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具有形狀記憶功能的羊絨牦牛絨雙層復合織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具有形狀記憶功能的羊絨牦牛絨雙層復合織物,包括經紗和緯紗,織物一個組織結構內包含8根經紗和4根緯紗。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采用該種織造方法,可實現織物具有雙層效果,其中緯紗和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和第七根經紗形成表層,使得表層表面一方面具有羊絨和牦牛絨間隔排列,另一方面經紗采用天絲與形狀記憶中空纖維混紡紗,使得表層具有優異的外觀效果和形狀記憶功能,緯紗和第二根、第四根、第六根和第八根經紗形成里層,使得里層表面一方面具有羊絨和牦牛絨間隔排列,另一方面經紗采用粘膠與形狀記憶中空纖維混紡紗,使得里層具有優異的吸濕效果和形狀記憶功能,實現織物的多功能要求。
【專利說明】一種具有形狀記憶功能的羊絨牦牛絨雙層復合織物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到紡織【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涉及到一種具有形狀記憶功能的羊絨牦牛絨雙層復合織物。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不斷更新,對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越來越重視。牦牛絨是從生活在海拔3500m以上的牦牛身上采得,特有的高寒氣候決定了牦牛絨具有手感滑糯、彈性好、吸濕放濕性能好、耐磨耐起球、纖維強力高的特征,優質牦牛絨平均細度19um,是理想的高檔服裝面料,且相比較于羊絨而言,其耐磨耐起球性能更優,而且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
[0003]羊絨具有彈性好、柔軟,保暖性好的優良特性,長期以來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但是,羊絨纖維產量受到生態因素的限制,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且價格昂貴,羊絨單獨紡紗的成本巨大,同時純羊絨紗強力稍低,尤其是羊絨短絨,不僅成紗困難,還影響織物性能。牦牛絨經脫色后外觀顏色與羊絨類似,性質相近,且手感并無明顯差異,而且牦牛絨原料成本較羊絨要低,因此,采用脫色牦牛絨與羊絨進行混紡紗線將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0004]目前,常用織物一般由單一原料加工而成,因此往往功效單一,無法滿足人們多服裝多功能性的要求。針對上述織物所存在的問題,目前采用多種原料進行復合以提高織物的綜合性能越來越受到重視。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多種原料進行復合交織的方法將形狀記憶中空纖維引入到牦牛絨羊絨復合織物,開發一種具有雙層效果以及形狀記憶功能的牦牛絨羊絨復合織物。
[0006]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具有形狀記憶功能的羊絨牦牛絨雙層復合織物,包括經紗和緯紗,所述織物一個組織結構內包含8根經紗和4根緯紗,所述織物組織結構內第一根經紗懸浮于第一根緯紗和第二根緯紗之上,而后第一根經紗、第三根經紗、第五根經紗和第七根經紗提起,第二根經紗懸浮于第一根緯紗和第二根緯紗之上,而后第一根經紗、第三根經紗、第五根經紗和第七根經紗落下,第三根經紗懸浮于第一根緯紗和第二根緯紗之上,而后第一根經紗、第三根經紗、第五根經紗和第七根經紗提起,第四根經紗懸浮于第二根緯紗和第三根緯紗之上,而后第一根經紗、第三根經紗、第五根經紗和第七根經紗落下,第五根經紗懸浮于第三根緯紗和第四根緯紗之上,而后第一根經紗、第三根經紗、第五根經紗和第七根經紗提起,第六根經紗懸浮于第三根緯紗和第四根緯紗之上,而后第一根經紗、第三根經紗、第五根經紗和第七根經紗落下,第七根經紗懸浮于第三根緯紗和第四根緯紗之上,而后第一根經紗、第三根經紗、第五根經紗和第七根經紗提起,第八根經紗懸浮于第一根緯紗和第四根緯紗之上,所述第一根緯紗和第三根緯紗為牦牛絨純紡紗,所述第二根緯紗和第四根緯紗為羊絨純紡紗,所述第一根經紗、第三根經紗、第五根經紗和第七根經紗為天絲與形狀記憶中空纖維混紡紗,所述第二根經紗、第四根經紗、第六根經紗和第八根經紗為粘膠與形狀記憶中空纖維混紡紗,所述羊絨純紡紗規格為40S10S,所述牦牛絨純紡紗規格為30S10S,所述粘膠與形狀記憶中空纖維混紡紗規格為40S?100S,所述天絲與形狀記憶中空纖維混紡紗規格為40S?80S。
[0007]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采用該種織造方法,可實現織物具有雙層效果,其中緯紗和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和第七根經紗形成表層,使得表層表面一方面具有羊絨和牦牛絨間隔排列,另一方面經紗采用天絲與形狀記憶中空纖維混紡紗,使得表層具有優異的外觀效果和形狀記憶功能,緯紗和第二根、第四根、第六根和第八根經紗形成里層,使得里層表面一方面具有羊絨和牦牛絨間隔排列,另一方面經紗采用粘膠與形狀記憶中空纖維混紡紗,使得里層具有優異的吸濕效果和形狀記憶功能,實現織物的多功能要求,開發高檔次產品,滿足實際使用需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織物組織結構示意圖。
[0009]圖2為本實用新型表層組織結構示意圖。
[0010]圖3為本實用新型里層組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如圖1-3所示:一種具有形狀記憶功能的羊絨牦牛絨雙層復合織物,包括經紗和緯紗,織物一個組織結構內包含8根經紗和4根緯紗,織物組織結構內第一根經紗5懸浮于第一根緯紗I和第二根緯紗2之上,而后第一根經紗5、第三根經紗7、第五根經紗9和第七根經紗11提起,第二根經紗6懸浮于第一根緯紗I和第二根緯紗2之上,而后第一根經紗5、第三根經紗7、第五根經紗9和第七根經紗11落下,第三根經紗7懸浮于第一根緯紗I和第二根緯紗2之上,而后第一根經紗5、第三根經紗7、第五根經紗9和第七根經紗11提起,第四根經紗8懸浮于第二根緯紗2和第三根緯紗3之上,而后第一根經紗5、第三根經紗7、第五根經紗9和第七根經紗11落下,第五根經紗9懸浮于第三根緯紗3和第四根緯紗4之上,而后第一根經紗5、第三根經紗7、第五根經紗9和第七根經紗11提起,第六根經紗10懸浮于第三根緯紗3和第四根緯紗4之上,而后第一根經紗5、第三根經紗7、第五根經紗9和第七根經紗11落下,第七根經紗11懸浮于第三根緯紗3和第四根緯紗4之上,而后第一根經紗5、第三根經紗7、第五根經紗9和第七根經紗11提起,第八根經紗12懸浮于第一根緯紗I和第四根緯紗4之上,第一根緯紗I和第三根緯紗3為牦牛絨純紡紗,第二根緯紗2和第四根緯紗4為羊絨純紡紗,第一根經紗5、第三根經紗7、第五根經紗9和第七根經紗11為天絲與形狀記憶中空纖維混紡紗,第二根經紗6、第四根經紗8、第六根經紗10和第八根經紗12為粘膠與形狀記憶中空纖維混紡紗,羊絨純紡紗規格為40S10S,牦牛絨純紡紗規格為30S10S,粘膠與形狀記憶中空纖維混紡紗規格為40S?100S,天絲與形狀記憶中空纖維混紡紗規格為40S?80S。
[0012]上述復合面料的制造方法為:首先分別制備羊絨純紡緯紗和牦牛絨純紡緯紗,以及第一根5、第三根7、第五根9和第七根11天絲與形狀記憶中空纖維混紡經紗,第二根6、第四根8、第六根10和第八根12粘膠與形狀記憶中空纖維混紡經紗,其次,將加工好的各種紗線按照所給出的織物組織結構進行織造,得到所需的具有形狀記憶功能的牦牛絨羊絨雙層復合織物。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形狀記憶功能的羊絨牦牛絨雙層復合織物,包括經紗和緯紗,其特征是:所述織物一個組織結構內包含8根經紗和4根緯紗,所述織物組織結構內第一根經紗懸浮于第一根緯紗和第二根緯紗之上,而后第一根經紗、第三根經紗、第五根經紗和第七根經紗提起,第二根經紗懸浮于第一根緯紗和第二根緯紗之上,而后第一根經紗、第三根經紗、第五根經紗和第七根經紗落下,第三根經紗懸浮于第一根緯紗和第二根緯紗之上,而后第一根經紗、第三根經紗、第五根經紗和第七根經紗提起,第四根經紗懸浮于第二根緯紗和第三根緯紗之上,而后第一根經紗、第三根經紗、第五根經紗和第七根經紗落下,第五根經紗懸浮于第三根緯紗和第四根緯紗之上,而后第一根經紗、第三根經紗、第五根經紗和第七根經紗提起,第六根經紗懸浮于第三根緯紗和第四根緯紗之上,而后第一根經紗、第三根經紗、第五根經紗和第七根經紗落下,第七根經紗懸浮于第三根緯紗和第四根緯紗之上,而后第一根經紗、第三根經紗、第五根經紗和第七根經紗提起,第八根經紗懸浮于第一根緯紗和第四根緯紗之上,所述第一根緯紗和第三根緯紗為牦牛絨純紡紗,所述第二根緯紗和第四根緯紗為羊絨純紡紗,所述第一根經紗、第三根經紗、第五根經紗和第七根經紗為天絲與形狀記憶中空纖維混紡紗,所述第二根經紗、第四根經紗、第六根經紗和第八根經紗為粘膠與形狀記憶中空纖維混紡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形狀記憶功能的羊絨牦牛絨雙層復合織物,其特征是:所述羊絨純紡紗規格為40S10S,所述牦牛絨純紡紗規格為30S10S,所述粘膠與形狀記憶中空纖維混紡紗規格為40S?100S,所述天絲與形狀記憶中空纖維混紡紗規格為40S?80S。
【文檔編號】D03D13/00GK204058788SQ201420295901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5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5日
【發明者】劉新金, 蘇旭中, 謝春萍, 徐伯俊, 張洪, 朱預坤 申請人:江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