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并條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新型并條機。涉及紡紗機械領域。提出了一種結構精巧、穩定性高,使用時不必更換齒輪即可對各羅拉的轉速進行調節,從而對后區牽伸張力做出調節的新型并條機。包括依次連接的導條機構、羅拉牽伸機構和圈條機構,所述羅拉牽伸機構包括主電機、副電機、若干傳動齒輪、一對壓輥組、一對第一羅拉、一對第二羅拉、一對第三羅拉、一對第四羅拉和一對進料羅拉;一對第一羅拉之間固定連接,一對第二羅拉之間固定連接,一對第三羅拉之間固定連接,一對第四羅拉之間固定連接,一對進料羅拉之間固定連接;壓輥組包括相互聯動的主動輥和從動輥,一對壓輥中的主動輥固定連接。具有結構新穎、使用方便、調節效率高、加工效果好的特點。
【專利說明】新型并條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紗機械領域,尤其涉及針對傳統并條機提出的改進。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傳統的并條機結構極為單一,具有代表性的如國家局于2007年9月19日公開的一份名為“一種新型紡紗用并條機”、申請號為“200710014503.4”的文件,此類結構的并條機通常通過若干傳動齒輪將一個主電機上的動力分別傳動至各個羅拉上。然而,人們在長時間使用后發現,此類并條機通常存在以下問題:一、對主電機的負荷極大,嚴重的影響了主電機的使用壽命;二、一旦需對其中某一羅拉進行調速時,就需對其對應的齒輪或齒輪組進行更換,使用起來極為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一種結構精巧、穩定性高,使用時不必更換齒輪即可對各羅拉的轉速進行調節,從而對后區牽伸張力做出調節的新型并條機。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包括依次連接的導條機構、羅拉牽伸機構和圈條機構,所述羅拉牽伸機構包括主電機、副電機、若干傳動齒輪、一對壓輥組、一對第一羅拉、一對第二羅拉、一對第三羅拉、一對第四羅拉和一對進料羅拉;一對所述第一羅拉之間固定連接,一對所述第二羅拉之間固定連接,一對所述第三羅拉之間固定連接,一對所述第四羅拉之間固定連接,一對所述進料羅拉之間固定連接;所述壓輥組包括相互聯動的主動輥和從動輥,一對所述壓輥中的主動輥固定連接;
[0005]所述副電機通過傳動帶帶動一對所述進料羅拉轉動,所述第四羅拉和所述進料羅拉之間通過傳動齒輪聯動;
[0006]所述主電機通過三角帶帶動一對所述主動輥轉動,所述主動輥與所述第一羅拉之間通過帶輪聯動,所述主動輥與第二羅拉之間通過傳動齒輪聯動,所述第二羅拉與第三羅拉之間通過傳動齒輪聯動。
[0007]所述主電機為變頻電機,所述副電機為伺服電機。
[0008]所述第三羅拉上連接有旋轉編碼器。
[0009]本實用新型中第三羅拉的轉速與變頻電機的轉速呈線性關系,同時第四羅拉的轉速與伺服電機的轉速呈線性關系;這樣,一旦加工人員測得出料的條子的重量與預定重量之間出現偏差,則可直接對變頻電機或伺服電機的轉速做出調整,從而完成對第三羅拉與第四羅拉之間的后區牽伸張力的調節,進而實現對棉條的進料量及進料速度的改變,最終實現出料的條子的重量的調整。此外,本實用新型還可直接應用于老款的FA320并條機的改造,成本極低。具有結構新穎、使用方便、調節效率高、加工效果好的特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中1是導條機構,11是進料羅拉,2是羅拉牽伸機構,21是第一羅拉,22是第二羅拉,23是第三羅拉,230是旋轉編碼器,24是第四羅拉,25是壓輥組,251是主動輥,252是從動棍,26是主電機,27是副電機,3是圈條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0012]本實用新型如圖1所示,包括依次連接的導條機構1、羅拉牽伸機構2和圈條機構3,所述羅拉牽伸機構2包括主電機24、副電機27、若干傳動齒輪、一對壓棍組25、一對第一羅拉21、一對第二羅拉22、一對第三羅拉23和一對第四羅拉24,所述導條機構1包括一對進料羅拉11 ;一對所述第一羅拉21之間固定連接,一對所述第二羅拉22之間固定連接,一對所述第三羅拉23之間固定連接,一對所述第四羅拉24之間固定連接,一對所述進料羅拉11之間固定連接;所述壓輥組25包括相互聯動的主動輥251和從動輥252,一對所述壓輥25中的主動輥251固定連接;
[0013]所述副電機27通過傳動帶帶動一對所述進料羅拉11轉動,所述第四羅拉24和所述進料羅拉11之間通過傳動齒輪聯動;
[0014]所述主電機26通過三角帶帶動一對所述主動輥251轉動,所述主動輥251與所述第一羅拉21之間通過帶輪聯動,所述主動輥251與第二羅拉22之間通過傳動齒輪聯動,所述第二羅拉22與第三羅拉23之間通過傳動齒輪聯動。
[0015]所述主電機26為變頻電機,所述副電機27為伺服電機。
[0016]所述第三羅拉23上連接有旋轉編碼器230,所述并條機還包括控制中心,所述旋轉編碼器230與所述控制中心連通。這樣,使用時僅需在控制中心中輸入后區牽伸張力的牽伸倍數即可,無需更換齒輪即可通過其“自診斷”功能實現后區牽伸張力的調節,繼而實現棉條重量的調節。
[0017]“自診斷”功能:由于第三羅拉的轉動路線“較長”,其動力由變頻電機輸出后將依次經主動輥、第二羅拉后再由傳動齒輪傳遞至第三羅拉上,因此第三羅拉轉動時其實際轉速與預設轉動之間極易出現微量偏差,這也嚴重的影響了對后區牽伸張力的控制,而本案中增設的旋轉編碼器將有效的測出第三羅拉的實時轉速,進而再通過對伺服電機的轉速調節實現對后區牽伸張力的調節。
【權利要求】
1.新型并條機,包括依次連接的導條機構、羅拉牽伸機構和圈條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羅拉牽伸機構包括主電機、副電機、若干傳動齒輪、一對壓棍組、一對第一羅拉、一對第二羅拉、一對第三羅拉、一對第四羅拉和一對進料羅拉;一對所述第一羅拉之間固定連接,一對所述第二羅拉之間固定連接,一對所述第三羅拉之間固定連接,一對所述第四羅拉之間固定連接,一對所述進料羅拉之間固定連接;所述壓輥組包括相互聯動的主動輥和從動輥,一對所述壓輥中的主動輥固定連接; 所述副電機通過傳動帶帶動一對所述進料羅拉轉動,所述第四羅拉和所述進料羅拉之間通過傳動齒輪聯動; 所述主電機通過三角帶帶動一對所述主動輥轉動,所述主動輥與所述第一羅拉之間通過帶輪聯動,所述主動輥與第二羅拉之間通過傳動齒輪聯動,所述第二羅拉與第三羅拉之間通過傳動齒輪聯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并條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電機為變頻電機,所述副電機為伺服電機。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并條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羅拉上連接有旋轉編碼器。
【文檔編號】D01H5/70GK204058727SQ201420408921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3日
【發明者】萬德軍 申請人:揚州鴻天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