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纖維制的繩芯和具有該繩芯的鋼絲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耐久性高而且保油性也良好的合成纖維制的繩芯和具有該繩芯的鋼絲繩。在合成纖維制的繩芯(1)和具有該繩芯(1)的鋼絲繩(10)中,利用由合成纖維材料構成的復絲(2)形成該合成纖維制的繩芯(1),其特征在于,對多根復絲(2)進行加捻而形成多根紗線(3),并且對所述紗線(3)進行加捻而形成多根繩芯股(4),對所述繩芯股(4)彼此進行加捻,構成該合成纖維制的繩芯(1)。
【專利說明】合成纖維制的繩芯和具有該繩芯的鋼絲繩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合成纖維制的繩芯和具有該繩芯的鋼絲繩。
【背景技術】
[0002]大多數鋼絲繩在中心部分具有繩芯,以維持該鋼絲繩的形狀。
[0003]另外,上述繩芯除了上述功能以外,還具有將繩股的潤滑、防銹所需的潤滑脂補充給繩股的功能。
[0004]目前,這種繩芯使用富于含油性的劍麻等天然纖維。
[0005]但是,該天然纖維富于含油性,但容易腐爛,而且纖維的長度也短,不遍顯露出強度,因此近年來正在對耐久性高且纖維長度也長的由聚丙烯等的合成纖維構成的繩芯進行普及,來代替天然纖維。
[0006]作為合成纖維制的繩芯,已知有一種為了提高繩芯的含油率而實施各種辦法的鋼絲繩用繩芯(參照專利文獻I)。
[0007]關于該鋼絲繩用繩芯,在對多根多孔隙復合膜(扁平紗線)進行加捻而形成了多根股后,對該多根股彼此進行加捻,從而獲得繩芯。另外,如圖5所示,預先對多孔隙復合膜200實施微細的裂開加工201,并且為了獲得更高的含油性,將粒子直徑為0.5 μ m?20 μ m的無機填料203以5%?60%左右的重量比添加到該多孔隙復合膜200的基體材料中。由此,在該鋼絲繩用繩芯中,利用上述用于提高含油率的各種辦法達到了與天然纖維心同等或接近的含油率。
[0008]但是,有時因確保了空隙而引起纖維的耐久性下降。
[0009]現有技術文獻
[0010]專利文獻
[0011]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1 - 032182號公報
[0012]那么,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發明人的進一步研究,為了提高繩芯的耐久性而著眼于構成該繩芯的絲。即,找出在具有多個種類的合成纖維制的絲中強度和保油性均良好的絲,嘗試使繩芯的耐久性進一步提高。
[0013]但是,單絲等所代表的強度高的絲由于具有高強度,因此線的密度高,如果直接使用,則不能獲得充分的保油性。也就是說,雖然繩芯本身的強度得到提高,但是會發生與油量不足相應發生的磨損(fretting)、銹,不一定能獲得耐久性高的繩芯。
[0014]相反,短纖等的保油性優異的絲的纖維長度短,容易綻開,因此考慮到需負荷反復彎曲的長期使用,未必能說可獲得耐久性高的繩芯。
實用新型內容
[0015]本實用新型是考慮到上述那樣的技術問題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耐久性高而且保油性也良好的合成纖維制的繩芯、和具有該合成纖維制的繩芯的鋼絲繩。
[0016]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合成纖維制的繩芯利用由合成纖維材料構成的復絲形成,其特征是,形成多根的通過對多根復絲進行加捻而構成的紗線,并且形成多根的通過對多根該紗線進行加捻而構成的繩芯股,對多根該繩芯股進行加捻,構成該合成纖維制的繩芯。
[0017]這樣構成的本實用新型的繩芯采用對多根細長的原紗(長纖維)進行加捻而形成為一根絲的所謂復絲,作為絲。
[0018]在構造上,與對較短的纖維進行加捻而形成的短纖(紗)相比,復絲不易拉伸,具有耐久性,但由于原紗是長纖維,因此在內部(復絲與復絲之間)空隙較小,保油性差。另外,與由較粗的單纖維構成的單絲相比,復絲的保油性高,但構成絲的原紗與單絲相比,非常細且沒有硬度(強度),因此容易失去原形。
[0019]因此,在本實用新型中,為了最大程度地引出復絲的特性,在制造繩芯股之前,預先對多根復絲進行加捻而形成一根紗線,將多根的該紗線匯聚(聚集成束),對多根的該紗線進行加捻而制造出繩芯股,將多根的該繩芯股匯聚(聚集成束),對多根的該繩芯股進行加捻而獲得繩芯。
[0020]即,事先(或預先)對多根復絲進行加捻(一級加捻加工),從而與未被加捻的復絲的絲束相比,能夠確保剛度和截面的形狀保持性,由此能夠防止在隨后的加捻加工(二級加捻加工和三級加捻加工)中發生的絲的失去原形(壓扁)、過密狀態。
[0021]因而,不僅要在絲內(復絲與復絲之間)確保間隙,也要在紗線等的各構件間(紗線與紗線之間)確保間隙。
[0022]這樣,在本實用新型中,為了獲得富于耐久性和保油性的合成纖維制的繩芯,敢于使用具有中間等級的性質的復絲,利用一級加捻加工最大程度地引出該復絲的特性,實現了不能用單絲和短纖獲得的耐久性和保油性的兼顧。
[0023]另外,較為理想的是,上述復絲由聚酯制成。
[0024]另外,本實用新型也提供一種具有上述各表述所述的合成纖維制的繩芯的鋼絲繩。
[0025]另外,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要解決的問題和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則可以組合上述各項目。
[0026]這樣,采用本實用新型,能夠提供耐久性高而且保油性也良好的合成纖維制的繩芯和具有該合成纖維制的繩芯的鋼絲繩。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圖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所示的繩芯的制造工序的圖,圖1 (a)是表示一級加捻加工的圖,圖1 (b)是表示二級加捻加工的圖,圖1 (C)是表示三級加捻加工的圖。
[0028]圖2是表示與疲勞相應發生的繩徑的推移的圖表。
[0029]圖3是表示與疲勞相應發生的拉伸的推移的圖表。
[0030]圖4是表示與疲勞相應發生的斷線數的推移的圖表。
[0031]圖5是用在現有的鋼絲繩用繩芯中的多孔隙復合膜(扁平紗線)的放大圖。
[0032]圖6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繩芯的圖。
[0033](符號說明)[0034]I…繩芯;
[0035]2…復絲;
[0036]3…紗線;
[0037]4…繩芯股;
[0038]5…間隙;
[0039]10…鋼絲繩;
[0040]11...繩股;
[0041]100…活動索具用繩;
[0042]101…固體狀的繩芯(樹脂連續體);
[0043]102…股;
[0044]200...多孔隙復合膜(扁平紗線);
[0045]201…裂開加工痕跡;
[0046]203…無機填 料。
【具體實施方式】
[0047]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合成纖維制的繩芯(hemp core)和具有該合成纖維制的繩芯的鋼絲繩進行說明。
[0048]首先對合成纖維制的繩芯進行說明。
[0049]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所示的繩芯I使用聚酯制的復絲2來作為構成該繩芯I的絲。
[0050]聚酯制的復絲2的纖維長度和線徑全都一樣,因此與天然纖維相比,加工性佳,而且是長纖維。
[0051]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在復絲2內(復絲與復絲之間)確保間隙,采用5000dtex以下的復絲。另外,為了保持耐久性,實施拉伸加工,最后獲得具有5.0cN/dtex以上的強度的復絲。
[0052]然后,對這樣加工得到的復絲實施一級~三級的加捻加工,獲得繩芯I。即,通過三個工序的加捻來制造本實施方式所示的合成纖維制的繩芯I。
[0053]一級加捻加工是對多根復絲2進行加捻而制造紗線3的工序。即,在制造繩芯股之前,對多根復絲2進行加捻而制造出用于構成該繩芯股的一根紗線3。并且,制造出多根該紗線(參照圖1 (a))。
[0054]接著,在二級加捻加工中,對在一級加捻加工中獲得的多根紗線3進行加捻而制造出繩芯股4。并且,制造多根繩芯股4 (參照圖1 (b))。另外,對所獲得的繩芯股4進行浸漬而使油附著于該繩芯股4,以使繩用潤滑脂保持在該繩芯股4的內部。
[0055]然后,在最后工序的三級加捻加工中,對在二級加捻加工中獲得的多根繩芯股4進行加捻而獲得繩芯I (參照圖1 (C))。
[0056]這樣,在本實施方式所示的合成纖維制的繩芯I中,通過對多根復絲2進行加捻而形成一根紗線,并且將多根該紗線匯聚,對多根該紗線3進行加捻而制造出繩芯股4。另外,將多根該繩芯股4匯聚,對多根該繩芯股4進行加捻而獲得繩芯I。
[0057]即,在制造繩芯股4之前,通過上述一級加捻加工對多根復絲2進行加捻而形成一根紗線3,從而即使在硬度(強度)較弱的復絲2中,也能確保與紗線相當的剛度和截面的形狀保持性。而且,由此對在隨后的加捻加工(二級加捻加工和三級加捻加工)中發生的絲的失去原形(壓扁)、過密狀態進行防止。這樣,在本實用新型中,雖然使用復絲2,但卻實現了高強度和高含油率。
[0058]這樣,在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中,事先(預先)對多根復絲進行加捻,從而與未被加捻的復絲的絲束相比,能夠確保剛度和截面的形狀保持性,由此對在隨后的加捻加工(二級加捻加工和三級加捻加工)中發生的復絲的失去原形(壓扁)、過密狀態進行防止。
[0059]因而,通過提高保油性,能使采用了復絲的繩芯的耐久性得到進一步提高。
[0060]接著,對將上述合成纖維制的繩芯應用于升降機用的鋼絲繩10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61]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式所示的鋼絲繩10具有經上述一級加捻工序?三級加捻工序制成的合成纖維制的繩芯I。另外,以沿該繩芯I延伸的方式設置有鋼絲制的繩股11。
[0062]另外,在圖2?圖4中表示本實施方式所示的鋼絲繩10與現有產品之間的耐久性的比較結果。
[0063]另外,各試驗體的繩子的規格是8XS (19) 0/0 12mm A種類。另外,將試驗體的一方形成為使用了現有天然纖維心(劍麻)的鋼絲繩,將試驗體的另一方形成為具有本實施方式所示的合成纖維制的繩芯I的鋼絲繩10。
[0064]另外,按照行星式疲勞試驗實施試驗方法,分別對與疲勞相應發生的繩徑的推移、拉伸的推移和斷線數的推移進行了測量。另外,在各圖中,虛線表示現有型鋼絲繩的測量值。另外,實線表示本實施方式所示的鋼絲繩10的測量值。
[0065]圖2表示與疲勞發生產生的繩徑的推移。參照該圖,可以看到隨著彎曲次數的增力口,各鋼絲繩的繩徑均減小,但例如以達到繩徑9.6mm的彎曲次數進行比較時,現有型鋼絲繩約為380萬次(圖2中a點),而本實用新型的鋼絲繩約為1000萬次(圖2中b點),從該比較結果可清楚理解:在繩徑的減小方面,與具有天然纖維心的現有型的鋼絲繩相比,本實用新型的鋼絲繩具有上述現有型鋼絲繩的兩倍以上的耐久性。
[0066]圖3表示與疲勞相應發生的拉伸的推移。參照該圖,可以看到隨著彎曲次數的增力口,各鋼絲繩均拉伸,但例如以達到拉伸率0.8%的彎曲次數進行比較時,現有型鋼絲繩約為350萬次(圖3中a點),而本實用新型的鋼絲繩約為800萬次(圖3中b點),從該比較結果可清楚理解:在拉伸性方面,與具有天然纖維心的現有型鋼絲繩相比,本實用新型的鋼絲繩具有上述現有型鋼絲繩的兩倍以上的耐久性。
[0067]圖4表示與疲勞相應發生的斷線數的推移。參照該圖,可以確認到隨著彎曲次數的增加,各鋼絲繩均發生斷線,但例如現有產品從彎曲次數約170萬次(圖中a點)的附近開始,斷線數增加,而本實用新型的鋼絲繩即使彎曲次數達到約900萬次(圖中b點),也基本不會發生斷線,如根據該比較結果清楚得知的那樣,證明了本實用新型的鋼絲繩的耐久性。
[0068]圖6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繩芯的圖。
[0069]這樣,本實施方式所示的鋼絲繩雖然使用合成纖維制的繩芯1,但卻能利用該繩芯I的保油性適時地補充繩用潤滑脂,因此,與反復的彎曲相應發生的磨損摩耗得到大幅抑制,結果能夠獲得也能經得住長時間使用的耐久性高的鋼絲繩。[0070]另外,上述的繩芯I和鋼絲繩10只不過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該繩芯I和鋼絲繩10的詳細結構可以依據各種標準而進行變更。
[0071]另外,在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中,將本實用新型的繩芯I配置于鋼絲繩10,但也可以將本實用新型的繩芯I利用為裝入在繩股中的繩芯。
[0072]另外,使用了聚酯作為合成纖維,但只要是能夠獲得復絲的形態的合成纖維即可,也可以使用聚乙烯和聚丙烯等其它合成纖維。
[0073]另外,本實施方式所示的繩芯和鋼絲繩適合在升降機用的活動索具、起重機用的鋼纜等需負荷反復彎曲的場所使用,通過在那樣的場所使用本實施方式所示的繩芯和鋼絲繩,能夠提高上述設備的可靠性。
[0074]這樣,本實用新型的繩芯I和鋼絲繩10可以獲得各種各樣的形態。
【權利要求】
1.一種合成纖維制的繩芯,利用由合成纖維材料構成的復絲形成該合成纖維制的繩芯,其特征在于, 形成多根的通過對多根復絲進行加捻而構成的紗線,并且形成多根的通過對多根該紗線進行加捻而構成的繩芯股,對多根該繩芯股進行加捻,構成該合成纖維制的繩芯。
2.—種鋼絲繩,其特征在于, 該鋼絲繩具有權利要求1所述的繩芯。
【文檔編號】D07B1/02GK203602942SQ201320581649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4日
【發明者】中村俊明, 古川一平 申請人:東京制綱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