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拉鏈縫合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拉鏈縫合機,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上的壓帶輪、與壓帶輪處于同一高度設置于機架上的拖帶輪,所述壓帶輪包括壓帶上輪與壓帶下輪,所述拖帶輪包括拖帶上輪和拖帶下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帶上輪連接升降機構,所述壓帶下輪連接有小同步輪,所述拖帶下輪貫穿有軸輥,所述軸輥一端連接有大同步輪,所述軸輥另一端連接電機,所述小同步輪與大同步輪之間通過皮帶連接,所述拖帶上輪連接提拉機構,所述拖帶輪與縫合機構相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可快速切換生產常規產品和非常用產品,減少設備投資,提高原有設備的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一種拉鏈縫合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拉鏈機,特別涉及一種拉鏈縫合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尼龍拉鏈縫合工序,是尼龍拉鏈生產中其中關鍵工序之一,主要用的設備為尼龍拉鏈縫合機,縫合機主要工作就是把布帶和尼龍牙齒車縫在一起的機器,車縫好后就成為拉鏈半成品尼龍拉鏈白胚。
[0003]因市場經濟發展導致個性化市場需要不斷增加,尼龍拉鏈產品也不斷發生變化,原尼龍拉鏈縫合機的通用設備只能滿足3號-10號的單\雙針產品生產;客戶提出需求大號尼龍拉鏈成品,因此通用尼龍拉鏈縫合機無法生產,大號非常用產品的螺距較大,使縫合機的縫線針和拖帶裝置的運動速度不配套,縫合機的縫針與尼龍牙齒相碰,出現縫針斷針或出現縫線等故障,車間現場無法生產。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快速切換生產常用拉鏈和非常用拉鏈,減少設備投資,提高原有設備的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的拉鏈縫合機。
[0005]為達到上述之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拉鏈縫合機,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上的壓帶輪、與壓帶輪處于同一高度設置于機架上的拖帶輪,所述壓帶輪包括壓帶上輪與壓帶下輪,所述拖帶輪包括拖帶上輪和拖帶下輪,所述壓帶上輪連接升降機構,所述壓帶下輪連接有小同步輪,所述拖帶下輪貫穿有軸棍,所述軸棍一端連接有大同步輪,所述軸輥另一端連接電機,所述小同步輪與大同步輪之間通過皮帶連接,所述拖帶上輪連接提拉機構,所述拖帶輪與縫合機構相聯。
[0006]進一步地,所述壓帶輪外圓柱面上設有一圈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深度與拉鏈鏈牙厚度相適配,拉鏈在加工時,拉鏈通過壓帶輪更加穩定,拉鏈車縫質量更好。
[0007]進一步地,所述拖帶下輪外圓柱面上設有一圈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深度與拉鏈鏈牙厚度相適配,拉鏈在加工時,拉鏈通過拖帶輪更加穩定,大大提高了拉鏈的質量。
[0008]進一步地,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升降桿、第一彈簧、凸輪和手桿,所述升降桿為Y形結構,所述升降桿開口兩端連接壓帶上輪,所述升降桿尾端開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安裝有手桿,所述升降桿開口與尾端之間安裝有第一彈簧。
[0009]進一步地,所述手桿貫穿升降桿尾端兩側,所述手桿安裝有凸輪,所述凸輪位于升降桿兩側,在對拉鏈進行加工時,通過手桿轉動凸輪,將壓帶上輪升起固定,放入拉鏈,再將壓帶上輪下放壓住拉鏈。
[0010]進一步地,所述提拉機構包括拉桿、第二彈簧、兩固定塊、限位塊和手柄,所述拉桿為Y形結構,所述拉桿開口兩端連接拖帶上輪,所述兩固定塊安裝在機架上。
[0011]進一步地,所述兩固定塊設有第二通孔,所述兩固定塊的第二通孔處于同一垂直線上,所述拉桿貫穿第二通孔,所述兩固定塊之間的拉桿固定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連接有手柄,所述限位塊上端的拉桿安裝有第二彈簧,在拉鏈通入壓帶輪后,按下手柄,使拉桿帶動拖帶上輪提起,通入拉鏈,在第二彈簧作用下,將拖帶上輪復位到原來位置。
[0012]進一步地,所述縫合機構包括縫針、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固定在機架上,所述限位板將拉鏈加工位置固定,提高了拉鏈的車縫質量,提高工作效率。
[0013]進一步地,所述限位板頂端設有通槽,所述通槽頂面設有與縫針相對應的針孔,拉鏈通過通槽,使縫針能準確的通過針孔對拉鏈進行車縫。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拉鏈縫合機上設置電機,使拉鏈縫合機的運行速度提高,帶動連接電機的大同步輪轉動,大同步輪連接小同步輪,小同步輪運轉使壓帶輪帶動拉鏈移動,由于拉鏈縫合機運行速度增加,在單位時間內拉鏈通過的距離就加長,拉鏈縫合機就可以對螺距較大的非常用大號拉鏈進行加工;再者升降機構和提拉機構的設置,也方便對各種型號拉鏈的安放加工,本實用新型大大減少了設備的投資,提高原有設備的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升降機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拉機構示意圖;
[0018]圖4為本實用新型縫合機構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20]如圖1所示,一種拉鏈縫合機,包括機架1、設置在機架I上的壓帶輪31、與壓帶輪31處于同一高度設置于機架I上的拖帶輪51,所述壓帶輪31包括壓帶上輪32與壓帶下輪33,所述壓帶輪31外圓柱面上設有一圈第一凹槽34,所述第一凹槽34深度與拉鏈2鏈牙厚度相適配,拉鏈2在加工時,拉鏈2通過壓帶輪31更加穩定,拉鏈2車縫質量更好,所述拖帶輪51包括拖帶上輪52和拖帶下輪53,所述拖帶下輪53外圓柱面上設有一圈第二凹槽54,所述第二凹槽54深度與拉鏈2鏈牙厚度相適配,拉鏈2在加工時,拉鏈2通過拖帶輪51更加穩定,大大提高了拉鏈2的質量。
[0021]所述壓帶下輪33連接有小同步輪9,所述拖帶下輪53貫穿有軸輥7,所述軸輥7一端連接有大同步輪8,所述軸輥7另一端連接電機4,所述小同步輪9與大同步輪8之間通過皮帶10連接,在加工大號非常用拉鏈2時,采用電機4運轉,所述電機4運轉速度比總電機運轉速度更快,帶動大同步輪8和小同步輪9轉動,使拉鏈2在單位時間通過的距離更長,使拉鏈縫合機能對螺距較大的非常用拉鏈2進行加工,減少設備投入,降低生產成本。
[0022]如圖2所示,所述壓帶上輪32連接升降機構3,所述升降機構3包括升降桿35、第一彈簧36、凸輪37和手桿38,所述升降桿35為Y形結構,所述升降桿35開口兩端連接壓帶上輪32,所述升降桿35尾端開有第一通孔39,所述第一通孔39安裝有手桿38,所述升降桿35開口與尾端之間安裝有第一彈簧36,所述第一彈簧36在使壓帶上輪32復位時更加省力操作,所述手桿38貫穿升降桿35尾端兩側,所述手桿38安裝有凸輪37,所述凸輪37位于升降桿35兩側,在對拉鏈2進行加工時,通過手桿38轉動凸輪37,將壓帶上輪32升起固定,放入拉鏈2,再將壓帶上輪32下放壓住拉鏈2。
[0023]如圖3所示,所述拖帶上輪52連接提拉機構5,所述提拉機構5包括拉桿55、第二彈簧57、兩固定塊56、限位塊59和手柄58,所述拉桿55為Y形結構,所述拉桿55開口兩端連接拖帶上輪52,所述兩固定塊56安裝在機架I上,所述兩固定塊56設有第二通孔50,所述兩固定塊56的第二通孔50處于同一垂直線上,所述拉桿55貫穿第二通孔50,所述兩固定塊56之間的拉桿55固定有限位塊59,所述限位塊59連接有手柄58,所述限位塊59上端的拉桿55安裝有第二彈簧57,在拉鏈2通入壓帶輪51后,按下手柄58,使拉桿55帶動拖帶上輪52提起,通入拉鏈2,在第二彈簧57作用下,將拖帶上輪52復位到原來位置。
[0024]如圖4所示,所述拖帶輪51與縫合機構6相聯,所述縫合機構6包括縫針64、限位板61,所述限位板61固定在機架I上,所述限位板61將拉鏈2加工位置固定,提高了拉鏈2的車縫質量,所述限位板61頂端設有通槽62,所述通槽62頂面設有與縫針64相對應的針孔63,拉鏈2通過通槽62,使縫針64能準確的通過針孔63對拉鏈2進行車縫。
[0025]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在加工大號非常用拉鏈2時,采用電機4作為動力運行,所述電機4比總電機運轉速度更快,電機4連接于大同步輪8,大同步輪8帶動小同步輪9轉動,使拉鏈縫合機運轉,通過手桿38轉動凸輪37將壓帶上輪32升上去固定,然后放入拉鏈2,拉鏈2經過壓帶輪31后,將手柄58按下使拖帶上輪52向上提拉,將拉鏈2通過拖帶輪51,接著再將壓帶上輪32和拖帶上輪52復位,啟動電機4,由于速度提高,拉鏈2在單位時間通過的距離邊長,拉鏈2通過通槽62,使縫針64能準確的通過針孔63對拉鏈2進行車縫,對螺距較大的非常用大號拉鏈2的加工,所述拉鏈縫合機既能加工常用拉鏈2也能兼容生產大號非常用拉鏈2,大大減少了設備資金的投入,降低了生產成本。
[0026]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拉鏈縫合機,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上的壓帶輪、與壓帶輪處于同一高度設置于機架上的拖帶輪,所述壓帶輪包括壓帶上輪與壓帶下輪,所述拖帶輪包括拖帶上輪和拖帶下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帶上輪連接升降機構,所述壓帶下輪連接有小同步輪,所述拖帶下輪貫穿有軸輥,所述軸輥一端連接有大同步輪,所述軸輥另一端連接電機,所述小同步輪與大同步輪之間通過皮帶連接,所述拖帶上輪連接提拉機構,所述拖帶輪與縫合機構相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鏈縫合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帶輪外圓柱面上設有一圈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深度與拉鏈鏈牙厚度相適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鏈縫合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拖帶下輪外圓柱面上設有一圈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深度與拉鏈鏈牙厚度相適配。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鏈縫合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升降桿、第一彈簧、凸輪和手桿,所述升降桿為Y形結構,所述升降桿開口兩端連接壓帶上輪,所述升降桿尾端開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安裝有手桿,所述升降桿開口與尾端之間安裝有第一彈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拉鏈縫合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桿貫穿升降桿尾端兩側,所述手桿安裝有凸輪,所述凸輪位于升降桿兩側。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鏈縫合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機構包括拉桿、第二彈簧、兩固定塊、限位塊和手柄,所述拉桿為Y形結構,所述拉桿開口兩端連接拖帶上輪,所述兩固定塊安裝在機架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拉鏈縫合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固定塊設有第二通孔,所述兩固定塊的第二通孔處于同一垂直線上,所述拉桿貫穿第二通孔,所述兩固定塊之間的拉桿設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連接有手柄,所述限位塊上端的拉桿安裝有第二彈簧。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鏈縫合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縫合機構包括縫針、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固定在機架上。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拉鏈縫合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頂端設有通槽,所述通槽頂面設有與縫針相對應的針孔。
【文檔編號】D05B23/00GK203960530SQ201420264865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3日
【發明者】許道友, 林長平, 張田, 洪文軒 申請人:福建潯興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