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紡織印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化纖織物高效染整機。
背景技術:
紡織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長期以來,紡織工業為國民經濟的發展、解決人民穿衣、出口創匯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而作為連接橋梁的染整行業無疑在這個行業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染整行業是紡織品深加工、精加工和提附加值的關鍵,是紡織纖維、原紗、胚布加工成進入消費品市場的最終產品之間的紐帶,起著推動產品共同發展的重要作用;目前染色行業主要以浸染和噴染為主,而浸染相較于噴染其需要更多的染液的同時,對環境有較大的影響。
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為201610158863.0所公開的一種低浴比高溫脈沖式噴染機,主要包括主缸、副缸、加液泵、缸蓋組件、副缸回液管、運動系統、染液分流管、液位計、壓力表、泄壓閥、主缸回液管、主泵、加料閥組、疏水器組件、盤管蒸汽入口、星形噴管、花灑噴管、過濾網、換熱器、分隔板、噴管支架、中心管、傳動軸等部件。本發明的脈沖式高溫噴染機利用星形噴管和花灑噴管從上下兩個方向對織物進行噴染,可有效提高染色的均勻性;通過中央控制系統根據織物的性質及織物纏繞厚度,控制染液噴射的流量及壓力,從而可有效控制染色質量。本發明的噴染機,可明顯節省助劑、染料,減少廢液排放,具有極為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公開的技術方案通過對胚布進行上下采用多點噴染方式實現對胚布均勻噴染;然而其噴染方式僅僅是將染液簡單的附著于胚布的表面,而無對染料進一步的處理,從而導致染料附著簡單,造成布料易褪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化纖織物高效染整機,噴染機構采用高壓蒸汽將染液沖擊為霧狀,經強力沖擊進入胚布內部,再經高壓蒸汽二次固色,完成對胚布的染色,解決布料染色不均及容易褪色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化纖織物高效染整機,包括機架和導布輥,還包括安裝于所述機架上且位于胚布上方的噴染機構,所述噴染機構包括固定安裝于所述機架上的支撐架、固定安裝于該支撐架內部的染料倉、設置于該染料倉的下端的噴染組件以及與該噴染組件相連接且固定安裝于所述支撐架上的動力機構;所述噴染組件包括固定安裝于機架上且與所述導液倉相切配合的防漏罩、轉動安裝于該防漏罩內部且為中空設置的染輥以及上下對稱設置于該染輥內部的擋板,該擋板之間形成第一氣體通道和第二氣體通道;所述防漏罩與染料倉之間形成染液的流通通道,染液經該流通通道于其出口處形成液體簾幕,該液體簾幕位于所述第一氣體通道的一側。
作為改進,所述擋板與所述防漏罩固定連接,其與所述染輥的內腔壁相適配,處于染輥內部氣體經第一氣體通道和第二氣體通道分別形成第一氣簾和第二氣簾。
作為改進,所述染輥與所述胚布接觸設置,包括開設于其輥面上的若干噴氣孔、設置于其一端的氣體接口及設置于另一端的傳動軸,所述氣體接口與所述染輥的內部相連通。
作為改進,所述染料倉包括與所述防漏罩相切配合且位于其上方的導液倉、設置于該導液倉一側且與其獨立設置的染液待儲倉、連通該染液待儲倉和導液倉的染料通道、沿所述染液待儲倉內壁做上下運動的輸送組件以及與所述染料通道對應設置且開設于染液待儲倉上的染液供應管道。
作為改進,所述導液倉內部設置有第一導液板和第二導液板,所述第一導液板位于所述染料通道的下方且與其所在平面形成染液自行向下流淌的角度設置,所述第二導液板與所述第一導液板對應相錯設置且位于其下方。
作為改進,所述輸送組件包括配合安裝于所述染液待儲倉內部的活塞盤,及設置于該活塞盤上的導向桿,該導向桿與所述支撐架滑動配合安裝。
作為改進,所述動力機構包括安裝于所述支撐架上的驅動組件、與該驅動組件同軸設置且與所述傳動軸相連接的傳動調節組件以及連接驅動組件和傳動調節組件且安裝于支撐架上的動力轉換組件,該動力轉換組件與所述導向桿固定連接。
作為改進,所述傳動調節組件包括與所述驅動組件同軸設置且與動力轉換組件相連接的轉動軸、連接于該轉動軸一端的第一半齒輪、與該第一半齒輪傳動連接且轉動固定安裝于所述傳動軸上的變徑輪組件。
作為改進,所述變徑輪組件包括分別安裝于支撐架和轉動軸上且相對設置的兩個變徑輪,及連接兩個變徑輪的皮帶。
作為改進,所述動力轉化組件穿過支撐架安裝于其一側,該動力轉化組件包括水平轉動安裝于支撐架上且依次相齒合的三齒輪、分別固定安裝于其中兩個齒輪的一端且與其同軸設置的兩個第二半齒輪及設置于該第二半齒輪之間且與其相齒合的傳動齒條,所述第二半齒輪同向設置,所述傳動齒條與所述導向桿固定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高壓蒸汽經第一氣體通道所形成的第一氣簾其具有高溫且具備較強的沖擊力,其對染液所形成的液體簾幕進行沖擊而使得液體簾幕成為霧狀進入胚布內部及表面,而染輥在轉動過程中,由于其內部含有高壓蒸汽而具有較高的溫度,其與胚布接觸過程中,對胚布具有熨燙、展平的效果,染色熨燙后的胚布運行至與第二氣簾相對應的位置時,再次經高壓蒸汽噴射,而水蒸氣進入布料后快速形成液態水,其與染液進行混合后能夠促進胚布染色更加均勻,同時經高溫高壓氣體的噴射,使得染液與胚布進一步的牢固結合具有固色的效果。
(2)以間斷式供液方式進行間歇式染色,實現將胚布與染液進行單元化,根據染液與胚布面積的相應比例,使其兩者之間進行小單元的對應染色,能夠提高染色質量的同時節省原料,另外,與間歇式染色相配合的間歇式胚布輸送,其經高溫熨燙后進行間斷性的靜置,有利于胚布對染液的吸收。
(3)采用驅動組件同步帶動傳動調節組件和動力轉換組件,實現間斷進行染液的輸送和染輥間斷性的進行胚布輸出,結合變徑輪組件的傳動方式,使得本發明可根據要求,調整單位染液所對應的胚布面積,擴大本發明的適用范圍。
綜上所述,本發明結構簡單、性能穩定,能夠顯著的提高胚布的噴染質量的同時降低噴染設備對胚布平整度的要求。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的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附圖。
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的噴染組件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中的噴染組件正視圖;
圖4為本發明中的燃料倉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6為本發明的第二軸側視圖;
圖7為本發明中的傳動調節組件局部放大視圖;
圖8為圖1中a處放大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中動力轉換組件正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說明。
實施例一
以下參照附圖對實施例進行說明,下面所示的實施例不對權利要求所記載的發明內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實施例所表示的構成的全部內容不限于作為權利要求所記載的發明的解決方案所必需的。
如圖1、2、3所示,一種化纖織物高效染整機,包括機架1和導布輥3,還包括安裝于所述機架1上且位于胚布2上方的噴染機構4,所述噴染機構4包括支撐架41、固定安裝于該支撐架41內部的染料倉42、設置于該染料倉42下端的噴染組件43以及與該噴染組件43相連接且固定安裝于所述支撐架41上的動力機構44;所述噴染組件43包括固定安裝于機架1上且與所述導液倉42相切配合的防漏罩431、轉動配合安裝于該防漏罩431的內部且為中空設置的染輥432以及上下對稱設置于該染輥432內部的擋板433,該擋板433之間形成第一氣體通道4331和第二氣體通道4332;所述防漏罩431與染料倉42之間形成染液的流通通道4311,染液經該流通通道4311于其出口處形成液體簾幕4312,該液體簾幕4312位于所述第一氣體通道4331的一側;本實施例中,防漏罩431優選為弧狀,其與導液倉42的四邊相適配其中三邊為密封狀態。
進一步地,如圖2所示,所述擋板433與所述防漏罩431固定連接,其與所述染輥432的內腔壁相適配,處于染輥432內部的氣體經第一氣體通道4331和第二氣體通道4332分別形成第一氣簾4333和第二氣簾4334;在本實施例中擋板433優選為與染輥432內壁密封配合且其外形為弧形,在工作過程中,擋板為靜置狀態,處于染輥432內部的氣體為高壓蒸汽。
進一步地,如圖2、3所示,所述染輥432與胚布2接觸設置,該染輥432包括開設于其輥面上的若干噴氣孔4321、設置于其一端的氣體接口4322及設置于另一端的傳動軸4323,所述氣體接口4322與所述染輥432的內部相連通;高壓氣體經氣體接口4322進入染輥432中,再經噴氣孔4321噴出經第一氣體通道4331和第二氣體通道4332形成氣簾。
需要說明的是,高壓蒸汽經第一氣體通道4331所形成的第一氣簾4333其具有高溫且具備較強的沖擊力,其對染液所形成的液體簾幕4312進行沖擊,而使得液體簾4312成為霧狀進入胚布2的內部及表面,而染輥432在轉動過程中,由于其內部含有高壓蒸汽,因而染輥432具有較高的溫度,其與胚布2接觸過程中,對胚布2具有熨燙、展平的效果,經染色熨燙后的胚布2運行至與第二氣簾4334相對應的位置時,再次經高壓蒸汽噴射,而水蒸氣進入布料后快速形成液態水,其與染液進行混合后能夠促進胚布2染色更加均勻,同時經高溫高壓氣體的噴射,使得染液與胚布2進一步的牢固結合具有固色的效果。
實施例二
其中與實施例一中相同或相應的部件采用與實施例一相應的附圖標記,為簡便起見,下文僅描述與實施例一的區別點。該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如圖4所示,所述染料倉42包括與所述防漏罩431相切配合且位于其上方的導液倉421、設置于該導液倉421一側且與其獨立設置的染液待儲倉422、連通該染液待儲倉422和導液倉421的染料通道423、沿所述染液待儲倉422內壁做上下運動的輸送組件424以及與所述染料通道423對應設置且開設于染液待儲倉422上的染液供應管道425;染液經染液供應管道425流入染液待儲倉422,由輸送組件424將流入的染液進行間斷性的定量的輸出,實現對染液的單元分化。
進一步地,如圖4所示,所述導液倉421內部設置有第一導液板4211和第二導液板4212,所述第一導液板位于所述染料通道423的下方且與其所在平面形成染液自行向下流淌的角度設置,所述第二導液板4212與所述第一導液板4211對應錯開設置且位于其下方。染液經染料通道423流至第一導液板4211經其緩沖逐漸形成分別較均勻的液體,再流至第二導液板4212經其二次緩沖落至防漏罩431上。
進一步地,如圖4所示所述輸送組件424包括配合安裝于所述染液待儲倉422內部的活塞盤4241,及設置于該活塞盤4241上的導向桿4242,該導向桿4242與所述支撐架41滑動配合安裝;活塞盤4241經導向桿4242導向進行上下運動,實現對處于染液待儲倉422內部的染液進行間斷輸送。
進一步地,如圖5、6所示,所述動力機構44包括安裝于所述支撐架41上的驅動組件441、與該驅動組件441同軸設置且與所述傳動軸4323相連接的傳動調節組件442以及連接驅動組件441和傳動調節組件442且安裝于支撐架41上的動力轉換組件443,該動力轉換組件443與所述導向桿4242固定連接,在本實施例中,優選為驅動組件441通過錐齒輪驅動傳動調節組件442和動力轉換組件443。
進一步地,如圖7所示,所述傳動調節組件442包括與所述驅動組件441同軸設置且與動力轉換組件443相連接的轉動軸4421、連接于該轉動軸4421一端的第一半齒輪4422、與該第一半齒輪4422傳動連接且轉動固定安裝于所述傳動軸4323上的變徑輪組件4423。轉動軸4421由驅動組件441驅動做連續性圓周運動,經第一半齒輪4422傳動,實現變徑輪組件4423的間斷轉動。
進一步地,如圖7所示,所述變徑輪組件4423包括分別安裝于支撐架41和轉動軸4323上且相對設置的兩個變徑輪44231,及連接兩個變徑輪44231的皮帶44232;變徑輪44231其結構相當于,多個直徑不同的帶輪同心設置且依次固定連接,相對設置的兩個變徑輪44231以皮帶44232連接,可進行傳動比的調節,實現對胚布傳動距離的調整。
進一步地,如圖8、9所示,所述動力轉化組件443穿過支撐架41安裝于其一側,包括水平轉動安裝于支撐架41上且依次相齒合的三個齒輪4431、分別固定安裝于其中兩該齒輪4431的一端且與其同軸設置的兩個第二半齒輪4432及設置于該第二半齒輪4432之間且與其齒合的傳動齒條4433,所述第二半齒輪4432同向設置,所述傳動齒條4433與所述導向桿4242固定連接;驅動組件441帶動依次水平設置且相齒合的齒輪4431,其中位于兩側的齒輪4431轉動方向相同,帶動與其上第二半齒輪4432轉動配合傳動齒條4433,實現活塞盤4241的上下運動,其中傳動齒輪4433為雙向齒設置,可與位于其兩側的第二半齒輪4432交替齒合。
工作過程如下:
驅動組件441帶動傳動調節組件442和動力轉化組件443旋轉,傳動調節組件442上的轉動軸4421驅動第一半齒輪4422,實現變徑輪44231的間斷運轉,由變徑輪44231帶動染輥432對胚布2進行間斷染色輸送;同時動力轉化組件443上的齒輪4431帶動與其固定連接的兩個第二半齒輪4432旋轉,驅動傳動齒輪4433做上下運動的同時,同步帶動活塞盤4241做上下運動,實現間斷的染液輸送。
在本發明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設備或元件必須具有的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的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本發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以上所述,僅為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力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