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發(fā)明屬于織機附屬裝置技術領域,尤其與一種毛巾織機的折入邊裝置有關。
背景技術:毛巾織機編織時通過多緯編織形成一個起毛編織過程。每個起毛編織過程除最后一緯屬正常編織外的其他緯編織為起毛編織,鋼筘的打緯行程較小,到織最后一緯變?yōu)槠鹈幙棧擉氐拇蚓曅谐套兇螅瑫r將所有緯紗一起推向織口,緯紗便夾住起毛經紗沿著張力較大的地經紗滑行,使毛經織軸送出的起毛經紗在織物表面形成毛圈。為適應織造光邊布的要求,在織機上增設了折入邊裝置。申請?zhí)枮?3277443.5的專利公開了一種采用純共軛凸輪驅動緯紗夾持、剪斷和勾紗的機械凸輪式折入邊裝置,由于凸輪曲線是固定的,所有動作規(guī)律都是根據正常織造要求設計,無法適用于起毛高度小于5mm的毛巾織造。
技術實現要素:本發(fā)明的目的旨在解決現有機械共軛凸輪式折入邊裝置無法適應毛巾織造的缺陷,提供一種能適應毛巾起毛編織的毛巾織機的折入邊裝置。為此,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毛巾織機的折入邊裝置,包括機殼、凸輪軸、上剪刀伸縮桿、下剪刀伸縮桿、鉤針伸縮桿、驅動下剪刀伸縮桿軸向往復移動的第一凸輪機構、驅動鉤針伸縮桿軸向往復移動的第二凸輪機構、驅動鉤針伸縮桿旋轉的第三凸輪機構、固定安裝在下剪刀伸縮桿前端的剪刀座、下端通過轉軸支撐安裝于剪刀座的夾持座和固定安裝于鉤針伸縮桿前端的鉤針機構,剪刀座上安裝下剪刀片,夾持座上安裝夾持機構和與下剪刀片對應的上剪刀片,夾持座上端與上剪刀伸縮桿通過活動連接機構連接,由上剪刀伸縮桿驅動夾持座以所述轉軸為中心擺轉,實現上剪刀片和下剪刀片的閉合和張開,凸輪軸通過軸承支撐安裝于機殼上,第一凸輪機構、第二凸輪機構和第三凸輪機構都位于所述機殼內腔中并都包括一共軛凸輪、與共軛凸輪對配的一對滾輪和一支撐安裝滾輪的滾輪座,共軛凸輪都固定套裝于所述的凸輪軸,上剪刀伸縮桿、下剪刀伸縮桿和鉤針伸縮桿安裝在機殼上并可軸向移動,第一凸輪機構的滾輪座固定安裝于下剪刀伸縮桿,第二凸輪機構的滾輪座設置軸孔空套于鉤針伸縮桿,鉤針伸縮桿上設置對滾輪座進行軸向限位的軸向限位結構,第三凸輪機構的滾輪座為一擺臂,擺臂擺轉中心由一安裝于所述機殼上的擺臂軸安裝支撐,所述鉤針伸縮桿上活動套裝有一旋轉套件,旋轉套件與鉤針伸縮桿之間設置有周向限位結構,旋轉套件相對于鉤針伸縮桿可以周向旋轉不能軸向移動,擺臂上安裝一支撐軸,支撐軸上鉸接有連桿,連桿與旋轉套件外周面上的鉸接點鉸接,擺臂由第三凸輪機構驅動上下擺轉,擺臂的擺轉帶動連桿升降,從而帶動連桿與旋轉套件的鉸接點升降,帶動旋轉套件旋轉,從而帶動鉤針伸縮桿旋轉;其特征是,所述的折入邊裝置還包括驅動上剪刀伸縮桿軸向往復移動的上剪刀伸縮桿驅動機構,上剪刀伸縮桿驅動機構包括控制系統、電機、偏心盤、滑塊和滑座,電機安裝于機殼上,偏心盤安裝于電機轉軸上,滑塊通過安裝于偏心盤偏心孔上的銷軸可旋轉式支撐安裝,滑座與上剪刀伸縮桿固定連接,并由固定設置的導向桿軸向移動導向,滑座上設置滑槽,滑塊嵌置于滑槽中,通過電機的正反轉帶動偏心盤擺轉,從而帶動滑塊作圓弧形位移運動,帶動滑座在上剪刀伸縮桿軸向上產生位移,實現帶動上剪刀伸縮桿軸向往復移動;電機由控制系統控制與織機主軸關聯旋轉,控制系統包含有正常編織電機控制程序和起毛編織電機控制程序,通過控制電機轉軸與織機主軸角度的關聯關系,使正常編織狀態(tài)和起毛編織狀態(tài)的角度關聯關系不同,實現在正常編織狀態(tài)和起毛編織狀態(tài)的上剪刀伸縮桿伸縮量不同,在起毛編織時,上剪刀片和下剪刀片不產生剪切閉合,在正常編織時,上剪刀伸縮桿驅動安裝上剪刀片的夾持座擺轉,使上剪刀片和下剪刀片產生剪切閉合,剪斷緯紗紗頭。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補充和完善,本發(fā)明還包括下述技術特征。所述起毛編織電機控制程序控制所述電機正反轉角度始終小于正常編織電機控制程序控制所述電機正反轉角度,實現在正常編織狀態(tài)下上剪刀伸縮桿的伸縮量大于在起毛編織狀態(tài)下的上剪刀伸縮桿的伸縮量。所述機殼上設置插銷孔,插銷孔中插裝可以軸向移動的工藝插銷,所述的偏心盤外周面上設置有與工藝插銷對應的工藝插銷槽,通過工藝插銷插入工藝插銷槽進行偏心盤基準位設定,實現電機角度與織機主軸角度關聯的基準設定。所述旋轉套件包括旋轉套和活動套裝于旋轉套的安裝套,旋轉套可以相對于安裝套旋轉,旋轉套設置通孔套裝于鉤針伸縮桿,旋轉套上設置鉸接點與連桿鉸接,安裝套固定安裝于機殼,所述的周向限位結構為相互對配的設置于鉤針伸縮桿外周面上的平面和設置于旋轉套通孔內壁上的平面。所述的滾輪座都由固定安裝于機殼的導向桿移動導向。所述的滑座由兩根導向桿移動導向,其中一根導向桿同時對所述的伸縮桿移動導向。所述的下剪刀伸縮桿、上剪刀伸縮桿和鉤針伸縮桿各自由一固定安裝于機殼上的軸座安裝支撐,軸座設置軸孔,下剪刀伸縮桿、上剪刀伸縮桿和鉤針伸縮桿穿裝于各自對應軸座的軸孔中。所述的鉤針機構包括鉤針座、鉤針,鉤針座固定于鉤針伸縮桿前端,鉤針座上設置適應鉤針的長槽,鉤針上設置長槽孔,通過穿裝于長槽孔的螺釘將鉤針固定安裝于長槽中,鉤針伸縮桿帶動鉤針座擺轉,實現鉤針沿弧線升降完成鉤紗動作。所述的夾持機構包括夾持彈簧、夾持活動腳、夾持固定腳、夾持升降桿、彈力調節(jié)塊和壓塊,夾持固定腳設置于所述的夾持座上,夾持固定腳上設置升降桿安裝孔,夾持升降桿穿裝于該升降桿安裝孔中,夾持活動腳固定于夾持升降桿下端,與夾持固定腳配對形成夾持口,夾持彈簧套裝于夾持升降桿,其下端壓靠于夾持活動腳上側面,彈力調整塊安裝于夾持升降桿并壓靠于夾持彈簧的上端,由彈簧彈力提供夾持活動腳與夾持固定腳之間的夾持力,通過調整彈力調整塊的安裝位置可以調節(jié)彈簧彈力,從而調節(jié)夾持力,壓塊固定于所述的鉤針支座并位于夾持升降桿頂端上方,鉤針支座的擺轉帶動壓塊壓靠夾持升降桿,使升降桿升降,實現夾持口張開和閉合。所述的活動連接機構還包括剪刀驅動滑塊和滑塊座,滑塊座固定安裝于所述上剪刀伸縮桿前端,剪刀驅動滑塊由銷軸支撐安裝于滑塊座,可以繞銷軸旋轉,所述夾持座上設置滑腔,剪刀驅動滑塊位于所述滑腔中并通過滑道和滑槽配合限位導向。所述的折入邊裝置還包括一根下剪刀伸縮桿、兩根鉤針伸縮桿和一根上剪刀伸縮桿,每一根鉤針伸縮桿前端都安裝有一鉤針機構,組成可以實現左、右折入邊編織的中間折入邊裝置,所述的支撐軸中間安裝于所述擺臂上,兩端分別鉸接一根連桿,兩根連桿各自對應與一根鉤針伸縮桿上的旋轉套件外周面上的鉸接點鉸接,實現由第三凸輪機構同時驅動兩根鉤針伸縮桿旋轉;所述夾持座上安裝有一個上剪刀片,上剪刀片的兩側各設置一套夾持機構,所述的剪刀座上安裝有一個下剪刀片與上剪刀片對應。使用本發(fā)明可以達到以下有益效果:通過電機和偏心盤滑塊機構組成上剪刀伸縮桿驅動機構驅動上剪刀伸縮桿軸向直線移動,并結合控制系統程序控制電機實現多種種角度范圍正反轉,實現上剪刀伸縮桿具備多種不同伸縮量,適應了多種產品的織造,尤其是適應了毛巾織造的正常編織和起毛編織要求。附圖說明圖1是本發(fā)明的右邊裝置外形圖。圖2是本發(fā)明的中間裝置外形圖。圖3是本發(fā)明的左邊裝置外形圖。圖4是本發(fā)明去除機殼后的結構圖。圖5是本發(fā)明去除機殼后的俯視方向示意圖。圖6是上剪刀伸縮桿驅動機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如圖1~圖3所示,本發(fā)明根據織物幅數的不同,有右邊裝置、中間裝置和左邊裝置三種結構,但其核心功能的基本結構都是一樣的,區(qū)別之處在于鉤針的數量和剪刀的位置。本發(fā)明基本結構以右邊裝置為例,如圖4~圖6所示,包括機殼1、凸輪軸2、上剪刀伸縮桿11、下剪刀伸縮桿10、鉤針伸縮桿12、驅動下剪刀桿伸縮桿10軸向往復移動的第一凸輪機構8、驅動鉤針伸縮桿12軸向往復移動的第二凸輪機構7、驅動鉤針伸縮桿12旋轉的第三凸輪機構9、驅動上剪刀伸縮桿11軸向往復移動的上剪刀伸縮桿驅動機構、固定安裝在下剪刀伸縮桿前端的剪刀座14、下端通過轉軸支撐安裝于剪刀座的夾持座13和固定安裝于鉤針伸縮桿前端的鉤針機構3。凸輪軸2通過軸承支撐安裝于機殼上。上剪刀伸縮桿11、下剪刀伸縮桿10和鉤針伸縮桿12安裝在機殼上并可軸向移動,鉤針伸縮桿12位于上剪刀伸縮桿11上方,上剪刀伸縮桿11、下剪刀伸縮桿10和鉤針伸縮桿12前端都穿出機殼1,并各自由一個固定安裝于機殼1的軸座支撐,機殼1上固定安裝有一根與下剪刀伸縮桿10對應并平行的導向桿、一根與上剪刀伸縮桿11對應并平行的導向桿、一根與鉤針伸縮桿對應并平行的導向桿6。第一凸輪機構8、第二凸輪機構7和第三凸輪機構9都位于所述機殼內腔中并都包括一共軛凸輪、與共軛凸輪對配的一對滾輪和一支撐安裝滾輪的滾輪座,共軛凸輪都固定套裝于凸輪軸2。第一凸輪機構8的滾輪座設置軸孔和導向孔,通過軸孔固定套裝于下剪刀伸縮桿10,通過導向孔空套于導向桿;第二凸輪機構7的滾輪座設置軸孔和導向孔,通過軸孔空套于鉤針伸縮桿12,通過導向孔空套于導向桿6,鉤針伸縮桿12上設置對滾輪座進行軸向限位的軸向限位結構。第三凸輪機構9的滾輪座為一L形的擺臂,形成兩個支腳,每個支腳上安裝一個滾輪,L形拐彎處設置軸孔作為擺轉中心,擺臂擺轉中心通過軸孔空套于一安裝于機殼1上的擺臂軸,擺臂的一個支腳端部安裝一支撐軸,支撐軸上鉸接有連桿;鉤針伸縮桿12后端活動套裝有一旋轉套件,旋轉套件包括旋轉套和活動套裝于旋轉套的安裝套,安裝套固定安裝于機殼,旋轉套可以相對于安裝套旋轉,旋轉套設置通孔套裝于鉤針伸縮桿12,旋轉套上設置中心線與旋轉套軸向同向的通孔作為鉸接點,連桿下端通過穿裝于該通孔的銷軸與鉸接點實現鉸接;鉤針伸縮桿12外周面上設置平面,旋轉套通孔內壁上設置對應的平面,兩平面對配組成周向限位結構,使旋轉套相對于鉤針伸縮桿可以軸向移動不能周向旋轉,擺臂由第三凸輪機構驅動上下擺轉,擺臂的擺轉帶動連桿升降,從而帶動連桿與旋轉套的鉸接點升降,帶動旋轉套旋轉,從而帶動鉤針伸縮桿旋轉。剪刀座14上安裝下剪刀片15,夾持座13上安裝夾持機構和與下剪刀片對應的上剪刀片16,夾持座上端與上剪刀伸縮桿通過活動連接機構連接,活動連接機構包括剪刀驅動滑塊和撥動座,撥動座固定安裝于上剪刀伸縮桿前端,剪刀驅動滑塊由銷軸支撐安裝于撥動座,可以繞銷軸旋轉,夾持座上設置滑腔,滑腔側壁作為滑道,剪刀驅動滑塊兩側設置滑槽,剪刀驅動滑塊位于滑腔中,使滑道卡入滑槽中相互配合,形成滑動限位導向。鉤針機構3包括鉤針座、鉤針,鉤針座固定于鉤針伸縮桿前端,鉤針座上設置適應鉤針的長槽,鉤針上設置長槽孔,通過穿裝于長槽孔的螺釘將鉤針固定安裝于長槽中,鉤針伸縮桿帶動鉤針座擺轉,實現鉤針沿弧線升降完成勾紗動作。夾持機構包括夾持彈簧17、夾持活動腳20、夾持固定腳19、夾持升降桿18、彈力調節(jié)塊和壓頂塊5,夾持固定腳19設置于夾持座13上,夾持固定腳19上設置升降桿安裝孔,夾持升降桿18穿裝于該升降桿安裝孔中,夾持活動腳20固定于夾持升降桿18下端,與夾持固定腳19配對形成夾持口,夾持彈簧17套裝于夾持升降桿,其下端壓靠于夾持活動腳上側面,彈力調整塊安裝于夾持升降桿并壓靠于夾持彈簧的上端,由彈簧彈力提供夾持活動腳與夾持固定腳之間的夾持力,通過調整彈力調整塊的安裝位置可以調節(jié)彈簧彈力,從而調節(jié)夾持力,壓頂塊5固定于鉤針座并位于夾持升降桿頂端上方,鉤針座的擺轉帶動壓塊壓靠夾持升降桿,使升降桿升降,實現夾持口張開和閉合。上剪刀伸縮桿驅動機構包括控制系統、電機4、偏心盤24、滑塊和滑座21,電機4安裝于機殼1上,偏心盤24安裝于電機4的轉軸上,偏心盤24的偏心孔中安裝一銷軸,滑塊安裝于該銷軸上并可旋轉,滑座21設置軸孔固定套裝于上剪刀伸縮桿11,滑座上側和下側都設置導向孔,分別空套于與上剪刀伸縮桿11對應的導向桿和與鉤針伸縮桿12對應的導向桿6,實現軸向移動導向,滑座中部設置用于凸輪軸通過的通孔;滑座21頂部上設置滑槽23,滑塊嵌置于滑槽中,通過電機的正反轉帶動偏心盤擺轉,從而帶動滑塊作圓弧形位移運動,帶動滑座在上剪刀伸縮桿軸向上產生位移,實現帶動上剪刀伸縮桿軸向往復移動;電機4由控制系統控制與織機主軸關聯旋轉,控制系統包含有正常編織電機控制程序和起毛編織電機控制程序,起毛編織電機控制程序控制所述電機在0~75度正反轉,所述正常編織電機控制程序控制所述電機在0~91度正反轉,通過控制電機轉軸與織機主軸角度的關聯關系,使正常編織狀態(tài)和起毛編織狀態(tài)的角度關聯關系不同,實現在正常編織狀態(tài)和起毛編織狀態(tài)的上剪刀伸縮桿伸縮量不同,在起毛編織時,上剪刀片和下剪刀片不產生剪切閉合,在正常編織時,上剪刀伸縮桿驅動安裝上剪刀片的夾持座擺轉,使上剪刀片和下剪刀片產生剪切閉合,剪斷緯紗紗頭。機殼1上設置插銷孔,插銷孔中插裝可以軸向移動的工藝插銷22,偏心盤外周面上設置有與工藝插銷對應的工藝插銷槽25,通過工藝插銷插入工藝插銷槽進行偏心盤基準位設定,實現電機角度與織機主軸角度關聯的基準設定。折入邊裝置的左邊裝置鉤針和剪刀數量和右邊裝置相同,區(qū)別在于左邊裝置和右邊裝置的鉤針和剪刀位置相反。折入邊裝置的中間裝置包括一根下剪刀伸縮桿、兩根鉤針伸縮桿和一根上剪刀伸縮桿,每一根鉤針伸縮桿前端都安裝有一鉤針機構,可以實現左、右折入邊編織。所述的支撐軸中間安裝于擺臂上,兩端分別鉸接一根連桿,兩根連桿各自對應與一根鉤針伸縮桿上的旋轉套外周面上的鉸接點鉸接,實現由第三凸輪機構同時驅動兩根鉤針伸縮桿旋轉;夾持座上安裝有一個上剪刀片,上剪刀片兩側各設置一套夾持機構,剪刀座上安裝有一個下剪刀片與上剪刀片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