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衣物烘干裝置及洗干一體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衣物烘干裝置及洗干一體機,衣物烘干裝置包括用于放置待烘干衣物的桶體,以及與桶體連通的烘干風道,沿桶體的出風口至桶體的進風口,烘干風道包括依次設置的冷凝器、烘干風機及加熱器;桶體連接有排水組件,冷凝器生成的冷凝水排出至排水組件,衣物烘干裝置還包括冷卻循環組件,冷卻循環組件包括用于連通排水組件和冷凝器的循環管,循環管連接有循環泵,循環泵用于將排水組件中的水通過循環管循環至冷凝器。冷卻循環組件可以將排水組件中與冷凝器中的水進行循環利用,以節約用水,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專利說明】
一種衣物烘干裝置及洗干一體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衣物清潔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衣物烘干裝置及洗干一體機。
【背景技術】
[0002]由于現有洗衣機洗完衣物后,衣物一般處于濕的狀態。為了使衣物迅速變干,現在一般通過單獨的衣物烘干裝置或者集成洗衣和干衣功能的洗干一體機對衣物進行烘干。衣物烘干裝置包括烘干風道和用于承裝衣物的桶體。烘干風道包括依次設置的冷凝器、烘干風機及加熱器,桶體連接有用于排水的排水組件,冷凝器的水排出至排水組件。烘干時,加熱器和烘干風機運行,進水閥進水至冷凝器,烘干風機產生的氣流經過桶體時,帶走衣物的濕氣,形成濕熱的氣流,濕熱的氣流進入冷凝器后,與冷凝器中的冷水進行冷熱交換,熱交換后的冷凝水和進水閥進入冷凝器中的水一起流入桶體底部的排水組件,通過排水組件排出,去除冷凝水的氣流經過加熱器加熱后再次進入桶體。但是,由于冷凝水和通過進水閥進入冷凝器的水會直接通過排水組件排出,整個烘干過程,需要大量水進入冷凝器以起到冷凝效果,因而,大量水和冷凝水通過排水組件直接排出,導致水資源浪費嚴重。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衣物烘干裝置,解決了現有衣物烘干裝置將冷凝器排水的水直接通過排水組件排出,造成水資源浪費嚴重的技術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0005]—種衣物烘干裝置,其包括用于放置待烘干衣物的桶體,以及與所述桶體連通的烘干風道,沿所述桶體的出風口至所述桶體的進風口,所述烘干風道內依次設置冷凝器、烘干風機及加熱器;所述桶體連接有排水組件,所述冷凝器生成的冷凝水排出至所述排水組件,所述衣物烘干裝置還包括冷卻循環組件,所述冷卻循環組件包括用于連通所述排水組件和冷凝器的循環管,所述循環管連接有循環栗,所述循環栗用于將所述排水組件中的水通過循環管循環至所述冷凝器。
[0006]同時,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了一種洗干一體機,解決了現有洗干一體機將冷凝器排水的水直接通過排水組件排出,造成水資源浪費嚴重的技術問題。
[0007]—種洗干一體機,所述洗干一體機包括箱體、位于箱體內的上述衣物烘干裝置。
[000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衣物烘干裝置和洗干一體機均包括冷卻循環組件,冷卻循環組件的循環管與排水組件和冷凝器連通,循環管連接有循環栗,循環栗用于將排水組件中的水通過循環管循環至冷凝器。因而,冷卻循環組件可以將排水組件中與冷凝器中的水進行循環利用,以減少進水閥進至冷凝器的水量,達到節約用水的效果,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0009]結合附圖閱讀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后,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特點和優點將變得更加清楚。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衣物烘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
[0011 ]圖2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散熱件展開后與循環管的組裝圖。
[0012]圖3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洗干一體機的結構簡圖。
[0013]圖中附圖標記為:
[0014]1、烘干風道;
[0015]2、冷凝器;
[0016]31、排水管;
[0017]41、循環管;411、第一循環管部;412、第二循環管部;42、循環栗;
[0018]5、散熱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實施例1
[0020]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提出了一種衣物烘干裝置,為一個獨立的烘干設備,用于對洗衣機洗衣脫水后的濕的衣物進行烘干。衣物烘干裝置包括箱體(圖中未示出)、位于箱體內的用于放置待烘干衣物的桶體(圖中未示出)、以及與桶體連通的烘干風道1,沿桶體的出風口至桶體的進風口,烘干風道I包括依次設置冷凝器2、烘干風機(圖中未示出)及加熱器(圖中未示出)。在桶體的底部連接有排水組件,冷凝器2的水排出至排水組件,排水組件用于將冷凝器2的水排出。
[0021]排水組件包括排水管31和與排水管31相接的排水栗(圖中未示出)。當排水栗啟動時,排水栗將排水管31中的水排出;當排水栗關閉時,水留存在排水管31中。
[0022]本實施例的重點在于,衣物烘干裝置還包括冷卻循環組件,冷卻循環組件用于將冷凝器排出至排水組件的溫度稍高的水進行冷卻,冷卻后的水進入冷凝器2進行循環利用,以減少進水閥進至冷凝器的水量,達到節約用水的效果,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0023]具體的,冷卻循環組件包括用于連通排水組件和冷凝器2的循環管41,循環管41連接有循環栗42,循環栗42用于將排水組件中的水通過循環管41循環至冷凝器2。因而,循環管41和循環栗42實現了水在排水組件和冷凝器2之間循環的作用。
[0024]本實施例中,循環栗42設置于排水管31上,并位于排水栗的上游。循環管41的一端與循環栗42相接,另一端與冷凝器2相接。循環栗42工作時,將排水管31中的水通過循環管41循環至冷凝器2內,冷凝器2的水又流至排水管31中。
[0025]為了提高循環管41的冷卻效果,以保證水在從排水組件循環至冷凝器2的過程中能夠得到充分的冷卻,以使冷卻后的水進入冷凝器2,從而保證冷卻后的水在冷凝器2中與濕熱的氣流進行熱交換的功能,進而提高冷凝效果、加快烘干速度,本實施例對循環管41進行了特殊設計。
[0026]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主要通過如下兩點提高循環管41的冷卻效果。
[0027]一、循環管41包括彎折至箱體的底部形成與箱體底部接觸的第一循環管部411。第一循環管部411與箱體底部接觸,可以增大第一循環管部411的散熱面積,以提高散熱效果。
[0028]優選的,箱體底部為金屬材質,第一循環部411為金屬管,以進一步提高散熱效果。
[0029]二、冷卻循環組件包括散熱件5,循環管41包括設置于散熱件5上的第二循環管部412。第二循環管部412與散熱件5接觸,可以增大第二循環管部412的散熱面積,以提高散熱效果。
[0030]由于衣物烘干裝置內部空間有限,為了減小散熱件5占用的空間,散熱件5卷曲為管狀。第二循環管部412繞設于管狀金屬散熱件5的內壁上。
[0031]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第二循環管部412繞設于管狀金屬散熱件5的內壁上的繞設方式為:第二循環管412包括平行設置在管狀金屬散熱件5徑向方向上的多個直線段,相鄰兩直線段之間通過弧線段相接。當然,第二循環管部412也可采用其他方式繞設于管狀金屬散熱件5的內壁上,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0032]優選的,散熱件5為管狀金屬散熱件,第二循環管部412為金屬管,以進一步提高散熱效果。
[0033]對循環管41其他部分的材質不做限定,可以為普通塑料材質。當然也可以為金屬材質,以提高循環管內水的冷卻速度。
[0034]衣物烘干裝置使用時,將洗衣機甩干后的衣物放至桶體。關閉排水栗,控制加熱器和烘干風機運行,烘干風機產生的氣流在烘干風道I和桶體之間循環,加熱器用于對氣流進行加熱。在烘干風機的作用下,干燥的氣流經過加熱器加熱后進入桶體,帶走衣物上殘留的水形成濕熱的氣流,濕熱的氣流經過冷凝器2時,濕熱的氣流與從進水閥進水至冷凝器2的水進行熱交換,將濕熱氣流中的水冷凝生成冷凝水,熱交換后的冷凝水和進水閥進入冷凝器中的水一起流入桶體底部的排水組件,去除冷凝水的干燥的氣流經過加熱器加熱后再次進入桶體。而排水組件中的水通過循環栗42、循環管41冷卻循環至冷凝器2,依次循環,直至衣物烘干。
[0035]實施例2
[0036]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出了一種洗干一體機,包括箱體和位于箱體內的洗衣裝置和衣物烘干裝置,洗衣裝置用于對衣物進行清洗,衣物烘干裝置用于對清洗完成的衣物進行烘干。
[0037]洗衣裝置包括洗衣桶,洗衣桶上設置有出風口和進風口,出風口和進風口均與衣物烘干裝置連通。
[0038]衣物烘干裝置包括與洗衣桶連通的烘干風道,沿洗衣桶的出風口至桶體的進風口,烘干風道I包括依次設置冷凝器2、烘干風機(圖中未示出)及加熱器(圖中未示出)。在洗衣桶的底部連接有排水組件,冷凝器2的水排出至排水組件。
[0039]排水組件包括排水管31和與排水管31相接的排水栗(圖中未示出)。當排水栗啟動時,排水栗將排水管31中的水排出;當排水栗關閉時,水留存在排水管31中。
[0040]本實施例的重點在于,衣物烘干裝置還包括冷卻循環組件,冷卻循環組件用于將冷凝器排出至排水組件的溫度稍高的水進行冷卻,冷卻后的水進入冷凝器2進行循環利用,以減少進水閥進至冷凝器的水量,達到節約用水的效果,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0041]具體的,冷卻循環組件包括用于連通排水組件和冷凝器2的循環管41,循環管41連接有循環栗42,循環栗42用于將排水組件中的水通過循環管41循環至冷凝器2。因而,循環管41和循環栗42實現了水在排水組件和冷凝器2之間循環的作用。
[0042]本實施例中,循環栗42設置于排水管31上,并位于排水栗的上游。循環管41的一端與循環栗42相接,另一端與冷凝器2相接。循環栗42工作時,將排水管31中的水通過循環管41循環至冷凝器2內,冷凝器2的水又流至排水管31中。
[0043]為了提高循環管41的冷卻效果,以保證水在從排水組件循環至冷凝器2的過程中能夠得到充分的冷卻,以使冷卻后的水進入冷凝器2,從而保證冷卻后的水在冷凝器2中與濕熱的氣流進行熱交換的功能,以提高冷凝效果,進而加快烘干速度,本實施例對循環管41進行了特殊設計。
[0044]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主要通過如下兩點提高循環管41的冷卻效果。
[0045]一、循環管41包括彎折至箱體的底部形成與箱體底部接觸的第一循環管部411。第一循環管部411與箱體底部接觸,可以增大第一循環管部411的散熱面積,以提高散熱效果。
[0046]優選的,箱體底部為金屬材質,第一循環不411為金屬管,以進一步提高散熱效果。
[0047]二、冷卻循環組件包括散熱件5,循環管41包括設置于散熱件5上的第二循環管部412。第二循環管部412與散熱件5接觸,可以增大第二循環管部412的散熱面積,以提高散熱效果。
[0048]由于洗干一體機內部空間有限,為了減小散熱件5占用的空間,散熱件5卷曲為管狀。第二循環管部412繞設于管狀金屬散熱件5的內壁上。
[0049]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第二循環管部412繞設于管狀金屬散熱件5的內壁上的繞設方式為:第二循環管412包括平行設置在管狀金屬散熱件5徑向方向上的多個直線段,相鄰兩直線段之間通過弧線段相接。當然,第二循環管部412也可采用其他方式繞設于管狀金屬散熱件5的內壁上,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0050]優選的,散熱件5為管狀金屬散熱件,第二循環管部412為金屬管,以進一步提高散熱效果。
[0051]對循環管41其他部分的材質不做限定,可以為普通塑料材質。當然也可以為金屬材質,以提高循環管內水的冷卻速度。
[0052]洗干一體機使用時,首先通過洗衣裝置進行洗衣,洗衣完畢后進行衣物烘干。衣物烘干時,關閉排水栗,控制加熱器和烘干風機運行,烘干風機產生的氣流在烘干風道I和洗衣桶之間循環,加熱器用于對氣流進行加熱。在烘干風機的作用下,干燥的氣流經過加熱器加熱后進入加熱桶,帶走衣物上殘留的水形成濕熱的氣流,濕熱的氣流經過冷凝器2時,濕熱的氣流與從進水閥進水至冷凝器2的水進行熱交換,將濕熱氣流中的水冷凝生成冷凝水,熱交換后的冷凝水和進水閥進入冷凝器中的水一起流入洗衣桶底部的排水組件,去除冷凝水的干燥的氣流經過加熱器加熱后再次進入洗衣桶。而排水組件中的水通過循環栗42、循環管41冷卻循環至冷凝器2,依次循環,直至衣物烘干。
[0053]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主權項】
1.一種衣物烘干裝置,其包括用于放置待烘干衣物的桶體,以及與所述桶體連通的烘干風道,沿所述桶體的出風口至所述桶體的進風口,所述烘干風道包括依次設置的冷凝器、烘干風機及加熱器;所述桶體連接有排水組件,所述冷凝器生成的冷凝水排出至所述排水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烘干裝置還包括冷卻循環組件,所述冷卻循環組件包括用于連通所述排水組件和冷凝器的循環管,所述循環管連接有循環栗,所述循環栗用于將所述排水組件中的水通過循環管循環至所述冷凝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烘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循環組件包括散熱件,部分所述循環管設置于所述散熱件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烘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件為管狀金屬散熱件,部分所述循環管繞設于所述管狀金屬散熱件的內壁上;繞設于所述管狀金屬散熱件的內壁上的部分循環管為金屬管。4.一種洗干一體機,其包括箱體、位于箱體內的如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衣物烘干裝置。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洗干一體機,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循環管彎折至所述箱體的底部,并與所述箱體的底部接觸。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洗干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的底部為金屬材質,與箱體底部接觸的循環管為金屬管。
【文檔編號】D06F58/02GK205711468SQ201620558654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2日
【發明人】王瑩瑩, 石偉澤, 劉玉春
【申請人】海信(山東)冰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