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機架的加強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縫紉機機架的加強結構,包括左右放置的工字型的架體,左右架體分別與橫向支架兩端固定,左右架體由枱板橫條、地管及連接枱板橫條和地管的立柱組成,上述橫向支架、上地管及立柱都是由槽型件制作而成,所述槽型件由底面、兩側壁連接構成,所述兩側壁的邊緣翻折形成折邊。首先槽型件的結構使得縫紉機機架的各個部件具有相對較高的強度,但是只是產生相對較好的沿槽型件縱向的抗壓能力,而槽型件的抗扭能力依然不能滿足,為此需要在槽型件側壁增加折邊,一方面能夠進一步提高抗壓能力,另一方面能夠大大的提高抗扭能力,從而使縫紉機機架更加牢固可靠,不易產生變形和損壞。
【專利說明】 縫紉機機架的加強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縫紉機的機架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縫紉機機架用于支撐整個縫紉機到合適的高度以便于使用。使用時,縫紉機機架要承受縫紉機的重量以及操作者施加的力量,因此對縫紉機機架有一定的強度要求。為了便于生產加工和節約制造成本,縫紉機機架一般都是采用板材加工而成,因此成型后的板材結構將會對縫紉機機架的整體強度有著重要的影響,一旦強度不夠,會導致縫紉機工作時產生晃動,嚴重時會使機架變形損壞。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縫紉機機架的加強結構,能夠使縫紉機機架更加牢固可靠,不易產生變形和損壞。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這樣來實現上述目的的:
[0005]縫紉機機架的加強結構,包括左右放置的工字型的架體,左右架體分別與橫向支架兩端固定,左右架體由枱板橫條、地管及連接枱板橫條和地管的立柱組成,上述橫向支架、枱板橫條、地管及立柱都是由槽型件制作而成,所述槽型件由底面、兩側壁連接構成,所述兩側壁的邊緣翻折形成折邊。
[0006]其中,所述立柱或橫向支架槽型件的槽口固定有多根加強筋,加強筋的兩端分別固定于兩側壁上。
[0007]其中,所述加強筋斜向與槽型件的槽口焊接固定。
[0008]其中,所述多根加強筋斜向首尾相連。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首先槽型件的結構使得縫紉機機架的各個部件具有相對較高的強度,但是只是產生相對較好的沿槽型件縱向的抗壓能力,而槽型件的抗扭能力依然不能滿足,為此需要在槽型件側壁增加折邊,一方面能夠進一步提高抗壓能力,另一方面能夠大大的提高抗扭能力,從而使縫紉機機架更加牢固可靠,不易產生變形和損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1]圖1是縫紉機機架的立體圖;
[0012]圖2是枱板橫條的主視圖;
[0013]圖3是地管的主視圖;
[0014]圖4是立柱的立體圖;
[0015]圖5是橫向支架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參照圖1至圖5,縫紉機機架的加強結構,包括左右放置的工字型的架體1,左右架體I分別與橫向支架2兩端固定,左右架體I由枱板橫條3、地管4及連接枱板橫條3和地管4的立柱5組成,上述橫向支架2、枱板橫條3、地管4及立柱5都是由槽型件制作而成,所述槽型件由底面6、兩側壁7連接構成,所述兩側壁7的邊緣翻折形成折邊8。首先槽型件的結構使得縫紉機機架的各個部件具有相對較高的強度,但是只是產生相對較好的沿槽型件縱向的抗壓能力,而槽型件的抗扭能力依然不能滿足,為此需要在槽型件側壁7增加折邊8, —方面能夠進一步提高抗壓能力,另一方面能夠大大的提高抗扭能力,從而使縫細機機架更加牢固可靠,不易產生變形和損壞。
[0017]為了進一步提高槽型件的強度及抗扭能力,所述立柱5或橫向支架2槽型件的槽口固定有多根加強筋9,加強筋9的兩端分別固定于兩側壁7上。
[0018]所述加強筋9斜向與槽型件的槽口焊接固定,且多根加強筋9斜向首尾相連。這樣斜向的加強筋9與側壁7之間形成三角形的結構,由于三角形是最穩定的幾何圖形,因此該結構能夠有效的提高槽型件的整體強度及穩定性。
【權利要求】
1.縫紉機機架的加強結構,包括左右放置的工字型的架體(1),左右架體(I)分別與橫向支架(2)兩端固定,左右架體(I)由枱板橫條(3)、地管(4)及連接枱板橫條(3)和地管(4 )的立柱(5 )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橫向支架(2 )、枱板橫條(3 )、地管(4 )及立柱(5 )都是由槽型件制作而成,所述槽型件由底面(6)、兩側壁(7)連接構成,所述兩側壁(7)的邊緣翻折形成折邊(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縫紉機機架的加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5)或橫向支架(2)槽型件的槽口固定有多根加強筋(9),加強筋(9)的兩端分別固定于兩側壁(7)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縫紉機機架的加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筋(9)斜向與槽型件的槽口焊接固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縫紉機機架的加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加強筋(9)斜向首尾相連。
【文檔編號】D05B75/00GK204080387SQ201420376913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9日
【發明者】李權堯 申請人:李權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