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面料設計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低溶點滌綸復合面料。
背景技術:
近年來,紡織業中,手套、襪子等從機器上下來的同時,邊沒有鎖好,需要在烘箱里面烘烤以讓其凝固,完成鎖邊。這樣不僅成本低高,工序也很煩鎖,使用熱熔紗,其成本只有用橡皮筋鎖邊的1/3,同時還省工,產量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主要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本發明的一種低溶點滌綸復合面料,具有低熔點、熱塑性和自粘性,當加熱到一定溫度后會軟化熔融變成具有一定流動性的粘流體,冷卻后又重新固化變成固體。熱熔絲與常規滌綸、錦綸、羊毛或其它纖維混合生產非織造布或針織或機織成熱粘合纖維制品,具有手感軟、強度高、耐洗、挺括、易于打理、無環境污染等特征。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低溶點滌綸復合面料,其特征在于,它由經線和所述緯線互相交織而成,所述的經線直徑為20微米,所述的緯線直徑為25微米,所述經線由滌綸纖維和錦綸纖維混合制成,所述緯線包括緯線1和緯線2,所述緯線1由羊毛纖維和竹纖維混合編織而成,所述緯線2由腈綸纖維、低溶點滌綸纖維和桑蠶絲纖維混合編織而成。
作為本發明的一優選實施例,所述的經線密度為30根/cm,所述的緯線密度為40根/cm。
作為本發明的一優選實施例,所述的經線中,所述滌綸纖維和錦綸纖維的重量比分別為:15-20份、8-12份。
作為本發明的一優選實施例,所述的經線中,所述滌綸纖維和錦綸纖維的重量比分別為:18份、10份。
作為本發明的一優選實施例,所述緯線1中,所述羊毛纖維和竹纖維的重量比分別為:5-8份、1-5份。
作為本發明的一優選實施例,所述緯線2中,所述腈綸纖維、低溶點滌綸纖維和桑蠶絲纖維的重量比分別為:1-5份、20-35份、2-6份。
從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明的一種低溶點滌綸復合面料,具有低熔點、熱塑性和自粘性,當加熱到一定溫度后會軟化熔融變成具有一定流動性的粘流體,冷卻后又重新固化變成固體。熱熔絲與常規滌綸、錦綸、羊毛或其它纖維混合生產非織造布或針織或機織成熱粘合纖維制品,具有手感軟、強度高、耐洗、挺括、易于打理、無環境污染等特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一種低溶點滌綸復合面料一種低溶點滌綸復合面料,其特征在于,它由經線和所述緯線互相交織而成,所述的經線直徑為20微米,所述的緯線直徑為25微米,所述經線由滌綸纖維和錦綸纖維混合制成,所述緯線包括緯線1和緯線2,所述緯線1由羊毛纖維和竹纖維混合編織而成,所述緯線2由腈綸纖維、低溶點滌綸纖維和桑蠶絲纖維混合編織而成。
上述中,所述的經線密度為30根/cm,所述的緯線密度為40根/cm。
近一步的,所述的經線中,所述滌綸纖維和錦綸纖維的重量比分別為:15-20份、8-12份。
近一步的,所述的經線中,所述滌綸纖維和錦綸纖維的重量比分別為:18份、10份。
近一步的,所述緯線1中,所述羊毛纖維和竹纖維的重量比分別為:5-8份、1-5份。
近一步的,所述緯線2中,所述腈綸纖維、低溶點滌綸纖維和桑蠶絲纖維的重量比分別為:1-5份、20-35份、2-6份。
本發明揭示的多功能低溶點滌綸復合面料,具有低熔點、熱塑性和自粘性,當加熱到一定溫度后會軟化熔融變成具有一定流動性的粘流體,冷卻后又重新固化變成固體。熱熔絲與常規滌綸、錦綸、羊毛或其它纖維混合生產非織造布或針織或機織成熱粘合纖維制品,具有手感軟、強度高、耐洗、挺括、易于打理、無環境污染等特征。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