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細旦絲提速生產線改良的上油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細旦絲提速生產線改良的上油裝置,屬于氨綸纖維成型上油裝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日清紡干法紡絲生產工藝技術在當前世界上濕法紡技術領域中處于領先水平,其生產的氨綸細旦絲耐熱性好,伸度大,絲質穩定,已得到用戶的普遍認可。但由于日清紡生產工藝是間歇聚合,受原液濃度的限制,紡絲速度相對較低,且生產過程中原材料如氮氣等的耗量較多,電力、動力等費用偏高。提高紡絲速度的一種途徑是加快絲條的定型速度,如改善紡絲甬道中冷卻風的工藝條件等,纖維絲條的成型中,溶劑要從絲條中蒸發出來,同時紡絲原液凝固形成絲條,過程較為復雜,因而通過紡絲甬道中工藝條件的控制非常困難,形成的纖維絲條易出現條干不勻等缺陷,不利于纖維品質的提高;在經過上油裝置時,由于生產車間工作環境的特殊性,油槽中會無法避免的落入碎屑、塵埃等顆粒,而油劑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因環境溫度的變化,出現沉淀、變質等現象,導致經過的纖維上油不勻,上油效率較低,進而引起纖維抱合力的下降,同樣不利于纖維品質的提高。有基于此,做出本實用新型。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上油均勻、利于纖維成型的細旦絲提速生產線改良的上油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細旦絲提速生產線改良的上油裝置,包括油輪、油槽,油輪底部浸入在油槽內的油劑中,所述的油槽下方設置回流管,回流管包括旁通管、溢流管以及連通兩者的導管,旁通管為一端封閉的直管,其開口接通油槽底部;溢流管包括依次接通的第一豎直段、第一水平段、第二豎直段和第二水平段,第一豎直段的上端接通油槽底部,下端與第一水平段接通,第一水平段接通第二豎直段,第二豎直段接通第二水平段,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均與油槽底部平行。為實現更好的使用效果,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設置如下:所述的導管與旁通管接通的位置與第一水平段所在高度相同,旁通管通過導管、第一水平段與溢流管接通。所述的導管與旁通管接通的位置位于第一水平段上方,旁通管通過導管、第一豎直段與溢流管接通。 所述的油槽上方設置有防護蓋,防護蓋上開設有與油輪對應的開口。所述的防護蓋的一端通過卡扣安裝在油槽的槽壁上。所述的防護蓋不包蓋油輪,油輪位于開口內。[0014]所述的防護蓋中部突起,開口邊緣位于油輪正上方,油輪靠近纖維的一半裸露在夕卜,另一半包蓋在防護蓋內。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將本實用新型上油裝置安裝在細旦絲提速生產線上的纖維上油位置,當纖維經紡絲甬道到達上油裝置位置時,油輪對經過的纖維進行上油,由于油槽底部設置有回流管,而回流管包括分別與油槽底部接通的旁通管、溢流管以及接通旁通管和溢流管的導管,油槽內的油劑既可以通過溢流管確保油槽內的油劑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又可經由旁通管流至溢流管內,大大加速了油槽內油劑的回流,一方面,油劑溫度更恒定,避免油劑在使用過程中的冷卻現象;另一方面,油劑回流較頻繁,減少了油劑當中硬脂酸鎂等成分的沉淀,提高油品質量,使上油更均勻;同時在油槽上方設置防護蓋,防止雜物、碎屑落入油劑所在的油槽內,油槽內的油劑可以穩定、均勻的經由油輪上到纖維表面,確保了纖維上油工序的順利進行,纖維上油速率大大提高,縮短了纖維在紡絲上油階段消耗的時間,在確保纖維品質的同時,更有利于氨綸細旦絲的高速生產。其中,本實用新型中的防護蓋可以只覆蓋在油槽內的油劑上方,將油輪完全裸露在防護蓋之外,也可在不影響正常上油工序的情況下,將油輪部分包蓋在防護蓋之內,最大程度的確保上油工序中每一部件的潔凈,更有利于保證上油的均勻性和速度。
圖1為現有技術的上油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優選結構的側面示意圖;圖3為圖2的俯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優選結構的油輪所在邊的側面示意圖;圖5為圖4的俯視圖。圖中標號:1、油輪;2、油槽;3、防護蓋;31、開口 ;32、卡扣;4、回流管;5、溢流管;51、第一豎直段;52、第一水平段;53、第二豎直段;54、第二水平段;6、旁通管;7、導管。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本實用新型細旦絲提速生產線改良的上油裝置,結合圖2和圖3,包括油輪I和油槽2,油輪I的底部浸入在油槽2內的油劑中,油槽2下方設置回流管4,回流管4包括溢流管5、旁通管6,以及連通溢流管5和旁通管6的導管7,溢流管5包括依次接通的第一豎直段51、第一水平段52、第二豎直段53和第二水平段54,第一豎直段51的上端接通油槽2底部,下端與第一水平段52接通,第一水平段52接通第二豎直段53,第二豎直段53接通第二水平段54,第一水平段52和第二水平段54均與油槽2底部平行;旁通管6為一端封閉的直管,旁通管6的開口接通油槽2底部;油槽2上方設置有防護蓋3,防護蓋3上開設有與油輪I對應的開口 31。其中,導管7與旁通管6接通的位置位于第一水平段52上方,旁通管6通過導管7與第一豎直段51接通,即與溢流管5接通;防護蓋3的一端通過卡扣32安裝在油槽2的槽壁上,防護蓋3不包蓋油輪I,油輪I位于開口 31內。將本實用新型上油裝置安裝在細旦絲提速生產線上,當纖維經紡絲甬道到達時,油輪I對經過的纖維進行上油,由于油槽2底部設置有回流管4,而回流管4包括分別與油槽2底部接通的溢流管5、旁通管6,以及接通溢流管5和旁通管6的導管7,通過溢流管5,可確保油槽2內的油劑保持在一定的高度,而經由旁通管6油劑可直接流至溢流管5內,大大加速了油槽2內油劑的回流,一方面,油劑溫度更恒定,避免油劑在使用過程中的冷卻現象;另一方面,油劑回流較頻繁,減少了油劑當中硬脂酸鎂等成分的沉淀,提高油品質量,使上油更均勻;同時在油槽2上方設置防護蓋3,防止雜物、碎屑落入油劑所在的油槽2內,油槽2內的油劑可以穩定、均勻的經由油輪I上到纖維表面,纖維上油均勻,上油速率大大提高,產品AA率提高1-2%,也縮短了纖維在紡絲上油階段消耗的時間,在確保纖維品質的同時,更有利于氨綸細旦絲的高速生產。實施例2本實用新型細旦絲提速生產線改良的上油裝置,結合圖4和圖5,包括油輪I和油槽2,油輪I的底部浸入在油槽2內的油劑中,油槽2下方設置回流管4,回流管4包括溢流管5、旁通管6,以及連通溢流管5和旁通管6的導管7,溢流管5包括依次接通的第一豎直段51、第一水平段52、第二豎直段53和第二水平段54,第一豎直段51的上端接通油槽2底部,下端與第一水平段52接通,第一水平段52接通第二豎直段53,第二豎直段53接通第二水平段54,第一水平段52和第二水平段54均與油槽2底部平行;旁通管6為一端封閉的直管,旁通管6的開口接通油槽2底部;油槽2上方設置有防護蓋3,防護蓋3上開設有與油輪I對應的開口 31。其中,導管7與旁通管6接通的位置與第一水平段52在同一高度,旁通管6通過導管7與第一水平段52接通,即與溢流管5接通;防護蓋3的一端通過卡扣32安裝在油槽2的槽壁上,防護蓋3中部突起,開口 31的邊緣位于油輪I正上方,油輪I靠近纖維的一半裸露在外,另一半包蓋在防護蓋3內。將本實用新型上油裝置安裝在細旦絲提速生產線上,當纖維經紡絲甬道到達時,油輪I對經過的纖維進行上油,由于油槽2底部設置有回流管4,而回流管4包括分別與油槽2底部接通的溢流管5、旁通管6,以及接通溢流管5和旁通管6的導管7,通過溢流管5,可確保油槽2內的油劑保持在一定的高度,而經由旁通管6油劑可直接流至溢流管5內,大大加速了油槽2內油劑的回流,一方面,油劑溫度更恒定,避免油劑在使用過程中的冷卻現象;另一方面,油劑回流較頻繁,減少了油劑當中硬脂酸鎂等成分的沉淀,提高油品質量,使上油更均勻;同時在油槽2上方設置防護蓋3,防止雜物、碎屑落入油劑所在的油槽2內,油槽2內的油劑可以穩定、均勻的經由油輪I上到纖維表面,纖維上油均勻,上油速率大大提高,產品AA率提高1.5-2.5%,也縮短了纖維在紡絲上油階段消耗的時間,在確保纖維品質的同時,更有利于氨綸細旦絲的高速生產.其中,在不影響正常上油工序的情況下,將油輪I部分包蓋在防護蓋3之內,可最大程度的確保上油工序中每一部件的潔凈,更有利于保證上油的均勻性和速度。
權利要求1.細旦絲提速生產線改良的上油裝置,包括包括油槽和油輪,油輪底部浸入在油槽內的油劑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槽下方設置回流管,回流管包括旁通管、溢流管以及連通兩者的導管,旁通管為一端封閉的直管,其開口接通油槽底部;溢流管包括依次接通的第一豎直段、第一水平段、第二豎直段和第二水平段,第一豎直段的上端接通油槽底部,下端與第一水平段接通,第一水平段接通第二豎直段,第二豎直段接通第二水平段,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均與油槽底部平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細旦絲提速生產線改良的上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槽上方設置有防護蓋,防護蓋上開設有與油輪對應的開口。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細旦絲提速生產線改良的上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管與旁通管接通的位置與第一水平段所在高度相同,旁通管通過導管、第一水平段與溢流管接通。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細旦絲提速生產線改良的上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管與旁通管接通的位置位于第一水平段上方,旁通管通過導管、第一豎直段與溢流管接通。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細旦絲提速生產線改良的上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護蓋的一端通過卡扣安裝在油槽的槽壁上。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細旦絲提速生產線改良的上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護蓋不包蓋油輪,油輪位于開口內。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細旦絲提速生產線改良的上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護蓋中部突起,開口邊緣位于油 輪正上方,油輪靠近纖維的一半裸露在外,另一半包蓋在防護蓋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細旦絲提速生產線改良的上油裝置,屬于氨綸纖維成型上油裝置技術領域。包括油輪、油槽,油輪底部浸入在油槽內的油劑中,所述的油槽下方設置回流管,回流管包括旁通管、溢流管以及連通兩者的導管,旁通管為一端封閉的直管,其開口接通油槽底部;溢流管包括依次接通的第一豎直段、第一水平段、第二豎直段和第二水平段,第一豎直段的上端接通油槽底部,下端與第一水平段接通,第一水平段接通第二豎直段,第二豎直段接通第二水平段,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均與油槽底部平行。采用本實用新型,油劑可以穩定、均勻的經由油輪上到纖維表面,纖維上油速率大大提高,有利于氨綸細旦絲的高速生產。
文檔編號D01D5/096GK203159753SQ20132008512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25日
發明者林紅衛, 董劍平, 平庭燦, 高寶榮 申請人:浙江四海氨綸纖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