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服裝制作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實現服裝全自動裁剪、縫紉的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的服裝制作工藝,其工作方式都是使用固定的縫紉設備,縫紉設備上帶有機針和機針驅動機構,驅動機針進行針刺動作。而布料、皮料等在操作人員的控制下,由縫紉設備的送布機構送料產生相對位移,在此過程中,機針反復刺入縫紉物中,并經鉤線機構將縫線留在縫紉物上,完成縫紉。
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數字技術材料打印機來實現的。常在模具制造、工業設計等領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漸用于一些產品的直接制造,已經有使用這種技術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該技術在珠寶、鞋類、工業設計、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車,航空航天、牙科和醫療產業、教育、地理信息系統、土木工程、槍支以及其他領域都有所應用。
世界上第一件3D打印禮服簡直就是一個網狀塑料殼。2013/14秋冬巴黎時裝秀場上,黑色斗篷裙如同鎧甲一般。
基于布料的服裝還是要比塑料、金屬等材料制作的服裝要舒適很多,但是,布料比較柔軟,無法采用現有的3D打印技術進行打印。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實現服裝全自動裁剪、縫紉的方法,能夠方便地利用布料進行服裝的自動縫制,比傳統3D打印的衣服要舒適。本發明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實現服裝全自動裁剪、縫紉的方法,包括:在計算機的控制下,從不同的布料盒組取出不同材質的布料,其中,所述布料盒中的布料卷在冷凍室內的引導卷輪的帶動下向蒸汽加濕室供應布料;所述布料先通過蒸汽加濕室,所述蒸汽加濕室對布料進行加濕;加濕后的布料送入冷凍室后冷卻凝結成板狀,便于后續機械手抓取及固定;不同尺寸的冷凍布料塊,按照設計圖紙進行裁剪;在計算機的控制下,縫紉機將裁剪好的冷凍布料塊,按照設定好的先后循序逐個進行縫紉、拼接。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縫紉完成后,對服裝進行加熱烘干處理,完成加工制作。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蒸汽加濕室中有上下兩排水蒸汽噴壺,布料從上下兩排水蒸汽噴壺的中間經過,所述水蒸汽噴壺的蒸汽噴射孔對布料進行均勻加濕。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利用激光切割機或者直線鋸進行裁剪。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能夠方便地利用布料進行服裝的自動裁剪和縫紉,比傳統3D打印的衣服要舒適。本發明節能環保,實現方式簡單。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實現服裝全自動裁剪、縫紉的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本發明的實現服裝全自動裁剪、縫紉的方法,如附圖1所示,包括如下步驟:
S1:在計算機的控制下,從不同的布料盒組取出不同材質的布料,其中,所述布料盒中的布料卷在冷凍室內的引導卷輪的帶動下向蒸汽加濕室供應布料。
S2:所述布料先通過蒸汽加濕室,所述蒸汽加濕室對布料進行加濕。
S3:加濕后的布料送入冷凍室后冷卻凝結成板狀,便于后續機械手抓取及固定。
S4:不同尺寸的冷凍布料塊,按照設計圖紙進行裁剪。
S5:在計算機的控制下,縫紉機將裁剪好的冷凍布料塊,按照設定好的先后循序逐個進行縫紉、拼接。
其中,布料盒組:由若干個不同的布料盒組成,每個布料盒由3個串聯的倉室組成:布料室、蒸汽加濕室、冷凍室;布料室內的布料卷在引導卷輪的帶動下可以向左側的蒸汽加濕室供應布料。蒸汽加濕室中有上下兩排水蒸汽噴壺,布料首先從上下兩排水蒸汽噴壺的中間經過,所述水蒸汽噴壺的蒸汽噴射孔對布料進行均勻加濕。然后布料被送進冷凍室,在冷凍室的入口處設計上下兩個網狀滾輪,加濕后布料從上下兩個網狀滾輪的中間經過,冷空氣從網狀滾輪內部經過網孔均勻鋪灑在加濕后的布料上,布料冷卻后凝結成板狀,便于后續機械手抓取及固定。
裁剪機:根據計算機的控制,從不同的布料盒組取出不同材質、不同尺寸的冷凍布料塊,然后按照設計圖紙進行裁剪,裁剪設備可以用激光切割機或者直線鋸。
縫紉機:對裁剪好的冷凍布料塊,在計算機的控制下,按照設定好的先后循序逐個進行縫紉、拼接。
烘干機:縫紉完成后,對服裝進行加熱烘干處理,完成加工制作。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