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加繭機組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動加繭機組,其特征在于:包括蠶繭儲備桶(A)、斗式提升定量加繭裝置(B)和快速開關煮繭籠蓋裝置(C),所述斗式提升定量加繭裝置(B)包括機架(B13),所述機架(B13)上設有循環運動裝置,所述循環運動裝置設有至少一個送繭斗(B4),所述送繭斗(B4)經過蠶繭儲備桶(A)進行取繭并隨循環運動裝置進行循環運動,所述送繭斗(B4)最高點位置設有光電傳感器(B8),所述光電傳感器(B8)與自動控制系統連接;本發明制作方便,具有自動化程度高,可以全自動作業的優勢,且采用的現有材料均可實現。
【專利說明】自動加苗機組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送繭自動化加工裝置,具體的說,是涉及到一種自動加繭機組。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蠶絲加工領域,特別是在煮繭前的蠶繭輸送方面,自動化程度低,生產效率低,勞動強度大。在這一生產環節中將會造成很大的人工成本,無法滿足現代工業發展的要求。特別是現在國內勞動力缺乏的情況下,勞動力成本的升高將會加重企業的生產成本,又無法降低現場的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提高蠶絲生產質量,降低勞動強度,減少人工成本,將成為蠶絲生產廠家迫切解決的問題。
[0003]在此領域中已申報的同類專利產品有一種,但存在許多缺點,下面列舉這種專利產品的技術缺點:專利名稱:一種煮繭機自動進料裝置,申請(專利)號:CN201220608357.4。此裝置的儲料罐的出料口的轉動閥門關閉的時候,產生一個對繭的擠壓過程,會將剛好落到出料口的繭壓壞;蠶繭在下落過程中很可能在出口處出現擠壓而卡死無法繼續往下走;而且儲料罐內的蠶繭不是處在泡水的狀態下,若時間過長會使蠶絲的光澤度下降;需要一位工人往儲料罐內加入蠶繭,而且儲料罐處于比較高的位置,這樣會形成費工、費時、費力。自動翻蓋的缺點有:CD、當煮繭線的煮繭速度改變后,自動翻蓋裝置的轉速無法同步改變,而導致失效;3、觸手的速度與繭籠速度一樣,籠蓋根本就無法打開。3、該裝置的實現,需要保留很大的煮繭籠間距,明顯影響煮繭線的使用率和生產效率。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針對現有蠶繭加工,存在的自動化程度低,容易損壞蠶繭等不利因素,提供一種自動加繭機組,以解決上述問題。
[0005]本發明的方案是通過這樣實現的:一種自動加繭機組,其特征在于:包括蠶繭儲備桶、斗式提升定量加繭裝置和快速開關煮繭籠蓋裝置,所述斗式提升定量加繭裝置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有循環運動裝置,所述循環運動裝置設有至少一個送繭斗,所述送繭斗經過蠶繭儲備桶進行取繭并隨循環運動裝置進行循環運動,所述送繭斗最高點位置設有光電傳感器,所述光電傳感器與自動控制系統連接;
所述快速開關煮繭籠蓋裝置,包括煮蠶生產線,所述煮蠶生產線頂部位置設有由籠蓋鉸鏈帶動行走的的繭籠蓋,所述繭籠蓋一端通過彈簧鉸接在籠蓋鉸鏈頂部上,另一端可以開合,當繭籠蓋處于打開狀態時可以保持繭籠蓋張開狀態,所述繭籠蓋頂部設有開籠裝置,所述開籠裝置包括轉軸,以及由轉軸帶動轉動的翻蓋滾爪,所述翻蓋滾爪與繭籠蓋可開合端的扣板相匹配,通過翻蓋滾爪旋轉將繭籠蓋開啟;所述煮蠶生產線還設有用于感應繭籠蓋的光電傳感器,所述光電傳感器與自動控制系統連接;
以上所述的控制系統分別控制循環運動裝置以及轉軸的啟動或者停止。
[0006]本發明方案的技術基本原理是:設置三個主要裝置,蠶繭儲備桶、斗式提升定量加繭裝置和快速開關煮繭籠蓋裝置,分別用于儲存蠶繭,提升蠶繭并實現蠶繭入加工線,其工作原理如下,蠶繭儲備桶通過水流進行蠶繭儲存,通過在蠶繭儲存桶中設置一個循環運動裝置,使得并在循環運動裝置設有至少一個送繭斗,使得送繭斗在循環運動裝置中循環運轉,與儲存桶中的蠶繭接觸,帶動蠶繭向上做提升運動,當達到最高點時,送繭斗翻轉,使得蠶繭進入到其他裝置中,而送繭斗最高點位置設有光電傳感器,配合自動控制系統,可以實現控制循環運動裝置的啟動或者停止的目的,
另一方面,快速開關煮繭籠蓋裝置中設置一個可做圓周運動的翻蓋滾爪,可與繭籠蓋扣板接觸時,實現打開繭籠蓋,為了提高精度,通過設置光電傳感器使得當繭籠蓋前行過程中,翻蓋滾爪可以準確的進行運動與扣板接觸,精確打開繭籠蓋。通過將上述兩個裝置結合,使通過自動控制系統控制循環運動裝置與翻蓋滾爪的運動,使得蠶繭能夠準確進入繭籠蓋,從而進入蠶繭蒸煮線中。
[0007]本發明中,作為斗式提升定量加繭裝置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循環運動裝置包括保護罩和循環鉸鏈,所述循環鉸鏈上設有送繭斗,所述送繭斗末端通過拉簧拉緊在循環鉸鏈上,所述送繭斗與保護罩之間間隔小于蠶繭大小,所述循環運動裝置最高點側還設有接蠶槽,所述接蠶槽下部位置正對繭籠蓋張開時的位置,接蠶槽的作用是減緩蠶繭下落時照成的沖擊力,并引導蠶繭進入到指定區域,作為傳動部件的環運動裝置,其外部采用保護罩封閉起來,留有的間隙只能通過斗與鏈條的連接件,間隙寬度很小,保證蠶繭和其它雜物不進入。
[0008]本發明中,作為斗式提升定量加繭裝置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送繭斗由左右兩個獨立的斗槽固定焊接相連而成,且底部開有多個漏水小孔,斗口位置向前傾斜,所述接蠶槽包括左接繭槽和右接繭槽,其分別于送繭斗的左右兩個獨立的斗槽對應,由于蠶繭儲備桶是水流儲存蠶繭的方式,因此設計漏水小孔可以有效排出水量,而設置兩個獨立的斗槽可以增加選取蠶繭數量的同時,減少蠶繭之間的碰撞。
[0009]本發明中,作為快速開關煮繭籠蓋裝置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繭籠蓋行走方向處設有用于閉合繭籠蓋的擋塊,當繭籠蓋接觸到擋塊時受力關閉。
[0010]以上所述電傳感器與擋塊的水平距離為小于繭籠蓋的長度。為保證前一繭籠蓋完全關閉籠蓋后,后一繭籠蓋才能打開籠蓋,因此光電傳感器與擋塊之間的安裝的水平距離必須小于一個苗籠蓋的長度距離,例如,現有的苗籠蓋長度為250mm,通過多次實驗,本發明取光電傳感器與擋塊的水平距離為210mm。
[0011]以上所述翻蓋滾爪有3個,且相互間以120°的角度安裝在轉軸中間,所述轉軸每轉過120°停頓一次,所述翻蓋滾爪成扁平狀,寬度不小于扣板的寬度。所述轉軸每轉過120°停頓一次,用于等待翻蓋滾爪翻轉下一個繭籠蓋。
[0012]以上所述翻蓋滾爪端部位置設有尼龍滾輪,所述尼龍滾輪可與扣板相匹配接觸。
[0013]本發明中,以上所述的所述蠶繭儲備桶,所述儲存桶包括桶底面,與桶底面無間隙配合的圓弧底面,以及與圓弧底面連接的后斜板,儲存桶內還設有密封隔板,所述密封隔板一端與儲存桶內壁連接,另一端與圓弧底面邊緣連接,所述密封隔板將儲存桶分隔為前儲存桶和后儲存桶兩個部分,所述儲存桶桶壁處還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進水口設置在前儲存桶端部位置,所述出水口設置在后儲存桶下部位置,所述進水口和出水口通過管道與水泵連接,使儲存桶與水泵形成水循環系統,所述圓弧底面側還設有帶小孔的壁板。[0014]以上所述進水口設有多個,其通過管道并聯后與水泵連接,所述桶底面設有傾斜,傾斜方向指向圓弧底面,所述后儲存桶底部還誰有排水口。
[0015]本發明中的蠶繭儲備桶原理是:通過設置一個儲備桶,在桶底面的圓弧底面形成儲存蠶繭的機構,并通過進水口和出水口,形成一個基本的水循環系統,使得蠶繭可以在圓弧底面中持續的沉積下來,并由水流保證蠶繭之間的沖擊力減小,并減少與桶壁的激烈碰撞,減少蠶繭受損度,設置在圓弧底面和后斜板處的蠶繭提升裝置,通過斗式提升定量加繭裝置,將蠶繭輸送到其他生產線中。
[0016]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設計巧妙,合理,蠶繭儲備桶通過設備結合水循環系統,可以有效的減少蠶繭變形,受破壞的曾度,有效的減少了蠶繭在待加工過程中的損壞度;
斗式提升定量加繭裝置對蠶繭的摩擦小,有效的保護蠶絲的質量;可將蠶繭儲備桶內的蠶繭全部送到后續階段的煮繭籠,省去人工清理剩余蠶繭的步驟;效率高,節省人工,降低了生產成本。
[0017]快速開關煮繭籠蓋裝置采用創新方法,可以有效的實現準確的將繭籠蓋打開,為其余設備實現準確投料提供了有利的設備;
2.本發明制作方便,具有自動化程度高,可以全自動作業的優勢,且采用的現有材料均可實現。
[0018]3.本發明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便于本行業推廣運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發明側部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中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中蠶繭儲備桶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中蠶繭儲備桶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零部件名稱及序號:
蠶繭儲備桶A:
水泵Al、進水口 A2、桶壁A3、桶底面A4、密封隔板A5、出水口 A6、圓弧底面A7、帶小孔壁板A8、后斜板A9、排水口 AlO,前儲存桶a、后儲存桶b;
斗式提升定量加繭裝置B:
保護罩B2、拉簧B3、送繭斗B4、循環鉸鏈B5、鏈傳動系統B6、主傳動軸B7、光電傳感器B8、左接繭槽B9、右接繭槽B10、接繭槽B11、伺服電機B12、機架B13、
快速開關煮繭籠蓋裝置C:
軸承座C2、轉軸C3、尼龍滾輪C4、翻蓋滾爪C5、支架C7、伺服電機C7、擋塊C8、光電傳感器C9、煮繭生產線C10、繭籠蓋Cll.籠蓋鉸鏈C12、扣板C13。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描述本發明,以下實施例以發明最優效果進行解釋說明。
[0021]實施例1:
如圖1-4所示,該自動加繭機組,包括蠶繭儲備桶A、斗式提升定量加繭裝置B和快速開關煮繭籠蓋裝置C。
[0022]蠶繭儲備桶A包括儲存桶,儲存桶包括桶壁A3、桶底面A4,儲存桶被密封隔板A5分隔成前儲存桶a和后儲存桶b兩部分,在后儲存桶b底部比前儲存桶b底部要低,在后儲存桶b處設有圓弧底面A7,圓弧底面A7連接的后斜板A9,桶底面A4與圓弧底面A7無間隙配合,且桶底面A4設有傾斜,傾斜方向指向圓弧底面A7,圓弧底面A7兩側位置還設有帶小孔的壁板AS,其中,密封隔板A5 —端與儲存桶壁A3連接,另一端與圓弧底面A7邊緣以及帶小孔壁板AS連接。進水口 A2設置在前儲存桶a端部位置,出水口 A6設置在后儲存桶b下部位置,排水口 AlO設置在后儲存桶b下部位置,進水口 A2和出水口 A6通過管道與水泵Al連接,使儲存桶與水泵Al形成水循環系統,本實施例中,圓弧底面A7半徑大小為190mm,寬度為210mm,本實施例中,進水口 A2設有5個,其通過管道并聯后與水泵Al連接。
[0023]在后儲存桶b處設有用于取繭的斗式提升定量加繭裝置B,包括機架B13,機架B13上設有循環運動裝置,循環運動裝置斜立放置,底部設置在蠶繭儲備桶A內,循環運動裝置包括保護罩B2和循環鉸鏈B5,循環鉸鏈B5通過主傳動軸B7帶動其轉動,動軸B7通過伺服電機B12帶動起轉動。循環鉸鏈B5和主傳動軸B7形成鏈傳動系統B6,所述循環鉸鏈B5上設有六組送繭斗B4,送繭斗B4末端通過拉簧B3拉緊在循環鉸鏈B5上,此外,送繭斗B4與保護罩B2之間緊密連接,使得空隙間隔小于蠶繭大小。送繭斗B4由左右兩個獨立的斗槽固定焊接相連而成,且底部開有多個漏水小孔,斗口位置向前傾斜。送繭斗B4最高點位置設有光電傳感器B8,光電傳感器B8與自動控制系統連接,自動控制系統控制電機帶動主傳動軸B7的啟動或者停止,另外,送繭斗B4最高點側還設有接蠶槽,接蠶槽Bll包括左接繭槽B9和右接繭槽B10,左接繭槽B9和右接繭槽BlO分別對應送繭斗B4的左右兩個獨立的斗槽。左接繭槽B9和右接繭槽BlO下部設有煮繭籠Bll和快速開關煮繭籠蓋裝置C。
[0024]快速開關煮繭籠蓋裝置C包括,其頂部位置設有如圖2所示行走方向的繭籠蓋Cl I,其通過籠蓋鉸鏈C12帶動行走,繭籠蓋Cl I 一端通過彈簧鉸接在煮蠶生產線ClO頂部上,另一端可以開合,當繭籠蓋Cll處于打開狀態時可以保持繭籠蓋Cll張開狀態,例如,當繭籠蓋Cll處于垂直90度時,用于鉸接繭籠蓋Cll的鉸接件,如彈簧等可以通過彈簧將繭籠蓋Cll保持打開狀態。繭籠蓋Cll頂部設有開籠裝置,開籠裝置包括支架C6,支架C6中設有轉軸C3,轉軸C3通過軸承座C2安裝在支架C6中,三個翻蓋滾爪C5安裝在轉軸C3中,且相互間以120°的角度安裝在轉軸C3中間,在翻蓋滾爪C5端部位置設有尼龍滾輪C4,而尼龍滾輪C4可以與繭籠蓋Cll頂部用于開合繭籠蓋Cll的扣板C13相匹配,煮蠶生產線ClO還設有用于感應苗籠蓋Cll的光電傳感器C9,光電傳感器C9與伺服電機C7中的自動控制系統連接,從而使得光電傳感器C9的傳感效果可以使得伺服電機C7執行對應的停止或者開啟命令。繭籠蓋Cll行走方向處設有用于閉合繭籠蓋Cll的擋塊C8,翻蓋滾爪C5成扁平狀,寬度不小于扣板C13的寬度,電傳感器與擋塊的水平距離為小于繭籠蓋的長度,本實施例中,繭籠蓋長度為250mm,通過多次實驗,本發明取光電傳感器與擋塊的水平距離為210mm。
[0025]操作過程如下:
蠶繭儲備桶A:圓弧底面A7和后斜板A9設置大小主要是依據蠶繭提升裝置大小來設置,如圖3所示,圓弧底面A7和后斜板A9處匹配有斗式提升定量加繭裝置B,操作時,打開水泵Al,將使得水泵與儲存桶形成循環水路,將蠶繭放入儲存桶,隨后蠶繭隨著水流,由密封隔板A5引導流入圓弧底面A7,并在圓弧底面A7并沉積下來,多余的水流從帶小孔壁板AS處流出,通過出水口 A6回到水泵中,通過循環轉動,通過斗式提升定量加繭裝置B進行取蠶繭。
[0026]斗式提升定量加繭裝置B:鏈傳動系統B6轉動,帶動送繭斗B7循環轉動,當送繭斗B7進入到蠶繭儲備桶A時,將蠶繭蓄積到送繭斗B4的左右兩個獨立的斗槽中進行抬升,當送繭斗4運行到最高點時,光電傳感器B8感應到送繭斗B4的運動情況,將信息反饋到自動控制系統。
[0027]與此同時,開關煮繭籠蓋裝置C的也在運行,繭籠蓋Cll 一直向左邊運行,當繭籠蓋Cll尾部運行到光電傳感器C9上部時,光電傳感器C9通過自動控制系統向伺服電機C7發出運轉命令,伺服電機C7啟動,轉軸C3帶動翻蓋滾爪C5開始轉動,當翻蓋滾爪C5上的尼龍滾輪C4接觸到扣板C13后,將繭籠蓋Cll掀起,當繭籠蓋Cll之間的間隙接觸到光電傳感器C9時,光電傳感器C9通過自動控制系統使于伺服電機C7停止轉動,即當轉軸轉過120°后進行停頓,當繭籠蓋Cll接觸到擋塊CS后關閉。
[0028]本發明中可以使得通過兩個光電傳感器將信息反饋至自動控制系統控制伺服電機B12和伺服電機C7的運作,例如,光電傳感器B8檢測有送繭斗B4上升到最高點時,反饋信號給自動控制系統,自動控制系統發出停止指令到伺服電機12,伺服電機12停止動作。光電傳感器C9檢測有繭籠蓋Cl時,反饋信號給自動控制系統,自動控制系統分別向兩個伺服驅動器B12,伺服電機C7發出動作指令,伺服電機C7快速轉動120°后停止,同時伺服電機B12,動作,處于最高點的送繭斗B4開始往下運動并倒出蠶繭,從而使得蠶繭能共準確進入煮繭生產線C10。
[0029]以下通過數據進行論證:
在本發明中,伺服電機的轉`速η可通過能量守恒定律算出,籠蓋的重心處于中心,則:
mgh=m /2,m=2kg, g=9.8m/s,h=0.125m,重心線速度愚=m 1.57m/s ;籠蓋邊沿的線
速度速度=2 V1 =3.14m/s。翻蓋滾爪在尼龍滾輪處的線速度V >巧取V=L 2 V3 =3.768m/s* 3.8m/s。由以上得n=V/2 π Ra? 3r/s,R為尼龍滾輪隨翻蓋滾爪旋轉的圓弧半徑為200mm。
[0030]由以上的理論計算得出伺服電機的轉速為3r/s,但在實際使用中由于其摩擦力及其它安裝誤差等其它原因的存在,因此通過多次試驗得出的比較理想的轉速為5r/s。
[0031]此外,籠蓋打開后開始向繭籠蓋加繭,繭籠蓋的行走速度假定為50mm/s,即5s走過一籠,因此加繭的時間也很短,同時安裝在煮繭線上的擋塊擋著籠蓋,借繭籠蓋11的行走將籠蓋關閉,繭籠的行走速度快籠蓋很快關閉。
[0032]實施例2:
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翻蓋滾爪C5為4個,其余工作原理和計算方式與與實施例1相同。
[0033]最后應說明的是: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了清楚的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的限定。對于所述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子以窮舉。而由此所引申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加繭機組,其特征在于:包括蠶繭儲備桶(A)、斗式提升定量加繭裝置(B)和快速開關煮繭籠蓋裝置(C),所述斗式提升定量加繭裝置(B)包括機架(B13),所述機架(B13)上設有循環運動裝置,所述循環運動裝置設有至少一個送繭斗(B4),所述送繭斗(B4)經過蠶繭儲備桶(A)進行取繭并隨循環運動裝置進行循環運動,所述送繭斗(B4)最高點位置設有光電傳感器(B8),所述光電傳感器(B8)與自動控制系統連接; 所述快速開關煮繭籠蓋裝置(C),包括煮蠶生產線(C10),所述煮蠶生產線(ClO)頂部位置設有由籠蓋鉸鏈(C12)帶動行走的的繭籠蓋(C11),所述繭籠蓋(Cll) 一端通過彈簧鉸接在籠蓋鉸鏈(Cll)頂部上,另一端可以開合,當繭籠蓋(Cll)處于打開狀態時可以保持繭籠蓋(Cll)張開狀態,所述繭籠蓋(Cll)頂部設有開籠裝置,所述開籠裝置包括轉軸(C3),以及由轉軸(C3)帶動轉動的翻蓋滾爪(C5),所述翻蓋滾爪(C5)與繭籠蓋(Cll)可開合端的扣板(C13)相匹配,通過翻蓋滾爪(C5)旋轉將繭籠蓋(ClI)開啟;所述煮蠶生產線(ClO)還設有用于感應苗籠蓋(ClI)的光電傳感器(C9),所述光電傳感器(C9)與自動控制系統連接; 以上所述的控制系統分別控制循環運動裝置以及轉軸的啟動或者停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斗自動加繭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環運動裝置包括保護罩(B2)和循環鉸鏈(B5),所述循環鉸鏈(B5)上設有送繭斗(B4),所述送繭斗(B4)末端通過拉簧(B3)拉緊在循環鉸鏈(B5)上,所述送繭斗(B4)與保護罩(B2)之間間隔小于蠶繭大小,所述循環運動裝置最高點側還設有接蠶槽,所述接蠶槽下部位置正對繭籠蓋(Cll)張開時的位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斗自動加繭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繭斗(B4)由左右兩個獨立的斗槽固定焊接相連而成,且底部開有多個漏水小孔,斗口位置向前傾斜,所述接蠶槽包括左接繭槽(B9)和右接繭槽(B10),其分別于送繭斗的左右兩個獨立的斗槽對應。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斗自動加繭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繭籠蓋(Cll)行走方向處設有用于閉合繭籠蓋(ClI)的擋塊(C8)。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斗自動加繭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傳感器(C9)與擋塊(CS)的水平距離為小于繭籠蓋(Cll)的長度。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斗自動加繭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蓋滾爪(C5)有3個,且相互間以120°的角度安裝在轉軸(C3)中間,所述轉軸(C3)每轉過120°停頓一次,所述翻蓋滾爪(C5)成扁平狀,寬度不小于扣板(C13)的寬度。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斗自動加繭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蓋滾爪(C5)端部位置設有尼龍滾輪(C4),所述尼龍滾輪(C4)可與扣板(C8)相匹配接觸。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加繭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蠶繭儲備桶(A),所述儲存桶包括桶底面(A4),與桶底面(A4)無間隙配合的圓弧底面(A7),以及與圓弧底面(A7)連接的后斜板(A9),儲存桶內還設有密封隔板(A5),所述密封隔板(A5)—端與儲存桶內壁連接,另一端與圓弧底面(A7)邊緣連接,所述密封隔板(A5)將儲存桶分隔為前儲存桶(a)和后儲存桶(b)兩個部分,所述儲存桶桶壁(A3)處還設有進水口(A2)和出水口(A6),所述進水口(A2)設置在前儲存桶(a)端部位置,所述出水口(A6)設置在后儲存桶(B)下部位置,所述進水口(A2)和出水口(A6)通過管道與水泵(Al)連接,使儲存桶與水泵(Al)形成水循環系統,所述圓弧底面(A7)側還設有帶小孔的壁板(AS)。
9.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斗自動加繭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口(A2)設有多個,其通過管道并聯后與水泵(Al)連接,所述桶底面(A4)設有傾斜,傾斜方向指向圓弧底面(A7),所述后儲存桶底部還誰有排水`口(AlO)。
【文檔編號】D01B7/04GK103757712SQ201310673946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1日
【發明者】劉文烽, 譚仲海, 黃永杰, 溫荃 申請人:柳州市智博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