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紡織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具有抑菌抗菌作用的面料。
背景技術:
天然纖維素雖然具有穿著舒適性、可再生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優點,但在服用過程中,因纖維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較強的吸濕能力,纖維制品極易附著微生物,并為其繁殖和傳播創造條件,從而造成纖維強力的損傷、產生污點和褪色、產生令人不愉快的氣味,甚至造成疾病的傳播,影響人體的健康。因此在纖維素的改性研究中,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實現纖維素的抗菌性能,減少細菌對人體的侵害。而新型的金屬有機化合物作為抗菌材料由于其安全、無毒、高效的抗菌性能,并且其抗菌性能持久穩定,適應性強,不易產生抗藥性,已在開始應用于紡織領域當中。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良好抑菌抗菌作用的面料。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具有抑菌抗菌作用的面料,由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組成:
棉纖維85~120份;滌綸纖維5~18份;甲殼素纖維10~20份;蘆薈纖維2~5份;羅布麻纖維5~15份;抗菌化合物0.2~0.5份,其中,所述抗菌化合物化學式為(C10H14O4N2)(C22H12O4)Ag,C10H14O4N2為乙基 1-(2-乙氧基-2-羰基乙基)-1H-吡唑-3-羧酸酯,C22H12O4為[1,1’-聯萘]-4,4’-二羧酸根,所述抗菌化合為單斜晶系,C2/c空間群,晶胞參數為a=17.154(4) ?,b=13.218(4) ?,c=12.846(3) ?,α=γ=90 o,β=103.531(2) o,V=2912.72(2) ?3。
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面料通過添加新型的抗菌化合物,能夠有效提高面料抑菌率。而且產品生產成本低,舒適度好,附加值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抗菌化合物的配位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說明,實施例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定。
本發明采用的抗菌化合物按照如下方法合成:
將0.5mmol乙基 1-(2-乙氧基-2-羰基乙基)-1H-吡唑-3-羧酸酯、0.5mmol [1,1’-聯萘]-4,4’-二羧酸和0.5mmol硝酸銀溶于10mL乙腈和10mL二甲基乙酰胺的混合溶劑當中,在室溫下攪拌溶解后形成混合液A,然后將所述混合液A在室溫靜置3天后得到混合液B,隨后將混合液B轉移到聚四氟乙烯高壓反應釜中,將其放在180℃烘箱中反應48小時,之后以5℃/小時降至室溫過濾得到所述抗菌化合物。
其中,乙基 1-(2-乙氧基-2-羰基乙基)-1H-吡唑-3-羧酸酯的英文為:ethyl 1-(2-ethoxy-2-oxoethyl)-1H-pyrazole-3-carboxylate,化學結構如下所示:
;
其中,[1,1’-聯萘]-4,4’-二羧酸的英文為:[1,1'-binaphthalene]-4,4'-dicarboxylic acid,化學結構如下所示:
。
然后將所得的抗菌化合物進行單晶表征。
該抗菌化合物的X射線衍射數據是在Bruker Smart Apex CCD面探衍射儀上,用MoKα輻射(λ = 0.71073 ?),以ω掃描方式收集并進行Lp因子校正,吸收校正使用SADABS程序。用直接法解結構,然后用差值傅立葉法求出全部非氫原子坐標,并用理論加氫法得到氫原子位置(C?H 1.083 ?),用最小二乘法對結構進行修正。計算工作在PC機上用SHELXTL程序包完成。
經測試解析可知,該抗菌化合物的化學式為(C10H14O4N2)(C22H12O4)Ag,其中,C10H14O4N2為乙基 1-(2-乙氧基-2-羰基乙基)-1H-吡唑-3-羧酸酯,C22H12O4為[1,1’-聯萘]-4,4’-二羧酸根,所述抗菌化合物為單斜晶系,C2/c空間群,晶胞參數為a=17.154(4) ?,b=13.218(4) ?,c=12.846(3) ?,α=γ=90 o,β=103.531(2) o,V=2912.72(2) ?3,Z=2。
其配位示意圖如圖1所示,銀原子采取6配位的模式,其中每個銀原子分別與2個[1,1’-聯萘]-4,4’-二羧酸上的4個O原子配位和2個乙基 1-(2-乙氧基-2-羰基乙基)-1H-吡唑-3-羧酸酯上的2個O原子配位,[1,1’-聯萘]-4,4’-二羧酸上的羧基采用雙齒螯合模式與銀原子相連。
本發明面料的制備過程采用本技術領域的常規技術即可,在本發明中不再詳細描述。
實施例1
一種具有抑菌抗菌作用的面料,由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組成:
棉纖維100份;滌綸纖維10份;甲殼素纖維15份;蘆薈纖維4份;羅布麻纖維10份;抗菌化合物0.4份。
實施例2
一種具有抑菌抗菌作用的面料,由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組成:
棉纖維88份;滌綸纖維15份;甲殼素纖維18份;蘆薈纖維2份;羅布麻纖維14份;抗菌化合物0.2份。
實施例3
一種具有抑菌抗菌作用的面料,由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組成:
棉纖維116份;滌綸纖維6份;甲殼素纖維6份;蘆薈纖維5份;羅布麻纖維7份;抗菌化合物0.5份。
對比例1
一種具有抑菌抗菌作用的面料,由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組成:
棉纖維100份;滌綸纖維10份;甲殼素纖維15份;蘆薈纖維4份;羅布麻纖維10份。
然后將上述實施例和對比例按照采用國家標準GB/T 20944.3-2008《紡織品抗菌性能的評價第3部分:振蕩法》進行抗菌性定量測試,采用耐洗色牢度試驗機洗滌方法,測試水洗30次后織物的抑菌率,測試結果見表1。
表1抑菌率測試表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形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應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