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料漿混料布料裝置及布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產陶瓷磚的布料裝置及布料方法,特別是一種料漿混料布料裝置及布料方法。
背景技術:
在陶瓷磚的版面裝飾上,陶瓷業通常采取干粉色料布料方法和液體顏料印刷方法。其中干粉色料布料方法發展到現在已經非常成熟,很難有較大的突破;而液體顏料印刷方法由于印刷手段本身的限制,紋理圖案比較固定,也很難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審美要求。
為了提高瓷磚的裝飾效果,近年來出現了料漿布料方法,該種布料方法是通過增加各種顏色干粉的濕度,使其達到15~30%的含水率,然后將各種顏色的料漿混合,灌入模腔中定型,干燥,最后煅燒成為瓷磚。該布料方法通過改變色料的流動性,使用多種顏色的料漿來完成裝飾布料,實現了裝飾效果的突破。但目前采用該布料方法進行生產的企業比較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下述原因(1)各單色料漿從分料管進入布料管和儲料盒過程中,雖存在自然流動方式的混合,但各單色料漿分布的位置已經基本確定,分布位置調整很小,因此各單色料漿進入儲料盒后呈各自分立狀態,最后導致瓷磚版面的裝飾效果不協調,尤其當多片瓷磚平鋪后,整體花紋過渡很不連續;(2)現有布料方法是直接將混合料漿注入模中,成型、干躁、煅燒成瓷磚,由于料漿中水分大,且料漿厚度也很大,所以干躁、煅燒時空氣難以迅速排出,瓷磚很容易產生變形、裂隙、氣泡等缺陷,瓷磚強度不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料漿混料布料裝置及布料方去,有效解決現有料漿布料方法存在的不能實現復雜裝飾效果、生產中易出現變形、裂隙、氣泡等技術缺陷。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料漿混料布料裝置,包括輸送混合料漿的布料管和與所述布料管連接的儲料盒,所述布料管上設置有調整所述混合料漿中各單色料漿位置的攪拌器。
所述攪拌器包括與所述布料管連通的攪拌筒和設置在所述攪拌筒內的攪拌葉片。所述布料管與負責輸送單色料漿的分料管連接。所述儲料盒與布料管為可拆卸連接。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儲料盒上設置有使混合料漿以料漿帶形狀流出的出料口,進一步地,所述出料口設置有隔板,所述出料口還設置有對所述料漿帶進行干燥處理的干燥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料漿混料布料方法,包括各單色料漿進入布料管形成混合料漿;設置在混合料漿輸送通道上的攪拌葉片調整混合料漿中各單色料漿的分布位置;儲料盒儲存調整后的混合料漿;混合料漿以料漿帶形狀連續或間斷流出。
所述設置在混合料漿輸送通道上的攪拌葉片調整混合料漿中各單色料漿的分布位置具體為通過控制攪拌葉片的轉動與否、轉動方向、轉動速度或轉動周期對混合料漿中各單色料漿的分布位置進行調整。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還包括干燥所述料漿帶;將干燥后的料漿帶切割成色料片;將色料片和粉料坯組合;壓制并煅燒。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料漿混料布料裝置及布料方法,通過在布料管上設置攪拌器調整混合料漿中各單色料漿的分布位置,使進入儲料盒后混合料漿以一種分布均衡的狀態儲存,實現了使瓷磚版面的裝飾效果協調、自然的技術效果。具體地,通過控制攪拌葉片的轉動與否、轉動方向、轉動速度或轉動周期,就可以使混合料漿經過攪拌葉片時受攪拌葉片上述工作狀態影響,部分單色料漿的分布位置得到改變。當混合料漿進入儲料盒后,基本上呈現每種單色料漿比較均衡的分布,該種分布使瓷磚版面的裝飾效果十分協調,不僅保證了當多片瓷磚平鋪后整體花紋的連續過渡,而且可根據需要改變瓷磚版面的裝飾線條圖案,最大限度的豐富料漿布料的裝飾效果。
此外,本發明通過采取較薄料漿帶流出并干燥的技術方案,使料漿帶干燥時水分很容易揮發,空氣也能迅速排出,通過將干燥后的料漿帶切割成色料片,與粉料坯組合一起壓制成型并煅燒,使生產的瓷磚不會產生變形、裂隙、氣泡等缺陷,較好的保證了瓷磚的強度。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明料漿混料布料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布料管與分料管連接示意圖;圖3為布料管內各單色料漿分布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攪拌器的結構示意圖;圖5a為本發明布料效果示意圖;圖5b為現有技術布料效果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料漿混料布料方法的流程圖。
附圖標記說明1-布料管;2-儲料盒;3-攪拌器;11-分料管; 21-出料口; 31-攪拌筒;32-攪拌葉片。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為本發明料漿混料布料裝置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料漿混料布料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的布料管1、儲料盒2和攪拌器3,布料管1用于向儲料盒2輸送至少二種顏色的料漿;攪拌器3用于通過調整布料管1中各單色料漿的位置,使進入儲料盒2后的料漿呈現一種各單色料漿均衡分布的狀態。圖2為本發明布料管與分料管連接示意圖,圖3為布料管內各單色料漿分布示意圖。如圖2所示,布料管1與二個分料管11連通,二個分料管11分別負責輸送單色料漿B和單色料漿C,布料管1前端負責輸送單色料漿A。顯然,如果需要多種顏色,只需增加分料管11數量即可。當單色料漿A、單色料漿B和單色料漿C在布料管1內匯合后,就成為一種混合料漿,混合料漿在布料管1內的分布情況如圖3所示。分料管11上設置有控制閥,用于控制單色料漿的流量和流速,使布料管1中輸送的料漿中各顏色所占的比例和位置是連續可調的。另外,布料管1上也可以設置控制閥,控制混合料漿的流量和流速,使布料管1向儲料盒2輸送料漿的流量得到控制。
圖4為本發明攪拌器的結構示意圖,攪拌器3包括與布料管1連通的攪拌筒31,攪拌筒31內設置攪拌葉片32。攪拌葉片32的轉動與否、轉動方向、轉動速度或轉動周期都是可以控制的,混合料漿經過攪拌葉片時受攪拌葉片上述工作狀態影響,部分單色料漿的分布位置得到改變。在本發明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攪拌葉片32的形狀和片數可以根據磚版設計的需要而設置。
圖5a為本發明布料效果示意圖,為了效果對比,同時在圖5b中給出了現有技術布料效果示意圖。圖5b所示,現有技術的單色料漿B和單色料漿C在進入儲料盒2后呈兩邊分立的狀態,即單色料漿B分布在儲料盒2內的一側,而單色料漿C分布在儲料盒2內的另一側。該種分布將導致瓷磚版面的裝飾效果不協調,尤其當多片瓷磚平鋪后,整體花紋過渡很不連續。相比之下,本發明由于采用了攪拌器3技術方案,使各單色料漿在布料管1輸送中的位置得到調整,因此在進入儲料盒2后形成各單色料漿較好的均衡分布。如圖5a所示,通過攪拌處理,單色料漿B的位置從原來的僅僅位于儲料盒2內的一側改變為分別位于儲料盒2內的二側,單色料漿C的位置也從原來的僅僅位于儲料盒2內的另一側改變為分別位于儲料盒2內的二側。單色料漿B和單色料漿C的輸送位置也得到調整,改變為沿布料管1依次排列的位置,這樣,當混合料漿進入儲料盒2后,基本上呈現每種單色料漿比較均衡的分布,即單色料漿B位于靠近布料管1的位置均衡分布,而單色料漿C位于遠離布料管1的位置均衡分布。該種分布使瓷磚版面的裝飾效果十分協調,不僅保證了當多片瓷磚平鋪后整體花紋的連續過渡,而且可根據需要改變瓷磚版面的裝飾線條圖案,最大限度的豐富料漿布料的裝飾效果。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第一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攪拌器3設置在布料管1的輸送通道上,布料管1與儲料盒2為可拆卸連接。具體地,布料管1輸送的各單色料漿經過攪拌器3處理后進入儲料盒2,儲料盒2內的混合料漿充滿后,將儲料盒2拆卸,換上另一個儲料盒2,重復上述流程即可實現連續生產。卸下的儲料盒2送入后續干燥、脫模、煅燒等工序成為瓷磚。本實施例生產的瓷磚具有版面裝飾效果十分協調的特點,當多片瓷磚平鋪后整體花紋美觀、自然。
第二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攪拌器3設置在布料管1的輸送通道上,布料管1與儲料盒2連接,儲料盒2上設置有出料口21,出料口21用于將攪拌器3內的混合料漿以一定厚度和寬度的料漿帶形狀流出。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出料口21設置在儲料盒2的下部,出料口21的高度可以根據需要設置,以控制流出料漿帶的厚度和寬度,使本發明適合各種規格瓷磚的生產。出料口21還可以設置有隔板,用于控制出料口21的出料或停止出料,實現了單塊料漿帶長度的控制。具體地,布料管1輸送的各單色料漿經過攪拌器3處理后進入儲料盒2,當儲料盒2內的混合料漿充滿后,出料口21開始流出料漿帶,間斷流出的設定長度的料漿帶進入后續生產流程,布料管1同時向儲料盒2內連續補充混合料漿,實現連續生產。料漿帶進入后續生產流程后,經干燥形成色料片,然后放置在布好的粉料坯上或者將布好的粉料坯放置在色料片上一起送入到壓機處壓制,最后送入窯爐煅燒,成為瓷磚。
本實施例生產的瓷磚除了具有第一實施例版面裝飾效果十分協調、瓷磚整體花紋美觀自然的特點外,還具有不會變形、高強度等特點。這是由于本實施例采取了較薄料漿帶流出的技術方案,使料漿帶干燥時水分很容易揮發,空氣也能迅速排出,通過將干燥后的色料片與粉料坯結合在一起壓制成型并煅燒,使產生的瓷磚不會產生變形、裂隙、氣泡等缺陷,較好的保證了瓷磚的強度。
第三實施例本實施例是在第二實施例技術方案基礎上的一種改進,儲料盒2內的混合料漿充滿后,出料口21開始流出料漿帶,連續流出的料漿帶進入后續生產流程。具體地,料漿帶進入后續生產流程后,首先進入干燥器干燥,降低料漿帶的含水量,干燥后的料漿帶根據瓷磚規格切割成單獨的色料片,將色料片放到布好的粉料坯上一起送入到壓機處壓制,最后送入窯爐煅燒,成為瓷磚。本實施例生產的瓷磚除了具有第一、第二實施例版面裝飾效果十分協調、瓷磚整體花紋美觀自然不會變形、高強度等特點外,由于采取連續流料,后續干燥切割形成色料片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產效率。
圖6為本發明料漿混料布料方法的流程圖,具體為步驟1、各單色料漿進入布料管形成混合料漿;步驟2、設置在混合料漿輸送通道上的攪拌葉片調整混合料漿中各單色料漿的分布位置;步驟3、儲料盒儲存調整后的混合料漿;步驟4、混合料漿以料漿帶形狀連續或間斷流出。
其中,步驟2中攪拌葉片調整混合料漿中各單色料漿的分布位置具體為通過控制攪拌葉片的轉動與否、轉動方向、轉動速度或轉動周期對混合料漿中各單色料漿的分布位置進行調整。
本發明料漿混料布料方法通過在混合料漿的輸送通道上設置攪拌葉片調整混合料漿中各單色料漿的分布位置,使進入儲料盒后混合料漿以一種分布均衡的狀態儲存,實現了使瓷磚版面的裝飾效果協調、自然的技術效果。具體地,攪拌葉片設置在混合料漿的輸送通道上,通過控制攪拌葉片的轉動與否、轉動方向、轉動速度或轉動周期,就可以使混合料漿經過攪拌葉片時受攪拌葉片上述工作狀態影響,部分單色料漿的分布位置得到改變。如圖5a、圖5b的對比可以看出,通過攪拌葉片的處理,單色料漿B的位置從原來的僅僅位于儲料盒內的一側改變為分別位于儲料盒內的二側,單色料漿C的位置也從原來的僅僅位于儲料盒內的另一側改變為分別位于儲料盒內的二側。單色料漿B和單色料漿C的輸送位置也得到調整,改變為沿布料管依次排列的位置,這樣,當混合料漿進入儲料盒后,基本上呈現每種單色料漿比較均衡的分布,即單色料漿B位于靠近布料管的位置均衡分布,而單色料漿C位于遠離布料管的位置均衡分布。該種分布使瓷磚版面的裝飾效果十分協調,不僅保證了當多片瓷磚平鋪后整體花紋的連續過渡,而且可根據需要改變瓷磚版面的裝飾線條圖案,最大限度的豐富料漿布料的裝飾效果。
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本發明還提出了一種很好地保證瓷磚強度的優選技術方案。具體地,在圖6所示技術方案基礎上,還包括干燥所述料漿帶;將干燥后的料漿帶切割成色料片;將色料片和粉料坯組合;壓制并煅燒。
具體流程為各單色料漿進入布料管形成混合料漿后被布料管輸送,當攪拌葉片調整混合料漿中各單色料漿的分布位置之后,混合料漿進入儲料盒,當儲料盒充滿后,混合料漿以料漿帶形狀從出料口連續或間斷流出;從儲料盒流出的料漿帶首先通過干燥處理,降低料漿帶的含水量,干燥后的料漿帶根據瓷磚規格切割成單獨的色料片,將色料片與布好的粉料坯組合后一起送入壓機壓制,最后送入窯爐煅燒,成為瓷磚。這是由于采取了較薄料漿帶流出的技術方案,使料漿帶干燥時水分很容易揮發,空氣也能迅速排出,通過將干燥后的料漿帶切割成色料片,與粉料坯組合一起壓制成型并煅燒,使產生的瓷磚不會產生變形、裂隙、氣泡等缺陷,較好的保證了瓷磚的強度。
最后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料漿混料布料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輸送混合料漿的布料管和與所述布料管連接的儲料盒,所述布料管上設置有調整所述混合料漿中各單色料漿位置的攪拌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料漿混料布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器包括與所述布料管連通的攪拌筒和設置在所述攪拌筒內的攪拌葉片。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料漿混料布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管與負責輸送單色料漿的分料管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料漿混料布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料盒與布料管為可拆卸連接。
5.如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料漿混料布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料盒上設置有使混合料漿以料漿帶形狀流出的出料口。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料漿混料布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設置有隔板。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料漿混料布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還設置有對所述料漿帶進行干燥處理的干燥器。
8.一種采用如權利要求1~7任一所述料漿混料布料裝置的料漿混料布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各單色料漿進入布料管形成混合料漿;設置在混合料漿輸送通道上的攪拌葉片調整混合料漿中各單色料漿的分布位置;儲料盒儲存調整后的混合料漿;混合料漿以料漿帶形狀連續或間斷流出。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料漿混料布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設置在混合料漿輸送通道上的攪拌葉片調整混合料漿中各單色料漿的分布位置具體為通過控制攪拌葉片的轉動與否、轉動方向、轉動速度或轉動周期對混合料漿中各單色料漿的分布位置進行調整。
10.如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料漿混料布料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干燥所述料漿帶;將干燥后的料漿帶切割成色料片;將色料片和粉料坯組合;壓制并煅燒。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料漿混料布料裝置及布料方法,布料裝置包括輸送混合料漿的布料管和與所述布料管連接的儲料盒,所述布料管上設置有調整所述混合料漿中各單色料漿位置的攪拌器。布料方法包括各單色料漿進入布料管形成混合料漿;設置在混合料漿輸送通道上的攪拌葉片調整混合料漿中各單色料漿的分布位置;儲料盒儲存調整后的混合料漿;混合料漿以料漿帶形狀連續或間斷流出。本發明不僅保證了當多片瓷磚平鋪后整體花紋的連續過渡,而且可根據需要改變瓷磚版面的裝飾線條圖案,最大限度的豐富料漿布料的裝飾效果。同時,本發明還使生產的瓷磚不會產生變形、裂隙、氣泡等缺陷,較好的保證了瓷磚的強度。
文檔編號B28B13/00GK101020339SQ200710064400
公開日2007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14日 優先權日2007年3月14日
發明者武楨 申請人:佛山市科達靈海陶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