等面料,具有輕薄、透明、柔軟、飄逸等特點,廣受用戶歡迎。
[0003]目前在現有織造技術中,傳統的織造工藝只能通過改變紗線的捻度、捻向來達到織造雪紡布的目的,而且織物組織為平紋,在織造過程中因為雪紡布織物輕薄,極易出現破洞等質量問題,而改變紗線的捻度、捻向工作量大且浪費原料多,無法大批量生產,給織造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發明內容】
[0004]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仿雪紡織物及其織造工藝,依靠改變織物組織和用常規紗線替代傳統工藝中改變紗線的捻度、捻向的辦法來解決雪紡織物的大批量生產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的仿雪紡織物的紗支為天絲/棉混紡紗,混紡比為55/45,紗線支數80s,所述織物的經緯密133 X 108根/10CM,布幅寬度為65"。
[0006]所述的仿雪紡織物的織造工藝為:絡筒工序一整經工序一漿紗工序一穿筘工序一織造工序一整理工序:
(1)絡筒工序:采用村田全自動絡筒機,將管紗卷繞成容量大、成型好的筒子,并且除雜,清除紗線上疵點和雜質;
(2)整經工序:采用貝寧格整經機將經紗從絡紗筒子上引出,組成一幅紗片,使經紗具有均勻的的張力,車速450米/分;
(3)漿紗工序:采用津田駒漿紗機,單浸雙壓上漿;漿紗壓漿力:1.6?1.8X 10KN,蒸汽壓力:0.35?0.5MPa,漿槽溫度:80°C?90°C,主錫林溫度:50°C?90°C,漿液粘度:16秒,最高車速:40米/分;
(4)穿筘工序:將經紗按下述織物工藝要求所規定的方法依次穿過停經片、綜絲和鋼筘,采用2入穿法;穿法為:
1.2.3.4+5.2.3.6+1.4.2.5+6.3.2.1+6.3.5.4+1.3.2.4+1.6.2.3+4.6.1.5+3.2.6.4+3.5.6.2+4.5.1.2+4.3.1.5+4.6.3.1+2.6.5.1+3.6.5.4+2.6.3.4+2.1.5.6+4.1.5.2+6.1.3
?5+2.4.6.5+2.1.4.6+2.5.3.1+6.5.3.4+1.2.5.4+3.2.5.1+6.4.5.3+6.4.2.3+1.4.5.6+1.2.3.5+1.4.3.6 ;
此處數字代表經紗穿在第幾頁綜框上,“ + ”與“ + ”之間僅表示間隔作用,1、2、3、4、5、6表示經紗頁框號; (5)織造工序:采用多臂噴氣織機,開口時間290度,后梁高度50mm,送經時間310度,送經張力3000牛,車速440轉/分,采用“大張力、小開口 ”的生產工藝;將后梁、停經架高度適當提高:后梁為80mmXl、停經架為No2.1_2_6,后梁向前推進;通過開口、引緯、打緯、卷取和送經五大系統的配合,使經緯紗按照設計的要求交織形成織物;
(6)整理工序:對坯布進行檢驗、測量和修補。
[000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利用現有織機生產仿雪紡織物,所述織物組織由1/1平紋、2/1斜紋和2/2斜紋復合而來,由于采用本發明的組織,紗線的交織次數有所減少,但是孔目比原來的有所增大,達到了普通雪紡布的布面效果,解決了傳統織造工藝無法大批量生產雪紡布的難題。具有工藝簡單,織造難度小,紡織專用器材消耗少的特點,可為紡織領域增加一種雪紡布的紡織產品。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發明的織物組織圖。
[0009]圖2是本發明的紋版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如圖1、圖2所示,本發明的仿雪紡織物僅用普通紗線就可以實施。本發明的織物的紗支為天絲/棉混紡紗,混紡比為55/45,紗線支數80s,所述織物的經緯密133 X 108根/10CM,布幅寬度為65"。
[0011]所述的仿雪紡織物的織造工藝為:絡筒工序一整經工序一漿紗工序一穿筘工序一織造工序一整理工序:
(I)絡筒工序:采用村田全自動絡筒機,將管紗卷繞成容量大、成型好的筒子,并且除雜,清除紗線上疵點和雜質。
[0012](2)整經工序:采用貝寧格整經機將經紗從絡紗筒子上引出,組成一幅紗片,使經紗具有均勻的的張力,車速450米/分。
[0013](3)漿紗工序:采用津田駒漿紗機,單浸雙壓上漿;漿紗壓漿力:1.6?1.8X 10KN,蒸汽壓力:0.35?0.5MPa,漿槽溫度:80°C?90°C,主錫林溫度:50°C?90°C,漿液粘度:16秒,最高車速:40米/分。
[0014](4)穿筘工序:將經紗按下述織物工藝要求所規定的方法依次穿過停經片、綜絲和鋼筘,為了布面風格的需要,采用2入穿法;穿法為:
1.2.3.4+5.2.3.6+1.4.2.5+6.3.2.1+6.3.5.4+1.3.2.4+1.6.2.3+4.6.1.5+3.2.6.4+
3.5.6.2+4.5.1.2+4.3.1.5+4.6.3.1+2.6.5.1+3.6.5.4+2.6.3.4+2.1.5.6+4.1.5.2+6.1.3
?5+2.4.6.5+2.1.4.6+2.5.3.1+6.5.3.4+1.2.5.4+3.2.5.1+6.4.5.3+6.4.2.3+1.4.5.6+1.2.3.5+1.4.3.6 ;
說明:此處數字代表經紗穿在第幾頁綜框上,“ + ”與“ + ”之間僅表示間隔作用,1、2、3、
4、5、6表示經紗頁框號。
[0015](5)織造工序:采用多臂噴氣織機,開口時間290度,后梁高度50mm,送經時間310度,送經張力3000牛,車速440轉/分,采用“大張力、小開口”的生產工藝;將后梁、停經架高度適當提高:后梁為80mmXl、停經架為No2.1-2-6 (停經架上刻度線),后梁向前推進;通過開口、引緯、打緯、卷取和送經五大系統的配合,使經緯紗按照設計的工藝交織形成織物。
[0016](6)整理工序:對坯布進行檢驗、測量和修補。
【權利要求】
1.一種仿雪紡織物,其特征在于:織物的紗支為天絲/棉混紡紗,混紡比為55/45,紗線支數80s,所述織物的經緯密133 X 108根/10CM,布幅寬度為65"。
2.一種仿雪紡織物的織造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絡筒工序:采用村田全自動絡筒機,將管紗卷繞成容量大、成型好的筒子,并且除雜,清除紗線上疵點和雜質; (2)整經工序:采用貝寧格整經機將經紗從絡紗筒子上引出,組成一幅紗片,使經紗具有均勻的的張力,車速450米/分; (3)漿紗工序:采用津田駒漿紗機,單浸雙壓上漿;漿紗壓漿力:1.6?1.8X 10KN,蒸汽壓力:0.35?0.5MPa,漿槽溫度:80°C?90°C,主錫林溫度:50°C?90°C,漿液粘度:16秒,最高車速:40米/分; (4)穿筘工序:將經紗按下述織物工藝要求所規定的方法依次穿過停經片、綜絲和鋼筘,采用2入穿法;穿法為:
. 1.2.3.4+5.2.3.6+1.4.2.5+6.3.2.1+6.3.5.4+1.3.2.4+1.6.2.3+4.6.1.5+3.2.6.4+.3.5.6.2+4.5.1.2+4.3.1.5+4.6.3.1+2.6.5.1+3.6.5.4+2.6.3.4+2.1.5.6+4.1.5.2+6.1.3? 5+2.4.6.5+2.1.4.6+2.5.3.1+6.5.3.4+1.2.5.4+3.2.5.1+6.4.5.3+6.4.2.3+1.4.5.6+1.2.3.5+1.4.3.6 ; 此處數字代表經紗穿在第幾頁綜框上,“ + ”與“ + ”之間僅表示間隔作用,1、2、3、4、5、6表示經紗頁框號; (5)織造工序:采用多臂噴氣織機,開口時間290度,后梁高度50mm,送經時間310度,送經張力3000牛,車速440轉/分,采用“大張力、小開口”的生產工藝;將后梁、停經架高度適當提高:后梁為80mmXl、停經架為No2.1_2_6,后梁向前推進;通過開口、引緯、打緯、卷取和送經五大系統的配合,使經緯紗按照設計的工藝交織形成織物; (6)整理工序:對坯布進行檢驗、測量和修補。
【文檔編號】D03D13/00GK104514067SQ201310457577
【公開日】2015年4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30日
【發明者】左攀鋒 申請人:際華三五四二紡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