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的房屋屋頂隔熱散熱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對目前房屋屋頂架空水泥板隔熱結構的一種改進,涉及一種新型的房屋屋頂隔熱散熱結構,尤其涉及一種利用熱空氣上升形成對流、及時排出熱空氣、防止夏季屋頂熱空氣積聚從而降低屋頂溫度的一種新型的房屋屋頂隔熱散熱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房屋屋頂常用的隔熱措施是將水泥板或其它建筑板材在屋頂架空平鋪一層,利用屋頂與水泥板之間的空氣層進行隔熱,能減少熱量向屋面的傳遞。但是,由于夏季太陽將最上層的隔熱板曬熱后,將繼續加熱水泥板與屋面之間的空氣,使這部分空氣溫度上升很多,仍然存在夏季屋頂外表面溫度大大高于氣溫的現象,形成了熱量在屋頂的積聚,降低了隔熱層的效果。
發明內容為解決夏季房屋屋頂外表面溫度明顯高于大氣溫度的現象,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實施容易、成本低的房屋屋頂隔熱散熱結構。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實現的一種新型的房屋屋頂隔熱散熱結構,它包括房屋屋頂(1)、屋頂(1)上面用建筑板狀材料架空的隔熱層(2),在隔熱層(2)上方留有供熱空氣逸出的出氣口(3),并把出氣口向上壘砌加高做成煙囪狀結構(4);屋頂上面架空的板狀建筑材料是沿房屋長度方向的軸線從兩側到軸線鋪成具有坡度的隔熱散熱層(2),出氣口(3)是沿房屋最高處軸線方向長帶狀的出氣口。煙囪狀結構(4)的頂部壘有20~30厘米高磚垛支起的水泥板(6),磚垛與磚垛之間的間隙做熱空氣擴散口(5);在隔熱層(2)與屋頂(1)的邊沿兩側留有與大氣貫通的通氣道做為進氣口(7);用金屬網將進氣口(7)和熱空氣擴散口(5)圍封。
本實用新型關鍵技術在于對平面屋頂,將架空的水泥板或其它建筑板材沿房屋長度方向軸線做成中部高、兩邊低的坡形隔熱層(2),坡度最好在5~15°之間;沿架空的斜坡狀隔熱散熱層在最高處沿軸線方向留出寬度30~50厘米的長形區域不設隔熱層,做為出氣口(3),較低的兩邊邊緣與屋頂上表面架空15~30厘米做為進氣口(7),并用金屬絲網將下部架空的進氣門(7)圍封,防止鳥類做窩影響空氣自由流通。空氣可以自由進入到架空的隔熱散熱板與屋頂之間的空間。對于拱形或斜面,在屋頂上,隔熱層沿斜面或弧面架空,高度15-30厘米,并用金屬絲網將下部架空的進氣口(7)圍封,防止鳥類做窩影響空氣自由流通。把出氣口(3)向上壘砌加高50厘米做成煙囪狀結構(4),在煙囪狀結構(4)開口最上面再放置支起的水泥板(6),水泥板距煙囪狀主體最上面留有20~30厘米的空隙,做熱空氣擴散口(5),并且用金屬絲網將兩側的熱空氣擴散口(5)圍封,防上鳥類在里面做窩,影響空氣的流通。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是1、利用熱空氣對流原理,將隔熱層與屋頂之間的熱空氣及時排出,防止屋頂與隔熱層之間的空氣溫度繼續上升形成熱積聚,利于夏季的屋頂降溫。2、本辦法比現有隔熱層平鋪、滿鋪的方式成本增加不多,既發揮了利用水泥板架空做隔熱層壽命長的優點,又克服了滿鋪后不利于熱空氣排出的不足,易于實施。3、容易對現有滿鋪的隔熱結構進行改造,提高夏季屋頂的降溫效果。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例1、對普通民房屋頂使用本隔熱散熱結構的實施。新蓋樓房屋頂(1)防水層做好后,以沿屋頂長度方向的中線為軸線,用磚側向放置,從屋頂兩側邊沿向中線做成厚6厘米,長24厘米、邊緣高20厘米的磚跺,磚跺與磚跺之間的中心距離為40厘米,磚跺的高度從邊緣向內逐漸增高,形成坡度為10~15度的斜坡狀隔熱層(2),從軸線兩邊向軸線壘砌到距軸線25厘米處,將長×寬為40×40厘米的水泥板架空在磚跺上,用水泥將水泥板接縫抹實形成隔熱散熱層(2)。隔熱散熱層邊沿處與屋面之間的空間做為進氣口(7);以軸線為中心的寬50厘米的長帶狀區域不放水泥板做為出氣口(3),與長帶區域兩邊相接,用磚向上砌成50厘米高的煙囪狀結構(4),下端與隔熱層下面保持暢通,上端每隔30~40厘米壘一高20~30厘米的小磚垛,蓋上水泥板,將水泥板與水泥板之間的接頭處用水泥抹縫,形成防雨板水泥板(6)。將隔熱層邊沿的進氣口(7)與煙囪狀結構(4)上的熱空氣擴散口(5)用金屬絲網圍封,防止鳥類做窩影響空氣流通。
當屋頂受到太陽照射時,隔熱層(2)下面的空氣被加熱,空氣溫度上升后,就沿隔熱板向較高處的出氣口(3)移動,在煙囪狀結構(4)的進一步作用下迅速從熱空氣擴散口(5)逸出,溫度正常的空氣從進氣口(7)進入,屋頂的積熱隨被對流的空氣帶走,使屋面溫度不至于繼續升高。
實例2、對大型糧食倉庫拱形屋頂使用本隔熱散熱結構。大型糧倉屋頂(1)建好后,沿屋面壘成12×12厘米、中心相距40厘米、高24厘米的小磚垛,架空放上水泥板,水泥板之間用水泥抹縫形成屋頂的弧形隔熱層(2);把弧形兩邊緣最下方的水泥板與屋頂之間的空間做為進氣口(7)并用金屬絲網圍封,防止鳥類做窩影響空氣流通。沿屋頂最高軸線左右各留出25厘米寬的長帶狀區域不壘,形成一個50厘米寬的長帶區域不蓋水泥板做為出氣口(3)沿長帶的兩邊壘起50厘米高、12厘米厚的兩道墻,兩道墻之間的空間與下部屋頂與水泥蓋板之間的空間相通;兩墻的端部用短墻連接,形成一個長形的煙囪狀結構(4)。在墻的最上面沿長度方向每隔50厘米壘出12×12厘米、高30厘米的小磚垛,蓋上70厘米長的水泥板,使水泥板一邊寬出墻10厘米,水泥板與煙囪狀結構的上面留有20~30厘米的空間做熱空氣擴散口(5)。熱空氣擴散口(5)用金屬絲網圍封,防止鳥類做窩。當夏季太陽照射屋頂隔熱層(2)時,將隔熱層(2)下面的空氣加熱,被加熱的空氣上升,在煙囪效應的作用下,熱空氣不斷地從熱空氣擴散口(5)逸出,正常溫度的空氣從下面的進氣口(7)補充到隔熱散熱層與屋頂之間,避免了熱量在屋頂的積聚。
實例3、對目前大型糧食倉庫拱形屋頂架空隔熱層的改造。目前糧倉用水泥板架空20厘米做倉房隔熱層,均沒有熱空氣出口。沿屋頂最高軸線左右各拆除25厘米寬的隔熱層,形成一個50厘米寬的沒有水泥板的長帶形區域做出氣口(3),沿長帶形區域的兩邊壘起50厘米高、12厘米厚的兩道墻,兩道墻之間的空間與下部屋頂與水泥蓋板之間的空間相通;兩墻的端部用短墻連接,形成一個長形的煙囪狀結構(4)。在墻的最上面沿長度方向每隔50厘米壘砌出12×12厘米、高20~30厘米的小磚垛,蓋上70厘米長、50厘米寬的水泥板,使水泥板兩邊邊寬過墻10厘米,水泥板與煙囪狀結構的上面留有30厘米的空間做熱空氣擴散口(5)。熱空氣擴散口(5)用金屬絲網圍封,防止鳥類做窩;把屋頂弧面兩邊緣最下方水泥板與屋頂之間的空間做進氣口(7)并用金屬絲網圍封,防止鳥類做窩影響空氣流通。當夏季太陽照射屋頂隔熱層(2)時,曬熱下面的空氣,空氣被加熱后上升,在煙囪效應的作用下,熱空氣不斷從熱空氣擴散口(5)逸出,正常溫度的空氣從下面的進氣口(7)補充到隔熱散熱層與屋頂之間,避免了熱空氣在屋頂的積聚。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的房屋屋頂隔熱散熱結構,它包括屋頂(1),屋頂上面鋪設的被架空的建筑用板狀材料的隔熱散熱層(2),其特征在于在隔熱散熱層(2)上開有可共熱空氣逸出的出氣口(3)和在隔熱散熱層(2)周圍分布的進氣口(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房屋屋頂隔熱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出氣口為煙囪狀結構(4)。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房屋屋頂隔熱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屋頂上面架空的板狀建筑材料是沿房屋長度方向的軸線從兩側到軸線鋪成具有坡度的隔熱散熱層(2),出氣口(3)是沿房屋最高處軸線方向長帶狀的出氣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房屋屋頂隔熱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在煙囪狀結構(4)的上方壘有20~30厘米高的磚垛,水泥板(6)放在磚垛上,磚垛之間的空間做為熱空氣擴散口(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的房屋屋頂隔熱散熱結構,它包括屋頂(1)、屋頂(1)上面用建筑用板狀材料架空的做成有一定坡度的隔熱層(2),沿房屋長度方向最高軸線處開有出氣口(3),出氣口(3)與向上壘砌加高的煙囪狀結構(4)形成散熱結構;在煙囪狀結構頂部以架空的方式放上水泥板(6),減少雨水直接灌入。在炎熱的夏季太陽加熱隔熱層與屋頂之間的空氣,通過煙囪狀結構的煙囪效應進一步作用形成對流,被加熱的空氣從煙囪狀結構的熱空氣擴散口(5)逸出,正常溫度的空氣通過進氣口(7)補充到屋面與隔熱層之間,防止熱量在屋頂積聚,使屋面溫度不會大幅度上升,達到提高隔熱散熱效果。
文檔編號E04D13/16GK2660009SQ0324567
公開日2004年12月1日 申請日期2003年4月14日 優先權日2003年4月14日
發明者盧振江 申請人:盧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