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紡布組件生產設備,具體涉及一種無紡布復合成網設備,屬于無紡布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無紡布是一種不需要紡紗織布而形成的織物,只是將紡織短纖維或者長絲進行定向或隨機排列,形成纖網結構,然后采用機械、熱粘或化學等方法加固而成;現有的無紡布加工工序如下:將原料(PP+母粒)投入(混合),接著通過螺桿熔融,接著進行過濾,完成過濾后,通過計量泵計量,計量后將其熔體分配,完成分配后將其 擠出成形(紡絲),完成紡絲過程將其冷卻牽伸,接著進行分絲鋪網和熱軋粘合;無紡布的成布工序是成網步驟;為了提高無紡布的質量一般會選用復合成網,現有復合成網缺點是成網速度較慢,纖維附著力不夠造成成網不均勻。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無紡布復合成網設備,能夠保證成網的均勻性,又能夠提高成網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無紡布復合成網設備,包括氣流分絲器和復合纖維機構;所述氣流分絲器輸出端設置有擺絲輥;所述擺絲輥正下方設置有成網簾;所述成網簾正下方設置有吸風機構;通過氣流分絲器分絲后進行鋪網;鋪網時,通過控制牽伸和分絲的長絲鋪放到成網簾上,并通過吸風機構進行牽引鋪網;接著通過復合纖維機構進行復合成網;所述復合纖維機構包括霧化噴頭,所述霧化噴頭通過管道連接到泵體;所述泵體另一端連接到纖維漿液桶;所述霧化噴頭安裝于成網簾上方,纖維漿液霧化后,通過重力下降和吸風機構吸引,其能夠快速緊密地貼附于成網簾上。
進一步地,所述霧化噴頭安裝于擺絲輥兩側下方,且正對吸風機構,霧化后的纖維漿液能夠被吸風機構吸引。
進一步地,所述成網簾輸出端設置有一整理對輥,其能夠使復合紡絲網更加緊密。
進一步地,所述氣流分絲器與噴絲板安裝。
進一步地,所述吸風機構輸出端安裝有纖維漿液收集腔,其能夠將纖維漿液回收再次利用。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無紡布復合成網設備,通過將纖維漿液霧化后,通過重力下降和吸風機構吸引,其能夠快速緊密地貼附于成網簾上,其既能夠快速均勻的復合成網,同時也能夠與現有紡絲成網工序融合,其能夠保證成網的均勻性,又能夠提高成網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無紡布復合成網設備,包括氣流分絲器1和復合纖維機構2;所述氣流分絲器1輸出端設置有擺絲輥3;所述擺絲輥3正下方設置有成網簾4;所述成網簾4正下方設置有吸風機構5;通過氣流分絲器1分絲后進行鋪網;鋪網時,通過控制牽伸和分絲的長絲鋪放到成網簾4上,并通過吸風機構5進行牽引鋪網;接著通過復合纖維機構2進行復合成網;所述復合纖維機構2包括霧化噴頭6,所述霧化噴頭6通過管道7連接到泵體8;所述泵體8另一端連接到纖維漿液桶9;所述霧化噴頭6安裝于成網簾4上方,纖維漿液霧化后,通過重力下降和吸風機構5吸引,其能夠快速緊密地貼附于成網簾4上。
所述霧化噴頭6安裝于擺絲輥3兩側下方,且正對吸風機構5,霧化后的纖維漿液能夠被吸風機構5吸引。
所述成網簾4輸出端設置有一整理對輥10。
所述氣流分絲器1與噴絲板安裝。
所述吸風機構5輸出端安裝有纖維漿液收集腔11,其能夠將纖維漿液回收再次利用。
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