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先張法雙向預應力混凝土軌道板鋼模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預應力混凝土軌道板生產中所使用的鋼模型,更進一步的說,涉及了一種在軌道板生產工藝中采用的先張法雙向預應力混凝土軌道板鋼模型。
背景技術:
在高速鐵路建設中,無渣軌道被廣泛的應用,而無渣軌道的關鍵技術在于軌道板的生產制造,目前,適合于軌道板批量生產的工藝主要是長線臺座法生產工藝和流水機組法生產工藝,其中,長線臺座法生產工藝只能生產預應力后張混凝土軌道板或預應力單向先張混凝土軌道板,其鋼模型也只能適用于長線臺座法生產工藝;對于流水機組法生產工藝而言,其不僅能夠生產預應力后張混凝土軌道板或預應力單向先張混凝土軌道板,而且能夠生產預應力雙向先張混凝土軌道板。
在實際生產、應用和研發試驗中,不難發現,生產預應力雙向或單向后張混凝土軌道板都需要大量的錨具,其成本比較高,而且制作工藝復雜,生產效率較低,產品質量不易保證,不適于大規模推廣應用,而預應力雙向先張混凝土軌道板的生產工藝簡單,構件力學性能優良,特別是構件的成本大大降低,因此,生產預應力雙向先張混凝土軌道板既節約成本、簡化工藝,而且構件力學性能優良、軌道電路損耗小,而采用流水機組法生產工藝生產雙向先張混凝土軌道板又要求軌道板鋼模型符合現有的生產條件,即,要求軌道板鋼模型大小尺寸合適,適于現有流水作業平臺,又要軌道板鋼模型自重較輕,適于現有配套設備及廠房。
由于混凝土軌道板厚度小(約0.2m),長寬尺寸大(約為5.0×2.4m),而且對其施加的預應力在縱、橫方向上張拉力都很大(縱向約為1500KN,橫向約為2000KN),這就要求生產軌道板的鋼模型大小適合軌道板自身的尺寸,又要能夠承受就其自身尺寸而言足夠大的張拉力,即軌道板鋼模型自身要滿足一定的強度和剛度,因此,采用流水機組法生產工藝生產雙向先張混凝土軌道板,急需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個強度和剛度既能夠達到要求又要符合現有生產條件的軌道板鋼模型。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難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先張法雙向預應力混凝土軌道板鋼模型,該鋼模型不僅能滿足強度和剛度的要求,而且自重輕,利于生產。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先張法雙向預應力混凝土軌道板鋼模型,包括鋼模型槽1,設置在鋼模型槽1下部的鋼模型框架梁20,及分別設置在鋼模型框架梁20兩端部的固定端梁和張拉端梁,所述固定端梁和張拉端梁的中部分別與鋼模型框架梁20的兩端部固定連接,在鋼模型框架梁20橫向的兩端部分別設置有橫向固定端梁3和橫向張拉端梁5,在鋼模型框架梁20縱向的兩端部分別設置有縱向固定端梁2和縱向張拉端梁4,所述橫向張拉端梁5的上部設置有預應力筋張拉裝置10,其下部通過施加過預應力的鋼筋或鋼絞線與橫向固定端梁3下部連接,所述縱向張拉端梁4的上部設置有預應力筋張拉裝置12,其下部通過施加過預應力的鋼筋或鋼絞線16與縱向固定端梁2下部連接,所述固定端梁的上部設置有預應力筋固定裝置18;在固定端梁或張拉端梁的下部設置有張拉裝置,張拉裝置可調節連接張拉端梁下部與固定端梁下部的施加過預應力的鋼筋或鋼絞線的預應力的大小;
連接張拉端梁下部與固定端梁下部的施加過預應力的鋼筋或鋼絞線外圍設置有保護外殼19;所述鋼模型槽1四周設置有裝配式可拆卸活動側板6;所述活動側板6包括上側板21、中側板22和下側板23,其中,中側板22分別與上側板21、下側板23可裝配式拆卸連接;所述活動側板6外側面設置有支撐架13,所述支撐架13支撐在固定端梁和張拉端梁的內側;所述活動側板6也可是半圓弧形活動側板7;所述活動側板6上預留有預應力筋穿孔;所述預應力筋張拉裝置10和預應力筋張拉裝置12可調節預應力大小;所述鋼模型槽1里設置有預留結構15。
本實用新型在研發過程中經過不斷的實驗和測試,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性,其有益效果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1、采用對鋼模型縱、橫向承力鋼模型框架梁負彎矩方向施加預應力的方法,使軌道板預應力筋開始張拉時能夠部分抵消因軌道板預應力筋預應力引起的鋼模型變形,并在等效變形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減少了鋼材的用量和鋼模型的加工難度,不僅使得鋼模型變的小巧實用,而且大大節約了生產和制造成本;同時,根據鋼模型的實際使用情況,可調節框架梁負彎矩方向施加的預應力大小,使得鋼模型更加持久耐用;2、軌道板鋼模型采用裝配式活動側板,能便捷地布置先張預應力鋼絲,亦可適用于后張法生產軌道板,當軌道板成型脫模時,可方便拆卸,并可直接起吊,減少了不少生產工序,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約了成本;3、由于鋼模型采用了框架梁負彎矩方向施加預應力的方法,鋼模型的自重大大減輕,同時采用活動側板,使得在生產中,既省去了龐大的翻轉脫模裝置,也大大減輕流水作業線中配套設備的設計自重,使得軌道板的先張流水機組法生產成為可能。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俯視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縱向固定端梁和縱向張拉端梁之間的連接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活動側板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半圓弧形活動側板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進一步的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特點,現結合附圖給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先張法雙向預應力混凝土軌道板鋼模型,包括鋼模型槽1,設置在鋼模型槽1下部的鋼模型框架梁20,及分別設置在鋼模型框架梁20兩端部的固定端梁和張拉端梁,所述固定端梁和張拉端梁的中部分別與鋼模型框架梁20的兩端部固定連接,在鋼模型框架梁20橫向的兩端部分別設置有橫向固定端梁3和橫向張拉端梁5,在鋼模型框架梁20縱向的兩端部分別設置有縱向固定端梁2和縱向張拉端梁4,所述橫向張拉端梁5的上部設置有預應力筋張拉裝置10,其下部通過施加過預應力的鋼筋或鋼絞線與橫向固定端梁3下部連接,所述縱向張拉端梁4的上部設置有預應力筋張拉裝置12,其下部通過施加過預應力的鋼筋或鋼絞線16與縱向固定端梁2下部連接,所述固定端梁的上部設置有預應力筋固定裝置18;所述預應力筋張拉裝置10和預應力筋張拉裝置12可調節預應力大小;所述鋼模型槽1里設置有預留結構15。
在固定端梁或張拉端梁的下部設置有張拉裝置,張拉裝置可調節連接張拉端梁下部與固定端梁下部的施加過預應力的鋼筋或鋼絞線的預應力的大小;
連接張拉端梁下部與固定端梁下部的施加過預應力的鋼筋或鋼絞線外圍設置有保護外殼19。
如圖3所示,所述鋼模型槽1四周設置有裝配式可拆卸活動側板6;所述活動側板6包括上側板21、中側板22和下側板23,其中,中側板22分別與上側板21、下側板23可裝配式拆卸連接;所述活動側板6外側面設置有支撐架13,所述支撐架13支撐在固定端梁和張拉端梁的內側。
如圖4所示,所述活動側板6也可是半圓弧形活動側板7。
所述活動側板6上預留有預應力筋穿孔。
權利要求1.一種先張法雙向預應力混凝土軌道板鋼模型,包括鋼模型槽(1),設置在鋼模型槽(1)下部的鋼模型框架梁(20),及分別設置在鋼模型框架梁(20)兩端部的固定端梁和張拉端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梁和張拉端梁的中部分別與鋼模型框架梁(20)的兩端部固定連接,在鋼模型框架梁(20)橫向的兩端部分別設置有橫向固定端梁(3)和橫向張拉端梁(5),在鋼模型框架梁(20)縱向的兩端部分別設置有縱向固定端梁(2)和縱向張拉端梁(4),所述橫向張拉端梁(5)的上部設置有預應力筋張拉裝置(10),其下部通過施加過預應力的鋼筋或鋼絞線與橫向固定端梁(3)下部連接,所述縱向張拉端梁(4)的上部設置有預應力筋張拉裝置(12),其下部通過施加過預應力的鋼筋或鋼絞線(16)與縱向固定端梁(2)下部連接,所述固定端梁的上部設置有預應力筋固定裝置(1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先張法雙向預應力混凝土軌道板鋼模型,其特征在于在固定端梁或張拉端梁的下部設置有張拉裝置,所述張拉裝置可調節連接張拉端梁下部與固定端梁下部的施加過預應力的鋼筋或鋼絞線的預應力的大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先張法雙向預應力混凝土軌道板鋼模型,其特征在于連接張拉端梁下部與固定端梁下部的施加過預應力的鋼筋或鋼絞線外圍設置有保護外殼(19)。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先張法雙向預應力混凝土軌道板鋼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模型槽(1)四周設置有裝配式可拆卸活動側板(6)。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先張法雙向預應力混凝土軌道板鋼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側板(6)包括上側板(21)、中側板(22)和下側板(23),其中,中側板(22)分別與上側板(21)、下側板(23)可裝配式拆卸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種先張法雙向預應力混凝土軌道板鋼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側板(6)外側面設置有支撐架(13),所述支撐架(13)支撐在固定端梁和張拉端梁的內側。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先張法雙向預應力混凝土軌道板鋼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側板(6)也可是半圓弧形活動側板(7)。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先張法雙向預應力混凝土軌道板鋼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側板(6)上預留有預應力筋穿孔。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先張法雙向預應力混凝土軌道板鋼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預應力筋張拉裝置(10,12)可調節預應力大小。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先張法雙向預應力混凝土軌道板鋼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模型槽(1)里設置有預留結構(1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先張法雙向預應力混凝土軌道板鋼模型,它包括鋼模型槽,設置在鋼模型槽下部的鋼模型框架梁,及分別設置在鋼模型框架梁兩端部的固定端梁和張拉端梁,所述固定端梁和張拉端梁的中部分別與鋼模型框架梁的兩端部固定連接,在鋼模型框架梁橫向的兩端部分別設置有橫向固定端梁和橫向張拉端梁,在鋼模型框架梁縱向的兩端部分別設置有縱向固定端梁和縱向張拉端梁,所述張拉端梁的上部設置有預應力筋張拉裝置,其下部通過施加過預應力的鋼筋或鋼絞線與固定端梁下部連接,所述固定端梁的上部設置有預應力筋固定裝置;該鋼模型不僅能滿足強度和剛度的要求,而且自重輕,利于生產;其主要應用于高速鐵路建設用軌道板的生產。
文檔編號B28B7/00GK2933805SQ20062003200
公開日2007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5日 優先權日2006年5月5日
發明者歐陽炎 申請人:歐陽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