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紡織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絨布噴水織機。
背景技術:
噴水織機屬于噴射織機,其利用水作為引緯介質,通過噴射水流對緯紗產生摩擦牽引力,使固定在筒子上的緯紗引入梭口。由于水流的集聚性較好,噴水織機上沒有任何防水流擴散裝置,即便如此噴水織機的筘幅也能達到兩米多。噴水織機的水流集束性好,加之水對緯紗的摩擦牽引力也打,因此使噴水織機的緯紗飛行速度、織機速度都居各類織機之首。
噴水織機包括開口機構、引緯機構、打緯機構、送經機構、卷取機構,其中,送經機構的作為織機的五大運動機構之一,其作用是根據織物緯密的大小,在織造過程中按時送出定量的且具有一定張力的經紗,以維持織造生產的連續性。能否在織造過程中使織軸從大到小保持均恒一致的經紗張力,是衡量送經機構性能優劣的主要標志。而經紗張力的大小和穩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送經機構的送經量的大小和穩定性。織物的某種織疵直接與送經機構的性能有關。而絨布由上下雙層布和中間的絨經組成,對于經紗的要求也由原來的一種經紗變為兩種經紗,而且絨經的送經速度決定著起絨的高低,在織造過程中,絨經的送經速度需要保持恒定,不能出現高低絨現象,此外,地經張力一致均勻,絨經位置準確、絨高可調是雙層絨布高速織造的基本要求。然而,現有織機的絨經送經機構和地經送經機構在織機機架上大多呈一上一下的關系布置,這種結構的布置方式不僅造成了各組成部件之間的錯綜復雜,增加了織機墻板的高度,而且織造過程中會存在送經不勻,手動緊送紗不便等缺點。
由此可見,現有技術有待于進一步的改進和提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了一種絨布噴水織機。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絨布噴水織機,包括主機架,主機架的前方設置有送經系統,送經系統包括戎經送經裝置和地經送經裝置,戎經送經裝置設置在地經送經裝置的后方,主機架上設置有邊字提花裝置。
所述地經送經裝置包括地經送經左墻板和地經送經右墻板,地經送經左、右墻板之間設置有地經經軸,地經送經裝置還包括地經經紗張力調節機構,地經經紗張力調節機構包括固定張力滾筒、活動張力滾筒及張力調節組件,固定張力滾筒和活動張力滾筒均位于地經經軸的上前方。
所述地經送經左墻板的前方設置有左張力滾筒座,地經送經右墻板的前方設置有右張力滾筒座,固定張力滾筒的滾筒軸的左端安裝在左張力滾筒座上,固定張力滾筒的滾筒軸的右端安裝在右張力滾筒座上。
所述張力調節組件包括擺動塊、傳力桿、張力臂、張力桿及張力傳感器,擺動塊有兩塊,固定張力滾筒的滾筒軸的左右兩端分別通過擺動塊與活動張力滾筒的滾筒軸的左右兩端相連,傳力桿與固定張力滾筒的一端相連,張力臂的一端與傳力桿相連、另一端與張力桿相連,張力桿上套置有張力彈簧,張力傳感器設置在張力桿上。
所述地經送經左、右墻板之間還設置有兩根送絨輥,兩根送絨輥均位于地經經軸的后上方。
所述戎經送經裝置包括戎經送經左墻板和戎經送經右墻板,戎經送經左、右墻板之間設置有戎經經軸,戎經送經左墻板的前方設置有左滾筒托架,戎經送經右墻板的前方設置有右滾筒托架,左、右滾筒托架之間設置有定量送經滾筒,定量送經滾筒位于戎經經軸的上前方。
所述戎經送經裝置還包括戎經張力調節機構,戎經張力調節機構包括壓紗輥,壓紗輥位于定量送經滾筒的前方,壓紗輥的輥軸兩端分別安裝在左、右滾筒托架上,左、右滾筒托架的相對位置處均設置有多個壓紗輥軸安置槽。
所述邊字提花裝置包括分別設置在主機架頂端左右兩側的提花支架及設置在提花支架上的電子提花機,各電子提花機分別通過第一傳動機構與織機主軸相連。
所述邊字提花裝置還包括用于向電子提花機傳送經紗的左花邊經軸和右花邊經軸,左、右花邊經軸設置在地經送經左墻板和地經送經右墻板之間,且左、右花邊經軸位于送絨輥的上方。
所述主機架的中央設置有綜框,主機架的頂端設置有多臂支架及設置在多臂支架上且帶動綜框運動的多臂機,多臂機通過第二傳動機構與織機主軸相連。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中的地經送經裝置和戎經送經裝置呈一前一后的關系布置,且地經送經裝置的送經墻板以及戎經送經裝置的送經墻板均與織機墻板相互分離,減小了織機墻板的高度,且分離式的布置方式有利于送經部件的安裝,便于整機的裝配維修,相對于現有的一上一下的設置方式,大大減少了維護工作量和調試工作量,減少了機械故障。此外,地經送經裝置與戎經送經裝置一前一后的設置方式可加大織機的筘幅,本實用新型中的噴水織機的筘幅可達四米。
2、本實用新型中的地經送經裝置和戎經送經裝置均設置有經紗張力調節部件,有利于均勻送經,提高了送經質量。
3、本實用新型中的噴水織機上設置有邊字提花裝置,能夠對兩側布邊進行商標等復雜圖案的編設,滿足了家用裝飾和工業裝飾的需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軸測圖。
其中,
1、主馬達 2、主馬達皮帶 3、織機主軸 4、主機架 5、戎經送經左墻板 6、同步帶 7、多臂機 8、多臂支架 9、綜框 10、提花支架 11、電子提花機 12、第一傳動皮帶 13、第二傳動皮帶 14、減速器 15、傳動鏈條 16、送經滾筒座 17、定量送經滾筒 18、壓紗輥 19、戎經送經右墻板 20、戎經經軸 21、左滾筒托架 22、壓紗輥軸安置槽 23、活動張力滾筒 24、固定張力滾筒 25、右張力滾筒座 26、左張力滾筒座 27、傳力桿 28、張力臂 29、張力桿 30、送絨輥 31、左花邊經軸 32、右花邊經軸 33、右滾筒托架 34、地經送經左墻板 35、地經送經右墻板 36、地經經軸 37、擺動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所示,絨布噴水織機,包括主機架4,主機架4的前方設置有送經系統,送經系統包括戎經送經裝置和地經送經裝置,地經送經裝置和戎經送經裝置在主機架的前方呈一前一后布置。
所述地經送經裝置包括地經送經左墻板34和地經送經右墻板35,地經送經左、右墻板之間設置有地經經軸36,地經送經裝置還包括地經經紗張力調節機構,地經經紗張力調節機構包括固定張力滾筒24、活動張力滾筒23及張力調節組件,固定張力滾筒24和活動張力滾筒23均位于地經經軸36的上前方。所述地經送經左墻板34的前方設置有左張力滾筒座26,地經送經右墻板35的前方設置有右張力滾筒座25,固定張力滾筒24的滾筒軸的左端安裝在左張力滾筒座26上,固定張力滾筒24的滾筒軸的右端安裝在右張力滾筒座25上。所述張力調節組件包括擺動塊37、傳力桿27、張力臂28、張力桿29及張力傳感器,擺動塊37有兩塊,固定張力滾筒24的滾筒軸的左右兩端分別通過擺動塊37與活動張力滾筒23的滾筒軸的左右兩端相連,傳力桿27與固定張力滾筒24的一端相連,張力臂28的一端與傳力桿27相連、另一端與張力桿29相連,張力桿29上套置有張力彈簧,張力傳感器設置在張力桿29上。張力桿29通過張力臂28和傳力桿27與固定張力滾筒24相連,地經經軸36所送的經紗從固定張力滾筒24和活動張力滾筒23之間穿過,在經紗張力的作用下,固定張力滾筒24通過擺動塊37帶動活動張力滾筒23作往復擺動,地經經軸36所輸送的經紗通過張力彈簧來自行平衡所送經紗的張力。所述地經送經左、右墻板之間還設置有兩根送絨輥30,兩根送絨輥30均位于地經經軸36的后上方。
所述戎經送經裝置包括戎經送經左墻板5和戎經送經右墻板19,戎經送經左、右墻板之間設置有戎經經軸20,戎經送經左墻板5的前方設置有左滾筒托架21,戎經送經右墻板19的前方設置有右滾筒托架33,定量送經滾筒17的左右兩端分別通過送經滾筒座16安裝在左、右滾筒托架上,定量送經滾筒17位于戎經經軸20的上前方,定量送經滾筒17的滾筒軸通過傳動鏈條15與安裝在戎經送經右墻板19上面的減速器14的輸出軸相連,減速器14的輸入軸通過第二傳動皮帶13與織機主軸3相連。所述戎經送經裝置還包括戎經張力調節機構,戎經張力調節機構包括壓紗輥18,壓紗輥18位于定量送經滾筒17的前方,壓紗輥18的輥軸兩端分別安裝在左、右滾筒托架上,左、右滾筒托架的相對位置處均設置有多個壓紗輥軸安置槽22,通過將壓紗輥18安裝在不同的壓紗輥軸安置槽22內可以改變壓紗輥18與定量送經滾筒17之間的戎經送經間隙,從而改變戎經經紗張力。
所述主機架4上設置有邊字提花裝置,邊字提花裝置包括分別設置在主機架4頂端左右兩側的提花支架10及設置在提花支架10上的電子提花機11,各電子提花機11的輸入軸分別通過第一傳動皮帶12與織機主軸3相連。所述邊字提花裝置還包括用于向電子提花機11傳送經紗的左花邊經軸31和右花邊經軸32,左、右花邊經軸設置在地經送經左墻板34和地經送經右墻板35之間,且左、右花邊經軸位于送絨輥30的上方。
所述主機架4的中央設置有綜框9,主機架4的頂端設置有多臂支架8及設置在多臂支架8上且帶動綜框9運動的多臂機7,多臂機7的輸入軸通過同步帶6與織機主軸3相連,織機主軸3通過主馬達皮帶2與設置在主機架4下部的主馬達1的輸出軸相連。
本實用新型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鑒已有技術即可實現。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