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用于織取雙層透氣面料的織機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699747閱讀:282來源:國知局
一種用于織取雙層透氣面料的織機結構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鞋面紡織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織取雙層透氣面料的織機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鞋面主要有動物皮(如牛皮鞋)、注塑(如雨鞋)、面料(運動鞋)等類型,而目前市場上的面料鞋主要有兩類:第一類是針織料,針織料面料直接織面整塊鞋面形狀,可以根據需要織帶孔的面料,節省了后道裁剪,縫紉的工序,無拼縫不會造成腳感不舒適,由于帶孔、透氣,故腳感不會悶熱,但針織面料顏色與花形變化不大,質地較軟,做成鞋面后成形不好,不耐磨,強度差,不受消費者歡迎,而且產能低,也不受生產廠家歡迎;第二類是用紡織面料與皮或革裁剪縫紉拼接而成,這種鞋面花樣多,鞋面成形好,但裁剪縫紉工序多,拼縫多,且拼縫會造成腳感不舒適,而由于多是機織面料及皮革,不透氣,腳感較為悶熱。實際上,普通機織面料質地較緊密,但單層成形不是很好,用雙層織物形式時成形可以,但透氣性更差;機織面料中也有紗羅織物,透氣性較好,但只能適用于薄型織物,如窗紗等而不能用于鞋面。目前而言對機織面料的利用還不夠,存在較大潛力與市場價值,雖然也存在雙層透氣的鞋面,但其織造過程較為復雜、產量低、成本高,如何實現一種織造方式以保證面料在成形好的基礎上也能獲得透氣性好的性能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當然前述這樣的面料不僅僅是應用在鞋面制造上,當然也可以應用在其他能用到該面料的領域,前述具體詳細描述了將其應用在鞋面上的獨特效果。

現有技術也有一些新的織造工藝及相應織機結構的探索試驗,如授權公告號為CN 103582725 B的專利文件公開了一種劍桿織機和相應的紡織方法,為了改善具有多個綜框,尤其是用于緯紗的交替裝置的劍桿織機建議,綜框分別與直線電機連接,通過其控制,可執行綜框從上方的最大位置到下方的最大位置和反向的運動。在一個實施例中,劍桿織機具有多個選緯器件,例如顏色控制針,用于可選擇地將不同的緯紗引入經紗梭口中并且交替緯紗。織機包括用于控制直線電機的控制裝置,該控制裝置構造為,使能夠在預先給定的時刻控制綜框在上方的最大位置和下方的最大位置之間的預先給定的位置。在此,控制裝置具有傳感器裝置,借助該傳感器可以連續地檢測各綜框的位置,然而其并不能在機織面料的透氣性、成形度等方面作出較大改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織取雙層透氣面料的織造方法,該方法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織取雙層透氣面料的織造方法,適用在劍桿織機上并適用于構成所述雙層透氣面料中的上層鞋面的第一經紗、構成所述雙層透氣面料中的下層鞋面的第二經紗和構成所述雙層透氣面料的緯紗,通過引經部件和引緯部件配合完成,包含有以下過程,

①織造上層鞋面:在所述第一經紗與所述第二經紗互不干擾狀態下,使相鄰所述第一經紗之間形成用于引入所述緯紗的梭口,所述第一經紗與所述緯紗交織形成上層鞋面;

②織造下層鞋面:在所述第一經紗與所述第二經紗互不干擾狀態下,使相鄰所述第二經紗之間形成用于引入所述緯紗的梭口,所述第二經紗與所述緯紗交織形成下層鞋面;

③織造透氣間隔:將至少2根所述第一經紗選定成單元經束,使所述第二經紗與所述單元經束形成用于引入所述緯紗的梭口,并使所述第二經紗配合所述緯紗絞繞在所述單元經束上,經線方向上的所述單元經束、所述第一經紗與緯線方向上的所述緯紗之間圍成透氣間隔。

作為優選,所述引經部件包括控制所述第一經紗的第一引經部件和控制所述第二經紗的第二引經部件,所述第一引經部件包括用于供所述第一經紗穿過的第一引經孔,所述第二引經部件包括用于供所述第二經紗穿過的第二引經孔。

作為優選,所述過程①具體為利用所述引經部件調整所述第一經紗與所述第二經紗的相對位置而使得所述第一經紗與所述第二經紗的水平高度相異而互不干擾,所述第一經紗隨同所述第一引經部件上升或下降而相互之間形成引入所述緯紗的梭口。

作為優選,所述過程②具體為利用所述引經部件調整所述第一經紗與所述第二經紗的相對位置而使得所述第一經紗與所述第二經紗水平高度相異而互不干擾,所述第二經紗隨同所述第二引經部件上升或下降而相互之間形成用于引入所述緯紗的梭口。

作為優選,所述過程③具體為使所述單元經束經過當所述第二經紗與所述單元經束未形成梭口時的所述第二引經孔上方的空間,所述第二經紗穿過所述第二引經孔并被所述第二引經部件帶動上升或下降,從而使所述第二經紗沿著所述單元經束軸向方向前后依次在所述單元經束的相對兩側交替升降而與所述單元經束形成用于引入所述緯紗的梭口。

作為優選,在所述第二經紗與所述單元經束未形成用于引入所述緯紗的梭口時,所述第二經紗的水平位置始終低于所述第一經紗的水平位置。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引經孔的軸心線所指方向與所述第一經紗的前進方向相垂直。

作為優選,在所述過程③中所述梭口內引入由多根所述緯紗組成的單元緯束。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經紗的直徑小于所述第二經紗的直徑。

本發明的再一個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織取雙層透氣面料的織機結構,該結構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織取雙層透氣面料的織機結構,適用在劍桿織機上,包括引經部件、用于帶動緯紗c的引緯部件、用于連接所述引經部件一頭而帶動所述引經部件的提花部件和用于連接所述引經部件另一頭而配合所述提花部件使所述引經部件復位的復位部件,所述引經部件包括陣列成排多個獨立動作的第一引經部件和陣列成排的多個獨立動作的第二引經部件,所述第一引經部件設于所述第二引經部件的前一工位,所述第一引經部件用于帶動構成雙層透氣面料的第一經紗而使所述第一經紗之間形成用于引入所述緯紗的梭口,所述第二引經部件用于帶動構成雙層透氣面料的第二經紗而使所述第二經紗之間形成用于引入所述緯紗的梭口或使所述第二經紗與由至少2根所述第一經紗構成的單元經束之間形成用于引入所述緯紗的梭口。

作為優選,所述織機結構還包括設于所述引經部件的前一工位的分紗部件,所述分紗部件用于分隔所述第一經紗與所述第二經紗的水平位置并使得所述第二經紗在未與所述單元經束形成梭口時的水平位置始終低于所述第一經紗的水平位置。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引經部件包括可升降的綜片和設于所述綜片上的第一引經孔;所述第二引經部件包括可升降的左提拉綜臂、右提拉綜臂及中間半綜,所述左提拉綜臂和所述右提拉綜臂結構相同且相互獨立,所述中間半綜同時活動連接于所述左提拉綜臂和所述右提拉綜臂而可被所述左提拉綜臂或所述右提拉綜臂帶動升降,所述中間半綜上設有用于供所述第二經紗穿過的第二引經孔。

作為優選,所述中間半綜包括綜頭和連接于所述綜頭的2根綜腳,所述第二引經孔設于所述綜頭上;所述左提拉綜臂/所述右提拉綜臂上設有用于供所述綜腳穿過并阻擋所述綜頭穿過的縱向貫通段,所述左提拉綜臂與所述右提拉綜臂之間設有用于供所述中間半綜縱向升降且用于供由至少2根所述第一經紗組成的單元經束穿過的間隔空間。

作為優選,所述織機結構還包括設于所述分紗部件前一工位的停經部件,所述停經部件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一經紗及所述第二經紗張緊時進行正常送經或在所述第一經紗、第二經紗斷裂或過度松弛時發送停機信號的第一停經裝置和用于在所述第二經紗張緊時進行正常送經或在所述第二經紗斷裂或過度松弛時發送停機信號的第二停經裝置,所述第二停經裝置上還設有用于使第二經紗在正常送經時始終張緊的調節裝置。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停經裝置包括第一停經架、設于所述第一停經架上的用于發出停機信號的第一停經傳感器和可與所述第一停經傳感器接觸啟動并供所述第一經紗及所述第二經紗穿過的第一停經片,所述第一停經架上設有用于安裝所述第一停經傳感器的第一停經梁,所述第一停經片穿套在所述第一停經梁上,所述第一停經片在所述第一經紗及所述第二經紗張緊時獲得其支撐而與所述第一停經傳感器隔斷,所述第一停經片在所述第一經紗或所述第二經紗斷裂或過度松弛時失去其支撐而與所述第一停經傳感器接觸。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停經片上設有用于供所述第一停經梁穿過的第一上穿孔部和用于供所述第一經紗及所述第二經紗穿過的第一下穿孔部,所述第一下穿孔部上設有用于掛置在張緊的所述第一經紗及所述第二經紗的第一隔檔,所述第一上穿孔部的頂部設有用于與所述第一停經傳感器接觸配合的第一接觸面。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停經裝置包括第二停經架、設于所述第二停經架上的用于發出停機信號的第二停經傳感器和可與所述第二停經傳感器接觸啟動并供所述第二經紗及所述第二經紗穿過的第二停經片,所述第二停經架上設有用于安裝所述第二停經傳感器的第二停經梁,所述第二停經片穿套在所述第二停經梁上,所述第二停經片在所述第二經紗及所述第二經紗張緊時獲得其支撐而與所述第二停經傳感器隔斷,所述第二停經片在所述第二經紗或所述第二經紗斷裂或過度松弛時失去其支撐而與所述第二停經傳感器接觸。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停經片上設有用于供所述第二停經梁穿過的第二上穿孔部和用于供所述第二經紗穿過的第二下穿孔部,所述第二下穿孔部上設有用于掛置在張緊的所述第二經紗的第二隔檔,所述第二上穿孔部的頂部設有用于與所述第二停經傳感器接觸配合的第二接觸面。

作為優選,所述調節裝置包括設于相鄰所述第二停經片之間的導紗輥、連接于所述第二停經片下端的彈簧和連接于所述彈簧的固定座,所述導紗輥與所述第二下穿孔部用于使所述第二經紗以折形穿繞形式送經。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引經部件與所述第二引經部件之間、相鄰兩排所述第二引經部件之間均設有分隔橫檔。

本發明的織造方法、結構及設備均服務于在劍桿織機上以機織面料為基礎織取提花、帶孔的面料,申請人經過多次試驗,摸索出了相應的織造方法及結構,綜合并擴展了機織面料中雙層、紗羅二類織物的長處,織造雙層、成孔的面料,織取過程中可以利用所述提花機構如電子提花龍頭來任意控制每一個所述第一引經部件、所述第二引經部件,上層面料利用所述第一經紗與所述緯紗織出花形與深淺色區,下層面料利用所述第二經紗與所述緯紗增加面料厚度,故而成形度良好,另外可在面料任意位置將下層的所述第二經紗與上層的所述多根經紗絞在一起,協同所述緯紗共同圍成所述透氣間隔,沒有其他需拼接的硬塊等材料,無接縫,織造后自成一塊整的可用于鞋面的面料,后道工序只要進行簡單的裁剪縫合即可,以前述的方式獲得雙層透氣面料成本投入低,織造過程簡易,且能夠大大提升產能,滿足生產商的生產需求,提高生產效益,當然前述這樣的面料不僅僅是應用在鞋面制造上,當然也可以應用在其他能用到該面料的領域,效果同樣優異。

本發明的技術優點在于所述用于織取雙層透氣面料的織造方法、結構及設備實施簡易可行,利用劍桿織機在機織面料的基礎上織取提花、帶孔的雙層透氣面料,成形良好,結實牢固而耐穿,制成鞋面時腳感舒適而不悶熱,整個織造過程的工序得到優化,產品生產效率較高,成本投入低,產品市場價值高,企業經濟效益提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設備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設備簡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單個部件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單個部件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產品面料實施例的結構圖;

圖中編號對應的各部位名稱分別為:a-第一經紗,b-第二經紗,c-緯紗,1-第一引經部件,11-第一引經孔,12-綜片,2-第二引經部件,21-第二引經孔,22-左提拉綜臂,23-右提拉綜臂,24-中間半綜,241-綜頭,242-綜腳,25-縱向貫通段,3-分紗部件,4-第一停經裝置,41-第一停經架,411-第一停經梁,42-第一停經傳感器,43-第一停經片,431-第一上穿孔部,432-第一下穿孔部,433-第一接觸面,5-第二停經裝置,51-第二停經架,511-第二停經梁,52-第二停經傳感器,53-第二停經片,531-第二上穿孔部,532-第二下穿孔部,533-第二接觸面,54-導紗輥,55-彈簧,56-固定座,6-機架,61-前架體,62-后架體,7-第一經軸,8-第二經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一種用于織取雙層透氣面料的織造方法,適用在劍桿織機上并適用于構成雙層透氣面料中的上層鞋面的第一經紗a、構成雙層透氣面料中的下層鞋面的第二經紗b和構成雙層透氣面料的緯紗c,通過引經部件和引緯部件配合完成,,第一經紗a、第二經紗b在所有圖中均有示意,緯紗c在部分圖中有示意;引經部件包括控制第一經紗a的第一引經部件1和控制第二經紗b的第二引經部件2,第一引經部件1包括用于供第一經紗a穿過的第一引經孔11,第二引經部件2包括用于供第二經紗b穿過的第二引經孔21,第二引經孔21的軸心線所指方向與第一經紗a的前進方向相垂直,第一經紗a的直徑小于第二經紗b的直徑,即第一經紗a為相對較細的經紗,第二經紗b為相對較粗的經紗,緯紗c的直徑也有相類似或相配合的粗細變化,以滿足雙層鞋面的實際織造需求;

主要包含有以下過程,具體鞋面可參考圖7,

①織造上層鞋面:在第一經紗a與第二經紗b互不干擾狀態下,使相鄰第一經紗a之間形成用于引入緯紗c的梭口,第一經紗a與緯紗c交織形成上層鞋面;過程①具體為利用引經部件調整第一經紗a與第二經紗b的相對位置而使得第一經紗a與第二經紗b的水平高度相異而互不干擾,第一經紗a隨同第一引經部件1上升或下降而相互之間形成引入緯紗c的梭口。

②織造下層鞋面:在第一經紗a與第二經紗b互不干擾狀態下,使相鄰第二經紗b之間形成用于引入緯紗c的梭口,第二經紗b與緯紗c交織形成下層鞋面;過程②具體為利用引經部件調整第一經紗a與第二經紗b的相對位置而使得第一經紗a與第二經紗b水平高度相異而互不干擾,第二經紗b隨同第二引經部件2上升或下降而相互之間形成用于引入緯紗c的梭口。

③織造透氣間隔:將至少2根第一經紗a選定成單元經束,使第二經紗b與單元經束形成用于引入緯紗c的梭口,并使第二經紗b配合緯紗c絞繞在單元經束上,經線方向上的單元經束、第一經紗a與緯線方向上的緯紗c之間圍成透氣間隔。過程③具體為使單元經束經過當第二經紗b與單元經束未形成梭口時的第二引經孔21上方的空間,第二經紗b穿過第二引經孔21并被第二引經部件2帶動上升或下降,從而使第二經紗b沿著單元經束軸向方向前后依次在單元經束的相對兩側交替升降而與單元經束形成用于引入緯紗c的梭口。在第二經紗b與單元經束未形成用于引入緯紗c的梭口時,第二經紗b的水平位置始終低于第一經紗a的水平位置。在過程③中的梭口內引入多根緯紗c組成的單元緯束。一般選擇用單元緯束、單元經束與第二經紗b共同圍成較合適的透氣間隔,并同時保證鞋面成形度。

見圖1~圖6,一種用于織取雙層透氣面料的織機結構,適用在劍桿織機上,包括引經部件、用于帶動緯紗c的引緯部件、用于連接所述引經部件一頭而帶動所述引經部件的提花部件和用于連接所述引經部件另一頭而配合所述提花部件使所述引經部件復位的復位部件,或者以織機設備的表述方式說,一種用于織取雙層透氣面料的劍桿織機,包括機架6、送經部件、停經部件、引經部件、引緯部件、提花部件、復位部件、卷曲部件和驅動部件,機架6包括前架體61和后架體62,送經部件設于前架體61上,引經部件、引緯部件、提花部件、復位部件、卷曲部件設于后架體62上,送經部件包括用于卷送構成雙層透氣面料的第一經紗a的第一經軸7和用于卷送構成雙層透氣面料的第二經紗b的第二經軸8;提花部件采用電子提花龍頭,可以自由地可選擇地帶動任意一個引經部件,復位部件即配合提花部件的動作將引經部件下拉回位,可利用彈簧、重力懸掛等方式實現;引經部件包括陣列成排的多個獨立動作的第一引經部件1和陣列成排的多個獨立動作的第二引經部件2,第一引經部件1設于第二引經部件2的前一工位,第一引經部件1用于帶動構成雙層透氣面料的第一經紗a而使第一經紗a之間形成用于引入緯紗c的梭口,第二引經部件2用于帶動構成雙層透氣面料的第二經紗b而使第二經紗b之間形成用于引入緯紗c的梭口或使第二經紗b交替在由至少2根第一經紗a構成的單元經束的相對兩側與所述單元經束之間形成用于引入緯紗c的梭口。

織機結構還包括設于引經部件的前一工位的分紗部件3,分紗部件3用于分隔第一經紗a與第二經紗b的水平位置并使得第二經紗b在未與單元經束形成梭口時的水平位置始終低于第一經紗a的水平位置。分紗布件3包括下壓所述第二經紗b的壓紗輥,所述第一經紗a在所述壓紗輥上方。若第二經紗2與第一經紗1在輸送過程中是處在同一線束中即水平高度相差無幾的時候,當第二經紗2某一部分與第一經紗1某一部分絞繞形成第一個梭口時,第二經紗2的后一相鄰部分實際也即第二經紗2本身會被全面抬高,而第一經紗1的后一相鄰部分實際也即第一經紗1本身會被第二經紗2全面抬高,那么當需要再形成第一個梭口后的第二個梭口時,第一經紗1的水平位置已經受到影響而抬高,使得第二經紗2較難以與第一經紗1進行準確的相對高度變化,也使得第二經紗2較難以在第一經紗1的相對兩側位置交替出現,也就使得這第二個梭口難以形成,而若第二經紗2在輸送過程中的水平位置是高于第一經紗1的,同樣會使得第二個梭口難以形成。故在劍桿織機上的這一織機結構特別設計了分紗布件,來控制第一經紗1與第二經紗2的水平位置,以確保第一經紗1與第二經紗2絞繞時的梭口能正常準確地形成。

第一引經部件1包括可升降的綜片12和設于綜片12上的第一引經孔11,綜片12的上端連接于提花部件,綜片12的下端連接于復位部件;第二引經部件2包括可升降的左提拉綜臂22、右提拉綜臂23及中間半綜24,左提拉綜臂22和右提拉綜臂23結構相同且相互獨立,中間半綜24同時活動連接于左提拉綜臂22和右提拉綜臂23而可被左提拉綜臂22或右提拉綜臂23帶動升降,中間半綜24上設有用于供第二經紗b穿過的第二引經孔21,左提拉綜臂22/所述右提拉綜臂23的上端連接于提花部件,左提拉綜臂22/右提拉綜臂23的下端連接于復位部件,中間半綜24的下端連接于復位部件。

中間半綜24包括綜頭241和連接于綜頭241的2根綜腳242,第二引經孔21設于綜頭241上,綜腳242的下端連接于復位部件;左提拉綜臂22/右提拉綜臂23上設有用于供綜腳242穿過并阻擋所述綜頭241穿過的縱向貫通段25,左提拉綜臂22與右提拉綜臂23之間設有用于供中間半綜24縱向升降且用于供單元經束穿過的間隔空間。中間半綜24的上端是在間隔空間內升降的自由端而下端是受控端,相對于傳統的綜絲來說就像是缺失了本該連接提花部件的上半部分,實際與左提拉綜臂22、右提拉綜臂23相比也接近只有它們的一半長度。

第二引經孔21的軸心線所指方向與第一經紗a的前進方向相垂直,左提拉綜臂22與右提拉綜臂23處在同一平面上,第二經紗b從左提拉綜臂22的一側穿過第二引經孔21再到右提拉綜臂23的一側,左提拉綜臂22的一側與右提拉綜臂23的一側互為該同一平面的相對兩側。左提拉綜臂22與右提拉綜臂23交替提拉中間半綜24,并使得第二經紗b在單元經束的相對兩側交替提升,通俗地理解就是第二經紗b在單元經束軸線的左右兩側交替提升形成梭口。

織機結構還包括設于分紗部件3前一工位的停經部件,停經部件包括用于在第一經紗a及第二經紗b張緊時進行正常送經或在第一經紗a、第二經紗b斷裂或過度松弛時發送停機信號的第一停經裝置4和用于在第二經紗b張緊時進行正常送經或在第二經紗b斷裂或過度松弛時發送停機信號的第二停經裝置5,第二停經裝置5上還設有用于使第二經紗b在正常送經時始終張緊的調節裝置。停經傳感器的方式可以采用電氣觸點、紅外線感應等現有技術實現。

第一停經裝置4包括第一停經架41、設于第一停經架41上的用于發出停機信號的第一停經傳感器42和可與第一停經傳感器42接觸啟動并供第一經紗a及第二經紗b穿過的第一停經片43,第一停經架41上設有用于安裝第一停經傳感器42的第一停經梁411,第一停經片43穿套在第一停經梁411上,第一停經片43在第一經紗a及第二經紗b張緊時獲得其支撐而與第一停經傳感器42隔斷,第一停經片43在第一經紗a或第二經紗b斷裂或過度松弛時失去其支撐而與第一停經傳感器42接觸。第一停經片43上設有用于供第一停經梁411穿過的第一上穿孔部431和用于供第一經紗a及第二經紗b穿過的第一下穿孔部432,第一停經片43通過第一下穿孔部432的內壁掛置在張緊的第一經紗a及第二經紗b上,第一上穿孔部431的頂部設有用于與第一停經傳感器42接觸配合的第一接觸面433。

第二停經裝置5包括第二停經架51、設于第二停經架51上的用于發出停機信號的第二停經傳感器52和可與第二停經傳感器52接觸啟動并供第二經紗b及第二經紗b穿過的第二停經片53,第二停經架51上設有用于安裝第二停經傳感器52的第二停經梁511,第二停經片53穿套在第二停經梁511上,第二停經片53在第二經紗b及第二經紗b張緊時獲得其支撐而與第二停經傳感器52隔斷,第二停經片53在第二經紗b或第二經紗b斷裂或過度松弛時失去其支撐而與第二停經傳感器52接觸。第二停經片53上設有用于供第二停經梁511穿過的第二上穿孔部531和用于供第二經紗b穿過的第二下穿孔部532,第二停經片53通過第二下穿孔部532的內壁掛置在張緊的第二經紗b上,第二上穿孔部531的頂部設有用于與第二停經傳感器52接觸配合的第二接觸面533。調節裝置包括設于相鄰第二停經片53之間的導紗輥54、連接于第二停經片53下端的彈簧55和連接于彈簧55的固定座56,導紗輥54與第二下穿孔部532用于使第二經紗b以折形穿繞形式送經。

第一停經傳感器42和第二停經傳感器52采用電氣觸點的啟動方式,即當某一經紗斷裂或過度松弛時,第一停經片41或第二停經片51落下,第一接觸面433或第二接觸面533接觸到對應的第一停經傳感器42或第二停經傳感器52,第一接觸面433、第二接觸面533為導體面,而第一停經傳感器42和第二停經傳感器52有相應的待導通部,接觸導通后,這兩個傳感器會發出斷經信號,傳給另外設置的主控制機構而使織機停止。

第一停經裝置4針對第一經紗a和第二經紗b,第二停經裝置5只針對第二經紗b,因為透氣間隔的形成需要第二經紗b與第一經紗a形成梭口,故第二經紗b相對第一經紗a實際消耗較多,而且形成該梭口的位置是任意的,故有些不同的第二經紗b的消耗也是有差別的且在織造過程中要調節進給量,而經紗都是繞在同一個經軸上,輸送速度也相同,而調節裝置就是用來解決前述問題的。第二經紗b可利用第二下穿孔部532和導紗輥54,使得前進線路是折形的,并且不同的第二經紗b可預先選擇穿過哪幾個第二下穿孔部532或哪幾個導紗輥54,使得這些第二經紗b的起始進給量可以預設到足夠量;而在第二經紗b與第一經紗a絞繞形成梭口的過程中,第二經紗b要不斷被第二引經部件2提升,第二停經片53與彈簧55隨著第二經紗b的升降變化而變化,因此調節裝置總能確保第二經紗b始終拉直繃緊,以便于織造過程的正常進行。

前機架61與后機架62之間設有斷經檢查空間,斷經檢查空間的一側或兩側設有進人開口,停經部件設于斷經檢查空間內,機架6的分體設計的好處就是形成足夠大的斷經檢查空間,利用進人開口能方便人進入斷經檢查空間,配合停經部件實現斷經檢查和修復,第一停經裝置4安裝在后機架62上,第二停經裝置61安裝在前機架61上,工人可以很方便的針對觀察、執行斷經及其他經紗相關問題。

后機架62上設有用于分隔第一引經部件1與第二引經部件2和/或用于分隔相鄰兩排第二引經部件2的分隔橫檔(圖中未示出)。因為實際第二引經部件2會排列有兩排,而第一引經部件1則排列有更多排,第一引經部件1由于其結構較為簡單而不易相互之間干擾,故排列得密集也沒太大影響,而第二引經部件2本身結構相較復雜,并且是透氣間隔織造的關鍵部件,容易被干擾,故而分隔橫檔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分隔橫檔的存在能使第二引經部件2排列規整,織造精度高而穩定,并能分擔一部分受力,為第二引經部件2的正常、持久地穩定工作提供保障。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溪县| 汨罗市| 镇沅| 清丰县| 东宁县| 涟水县| 财经| 阳江市| 长春市| 莒南县| 天峨县| 香格里拉县| 宁晋县| 广安市| 固安县| 新丰县| 新田县| 南溪县| 平江县| 金阳县| 满洲里市| 荥经县| 通许县| 灌阳县| 蓝田县| 罗城| 图们市| 利辛县| 始兴县| 松潘县| 渭南市| 谢通门县| 屏东市| 九龙城区| 克山县| 禹州市| 昌乐县| 阿巴嘎旗| 克山县| 深州市| 东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