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印染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棉織物冷軋堆前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通常用于棉織物的漂白劑有過氧化氫、亞氯酸鈉和次氯酸鈉。漂白過程是通過氧化作用將天然色素的發色體系被氧化劑破壞而除去。亞氯酸鈉漂白的白度好,使織物不但手感好,還達到了潔白晶瑩透亮的程度,而且對纖維的損傷也很小,適用于較高檔棉織物的漂白,但是漂白過程中會放出有害氣體CLO2。
次氯酸鈉漂白織物,設備簡單,成本較低,但對退漿、煮練工序的要求較高,因此目前國內外很少使用亞氯酸鈉和次氯酸鈉漂白。由于過氧化氫漂白的織物成本低、白度高、去雜能力強、不易泛黃、手感好,且分解產物之一是水,無公害,在棉織物的漂白工藝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過氧化氫漂白過程中漂液的pH值、溫度和含雜情況都會致使雙氧水過快分解,在漂白過程中,為了使織物獲得良好的灌白效果,減少纖維的損傷,除了適當控制漂液的pH值外,漂液中需要加入一定童的穩定劑。
硅酸鈉(水玻璃)是用于雙氧水漂白常用的穩定劑,其穩定作用佳,織物白度好,且其本身呈堿性,對漂液的pH值有緩沖作用。目前我國中、小型企業大多仍使用硅酸鈉作為過氧化氫穩定劑。硅酸鈉雖然價格低,穩定性能好,但其致命缺點是容易在設備上沉積,形成硅垢。如果硅垢沉積在織物上,還會導致織物皺條、擦傷和手感粗硬,在后序染色及整理時布面容易產生疵點,使產品品質下降。因此未來趨勢是研發新型的氧漂穩定劑來代替傳統的水玻璃。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棉織物冷軋堆前處理工藝,能夠不采用水玻璃氧漂穩定劑。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棉織物冷軋堆前處理工藝,其按照工藝順序,包括布樣準備,浸軋工作液,打卷堆置24小時,95℃以上熱水洗至少3分鐘,冷水洗至少3分鐘,自然晾干,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液為膨潤土中加入0.5-2%燒堿、0.5-2%過氧化氫和水攪拌得到的混合液。
本發明采用的工藝,不使用氧漂穩定劑,其工藝不存在沉淀,對織物無影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實施例1
一種棉織物冷軋堆前處理工藝,其按照工藝順序,包括布樣準備,浸軋工作液,打卷堆置24小時,95℃以上熱水洗至少3分鐘,冷水洗至少3分鐘,自然晾干,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液為膨潤土中加入0.5-2%燒堿、0.5-2%過氧化氫和水攪拌得到的混合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