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手工裁剪的布料裁剪臺。
背景技術:
目前,在服裝設計、制造廠中,必不可少需要對布料進行剪裁,而剪裁一般都在裁剪臺上完成。裁剪臺的大小一般在購買時已經確定,無法進行更改,但是在實際裁剪時,布料往往有大有小,當布料過大時,必然會對其進行折疊或部分延伸出裁剪臺,這樣會對裁剪過程造成一定的困擾,出現尺寸不準或裁剪壞等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布料裁剪臺。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結構改進的布料裁剪臺,包括臺面以及用于支撐臺面的支撐腳,所述臺面的左、右邊緣處設有至少一個可翻折的第一延伸部;所述臺面的前、后邊緣處設有至少一個可翻折的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的長度等于臺面的長度與第一延伸部的寬度之和;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下表面與臺面的下表面合頁連接,且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下表面分別設有一定位槽,所述支撐腳上還設有對應的活動桿,該活動桿的一端轉動連接于支撐腳上,另一端可嵌入定位槽內。
進一步的,所述臺面的左、右側邊緣處各設有一個長方形的第一延伸部。
進一步的,所述臺面的左、右邊緣處各設有對應的第一延伸部;所述臺面的前、后邊緣處各設有對應的第二延伸部。
更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上表面上設有標尺刻度。
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的描述可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的布料裁剪臺,能夠根據待裁剪布料的面積適時作出調整,當布料較小時關閉延伸部;當布料較大時則打開延伸部,確保整塊布料位于臺面上,從而便于裁剪工作的順利進行。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而且使用較為簡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背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一
同時參照圖1和圖2,一種結構改進的布料裁剪臺,包括長方形的臺面1以及用于支撐臺面1的四個支撐腳2,所述臺面1的右側邊緣處設有一個可翻折的長方形第一延伸部3,所述第一延伸部3的下表面與臺面1的下表面通過合頁4連接,第一延伸部3的下表面設有一定位槽31,所述支撐腳2上還設有對應的活動桿5,該活動桿5的一端轉動連接于支撐腳2上,另一端可伸入定位槽31內。活動桿5可在支撐腳2上隨意轉動,當布料較大需要打開第一延伸部3時,只需先將第一延伸部3抬起,然后將活動桿5伸入定位槽31內,這樣便可擴大臺面1的面積;當布料較小時,可現將第一延伸部3抬起,這時活動桿5便會掉落出定位槽31外,第一延伸部3也會翻折成與臺面呈90°角。
繼續參照圖1和圖2,所述臺面1的前側邊緣處設有一個可翻折的長方形第二延伸部6,所述第二延伸部6的下表面與臺面1的下表面通過合頁4連接,第二延伸部6的下表面設有一定位槽31,所述支撐腳2上還設有對應的活動桿5,該活動桿5的一端轉動連接于支撐腳2上,另一端可伸入定位槽31內。活動桿5可在支撐腳2上隨意轉動,當布料較大需要打開第二延伸部6時,只需先將第二延伸部6抬起,然后將活動桿5伸入定位槽31內,這樣便可進一步擴大臺面1的面積。另外,第二延伸部6的長度等于臺面1的長度與第一延伸部3的寬度之和。第一延伸部3和第二延伸部6在打開狀態下,其上表面均與臺面處于同一水平面上。
從圖1中看出,所述第一延伸部3和第二延伸部6的上表面上設有標尺刻度。本實用新型的布料裁剪臺,能夠根據待裁剪布料的面積適時作出調整,當布料較小時關閉第一延伸部3和第二延伸部6;當布料較大時則打開第一延伸部3;當然也可根據需要打開第二延伸部6,確保整塊布料位于臺面1上,從而便于裁剪工作的順利進行。
以上所述,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