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聚脲填充纖維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聚脲填充纖維繩,包括由纖維材料制成的繩體,所述繩體由多根繩股經編織或編絞而成,所述繩股是由多根纖維繩紗捻合而成,所述繩體的表面涂覆有聚脲和/或繩體的內部填充有聚脲。聚脲均勻在繩體的最小纖維單元間充滿;繩體的外表面噴涂有速干材料;繩體的截面形狀可為圓形、扁圓形或多邊形。本實用新型將纖維繩的繩體表面涂覆有聚脲或內部填充有聚脲,也可同時涂覆和填充聚脲,使得纖維繩能夠廣泛應用于礦山、煤場等極惡劣環境下使用,這種纖維繩具有極其耐磨特性及耐擠壓特性,能夠長期在嚴重粉塵、砂礫等環境下不被破壞,甚至在一定條件下代替電鏟鋼絲繩;同時,又具有能夠在油污污染、海水、鹽霧浸蝕等惡劣壞境下使用。
【專利說明】一種聚脲填充纖維繩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索具制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聚脲填充纖維繩。
【背景技術】
[0002]使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制作的纖維繩,以其超過同截面鋼絲繩的抗拉強度,外加優良的耐酸、耐堿性,輕便的質量和使用柔軟的特性,迅速在索具制造領域得到推廣應用,在索具許多應用領域大有代替鋼絲繩的趨勢。但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制作的纖維繩,也有其固有的缺點:1)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雖然具有超高的抗拉強度,但在受到橫向擠壓時,很容易被剪切破斷。2)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本身具有很好的耐磨性,但是,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制作成纖維繩后,卻很容易在粗糙的面上被磨損破壞。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聚脲填充纖維繩,該纖維繩提高了整繩的耐磨性能,同時具備了良好的耐擠壓特性能。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具體實現:
[0005]一種聚脲填充纖維繩,包括由纖維材料制成的繩體,所述繩體由多根繩股經編織或編絞而成,所述繩股是由多根纖維繩紗捻合而成,所述繩體的表面涂覆有聚脲和/或繩體的內部填充有聚脲。
[0006]所述繩體的截面形狀可為圓形、扁圓形或多邊形。
[0007]所述的一種聚脲填充纖維繩的制作方法為:
[0008]( I)由多根繩股編織成纖維繩繩體;
[0009](2)將編織后的纖維繩繩體經過預拉伸處理,處理后的繩體彈性伸長小于2% ;
[0010](3)對預拉伸后的繩體浸潤聚脲,使聚脲均勻涂覆繩體外層表面并充滿繩體內部,保證聚脲均勻涂覆在繩體外表面,填充在繩體的最小纖維單元之間;
[0011](4)將繩體放入模具中,通過模具定型繩體,使聚脲完全與纖維結合并形成保護層;
[0012](5)對繩體表面進行處理,在繩體表面噴涂速干材料使繩表面光滑;
[0013](6)將繩體放置一段時間,使聚脲完全固化。
[0014]所述聚脲選用單組份聚脲,聚脲屬于聚氨酯工業領域,聚脲是一類高力學性能的聚氨酯,單組分聚脲為異氰酸酯封端物質與特殊叔胺基類封端物質或者酮亞胺(或醛亞胺)混合的組合物。封端胺基或酮亞胺暴露于空氣中后,在水分中質子酸作用下,形成仲胺基團物質,仲胺基團與異氰酸酯形成脲基,反應過程無催化劑,也沒有基物質與NCO反應。組合物中,NCO和封閉仲胺基團或酮亞胺基團,當量比按約1:1左右設計。通常狀態下,異氰酸酯與解除封閉的仲胺基HNR—與NCO形成脲基一 NR — CO — NH 一交聯點,單組分聚脲可以稱之為一類特殊的聚氨酯,也可以稱之為高力學性能聚氨酯。
[0015]所述速干材料為滑石粉或雙組分聚脲。[0016]本實用新型一種聚脲填充纖維繩,將纖維繩的繩體表面涂覆有聚脲或內部填充有聚脲,也可同時在表面及內部涂覆和填充聚脲,使得纖維繩能夠廣泛應用于礦山、煤場等極惡劣環境下使用,這種纖維繩具有極其耐磨特性及耐擠壓特性,能夠長期在嚴重粉塵、砂礫等環境下不被破壞,甚至在一定條件下代替電鏟鋼絲繩;同時,又具有能夠在油污污染、海水、鹽霧浸蝕等惡劣壞境下使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下面根據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聚脲填充纖維繩實施例1纖維繩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聚脲填充纖維繩實施例5纖維繩帶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1-繩股;2-聚脲;3-纖維繩紗。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實施例1
[0022]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聚脲填充纖維繩,包括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制成的繩體,繩體由12根繩股I經編織或編絞而成,繩體的截面為圓形,繩體的長度為50m,直徑為40mm,繩體的繩股I是由多根纖維繩紗3捻合而成,纖維繩紗3是由單絲纖維與復絲纖維捻合而成,在繩體的外表面涂覆有聚脲2;在繩體的內部也填充有聚脲2,即在繩體的外表面涂覆有聚脲2,在各繩股I的表面均涂覆有聚脲2,且繩股中、繩股間、纖維繩紗中、纖維繩紗間均填充聚脲2,聚脲2填充在繩體的最小纖維單元之間,形成聚脲填充纖維繩。
[0023]本實施例一種聚脲填充纖維繩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4](I)本實施例采用12股繩股編織成繩體,材料選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編織的繩體截面為圓形,編織后的繩直徑,根據繩索標準,測量理論直徑40mm ;
[0025](2)將編織后的纖維繩繩體經過預拉伸處理,處理后繩體彈性伸長小于2% ;選用單組份聚脲浸潤液,承裝在一個容器中備用。
[0026](3)將預拉伸后的纖維繩體牽引通過聚脲浸潤液,并在浸潤液內反復擠壓纖維繩,以使繩體盡可能多的吸收聚脲,并使繩體內外掛滿聚脲,使聚脲均勻涂覆繩體外層表面,充滿繩體內部,填充在繩體的最小纖維單元之間。
[0027](4)將纖維繩通過一個直徑40_的定型套,將多余的聚脲濾掉,同時,使聚脲填充均勻,使聚脲完全與纖維結合并形成保護層。
[0028]( 5 )對繩體表面進行處理,將纖維繩定速牽弓I移動,在繩表面環向噴涂滑石粉或雙組份聚脲,使繩表面迅速凝固,保證繩表面光滑。
[0029](6)將表面凝固后的纖維繩水平放置,放置一段時間,使聚脲完全固化,完成生產。
[0030]實施例2
[003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聚脲填充纖維繩,包括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制成的繩體,繩體由12根繩股I經編織或編絞而成,繩體的截面為圓形,繩體的長度為50m,直徑為40mm,繩體的繩股I是由多根纖維繩紗3捻合而成,纖維繩紗3是由單絲纖維與復絲纖維先捻合而成,在繩體的外表面涂覆有聚脲2。[0032]實施例3
[003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聚脲填充纖維繩,包括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制成的繩體,繩體由12根繩股I經編織或編絞而成,繩體的截面為圓形,繩體的長度為50m,直徑為40mm,繩體的繩股I是由多根纖維繩紗3捻合而成,纖維繩紗3是由單絲纖維與復絲纖維先捻合而成,在繩體的內部填充有聚脲2,聚脲2填充在繩股中、繩股間、纖維繩紗中、纖維繩紗間,保證聚脲2填充在繩體的最小纖維單元之間。
[0034]實施例4
[0035]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繩體的截面為扁圓形,纖維繩的制作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0036]實施例5
[003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聚脲填充纖維繩,包括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制成的繩體,繩體由12根繩股I經編織或編絞而成,繩體的截面為方形,繩體截面的長為36mm,截面寬為12mm,繩體的繩股I是由多根纖維繩紗3捻合而成,纖維繩紗3是由單絲纖維與復絲纖維先捻合而成,在繩體的外側涂覆有聚脲2,優選的,在繩體的內部亦填充有聚脲2,即在繩體的外表面涂覆有聚脲2,在各繩股I的表面均涂覆有聚脲2,且繩股中、繩股間、纖維繩紗中、纖維繩紗間均填充聚脲2,聚脲2填充在繩體的最小纖維單元之間,形成聚脲填充纖維繩。
[0038]本實施例一種聚脲填充纖維繩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39](I)本實施例采用12股繩股扁平編織,材料選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編織的繩體截面為方形,根據繩索標準,測量理論尺寸36mm X 12mm ;
[0040](2)將編織后的纖維繩繩體經過預拉伸處理,處理后繩體彈性伸長小于2% ;選用單組份聚脲浸潤液,承裝在一個容器中備用;
[0041](3)將預拉伸后的纖維繩體牽引通過聚脲浸潤液,并在浸潤液內反復擠壓纖維繩,以使繩體盡可能多的吸收聚脲,并使繩體內外掛滿聚脲,使得聚脲均勻涂覆繩體外層表面,充滿繩體內部,填充在繩體的最小纖維單元之間;
[0042](4)將纖維繩通過一個尺寸為36_X 12mm的定型套,將多余的聚脲濾掉,同時,使聚脲填充均勻,使聚脲完全與纖維結合并形成保護層;
[0043](5)對繩體表面進行處理,將纖維繩定速牽引移動,在繩體表面環向噴灑滑石粉,使繩表面迅速凝固,保證繩體表面光滑不沾連;
[0044](6)將表面凝固后的纖維繩水平放置,放置一段時間,使聚脲完全固化,完成生產。
[0045]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聚脲填充纖維繩的繩股數量、繩體的截面形狀、以及采用的單絲纖維及復絲纖維的種類可根據需要選取,無特定的要求,所說的單組分聚脲及雙組分聚脲均由市場采購。
[0046]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旨在說明:在纖維繩的外側涂覆有聚脲和/或纖維繩的內部填充有聚脲,使得纖維繩達到極高的耐磨特性及耐擠壓特性,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調節,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聚脲填充纖維繩,包括由纖維材料制成的繩體,所述繩體由多根繩股經編織或編絞而成,所述繩股是由多根纖維繩紗捻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繩體的表面涂覆有聚脲和/或繩體的內部填充有聚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聚脲填充纖維繩,其特征在于:所述繩體的截面形狀可為圓形、扁圓形或多邊形。
【文檔編號】D07B1/14GK203729133SQ201320716004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4日
【發明者】楊建國, 韓學銳, 陳玉璽, 李廷樹 申請人: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