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智能產品的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智能的除濕衣架。
背景技術:
:
目前社會中機電結合的智能產品隨處可見,如汽車,有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電子產品,有智能手機、智能清掃機等等,家具,有智能櫥柜、智能酒柜等等,而衣架,也出現了系列的智能衣架,當常見的智能衣架一般為晾衣架,其智能的晾衣架可以實現自動升降,便于人們晾曬衣物,而對一些掛置衣物的立式衣架,目前市場還沒有相應的智能產品。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之不足,而提供了一種智能的除濕衣架,其能自動對掛置在衣架上的衣物進行除濕處理。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智能的除濕衣架,包括底板,底板上固定有送風座,送風座上固定有豎直的立管,立管頂端彎折成型有斜支管,斜支管上固定有與斜支管相垂直的第一節管,第一節管與斜支管相連通,第一節管上固定有與第一節管相垂直的第二節管,第二節管與第一節管相連通,第二節管上固定有與第二節管相垂直的第三節管,第三節管與第二節管相連通,第三節管、第二節管、第一節管和斜支管臨近管口的一端均固定有傳感器和電磁閥;
所述的送風座內成型有送風腔,送風座送風腔的上底面成型有圓錐形的導流槽,導流槽與立管相連通,送風座的送風腔的內側壁上固定有加熱管和支架,支架分布在加熱管的上方并固定有風機,加熱管下方的送風腔側壁上成型有進風槽。
所述立管上端的斜支管、第一節管、第二節管和第三節管的長度依次遞增。
所述斜支管、第一節管、第二節管和第三節管上的傳感器分別分布在斜支管、第一節管、第二節管和第三節管外管壁的上端、電磁閥分別分布在斜支管、第一節管、第二節管和第三節管外管壁的下端。
所述的立管、第一節管、第二節管和第三節管的管徑均相等。
所述斜支管上的電磁閥位于斜支管管口至第一節管的管段上,第一節管上的電磁閥位于第一節管管口至第二節管的管段上,第二節管上的電磁閥位于第二節管管口至第三節管的管段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結構簡單,立式衣架上設有相應的自動除濕機構,從而當衣物掛置于衣架上時,衣架輸送暖風實現衣物除濕,防止衣物潮濕發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立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正視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中:1、底板;2、送風座;21、送風腔;22、導流槽;23、進風槽;3、立管;31、斜支管;4、第一節管;5、第二節管;6、第三節管;7、傳感器;8、電磁閥;9、加熱管;10、支架;11、風機。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見圖1、2、3所示,一種智能的除濕衣架,包括底板1,底板1上固定有送風座2,送風座2上固定有豎直的立管3,立管3頂端彎折成型有斜支管31,斜支管31上固定有與斜支管31相垂直的第一節管4,第一節管4與斜支管31相連通,第一節管4上固定有與第一節管4相垂直的第二節管5,第二節管5與第一節管4相連通,第二節管5上固定有與第二節管5相垂直的第三節管6,第三節管6與第二節管5相連通,第三節管6、第二節管5、第一節管4和斜支管31臨近管口的一端均固定有傳感器7和電磁閥8;
所述的送風座2內成型有送風腔21,送風座2送風腔21的上底面成型有圓錐形的導流槽22,導流槽22與立管31相連通,送風座2的送風腔21的內側壁上固定有加熱管9和支架10,支架10分布在加熱管9的上方并固定有風機11,加熱管9下方的送風腔21側壁上成型有進風槽23。
所述立管3上端的斜支管31、第一節管4、第二節管5和第三節管6的長度依次遞增。
所述斜支管31、第一節管4、第二節管5和第三節管6上的傳感器7分別分布在斜支管31、第一節管4、第二節管5和第三節管6外管壁的上端、電磁閥8分別分布在斜支管31、第一節管4、第二節管5和第三節管6外管壁的下端。
所述的立管3、第一節管4、第二節管5和第三節管6的管徑均相等。
所述斜支管31上的電磁閥8位于斜支管31管口至第一節管4的管段上,第一節管4上的電磁閥8位于第一節管4管口至第二節管5的管段上,第二節管5上的電磁閥8位于第二節管5管口至第三節管6的管段上。
工作原理:本發明為智能的除濕衣架,當衣物無論掛置在斜支管31的管口段,還是第一節管4、第二節管5或第三節管6的管口段時,均會觸發傳感器7,傳感器7則觸發相應斜支管31、第一節管4、第二節管5或第三節管6上的電磁閥8開啟,同時驅動送風座2的加熱管9和風機11工作,送風座2的加熱管9和風機11采用間斷性運行,則送風座2可以間斷性通過立管3向斜支管31、第一節管4、第二節管5或第三節管6內送暖風,當斜支管31、第一節管4、第二節管5或第三節管6上的電磁閥8開啟,則可以從管口送出暖風,暖風為掛置在衣架上的衣物除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