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風干系統,特別涉及風向上吹的晾衣架風干系統,屬于家庭用晾衣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為了盡快的晾干衣服,在濕度較大時,尤其在我國南方的霉雨季節,清洗的衣服常常不能很快晾干,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由此有人設計了帶加熱的晾衣架,如公開號為CN204000344U,實用新型名稱為一種帶有熱風吹干功能的晾衣架,包括吊管和晾衣桿,吊管內腔壁設置有風機,風機的風朝著內腔方向吹,晾衣桿的底側壁沿軸向設置有若干個熱風出口,晾衣桿內腔壁兩端固定設置有加熱管,這樣使濕衣服能得到加熱,能較快地把濕衣服晾干。
但是,由于衣服是處于熱風出口的下方,眾所周知,熱空氣總是向上方向擴散,使得熱空氣對濕衣服的吹干效果受到很大影響,尤其當衣服比較厚、天氣又處在長期潮濕的情況下更為明顯。因為當衣服清洗后、掛到晾衣架上時,水份往衣服的下部流動,使衣服的上部容易干,而衣服下部不容易晾干。這種情況往往給人平添煩惱。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晾衣架風干系統的現有技術中,存在衣服下部不容易晾干的缺陷,提供了晾衣架風干系統,可以達到衣服、包括其下部也容易很快晾干的目的。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晾衣架風干系統,包括頂部固定艙、左剪叉式連桿、左升降桿、右剪叉式連桿、右升降桿、晾衣桿、風干部件;所述頂部固定艙橫向設置,所述左剪叉式連桿上端和右剪叉式連桿上端各固定設置在頂部固定艙下部的左、右兩側;所述左剪叉式連桿和右剪叉式連桿的下端分別與左升降桿和右升降桿固定連接,左升降桿和右升降桿互相平行、水平設置;所述晾衣桿左、右兩端各與左升降桿和右升降桿固定連接,所述風干部件設置在頂部固定艙下方;
還包括左吊臂、右吊臂、左柔性鋼絲繩、右柔性鋼絲繩、左吊臂電機和右吊臂電機;所述頂部固定艙的左、右兩端各設置有左導軌盒和右導軌盒,所述左導軌盒和右導軌盒的前、后端為通口狀;所述左吊臂和右吊臂分別設置在左導軌盒和右導軌盒內、滑動連接,左吊臂和右吊臂的前、后部分各向左導軌盒和右導軌盒的前、后伸出;所述晾衣桿有1-4根;所述左吊臂電機設置在頂部固定艙的左導軌盒的左側,所述右吊臂電機設置在頂部固定艙的右導軌盒的右側;
所述左吊臂內前部設置有左前定滑輪,左吊臂內后部設置有左后定滑輪,所述左后定滑輪一側設置有左升降電機,左吊臂內前部、左前定滑輪下方設置有左穿孔;所述左柔性鋼絲繩一端固定纏繞在左后定滑輪上,在左吊臂內水平向前,經過左前定滑輪再垂直向下、經左穿孔再向下,左柔性鋼絲繩的另一端與風干部件的左上部固定連接;
所述右吊臂內前部設置有右前定滑輪,右吊臂內后部設置有右后定滑輪,所述右后定滑輪一側設置有右升降電機,右吊臂內前部、右前定滑輪下方設置有右穿孔;所述右柔性鋼絲繩一端固定纏繞在右后定滑輪上,在右吊臂內水平向前,經過右前定滑輪再垂直向下、經右穿孔再向下,右柔性鋼絲繩的另一端與風干部件的右上部固定連接;
所述風干部件包括通風管、風機裝置和加熱片,所述風機裝置和加熱片設置在通風管內,所述通風管上部設置有出風口,出風口設置有網格,通風管側面設置有進風口,進風口設置有網格A。
所述頂部固定艙的左、右兩側下部對稱設置有左固定槽和右固定槽,左剪叉式連桿上端和右剪叉式連桿上端分別固定設置在左固定槽和右固定槽上。
所述左導軌盒和右導軌盒內設置有導軌,導軌為常規技術,詳情不再贅述,所述左吊臂和右吊臂分別設置在左導軌盒和右導軌盒內,左吊臂和右吊臂通過導軌分別與左導軌盒和右導軌盒滑動連接。
所述風機裝置包括細長貫流風機和風機電機,所述細長貫流風機橫向設置在通風管內,所述風機電機設置在細長貫流風機一側,所述加熱片在細長貫流風機上方,加熱片與細長貫流風機平行設置。
所述左吊臂內左后定滑輪后面還設置有電線電機,所述電線電機與風干部件之間有電線連接,所述電線一端固定纏繞在電線電機上,在左吊臂內水平向前,經過左前定滑輪再垂直向下、經左穿孔再向下,電線的另一端與風干部件的左部的電線A連接。
所述晾衣桿有2根,為前晾衣桿和后晾衣桿,前晾衣桿和后晾衣桿互相平行、水平設置,前晾衣桿和后晾衣桿與左升降桿垂直設置,前晾衣桿和后晾衣桿與右升降桿垂直設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風干部件設置在晾衣架下方,熱氣體從下往上走,晾衣架上的衣服下部首先得到充分的加熱,并能很快晾干。上升的熱氣體經過衣服再上升時,會碰到頂部固定艙部件、向下折回到衣服掛晾區,使余熱得到充分利用。不僅是薄衣服,很厚的衣服都能整件上、下很快晾干,大大提升了衣服晾干速度,特別適用于家庭涼臺使用。
附圖說明
圖1-1是:初始狀態時,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圖1-2是:初始狀態時,本實用新型仰視圖;
圖1-3是:初始狀態時,本實用新型仰視立體圖;
圖2-1是:左吊臂和右吊臂處在伸出狀態時,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圖2-2是:左吊臂和右吊臂處在伸出狀態時,本實用新型仰視圖;
圖2-3是:左吊臂和右吊臂處在伸出狀態時,本實用新型仰視立體圖;
圖3-1是:左吊臂和右吊臂伸出狀態、風干部件下降至底部時,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圖3-2是:左吊臂和右吊臂伸出狀態、風干部件下降至底部時,本實用新型仰視圖;
圖3-3是:左吊臂和右吊臂伸出狀態、風干部件下降至底部時,本實用新型仰視立體圖;
圖4-1是:風干部件在底部、左吊臂和右吊臂縮回時,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圖4-2是:風干部件在底部、左吊臂和右吊臂縮回時,本實用新型仰視圖;
圖4-3是:風干部件在底部、左吊臂和右吊臂縮回時,本實用新型仰視立體圖;
圖5是:圖2-1的俯視放大圖(頂部固定艙去掉頂板);
圖5-1是:圖5的A部放大圖;
圖6-1是:風干部件俯視放大圖(去掉加熱片和出風口的網格);
圖6-2是:圖6-1的A—A方向仰視放大圖。
附圖標記說明:固定艙1、左固定槽101、右固定槽102、左導軌盒103、右導軌盒104、左剪叉式連桿2、左升降桿3、右剪叉式連桿4、右升降桿5、晾衣桿6、前晾衣桿601、后晾衣桿602、風干部件7、通風管701、細長貫流風機702、風機電機703、出風口704、進風口705、網格706、左吊臂8、左前定滑輪801、左后定滑輪802、左升降電機803、左穿孔804、右吊臂9、右前定滑輪901、右后定滑輪902、右升降電機903、右穿孔904、左柔性鋼絲繩10、右柔性鋼絲繩11、左吊臂電機12、右吊臂電機13、電線電機14、電線15、電線A 16。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如圖1-1至圖6-2所示,晾衣架風干系統,包括頂部固定艙1、左剪叉式連桿2、左升降桿3、右剪叉式連桿4、右升降桿5、晾衣桿6、風干部件7;所述頂部固定艙1橫向設置,所述左剪叉式連桿2上端和右剪叉式連桿4上端各固定設置在頂部固定艙1下部的左、右兩側;所述左剪叉式連桿2和右剪叉式連桿4的下端分別與左升降桿3和右升降桿5固定連接,左升降桿3和右升降桿5互相平行、水平設置;
所述晾衣桿6有2根,為前晾衣桿601和后晾衣桿602,前晾衣桿601和后晾衣桿602互相平行、水平設置,前晾衣桿601和后晾衣桿602與左升降桿3垂直設置,前晾衣桿601和后晾衣桿602與右升降桿5垂直設置。所述前后晾衣桿602的左、右兩端各與左升降桿3和右升降桿5固定連接,所述風干部件7設置在頂部固定艙1下方;所述頂部固定艙1的左、右兩側下部對稱設置有左固定槽101和右固定槽102,左剪叉式連桿2上端和右剪叉式連桿4上端分別固定設置在左固定槽101和右固定槽102上。
還包括左吊臂8、右吊臂9、左柔性鋼絲繩10、右柔性鋼絲繩11、左吊臂電機12和右吊臂電機13;所述頂部固定艙1的左、右兩端各設置有左導軌盒103和右導軌盒104,所述左導軌盒103和右導軌盒104的前、后端為通口狀;所述左吊臂8和右吊臂9分別設置在左導軌盒103和右導軌盒104內、滑動連接,左吊臂8和右吊臂9的前、后部分各向左導軌盒103和右導軌盒104的前、后伸出;所述左吊臂電機12設置在頂部固定艙1的左導軌盒103的左側,所述右吊臂電機13設置在頂部固定艙1的右導軌盒104的右側;
所述左吊臂8內前部設置有左前定滑輪801,左吊臂8內后部設置有左后定滑輪802,所述左后定滑輪802一側設置有左升降電機803,左吊臂8內前部、左前定滑輪801下方設置有左穿孔804;所述左柔性鋼絲繩10一端固定纏繞在左后定滑輪802上,在左吊臂8內水平向前,經過左前定滑輪801再垂直向下、經左穿孔804再向下,左柔性鋼絲繩10的另一端與風干部件7的左上部固定連接;所述左導軌盒103和右導軌盒104內設置有導軌(圖中未顯示),導軌為常規技術,詳情不再贅述,所述左吊臂8和右吊臂9分別設置在左導軌盒103和右導軌盒104內,左吊臂8和右吊臂9通過導軌分別與左導軌盒103和右導軌盒104滑動連接。
所述右吊臂9內前部設置有右前定滑輪901,右吊臂9內后部設置有右后定滑輪902,所述右后定滑輪902一側設置有右升降電機903,右吊臂9內前部、右前定滑輪901下方設置有右穿孔904;所述右柔性鋼絲繩11一端固定纏繞在右后定滑輪902上,在右吊臂9內水平向前,經過右前定滑輪901再垂直向下、經右穿孔904再向下,右柔性鋼絲繩11的另一端與風干部件7的右上部固定連接;
所述風干部件7包括通風管701、風機裝置和加熱片(加熱片為常規技術,圖中未顯示),所述風機裝置和加熱片設置在通風管701內,所述通風管701上部設置有出風口704,出風口704設置有網格706,通風管701側面設置有進風口705,進風口705設置有網格A(圖中未顯示);
所述風機裝置包括細長貫流風機702和風機電機703,所述細長貫流風機702橫向設置在通風管701內,所述風機電機703設置在細長貫流風機702一側,所述加熱片在細長貫流風機702上方,網格706下方,加熱片與細長貫流風機702平行設置。
所述左吊臂8內左后定滑輪802后面還設置有電線電機14,所述電線電機14與風干部件7之間有電線15連接,所述電線15一端固定纏繞在電線電機14上,在左吊臂8內水平向前,經過左前定滑輪801再垂直向下、經左穿孔804再向下,電線15的另一端與風干部件7的左部的電線A 16連接。
當初始狀態時,左吊臂8和右吊臂9后縮,左柔性鋼絲繩10和右柔性鋼絲繩11收起,風干部件7左、右兩端分別緊貼左吊臂8和右吊臂9,晾衣桿6處于下部位置;
當左吊臂8和右吊臂9處在伸出狀態時,風干部件7隨之伸出,風干部件7左、右兩端仍分別緊貼左吊臂8和右吊臂9,晾衣桿6掛上衣物(圖中未顯示)、并升至上部位置;
當左吊臂8和右吊臂9伸出狀態、左柔性鋼絲繩10和右柔性鋼絲繩11向下伸,隨之風干部件7下降至底部;
當風干部件7到達底部、左吊臂8和右吊臂9縮回,風干部件7處于晾衣桿6和衣物的下方位置。此時風干部件7和晾衣桿6的距離為1.5米。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較優選的具體實施方式的一種,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進行的通常變化和替換都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