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皮革,尤其涉及一種能阻止汗液浸入其內部的皮革;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含有防汗皮革的穿戴式終端。
背景技術:
目前穿戴類(例如:手表)PU或真皮等皮革戴在手腕上后,人體的汗液會浸入皮料內部。因人體汗液中含有乳酸、鹽類等物質,當進入皮料內部后容易滋生細菌而導致皮料散發出臭味,嚴重影響使用者感受,甚至縮短皮革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皮革,其能阻止汗液浸入皮革內部,進而延長了皮革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種穿戴式終端,其所用皮革能阻止汗液浸入皮革內部,進而延長了穿戴式終端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能阻止汗液浸入其內部的穿戴式終端的皮革,包括PU人造革層,所述PU人造革層的下表面設有第一有機樹脂防汗層。
優選的,所述PU人造革層的上表面設有第二有機樹脂防汗層。第二有機樹脂防汗層的設置一方面可進一步阻止汗液浸入位于PU人造上方的功能層,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諸如雨水的外部液體浸入PU人造革層內,進一步延長了皮革的使用壽命。
上述技術方案提及的第一有機樹脂防汗層、第二有機樹脂防汗層的主要成分為有機樹脂。只要含有有機樹脂,且具有防汗功能的防汗層都屬于本實用新 型第一有機樹脂防汗層、第二有機樹脂防汗層的保護范圍,例如對聚氨酯進行改性的防水聚氨酯樹脂。
優選的,所述第一有機樹脂防汗層、第二有機樹脂防汗層的厚度分別為0.01~0.1mm,優選為0.02~0.08mm,進一步優選為0.05~0.08mm,上述厚度既能保證防汗效果,又能保證皮革整體的厚度。
第一有機樹脂防汗層、第二有機樹脂防汗層的厚度具體可以為0.015mm、0.02mm、0.025mm、0.03mm、0.035mm、0.04mm、0.045mm、0.05mm、0.055mm、0.06mm、0.065mm、0.07mm、0.075mm、0.08mm、0.085mm、0.09mm或0.095mm。
優選的,所述第二有機樹脂防汗層的上面設有聚氨酯層,聚氨酯層為皮革的外表層,可以對皮革起到保護作用,同時可體現皮革的舒適性。
優選的,所述第二有機樹脂防汗層與聚氨酯層之間設有透氣層,透氣層有利于排除PU人造革層內的濕氣。
優選的,所述透氣層的厚度為0.1~0.8mm,具體可以為0.15mm、0.2mm、0.25mm、0.3mm、0.35mm、0.4mm、0.45mm、0.5mm、0.55mm、0.6mm、0.65mm、0.7mm或0.75mm。
優選的,所述聚氨酯層的厚度為0.1~0.2mm,該厚度的聚氨酯層既能起到較佳的保護作用,同時保證皮革整體的厚度。聚氨酯層的厚度具體可以為0.11mm、0.12mm、0.13mm、0.14mm、0.15mm、0.16mm、0.17mm、0.18mm或0.19mm。
優選的,所述PU人造革層為羊巴革層,羊巴革皮質柔軟且成本低。
優選的,所述PU人造革層的厚度為0.3~0.5mm,例如可以為0.31mm、0.32mm、0.33mm、0.34mm、0.35mm、0.36mm、0.37mm、0.38mm、 0.39mm、0.4mm、0.41mm、0.42mm、0.43mm、0.44mm、0.45mm、0.46mm、0.47mm、0.48mm或0.49mm。
一種含有上述皮革的諸如智能手表的穿戴式終端。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皮革在PU人造革層的下表面設置了第一有機樹脂防汗層,其可以有效防止汗液或其他液體浸入PU人造革內部,進行實現防汗功能;同時,本皮革不會散發臭味。
本皮革可應用于穿戴設備,例如普通手表,也可以應用于穿戴式終端,例如智能手表。將本皮革應用于諸如智能手表的穿戴式終端時,設置有第一有機樹脂防汗層的那一面與使用者皮膚接觸,從而可以防止人體汗液浸入皮革內部,進而能有效延長穿戴式終端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皮革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2皮革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3皮革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本實用新型所提及的“上”、“下”等方位的參考標準為皮革的使用狀態,接觸人體肌膚的方向為下,而遠離人體肌膚的方向為上。“上”、“下”的具體標準參考附圖1。
實施例1
本實施例的皮革,如圖1所示,包括從上至下依次層疊的聚氨酯層1、透氣層2、第二有機樹脂防汗層3、PU人造革層4和第一有機樹脂防汗層5,其中,PU人造革層4具體為質地柔軟、成本低的羊巴革層。
其中,聚氨酯層1的厚度為0.1mm,透氣層2的厚度為0.1mm,第一有機樹脂防汗層5、第二有機樹脂防汗層3的厚度分別為0.01mm,PU人造革層4的厚度為0.3mm。
本實施例各層之間的連接方式可采用現有的常規連接方式,例如黏接、縫合等。本實施例具體采用聚丙烯酸黏合劑將各層連接于一體。
本實施例的皮革既能有效防止人體汗液浸入PU人造革層4,同時還能防止諸如雨水的外界液體浸入PU人造革層4,即具有一定的防水功能。另外,本實施例的皮革能通過透氣層2及時、有效的排除PU人造革層4內的濕氣,即本實施例的皮革還具有一定的祛濕功能。
本實施例的皮革可應用于穿戴式產品,例如制作為手表的表帶、眼鏡鏡腿外的皮革包覆層、手套的皮革層等;當然,本實施例的皮革還應用于智能的穿戴式終端,其具體應用參照上述的穿戴式產品。其中,第一有機樹脂防汗層5直接與人體接觸。
實施例2
本實施例的皮革如圖2所示,其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PU人造革層4的上表面沒有設置第二有機樹脂防汗層,即透氣層2直接設置于PU人造革層4的上表面。
另外,聚氨酯層1的厚度為0.15mm,透氣層2的厚度為0.5mm,第一有機樹脂防汗層5的厚度分別為0.05mm,PU人造革層4的厚度為0.4mm。
本實施例的皮革只能有效防止人體汗液浸入PU人造革層4,不能有效防止諸如雨水的外界液體浸入PU人造皮革層。即本實施例的皮革防水功能不足。
實施例3
本實施例的皮革如圖3所示,其與實施例2不同之處在于:PU人造革層4 的上表面沒有設置第二有機樹脂防汗層和透氣層,即聚氨酯層1直接設置于PU人造革層4的上表面。
另外,聚氨酯層1的厚度為0.2mm,第一有機樹脂防汗層5的厚度分別為0.1mm,PU人造革層4的厚度為0.5mm。
本實施例的皮革只能有效防止人體汗液浸入PU人造革層4,不能有效防止諸如雨水的外界液體浸入PU人造皮革層,且不能有效排除PU人造皮革層的濕氣。即本實施例的皮革防水、祛濕功能不足。
以上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