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織襪機的自動翻轉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織襪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織襪機的自動翻轉裝置。包括圓筒狀的針筒機構、與出襪管連通的吸風管,針筒機構下方設有基板,且針筒機構和基板分別與織襪機主體連接,所述針筒機構內設有上口大下口小的外喇叭管,外喇叭管內設有與其配合的內喇叭管,吸風管可活動的穿設于外喇叭管的下端小口內,且吸風管上端與內喇叭管下端小口對口連接,內喇叭管的側壁上開有若干通風口;所述基板上設有升降機構,吸風管與升降機構連接且隨其上下活動。本發明通過雙喇叭的吸風管口,使內外喇叭口之間產生吸風效應以夾住織物,內喇叭口吸風拉扯織物并使其向內翻轉,使編織完成后的織物反面向外,減少人工翻面工序,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一種織襪機的自動翻轉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織襪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織襪機的自動翻轉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電腦織襪機一般采用緯線編織法,織機的圓形的針筒上裝有100-600根針,針筒以順時針高速運轉中鉤針勾住經線上下運動完成集圈和退圈,針筒在循環一周時必須將舊線圈退出針舌,因此需要對退線圈施加一個牽拉的拉力。目前的織襪機針筒中設有吸風管,吸風管的端口正對針筒上退圈出來的襪子,并對其產生下拉的牽引力,編織完成后的半成品襪子從吸風管出襪口掉出。
[0003]編織完的襪子還需要對襪頭進行縫頭拷邊,為保證成品穿著美觀整潔,襪頭需要留在里面。而織襪機編織的半成品襪子的正面都是在外側,縫頭時需要把襪子翻過來,往往占用了工人大量的時間,降低生產效率,導致企業招工困難生產成本提高。因此,有必要對目前的技術進行改進。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使編織完的襪子以反面掉出的,有效提高織襪生產效率的織襪機的自動翻轉裝置。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織襪機的自動翻轉裝置,包括圓筒狀的針筒機構、與出襪管連通的吸風管,針筒機構下方設有基板,且針筒機構和基板分別與織襪機主體連接,所述針筒機構內設有上口大下口小的外喇叭管,外喇叭管內設有與其配合的內喇叭管,吸風管可活動的穿設于外喇叭管的下端小口內,且吸風管上端與內喇叭管下端小口對口連接,內喇叭管的側壁上開有若干通風口 ;所述基板上設有升降機構,吸風管與升降機構連接且隨其上下活動。
[0006]進一步地,所述內喇叭管的上端口外徑小于外喇叭管的上端口內徑。
[0007]進一步地,所述若干通風口在內喇叭管下部的圓周上均勻分布。
[0008]進一步地,所述外喇叭管的下端小口上設有定位圈,定位圈與針筒機構同心設置并與其固定連接,定位圈的內壁活動貼設于吸風管的外緣上。
[0009]進一步地,所述升降機構包括支撐板,壓板、升降板,吸風管豎直依次穿過壓板、支撐板、升降板和基板,所述支撐板通過管扣件與吸風管連接,支撐板與壓板之間設有彈性復位件;基板上設有氣缸組,氣缸組的輸出軸與升降板連接。
[0010]進一步地,所述升降板和支撐板之間設有平面軸承,升降板上設有扣件,扣件上設有滾輪,滾輪抵設于支撐板上端面。
[0011]進一步地,所述升降板和基板之間設有防震墊圈,基板上設有調節螺栓,調節螺栓上的調節螺母與升降板配合連接。
[0012]本發明有益效果為:本發明通過雙喇叭的吸風管口,使內外喇叭口之間產生文氏吸風效應,當針筒機構開始編織織物時,內喇叭口由升降機構帶動抬升,織物圈被吸入內外喇叭口之間。此時內喇叭口下壓使織物固定且對外喇叭口形成封堵。而內喇叭口繼續吸風以拉扯織物并使其向內翻轉,使編織完成后的織物呈反面向外,減少人工翻面工序,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發明的整體中剖結構示意圖。
[0014]圖中:
10、針筒機構;20、吸風管; 21、外喇叭管;22、內喇叭管;
23、通風口;24、定位圈; 30、基板; 31、支撐板;
32、平面軸承;33、氣缸組; 34、扣件; 35、滾輪;
36、升降板;37、防震墊圈;38、壓板; 39、彈性復位件;
40、調節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6]本發明所述的一種織襪機的自動翻轉裝置,包括圓筒狀的針筒機構10、與出襪管連通的吸風管20,吸風管20與針筒機構10的中心垂直投影重合,針筒機構10下方設有基板30,且針筒機構10和基板30分別與織襪機主體連接。
[0017]針筒機構10內設有上口大下口小的外喇叭管21,外喇叭管21內設有與其配合的內喇叭管22,本發明優選的外喇叭管21與內喇叭管22的截面等比相同,外喇叭管21的上口直徑大于內喇叭管22的上口直徑1-2厘米,外喇叭管21的下口直徑小于內喇叭管22的上口直徑0.5-4厘米,外喇叭管21與內喇叭管22之間形成文丘里管結構。
[0018]上述吸風管20可活動的穿設于外喇叭管21的下端小口內,且吸風管20上端與內喇叭管22下端小口對口連接,內喇叭管22的側壁上開有若干通風口 23,本發明優選的若干通風口 23在內喇叭管22上口下方20厘米內的圓周上均勻分布;吸風管20吸風時外部空氣進入內喇叭管22,氣流經過內喇叭管22下部時流速加快,壓強減小,使通風口 23附近氣壓降低產生吸力,內喇叭管22上端口和外喇叭管21上端口之間產生環形風壓吸力,織物從針筒機構10上退圈出來被環形風壓吸力吸入內喇叭管22上端口和外喇叭管21上端口之間。
[0019]上述基板30上設有升降機構,吸風管20與升降機構連接且隨其上下活動,針筒機構10開始編織時,升降機構抬升吸風管20,使內喇叭管22上端口與外喇叭管21拉開距離,流過通風口 23的氣流使外喇叭管21的上端口產生吸力,織物退圈出來被吸入內喇叭管22上端口和外喇叭管21上端口之間;此時升降機構下拉吸風管20,使內喇叭管22上端口與外喇叭管21貼合進而夾住織物,外喇叭管21采用牛津、硅膠或者其他軟性材料制作,以避免與內喇叭管22并攏時壓壞編織物。
[0020]本發明優選的內喇叭管22的上端口外徑小于外喇叭管21的上端口內徑,內喇叭管22與外喇叭管21貼合后,吸風管20繼續吸風,使織物向內喇叭管22內翻轉,并保持一個持續的牽引拉力,當織物織完后抬起內喇叭管22,織物反面朝外經由吸風管20從出襪管掉出。
[0021]上述外喇叭管21的下端小口上設有定位圈24,定位圈24與針筒機構10同心設置并與其固定連接,定位圈24的內壁活動貼設于吸風管20的外緣上,定位圈24用于使吸風管20和外喇叭管21處于針筒機構10的中心,保證內喇叭管22的吸風、牽引、壓制定位能準確,避免機構誤操作;且定位圈24與吸風管20的緊密貼合提高了外喇叭管21下端的氣密性,加強吸風效應。
[0022]本發明的另一個優選方案采用的吸風管20 口徑接近針筒機構10的內徑,則定位圈24可與吸風管20成為一體結構,吸風管20的外緣與針筒機構10內壁滑動配合,進而增大內喇叭管22的口徑以利于編織物的順暢翻轉。
[0023]上述的升降機構包括支撐板31、壓板38和升降板36,吸風管20豎直依次穿過壓板38、支撐板31、升降板36和基板30,所述支撐板31通過管扣件與吸風管20連接,且壓板38和管扣件均與編織機主體配合連接;支撐板31與壓板38之間設有彈性復位件39 ;基板30上設有氣缸組33,氣缸組33的輸出軸與升降板36連接;氣缸組33啟動則輸出軸帶動升降板36快速上升,使升降板36上方的支撐板31帶動吸風管20抬起,吸風管20上端的內喇叭管22與外喇叭管21分開;氣缸組33關閉后,彈性復位件39使支撐板31帶動吸風管20勻速下降,內喇叭管22與外喇叭管21的管口相互疊壓夾住編織物。
[0024]上述升降板36和支撐板31之間設有平面軸承32,升降板36上設有扣件34,扣件34上設有滾輪35,滾輪35抵設于支撐板31上端面,編織機在工作時針筒機構10和吸風管20均在同步旋轉,且吸風管20通過管扣件與編織機主體聯動,平面軸承32和滾輪35用于保持支撐板31在基板30上水平旋轉,進而使吸風管20與針筒機構10同心旋轉。
[0025]上述升降板36和基板30之間設有防震墊圈37,基板30上設有調節螺栓40,調節螺栓40上的調節螺母與升降板36配合連接,防震墊圈37用于在升降板36下降是抵消沖擊,避免內喇叭管22和外喇叭管21之間碰撞壓壞編織物,調節螺栓40用于限制升降板36的上升最大行程。
[0026]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發明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發明專利申請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織襪機的自動翻轉裝置,包括圓筒狀的針筒機構(10)、與出襪管連通的吸風管(20),針筒機構(10)下方設有基板(30),且針筒機構(10)和基板(30)分別與織襪機主體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針筒機構(10 )內設有上口大下口小的外喇叭管(21),外喇叭管(21)內設有與其配合的內喇叭管(22),吸風管(20)可活動的穿設于外喇叭管(21)的下端小口內,且吸風管(20 )上端與內喇叭管(22 )下端小口對口連接,內喇叭管(22 )的側壁上開有若干通風口(23);所述基板(30)上設有升降機構,吸風管(20)與升降機構連接且隨其上下活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織襪機的自動翻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喇叭管(22)的上端口外徑小于外喇叭管(21)的上端口內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織襪機的自動翻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通風口(23)在內喇叭管(22)下部的圓周上均勻分布。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織襪機的自動翻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喇叭管(21)的下端小口上設有定位圈(24),定位圈(24)與針筒機構(10)同心設置并與其固定連接,定位圈(24)的內壁活動貼設于吸風管(20)的外緣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織襪機的自動翻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機構包括支撐板(31)、壓板(38)和升降板(36),吸風管(20)豎直依次穿過壓板(38)、支撐板(31)、升降板(36)和基板(30),所述支撐板(31)通過管扣件與吸風管(20)連接,支撐板(31)與壓板(38)之間設有彈性復位件(39);基板(30)上設有氣缸組(33),氣缸組(33)的輸出軸與升降板(36)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織襪機的自動翻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36)和支撐板(31)之間設有平面軸承(32 ),升降板(36 )上設有扣件(34),扣件(34)上設有滾輪(35 ),滾輪(35 )抵設于支撐板(31)上端面。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織襪機的自動翻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36)和基板(30)之間設有防震墊圈(37),基板(30)上設有調節螺栓(40),調節螺栓(40)上的調節螺母與升降板(36)配合連接。
【文檔編號】D04B15/00GK103668744SQ201310559635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2日
【發明者】夏金木 申請人:夏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