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織物的染色工藝,特別是涉及一種NT紗與CD紗織物的染整后整理、染色等加工工藝。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在不斷更新,對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對于鞋服色彩的要求越來越多樣化。需要我們從纖維/織物構成上及染色方法上做出新的開發,由于原有N/T交織或CD紗混紡織物通過染整195-200℃高溫胚定,175-180℃成定,130℃染色等高強度的整理加工,對纖維強力有較大損傷,導致撕裂強度等織物物性下降。這里的N/T紗是指錦/滌紗,CD紗是陽離子改性滌綸紗。
現有工藝一般采用降低定型溫度,但是這樣會造成成品對位不準,熱燙縮率大等缺點。如果降低染色溫度,又會造成顏色、色譜不全等質量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NT紗或CD紗織物的加工方法,能解決NT紗或CD紗織物撕裂強度等物性問題。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
NT紗或CD紗織物的加工方法,其中:
待加工織物依次通過以下步驟實現:
胚定工藝:待加工織物經染整后在195-200℃高溫胚定,胚定過程中,胚定軋槽中加入占所述胚定軋槽中溶液體積1%的抗氧化劑;
成定工藝:195℃定型,車速1800r/min;
染色工藝:
用陽離子染料染所述待加工織物,將所述待加工織物浸入染色缸中的染液內,入缸3-5min之后,通過以下步驟實現:
A、常溫下,將占所述染液重量1%的分散勻染劑稀釋后入缸;
B、所述步驟A分散勻染劑入缸12-18min之后,根據染色需求選擇陽離子染料,將沖化的陽離子染料根據所需顏色稀釋后入缸;其中,將占所述染液重量1%的冰醋酸,取半份冰醋酸加入所述陽離子染料中;
C、所述步驟B陽離子染料入缸4.5-5.5min之后,取另外半份所述冰醋酸稀釋后入缸,從常溫以1—2℃/min升溫到90℃,保溫10min;再以1—1.2℃/min升溫到120℃,保溫30min;然后以1.0℃/min降至60℃,出缸,對色;
助劑整理:
所述步驟C之后,在水洗軋槽中水洗、固色,然后在常溫下,加入占水洗軋槽中溶液體積1-2%的纖維強力增進劑,常溫下轉10min,洗水出缸即可。
所述抗氧化劑采用高溫耐黃劑。
所述高溫耐黃劑采用空間受阻酚抗氧劑和膦酸鹽的增效混合物。
所述纖維強力增進劑采用聚乙烯、蠟和烷基胺乙氧基化物的混合物。
所述烷基胺乙氧基化物采用:CAS No.26635-93-8烷基胺乙氧基化物。
所述聚乙烯、蠟和烷基胺乙氧基化物的重量份如下:聚乙烯和蠟為95-99份,烷基胺乙氧基化物為1-5份。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過在胚定過程中,軋槽加1%的抗氧化劑,能確保物性達到標準要求,避免在胚定過程中對纖維氧化而產生的物性下降的問題。
2、染色完成后,在缸內加1%-2%的纖維強力增進劑,可提高纖維的強力。
3、由于本工藝不用刻意降低溫度等,可保證色譜齊全。
總之,本發明通過對胚定軋抗氧化劑選擇,成品加纖維強力增進劑及強力增進劑的選擇,從而解決了因高溫整理而導致織物的撕裂強度等物性下降的問題;并解決了因染色溫度不夠高而導致顏色、色譜不全的問題、成品整燙收縮的問題。特別是本發明有選擇性地選擇助劑,既耐高溫,又不影響織物顏色,且不與染料發生反應,不沾輥,不影響織物手感,特別是本發明選擇的助劑只針對CD紗、NT紗,不與其他助劑復配使用,效果尤其明顯。
附圖說明
圖1為采用本發明的定型后樣與沒加1%抗氧化劑定型后樣的對比圖。
圖2為本發明的染色工藝曲線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解釋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并結合圖1、圖2來對本發明進行詳細闡述。
實施例一
本發明的NT紗或CD紗織物的加工方法,將待加工織物依次通過以下步驟實現:
胚定工藝:待加工織物經染整后在195-200℃高溫胚定,胚定過程中,胚定軋槽中加入占胚定軋槽中溶液體積1%的抗氧化劑;
成定工藝:195℃定型,車速1800r/min;
染色工藝:
用陽離子染料染待加工織物,將待加工織物浸入染色缸中的染液內,入缸3-5min之后,通過以下步驟實現:
A、常溫下,將占染液重量1%的分散勻染劑稀釋后入缸。
B、步驟A分散勻染劑入缸12-18min之后,根據染色需求選擇陽離子染料,將沖化的陽離子染料根據所需顏色稀釋后入缸;其中,將占染液重量1%的冰醋酸,取半份冰醋酸加入陽離子染料中。較佳地,步驟A分散勻染劑入缸15-16min之后進行步驟B。
C、步驟B陽離子染料入缸4.5-5.5min之后,取另外半份冰醋酸稀釋后入缸,從常溫以1-2℃/min升溫到90℃,保溫10min;再以1-1.2℃/min升溫到120℃,保溫30min;然后以1.0℃/min降至60℃,出缸,對色。較佳地,步驟B陽離子染料入缸4.5-5.0min之后,進行步驟C。
助劑整理:
步驟C之后,在水洗軋槽中水洗、固色,然后在常溫下,加入占水洗軋槽中溶液體積1-2%的纖維強力增進劑,常溫下轉10min,洗水出缸即可。
較佳地,抗氧化劑采用高溫耐黃劑。高溫耐黃劑采用空間受阻酚抗氧劑和膦酸鹽的增效混合物。
較佳地,纖維強力增進劑采用聚乙烯、蠟和烷基胺乙氧基化物的混合物。烷基胺乙氧基化物采用:CAS No.26635-93-8烷基胺乙氧基化物。聚乙烯、蠟和烷基胺乙氧基化物的重量份如下:聚乙烯和蠟為95-99份,烷基胺乙氧基化物為1-5份。
其中,上面步驟所用的各成分均采用譽森化工的產品,例如西安譽森化工有限公司、濮陽市譽森化工有限公司的產品。
另外,本發明可采用下述工藝參數:各步驟中所使用的主泵壓力為80-90%,各步驟的提布速度為1.5分鐘/圈,染色浴比為1:10,完成染色工藝用時約190分鐘。采用上述工藝參數,結合上述各較佳方案組合中的成分的用量、工藝時間、溫度等,可實現較為理想的染色效果,又能降低能耗,又能提高染色織物的物性。
本發明的優點:
1、正常胚定要195-200℃,纖維形變嚴重。加入占胚定軋槽中溶液體積1%抗氧化劑,能有效降低氧化的力度,從而保護纖維不遭受更大的損傷,195℃定型,車速按布厚度定,1800r/min,超喂按胚布情況定。
如圖1所示,左邊是加1%抗氧化劑定型后樣、右邊是沒加1%抗氧化劑定型后樣,經比較可以看出,沒加1%抗氧化劑織物有黃變。
2、染色工藝完成后加入占水洗軋槽中溶液體積1-2%纖維強力增進劑,能有效改善手感和成品的強力。
染色完成后,在缸內加1%-2%的纖維強力增進劑來提高纖維的強力,在上述工藝溫度下,還能保證色譜齊全。
加1%-2%的纖維強力增進劑前后測試數據對比:
表1
由表1可知,本表格是未加纖維強力增進劑的測試數據。經向撕裂三個數值均低于6的標準值,詳見表1最后一行。
表2
由表2可知,加纖維強力增進劑之后,經向撕裂強度三次測量均高于6的標準值,緯向撕裂強度遠大于6的標準值,使面料強力增加明顯。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加1%-2%的纖維強力增進劑前后纖維經向撕裂強度明顯增強,達到了測試標準。特別是,采用上述較佳地方案組合,還能獲得如表所述的、更為理想的各項物性指標。
上述實施例和附圖并非限定本發明的產品形態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發明的專利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