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圓織機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發信圈及其圓織機的梭子。
背景技術:
圓織機通常用來編織塑料編織袋、集裝袋燈。它主要由經紗架、主機、提升、收卷等部分組成,圓織機上的梭子主要包括梭臂、梭臂套管、固定架、固定套、發信圈(緩沖塊)及拉簧,梭臂固定在梭臂套管上,穿絲環固定在固定套上,固定轉動安裝在固定架上。拉簧的兩端分別與固定套和固定架固定連接。為節約成本,編織所用的塑料扁絲經常會采用摻入回料或碳酸鈣的塑料扁絲,這種塑料扁絲比較硬且表面粗糙,在編織時對穿絲環的摩擦較大,因此,發信圈極易損壞。由于在更換穿絲環時,需要停機,會降低圓織機的生產效率,增加編織袋的生產成本。因此,穿絲環內需要有較好的耐磨性。
眾所周知,陶瓷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因此,在編織機領域,類似于發信圈之類的穿絲環,國內外普遍采用陶瓷制成。現有的圓織機發信圈的穿絲環也是由陶瓷制成的。穿絲環通過注射機和模具將其注塑在塑料內,如果穿絲環尺寸略微偏大一小點時,在穿絲環注塑的過程中就容易將陶瓷穿絲環壓裂,這樣的發信圈在使用過程中陶瓷穿絲環就容易碎裂。另外,在圓織機編織時,由于固定套材質為塑料,耐磨性不好,固定套內孔磨損后,固定套內孔與固定架的間隙增大,發信圈工作過程中即會有晃動,從而導致穿絲環經常會和梭臂碰撞,陶瓷穿絲環在于梭臂不斷的碰撞中也容易碎裂。由于目前企業經常摻入回料或碳酸鈣的塑料扁絲,這樣塑料扁絲織造過程中,粉塵較多,因而固定套內孔與固定架之間也不適合安裝軸承來提高這一部位的耐磨性,否則,粉塵進入軸承內部,軸承使用壽命也不高,反而多增加一個易損件,增加生產成本,綜上多 種因素造成目前的發信圈更換頻率依舊非常高;目前市場上出現的金屬穿絲環雖然強度高,不易碎裂,但經試驗其不耐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發信圈使用壽命低的問題,現提供一種強度高且耐磨損的發信圈。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發信圈,包括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上固定有金屬材質的金屬穿絲環,所述金屬穿絲環的內圈遠離固定套的一側覆蓋有陶瓷材質的陶瓷板。
由于在圓織機上發信圈的內圈遠離固定套的一側是與緯絲接觸,本方案中通過在金屬穿絲環的內圈遠離固定套的一側固定陶瓷材質的陶瓷板,金屬穿絲環為陶瓷板提供高的強度,陶瓷板自身具有高耐磨性,其中金屬材質的穿絲環在發信圈注塑成型過程中具有較好的韌性,不會產生裂紋,提高發信圈使用壽命;由于陶瓷的耐磨性好,因此,具有高耐磨性的金屬穿絲環和陶瓷板的結合體在使用中不易因緯絲的摩擦而留下割痕,從而導致在編織過程中緯絲容易斷裂
為了便于將陶瓷板固定,同時提高耐磨性,進一步地,所述陶瓷板的一側延伸有第一側翼,所述第一側翼靠近所述陶瓷板的一側與所述金屬穿絲環的外表面接觸。
為了提高陶瓷板在金屬穿絲環上的穩固型,同時提高耐磨性,進一步地,所述陶瓷板上遠離第一側翼的一側延伸有第二側翼,所述陶瓷板、第一側翼及第二側翼之間形成U型,所述U型的開口端插設在金屬穿絲環上。
優選地,所述陶瓷板圍合成與金屬穿絲環內圈相匹配的筒狀。
進一步地,所述陶瓷板的一側延伸有基座,所述基座固定在所述金屬穿絲環的外表面。
由于金屬穿絲環與基座都屬于剛性件,兩個剛性件結合在一起,金屬穿絲環與基座之間必然會存在間隙,如此,在發信圈振動時,金屬穿絲環與基座之間必然會發生碰撞,從而導基座的碎裂,進一步地,所述基座與所述金屬穿絲環之間涂覆有膠水。
進一步地,所述基座與金屬穿絲環之間設置有緊固螺釘,通過在金屬穿絲環和基座之間同時設置膠水和緊固螺釘雙重保證了基座與金屬穿絲環之間的連接強度。
優選地,所述陶瓷板、第一側翼和第二側翼一體成型。
優選地,所述陶瓷板和基座一體成型。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圓織機的梭子,包括梭臂套管,所述梭臂套管的側面固定有固定架,該圓織機的梭子還包括上述的發信圈,所述固定套轉動安裝在所述固定架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發信圈預先將金屬穿絲環注塑在固定套內,由于金屬穿絲環具有較好的韌性,在注塑過程中不會產生裂紋,然后將陶瓷板固定在金屬穿絲環的內圈上,陶瓷板提供高耐磨性,預防緯絲的割痕,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成本低,大大提高了發信圈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發信圈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陶瓷板、第一側翼及第二側翼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2的發信圈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2的發信圈爆炸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中圓織機的梭子示意圖。
圖中:1、固定套,2、金屬穿絲環,3、陶瓷板,311、第一側翼,312、第二側翼,321、基座,4、緊固螺釘,5、梭臂套管,6、固定架。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實施例1
如圖1和2所示,一種發信圈,包括固定套1,所述固定套1上固定有金屬材質的金屬穿絲環2,金屬穿絲環2材質可以為低碳鋼、高碳鋼、耐磨合金鋼或粉末冶金,其中低碳鋼的可表面電鍍或涂覆有耐磨層,或具有滲氮層或滲碳層,所述金屬穿絲環2的內圈遠離固定套1的一側覆蓋有陶瓷材質的陶瓷板3。
所述陶瓷板3的一側延伸有第一側翼311,所述第一側翼311靠近所述陶瓷板3的一側與所述金屬穿絲環2的外表面接觸。
所述陶瓷板3上遠離第一側翼311的一側延伸有第二側翼312,所述陶瓷板3、第一側翼311及第二側翼312之間形成U型,所述U型的開口端插設在金屬穿絲環2上,陶瓷板3、第一側翼311和第二側翼312一體成型。
陶瓷板3、第一側翼311及第二側翼312與金屬穿絲環2之間通過膠水或/和螺釘固定。
本實施例中在陶瓷板3的兩側增設第一側翼311和第二側翼312使其整體呈U型,一方面可提高陶瓷板3在金屬穿絲環2上的牢固性,另一方面陶瓷板3為發信圈提供其所需的高耐磨性,且單獨的陶瓷板3制造工藝較為簡單,容易加工制造。
實施例2
如圖3和4所示,一種發信圈,包括固定套1,所述固定套1上固定有金屬材質的金屬穿絲環2,金屬穿絲環2材質可以為低碳鋼、高碳鋼、耐磨合金鋼或粉末冶金,其中低碳鋼的可表面電鍍或涂覆有耐磨層,或具有滲氮層或滲碳層,所述金屬穿絲環2的內圈遠離固定套1的一側覆蓋有陶瓷材質的陶瓷板3。
所述陶瓷板3圍合成與金屬穿絲環2內圈相匹配的筒狀,所述陶瓷板3的一側延伸有基座321,所述基座321固定在所述金屬穿絲環2的外表面,陶瓷板3和基座321一體成型。
由于金屬穿絲環2與基座321都屬于剛性件,兩個剛性件結合在一起,金屬穿絲環2與基座321之間必然會存在間隙,如此,在發信圈振動時,金屬穿絲環2與基座321之間必然會發生碰撞,從而導基座321的碎裂,進一步地,所述基座321與所述金屬穿絲環2之間涂覆有膠水。
所述基座321與金屬穿絲環2之間設置有緊固螺釘4,通過在金屬穿絲環2和基座321之間同時設置膠水和緊固螺釘4雙重保證了基座321與金屬穿絲環2之間的連接強度,陶瓷板3與金屬穿絲環2之間也可涂覆膠水。
本實施例中通過增設基座321有效的提高陶瓷板3在金屬穿絲環2上的牢固度,也便于將陶瓷板3固定在金屬穿絲環2上,同時提高金屬穿絲環2表面 的耐磨性,使得基座321、陶瓷板3和金屬穿絲環2的結合體同時具備高的強度和耐磨性。
實施例3
如圖5所示,一種圓織機的梭子,包括梭臂套管5,所述梭臂套管5的側面固定有固定架6,該圓織機的梭子還包括上述實施例1或2中的發信圈,所述固定套1轉動安裝在所述固定架6上。
以最佳實施例2來闡述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過在金屬穿絲環2和基座321之間同時設置膠水和緊固螺釘4雙重保證了基座321與金屬穿絲環2之間的連接強度,其中,膠水可以消除金屬穿絲環2與基座321之間的間隙,防止金屬穿絲環2與基座321兩個剛性件在振動時相互碰撞,由于金屬穿絲環2表面固定有陶瓷材質的基座321,基座321上具有插設在金屬穿絲環2內圈的陶瓷板3,因此金屬穿絲環2、基座321及陶瓷板3的結合體同時具備高的強度和高耐磨性,其中,金屬穿絲環2在發信圈注塑成型過程中具有較好的韌性,不會產生裂紋,提高發信圈使用壽命;由于陶瓷的耐磨性好,因此,金屬穿絲環2、基座321及陶瓷板3的結合體在使用中不易因緯絲的摩擦而留下割痕,從而導致在編織過程中緯絲容易斷裂。
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