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易去污紡織品及其應用,具體涉及一種具有防襟污功能的紡織品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污垢的附著是穿著衣服時不可避免的事情。而對于附著在衣領和衣袖部分污垢的去除可以說是關心度很高的課題。目前采用的方法有在穿著之前使用噴霧劑等的保護方法、在洗滌前使用特別洗滌劑進行部分洗滌的方法等,但這些方法都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而且去除效果也不是很理想。這就對織物的易去污性提出了要求。對于織物的易去污性能,是指在污垢沾到織物表面,在正常的洗滌條件下污垢應容易洗凈,同時織物不會吸附洗滌液中的污物而再沾污的一種功能。易去污整理的方法就是在織物表面浸軋一層氟素拒水拒油易去污物質或者親水性高分子物質,以此來改善織物的易洗滌性。
滌棉紡織品由于其穿著舒適性深受大眾的喜愛。滌棉紡織品本身為貼身穿著或需要優良吸水性,所以針對襟污(固體油污)一類的易去污產品,一般不采用氟素拒水拒油易去污加工工藝,而是采用親水性物質附著技術加工,此類織物洗滌前易去污性也僅僅只有3級左右,洗滌耐久性就更加不能滿足需求。因此針對該空白領域開發出滌棉紡織品的親水性防襟污產品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國專利CN102051804A中公開了一種具有潔凈保形功能的滌棉面料,具體通過在整理液中使用美國納米公司的納米易去污劑605B和抗皺整理劑FEL進行加工,這種加工只是賦予滌棉紡織品的一般去污性,對于襟污(油性污垢)的去除效果還稍有欠缺,并且未能改善滌棉紡織品的親水性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對襟污去除效果佳、同時保形效果及親水性優越、加工方法簡單的易去污滌棉紡織品及其應用。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該紡織品由30~90重量%的棉短纖和70~10重量%的聚酯短纖所形成,上述棉短纖上至少附著有N_羥甲基二羥基乙烯脲與羧甲基纖維素鈉的接枝反應物,且上述聚酯短纖上至少附著有親水性聚酯樹脂。一般而言含棉織物都會進行形態安定整理,而形態安定整理后纖維內部都會發生架橋,其親水性及膨潤性都會大幅度下降,導致易去污性能下降。本發明通過使用羧甲基纖維素鈉,使其與形態安定整理劑中的N_羥甲基二羥基乙烯脲在棉短纖上發生架橋反應,并牢固地附著于纖維表面,從而提高洗滌耐久性;羧甲基纖維素鈉中的鈉鹽可以賦予纖維優良的親水性及鎖水性能,提高了纖維與洗滌劑間的親和性;同時羧甲基纖維素鈉本身洗滌時會發生膨潤,可以將纖維表面覆蓋的襟污推離纖維表面,使得表面污垢在洗滌過程中更易除去。而聚酯短纖上的親水性聚酯樹脂的存在可以保證織物在具有易去污性的基礎上還同時具有親水性。
上述N_羥甲基二羥基乙烯脲與羧甲基纖維素鈉的接枝反應物的重量占該紡織品總重量的0.1~2%。如果含量小于0.1%的話,說明N_羥甲基二羥基乙烯脲沒有與羧甲基纖維素鈉充分發生架橋反應,這樣的話一部分N_羥甲基二羥基乙烯脲就可能在纖維內部發生架橋,會降低織物的親水性與易去污性。如果接枝反應物的重量大于2%的話,成本會很高,而且效果也得不到明顯的提高。
上述聚酯短纖上的親水性聚酯樹脂的附著量至少在0.1重量%以上,優選0.5~2重量%。如果附著量低于0.1重量%的話,其親水性能欠佳,而且易去污性也可能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聚酯短纖上還可能附著有羧甲基纖維素鈉。
聚酯短纖為普通聚酯纖維或改性聚酯纖維。
本發明的紡織品的防襟污性在3級以上,優選4級以上,吸水性在1秒以下。
根據JIS L 0217 103法家庭洗滌20回后,該紡織品的防襟污性仍在3級以上,吸水性仍在1秒以下。
選用棉短纖和聚酯短纖進行混紡加工形成混紡紗線后進行織造形成坯布,再對坯布進行燒毛、退漿精練、漂白、絲光、中間定型,然后進行功能性后整理,具體整理工藝為:放入如下加工液中浸軋,再在溫度100~150℃的條件下干燥,再在150℃~200℃的條件下進行定型處理后得到本發明的紡織品;
加工液由下列成分組成:
N_羥甲基二羥基乙烯脲 80~200g/L
羧甲基纖維素鈉 5~20g/L
親水性聚酯樹脂 80~160g/L
熒光增白劑 0~10g/L
架橋劑 0~30g/L
滲透劑 0~5g/L
其余為水。
熒光增白劑為苯并唖唑衍生物或二苯乙烯二磺酸的衍生物,架橋劑為聚氨酯樹脂,滲透劑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本發明的易去污紡織品應用于衣領、衣袖上,能夠防止污垢滲入至纖維內部,在親水性聚酯的作用下能夠很好的去除污垢。
本發明加工方法簡單易行,所得滌棉紡織品襟污去除能力以及親水性能優越,提高了洗滌耐久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說明本發明各項指標的測定方法:
(1)吸水性根據JIS L1097 滴下法測試
(2)家庭洗滌根據JIS L0217 103法
(3)易去污性根據下述方法進行測試
a.準備12cm×24cm以上的測試樣布
b.取油污
c.油彩筆(短峰SH№14;豬毛;京都NAKASATO)、橡膠塞(有機硅、ASONE制造、9號)及油污(合成襟垢);
d.使用油彩筆將油垢均勻涂覆在在橡膠塞上,附著重量為0.0050±0.0005(g/9號橡膠塞);
e.將涂抹均勻的橡膠塞輕輕放置于織物表面,用手固定織物,然后親壓回轉大約10°,將油垢轉移到織物上;
(每水準重復上述操作3回、N數=3)
f.將沾污油垢的織物放置于40℃的烘干機中大約15小時后拿出;
g.在全自動或2槽式的洗滌槽中放入24L溫度為40±2℃的水,及24g花王高活性洗衣粉,放入合起來重量480g的污染后試驗片與負荷布,用洗滌機的強條件進行10分鐘洗滌;
h.30秒脫水后漂洗2分鐘,反復此操作2次;
i.不絞干取出試驗片,用濾紙輕輕按押去水,在水平狀態下自然干燥;
j.洗滌后的試驗片進行評價。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以下實施例中所使用的樹脂如下:
N_羥甲基二羥基乙烯脲(形態安定處理劑,巴斯夫應用化工有限公司制)
滲透劑(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處理劑,明成株式會社制)
羧甲基纖維素鈉A(F_907A,日本第一工業制藥株式會社制)
羧甲基纖維素鈉B(F_SB,日本第一工業制藥株式會社制)
羧甲基纖維素鈉C(F_AG,日本第一工業制藥株式會社制)
羧甲基纖維素鈉D(F_6HS9,日本第一工業制藥株式會社制)
熒光增白劑A(棉用熒光增白劑,亨斯邁紡織染化有限公司制)
熒光增白劑B(滌綸用熒光增白劑,亨斯邁紡織染化有限公司制)
NK GUARD SR_108(親水性聚酯處理劑,日華化學有限公司)
親水性聚酯A(親水性聚酯處理劑,魯道夫化工有限公司制)
親水性聚酯B(親水性聚酯處理劑,日華化學有限公司)
架橋劑(聚氨酯樹脂,京絹化成株式會社制)。
實施例1:
選用普通滌綸短纖重量30%和棉短纖重量70%進行混紡加工形成混紡紗線,再進行織造后形成坯布,然后對坯布進行燒毛、退漿精練、漂白、絲光、中間定型后,采用下列組成的加工液進行功能性后整理:
加工液由下列成分組成:
N_羥甲基二羥基乙烯脲 100g/L
滲透劑 0.5g/L
羧甲基纖維素鈉A 10g/L
親水性聚酯A 120g/L
其余為水;
具體整理工藝為:先將經前處理后的布放入加工液中浸軋,再在溫度130℃的條件下熱處理2分鐘,再在170℃的條件下進行1分鐘定型整理處理后得到本發明的易去污紡織品,所得紡織品棉短纖上附著有2重量%的由N_羥甲基二羥基乙烯脲與羧甲基纖維素鈉形成的接枝反應物,聚酯短纖上附著有1.5重量%的親水性聚酯樹脂。
實施例2:
選用改性滌綸短纖重量50%和棉短纖重量50%進行混紡加工形成混紡紗線,再進行織造后形成坯布,然后對坯布進行燒毛、退漿精練、漂白、絲光、中間定型后,采用下列組成的加工液進行功能性后整理:
加工液由下列成分組成:
N_羥甲基二羥基乙烯脲 160g/L
滲透劑 0.5g/L
羧甲基纖維素鈉B 10g/L
架橋劑 10g/L
親水性聚酯A 120g/L
其余為水;
具體整理工藝為:先將經前處理后的布放入加工液中浸軋,再在溫度130℃的條件下熱處理2分鐘,再在170℃的條件下進行1分鐘定型整理處理后得到本發明的易去污紡織品,所得紡織品棉短纖上附著有1.5重量%的由N_羥甲基二羥基乙烯脲與羧甲基纖維素鈉形成的接枝反應物,聚酯短纖上附著有2重量%的親水性聚酯樹脂。
實施例3:
選用普通滌綸短纖重量60%和棉短纖重量40%進行混紡加工形成混紡紗線,再織造后形成坯布,然后對坯布進行燒毛、退漿精練、漂白、絲光、中間定型后,采用下列組成的加工液進行功能性后整理:
加工液由下列成分組成:
N_羥甲基二羥基乙烯脲 160g/L
羧甲基纖維素鈉C 10g/L
架橋劑 10g/L
親水性聚酯B 100g/L
其余為水;
具體整理工藝為:先將經前處理后的布放入加工液中浸軋,再在溫度130℃的條件下熱處理2分鐘,再在170℃的條件下進行1分鐘定型整理處理后得到本發明的易去污紡織品,所得紡織品棉短纖上附著有1重量%的由N_羥甲基二羥基乙烯脲與羧甲基纖維素鈉形成的接枝反應物,聚酯短纖上附著有0.1重量%的親水性聚酯樹脂。
實施例4:
選用普通滌綸短纖重量70%和棉短纖重量30%進行混紡加工形成混紡紗線,再進行織造后形成坯布,再對坯布進行燒毛、退漿精練、漂白、絲光、中間定型后,采用下列組成的加工液進行功能性后整理:
加工液由下列成分組成:
N_羥甲基二羥基乙烯脲 160g/L
滲透劑 0.5g/L
羧甲基纖維素鈉D 10g/L
架橋劑 10g/L
熒光增白劑A 5g/L
熒光增白劑B 5g/L
親水性聚酯A 120g/L
其余為水;
具體整理工藝為:先將經前處理后的布放入加工液中浸軋,再在溫度130℃的條件下熱處理2分鐘,再在170℃的條件下進行1分鐘定型整理處理后得到本發明的易去污紡織品,所得紡織品棉短纖上附著有0.1重量%的由N_羥甲基二羥基乙烯脲與羧甲基纖維素鈉形成的接枝反應物,聚酯短纖上附著有0.5重量%的親水性聚酯樹脂。
實施例5:
選用普通滌綸短纖重量60%和棉短纖重量40%進行混紡加工形成混紡紗線,再進行織造后形成坯布,然后對坯布進行燒毛、退漿精練、漂白、絲光、中間定型后,采用下列組成的加工液進行功能性后整理:
加工液由下列成分組成:
N_羥甲基二羥基乙烯脲 160g/L
滲透劑 0.5g/L
羧甲基纖維素鈉A 10g/L
架橋劑 10g/L
熒光增白劑A 5g/L
熒光增白劑B 5g/L
親水性聚酯A 120g/L
其余為水;
具體整理工藝為:先將經前處理后的布放入加工液中浸軋,再在溫度130℃的條件下熱處理2分鐘,再在170℃的條件下進行1分鐘定型整理處理后得到本發明的易去污紡織品,所得紡織品棉短纖上附著有0.5重量%的由N_羥甲基二羥基乙烯脲與羧甲基纖維素鈉形成的接枝反應物,聚酯短纖上附著有1重量%的親水性聚酯樹脂。
比較例1:
選用普通滌綸短纖重量30%和棉短纖重量70%進行混紡加工形成混紡紗線,再進行織造后形成坯布,然后對坯布進行燒毛、退漿精練、漂白、絲光、中間定型后,采用下列組成的加工液進行功能性后整理:
加工液由下列成分組成:
N_羥甲基二羥基乙烯脲 100g/L
滲透劑 0.5g/L
NK GUARD SR_108 100g/L
其余為水;
具體整理工藝為:先將經前處理后的布放入加工液中浸軋,再在溫度130℃的條件下熱處理2分鐘,再在170℃的條件下進行1分鐘定型整理處理后得到本發明的易去污紡織品,所得紡織品聚酯短纖上附著有1.5重量%的親水性聚酯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