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漁具制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新型漁網捻線機構。
背景技術:
漁網廣泛應用于海上捕魚,淡水捕魚和養殖以及其他各種特殊用途,從功能上分為刺網、曳網(拖網)、圍網、建網和敷網,要求有高透明度(部分尼龍網)和強度,好的耐沖擊性、耐磨性、網目尺寸穩定性和柔軟性以及適當的斷裂伸長。
然而,在現有技術中,漁網線在捻線的過程中會發生變形,漁網線內部將產生相互作用的內應力,以抵抗這種變形的作用,并力圖使物體從變形后的位置回復到變形前的位置。內應力的存在往往會使捻成的漁網線變得松散,線與線之間無法結合牢固,從而造成漁網的強度降低。專利CN 205420727U,公開了一種新型漁網捻線機構,然而該實用新型并未說明如何消除漁網中存在的內應力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提到的缺點和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漁網捻線機構,包括:第一固定架,送料筒,導向軸,第二固定架,光滑輥,重力塊和收料筒;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架上設置有多個所述送料筒,所述導向軸設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架頂部,所述第二固定架底部設置有兩個所述光滑輥;
所述重力塊位于兩個所述光滑輥之間,與設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架上的電機相連,所述重力塊內部還設置有加熱裝置;
多個所述送料筒上的線,繞過所述導向軸,穿過所述光滑輥和所述重力塊,連接至所述收料筒。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架上設置有多根送料筒固定桿。
進一步地,所述光滑輥的底側設置有收線導線板,所述收線導線板上設置有導線孔,所述收線導線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架上。
進一步地,所述導線孔內部設置有冷卻裝置。
進一步地,所述導線孔內部設置有耐磨橡膠墊。
進一步地,所述收料筒由電機控制其旋轉。
進一步地,還設置有多組所述送料筒,所述導向軸,所述重力塊和所述收料筒。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新型漁網捻線機構,多個送料筒上的線,繞過導向軸,穿過光滑輥和重力塊,連接至收料筒,通過收料筒旋轉提供動力,將多股線進行捻結,多股線在穿過光滑輥和重力塊時,重力塊上的加熱裝置對線進行加熱,同時電機控制重力塊轉動以及通過重力塊本身的重量對線提供一定的壓力,進而消除多股線捻結后產生的內應力。通過本實用新型制備的漁網線具有不易松散,結合牢固,強度大的優點。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新型漁網捻線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線穿過光滑輥和重力塊的示意圖;
圖3為圖1中冷卻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的優選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0第一固定架 20送料筒 30導向軸
40第二固定架 50光滑輥 60重力塊
70收料筒 41送料筒固定桿 42收線導線板
420導線孔 421冷卻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漁網捻線機構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包括:第一固定架10,送料筒20,導向軸30,第二固定架40,光滑輥50,重力塊60和收料筒70;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架10上設置有多個所述送料筒20,所述導向軸30設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架10和所述第二固定架40頂部,所述第二固定架40底部設置有兩個所述光滑輥50;所述重力塊60位于兩個所述光滑輥50之間,與設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架40上的電機相連,所述重力塊60內部還設置有加熱裝置;如圖2所示,多個所述送料筒20上的線,繞過所述導向軸30,穿過所述光滑輥50和所述重力塊60,連接至所述收料筒70。
具體地,通過收料筒70和光滑輥50旋轉提供動力,其中收料筒70在轉動時,將多股線進行牽拉和捻結,多個送料筒20上的線繞過導向軸30后,在穿過光滑輥50和重力塊60時,重力塊60內部設置的電加熱裝置對線進行加熱,同時電機控制重力塊60轉動以及通過重力塊60本身的重量對線提供一定的壓力,在加熱和加壓的條件下,多股線捻結后產生的內應力進而被消除,最后捻結后的線收集在收料筒70上。通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漁網捻線機構所制備的漁網線具有不易松散,結合牢固,強度大的優點。
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優選地,所述第一固定架10上設置有多根送料筒固定桿41,根據實際需要捻線的股數,在送料筒固定桿41上增加相應數目的送料筒20。
優選地,所述光滑輥50的底側設置有收線導線板42,所述收線導線板42上設置有導線孔420,所述收線導線板42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架40上;通過導線孔420使收料筒70收線更加齊整。
如圖3所示,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所述導線孔420內部設置有冷卻裝置421,線在重力塊60上的加熱裝置對線進行加熱消除應力后,存在一定的溫度,收料筒70在收線的過程中會使線產生一定的變形,導線孔420內部設置有冷卻裝置421,冷卻裝置421為冷凝管,線穿過冷凝管,冷凝管通過通入冷凝水來使線的溫度下降,從而固定線形。
優選地,所述導線孔420內部設置有耐磨橡膠墊,耐磨橡膠墊的使用避免了導線孔420與線的摩擦從而對線造成損傷。
進一步地,所述收料筒70由電機控制其旋轉,通過電機完成自動收線過程,同時對線的牽拉提供動力。
進一步地,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還設置有多組所述送料筒20,所述導向軸30,所述重力塊60和所述收料筒70,多道捻線工序同時進行,從而使生產效率提高。
盡管本文中較多的使用了諸如第一固定架,送料筒,導向軸,第二固定架,光滑輥,重力塊,收料筒,送料筒固定桿,收線導線板,導線孔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