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改進的玻璃熔融速度和厚度分布的溢流下拉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總的涉及玻璃板制造設備和方法。具體來說,本發明涉及使用溢流熔融下拉エ藝來形成玻璃板的方法和裝置。例如,本發明在使用溢流熔融下拉エ藝來制造適用于 LCD玻璃基板的玻璃板中很有用。
背景技術:
熔融下拉エ藝是由美國紐約康寧公司(Corning Incorporated)開發的技術,其制造薄而精密的玻璃板,這種玻璃板適用于液晶顯示器(LCD)以及其它的光電子器件中的玻璃基板。該エ藝過程示意地顯示在圖1中。熔融的玻璃流被引入到稱之為同質管(isopipe) 的成形槽103內,該槽103帶有位于兩端且有會聚在稱之為根部109的直線處的兩個側表面的端帽105,端帽通過入口管101聯接到同質管的槽。允許熔融玻璃在稱之為圍堰的同質管的槽側壁的頂表面上流動,沿著同質管的兩個側表面作為兩個熔融玻璃帶107向下流動,然后,在根部109處合并和熔合而形成單個玻璃帶111,玻璃帶然后沿方向113下拉,并在根部下方冷卻而形成具有要求尺寸的玻璃板。在根部下方的區域中,玻璃帶基本上垂直地向下移動,同時被下拉并從粘滯狀態冷卻到粘彈性狀態,并最終成為基本上彈性的狀態。 彈性的玻璃帶然后被切割成各個玻璃板,然后玻璃板經受諸如邊緣倒圓和拋光之類的精加 エ,然后包裝起來并運送到LCD屏的制造商,用作為TFT或彩色過濾器的基板。玻璃帶在同質管下方的切割,通常包括對玻璃帶表面的刻痕,其后,沿著刻痕線彎曲,由此,離散的玻璃板與玻璃帶分離,然后傳送到其后的步驟中。制造玻璃板的熔融下拉エ藝的優點之一在干,玻璃板的表面質量很高,因為玻璃板的質量區域是在大氣中形成,絕不會接觸到諸如成形設備那樣的固體材料。該エ藝過程已經成功地用于寬度大至3000mm厚度約為0. 6mm的玻璃板的制造。在過去的十年中,IXD的尺寸跟隨消費品電子產品市場穩步地上升,并相應地對圖像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兩方面引起對大寬度玻璃板基板的需求,并對玻璃板質量提出越來越嚴的要求,例如,邊緣翹曲和波紋形、玻璃板的翹曲、表面波紋形和粗糙度、厚度均勻性、以及應力等。此外,消費者對重量更輕的電子產品顯現出很大的興趣,這就要求玻璃板基板的厚度做得更薄,基板的厚度為500 μ m、400 μ m、300 μ m或甚至還要薄。使用熔融下拉エ藝制造大尺寸和/或薄玻璃板,決不是容易實現的,它需要采用新一代的具有更大長度的同質管。多年來,諸如本發明人那樣的許多專家已經洞察到在玻璃板形成過程中可能影響過程穩定性的許多ェ藝參數。尤其是,專家業已發現,若沒有合適的與較小同質管的流動速度顯著不同的熔融玻璃流的速度,那么在相當短的時間內不能可靠地實現在經濟的具有要求產量的ェ藝過程窗口內,在長的新生代的同質管的大寬度上形成穩定而薄的玻璃帶。因此,仍然需要能制造較大尺寸的玻璃板的裝置和方法。本發明即能滿足該需求和其它的各種需要。
發明內容
這里將公開本發明的幾個方面。應該理解到,這些方面彼此可以重疊或不重疊交迭。因此,一個方面的部分可能落入另一方面的范圍內,且反之亦然。每個方面由多個實施例來說明,實施例又可包括一個或更多個具體的實施例。應該理解到,這些實施例彼此可以重疊或不重疊交迭。因此,一個實施例或其具體實施例的部分可能落入或不落入另一實施例或其具體實施例的范圍內,且反之亦然。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涉及制造玻璃板的方法,該方法使用成形本體通過溢流工藝來進行制造,該成形本體包括槽形部分和位于槽形部分下面的楔形部分,槽形部分具有位于槽底表面上方的第一槽側壁和第二槽側壁,槽側壁和第二槽側壁形成具有敞開端的敞開通道,該敞開通道具有中心平面,第一槽側壁具有第一槽內表面、第一槽頂表面和第一槽外側表面,而第二槽側壁具有第二槽內表面、第二槽頂表面和第二槽外側表面,楔形部分具有與第一槽外側表面相連的第一楔形側表面,以及與第二槽外側表面相連的第二楔形側表面, 第一和第二楔形側表面向下傾斜而會合在根部線上,該方法包括(i)通過敞開通道的敞開端,將熔融玻璃流經由閉合通道遞送到槽形部分的敞開通道內;(ii)允許熔融玻璃流過第一槽頂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沿著第一槽外側表面向下流,從而在第一槽外側表面上形成第一玻璃帶;以及(iii)允許熔融玻璃流過第二槽頂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沿著第二槽外側表面向下流,從而在第二槽外側表面上形成第二玻璃帶;其中在步驟(i)中,閉合通道和敞開通道布置成使得在第一槽頂表面上開始溢流的某點處相切于敞開通道的中心平面的垂直參考平面內的熔融玻璃流的速度分布使得頂部四分之一內的熔融玻璃的平均速度高于在槽底部表面上方緊接著的底部四分之一內的平均速度。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閉合通道和敞開通道布置成使得頂部三分之一處的熔融玻璃平均速度,高于就在槽底部表面上方底部三分之一內的平均速度。 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閉合通道和敞開通道布置成使得頂部二分之一處的熔融玻璃平均速度高于在槽底部表面上方緊接著的底部二分之一內的平均速度。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在步驟(ii)和(iii)之后,工藝過程還包括如下的步驟(iv)、步驟(ν)和步驟(Vi)(iv)允許第一玻璃帶進一步流過楔形部分的第一楔形側表面;(ν)允許第二玻璃帶進一步流過楔形部分的第二楔形側表面;以及(vi)允許第一玻璃帶和第二玻璃帶會合在根部線處,以形成單個第三玻璃帶。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在步驟(Vi)之后,該方法還包括如下的步驟(vii)(vii)在根部線下方曳拉第三玻璃帶。
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步驟(ii)和(iii)應同時進行。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步驟(iv)和(V)應同時進行。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敞開通道的中心平面是平坦的,且該敞開通道關于中心平面對稱。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槽形部分關于敞開通道的中心平面對稱。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楔形部分關于敞開通道的中心平面對稱。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槽形部分和楔形部分關于敞開通道的中心平面對稱,且中心平面平行于重力矢量。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槽形部分和楔形部分關于通過根部線的平面對稱。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第一槽頂表面和第二槽頂表面是平坦的且相互平行。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第一槽頂表面和第二槽頂表面各獨立地形成相對于中心平面的角度alpha,它們相等或不相等,其中,75°彡alpha彡90°,而在某些實施例中,78°彡alpha彡90°,在某些實施例中,80°彡alpha彡90°,在某些實施例中,82°彡alpha彡90°,在某些實施例中,84°彡alpha彡90°,在某些實施例中, 85°彡alpha彡90°,在某些實施例中,88°彡alpha彡90°。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第一槽頂表面和第二槽頂表面的縱向軸線位于共同的平面內,其與垂直于敞開通道的中心平面的參考平面相交而形成角度gamma,其中,0°彡gamma彡15 °,而在某些實施例中,0°彡gamma彡12 °,在某些實施例中,0°彡gamma彡10°,在某些實施例中,0°彡gamma彡8 °,在某些實施例中,0° < gamma,在某些實施例中,0° < gamma < 5 °,在某些實施例中, 0° ^ gamma ^ 3°。當同質管放置成使中心平面199平行于重力矢量吋,角度gamma是第 ー槽頂表面和第二槽頂表面相對于水平平面(參考平面)的下傾角或上仰角。業已發現, 如果槽頂表面向下傾斜較小的角度gamma的話,那么,本發明對于在同質管的兩側上快速建立起一致的玻璃流動就特別地有利。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當根部線保持基本上垂直于重力矢量時,槽的底表面從一端到另一端向上傾斜。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當根部線保持基本上垂直于重力矢量時,槽的底表面從通道的一端到通道的另一端向上傾斜。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槽的底表面基本上平坦。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槽的底表面從敞開通道的近端到遠端向上傾斜,且與垂直于敞開通道的中心平面的參考平面相交而形成角度beta, 其中,0° SbetaS 10°,而在某些實施例中,0° < beta < 80 °,在某些實施例中, 0° ^ beta ^ 5°,在某些實施例中,0° < beta < 3°。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槽的底表面從敞開通道的近端到遠端向下傾斜,且與垂直于敞開通道的中心平面的參考平面相交而形成角度beta2,其中,0° <beta2<10°,而在某些實施例中,0° < beta2 < 8 °,在某些實施例中, 0°彡beta2彡5°,在某些實施例中,0°彡beta2彡3°。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敞開通道具有從一端到另一端的長度 LL,并在同質管被平行于重力矢量和垂直于中心平面的平面相交時,敞開通道具有矩形的橫截面,所述橫截面具有寬度Wff和高度HH。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LL > 1200mm,在某些實施例中, LL彡1500mm,在某些實施例中,LL彡2000mm,在某些實施例中,LL彡2500mm,在某些其它的實施例中,LL彡3000mm。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與槽形部分相連的閉合通道包括(A)具有橫截面的第一部分,當其與垂直于敞開通道的中心平面的平面相交時,該橫截面具有平行于重力矢量的第一軸線和垂直于重力矢量的第二軸線以及(B)第二過渡的閉合通道,其使第一部分匹配地與槽形部分的敞開通道連接。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第一部分的第二軸線大于與第二過渡的閉合通道連接的敞開通道端部處的槽形部分的敞開通道橫截面的寬度WW(IE)。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Wff(IE)與第一部分的第二軸線的長度的比值為0. 5至0. 95,在某些實施例中,比值為從0. 6至0. 9,在某些實施例中,比值為從 0. 6至0. 8,在某些其它實施例中,比值從0. 6至0. 7。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第一部分的第一軸線小于與第二過渡的閉合通道連接的敞開通道端部處的槽形部分的敞開通道的矩形橫截面的高度HH(IE)。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第一部分的橫截面的第一軸線與 HH(IE)之比為0. 5至0. 95,在某些實施例中,比值為從0. 6至0. 9,在某些實施例中,比值為從0. 6至0. 8,在某些其它實施例中,比例從0. 6至0. 7。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第一部分的第一軸線與第二軸線之比為1. 0至3. 0,在某些實施例中,比值為從1. 2至2. 8,在某些其它實施例中,比值為從1. 5 至2. 5,在某些其它實施例中,比值為從1. 7至2. 1。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第二過渡閉合通道關于槽形部分的敞開通道的中心平面對稱。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第一部分的至少一部分關于槽形部分的敞開通道的中心平面對稱。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從與第二過渡閉合通道的一端相連的第一部分的端部橫截面中心到垂直于重力矢量且相切于敞開通道的敞開端的底部直線的平面的距離是DTl ;從鄰接敞開通道的端部的熔融玻璃的自由表面到垂直于重力矢量且相切于敞開通道的敞開端的底部直線的平面的距離是DT2 ;以及DT1/DT2彡0. 50 ;在某些實施例中,DT1/DT2彡0. 60 ;在某些實施例中,DTl/ DT2彡0. 70 ;在某些實施例中,DT1/DT2彡0. 80 ;在某些實施例中,DT1/DT2 90。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第一部分的橫截面是橢圓形。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第一部分的第一軸線與第二軸線之比為1. 0至3. 0,在某些實施例中,比值為從1. 2至2. 8,在某些其它實施例中,比值為從1. 5至2. 5,在某些其它實施例中,比例從1. 7至2. 1。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就在熔融玻璃流流出第一部分的端部之前,熔融玻璃流的速度分布關于敞開通道的中心平面對稱。在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就在熔融玻璃流流出第一部分的端部之前,熔融玻璃流的速度分布關于垂直于重力矢量且通過第一部分橫截面的第二軸線的平面對稱。本發明第二方面涉及制造玻璃板的裝置,該裝置包括(a)成形本體,該成形本體包括位于楔形部分上方的槽形部分,該槽形部分具有位于槽底表面上的第一槽側壁和第二槽側壁,第一槽側壁和第二槽側壁限定具有敞開端的敞開通道,該敞開通道具有中心平面,第一槽側壁具有第一槽內表面、第一槽頂表面和第一槽外側表面,而第二槽側壁具有第二槽內表面、第二槽頂表面和第二槽外側表面,楔形部分具有與第一槽外側表面相連的第一楔形側表面,以及與第二槽外側表面相連的第二楔形側表面,第一和第二楔形側表面向下傾斜而會合在根部線上;以及(b)限定閉合通道的管子,閉合通道通過敞開通道的敞開端與槽形部分的敞開通道相連,該管子包括(bl)第一部分,如果中心平面平行于重力矢量,則當第一部分被垂直于中心平面的平面相交吋,第一部分具有橢圓形橫截面,該橢圓形橫截面具有平行于重力矢量的第一軸線和垂直于第一軸線的第二軸線;以及(b2)第二過渡的閉合通道,其將第一部分匹配地與槽形部分的敞開通道相連;其中從與第二過渡的閉合通道的端部相連的第一部分的端部橫截面中心,到垂直于第一軸線且相切于敞開通道的敞開端的底部直線的平面的距離是DTl ;從敞開通道的端部處的第一槽頂表面到垂直于第一軸線且相切于敞開通道的敞開端的底部直線的平面的距離是DT2 ;以及DT1/DT2彡0. 50 ;在某些實施例中,DT1/DT2彡0. 60 ;在某些實施例中,DTl/ DT2彡0. 70 ;在某些實施例中,DT1/DT2彡0. 80 ;在某些實施例中,DT1/DT2 90。在本發明第二方面的裝置的某些實施例中,第一部分的橫截面是橢圓的。在本發明第二方面的裝置的某些實施例中,第一部分的第一軸線與第二軸線之比為1. 0至3. 0,在某些實施例中,比值為從1. 2至2. 8,在某些其它實施例中,比值為從1. 5 至2. 5,在某些其它實施例中,比值為從1. 7至2. 1。在本發明第二方面的裝置的某些實施例中,當形成閉合通道的管子與垂直于根部直線的平面相交吋,形成閉合通道的管子的第一部分具有圓筒形的橫截面。在本發明第二方面的裝置的某些實施例中,根部直線垂直于重力矢量。在本發明第二方面的裝置的某些實施例中,第一部分的第二軸線大干與第二過渡的閉合通道連接的敞開通道端部處的槽形部分的敞開通道橫截面的寬度ffff (re)。在本發明第二方面的裝置的某些實施例中,Wff(re)與第一部分的第二軸線的長度之比為0. 5至0. 95,在某些實施例中,比值為從0. 6至0. 9,在某些實施例中,比值為從0. 6 至0. 8,在某些其它實施例中,比值為從0. 6至0. 7。在本發明第二方面的裝置的某些實施例中,第一部分的第一軸線小干與第二過渡閉合通道連接的敞開通道端部處的槽形部分的敞開通道的橫截面的高度HH(IE)。在本發明第二方面的裝置的某些實施例中,第一軸線與HH(IE)之比為0.5至 0. 95,在某些實施例中,比值為從0. 6至0. 9,在某些實施例中,比值為從0. 6至0. 8,在某些其它實施例中,比值為從0. 6至0. 7。在本發明第二方面的裝置的某些實施例中,第二過渡閉合通道關于槽形部分的敞開通道的中心平面對稱。在本發明第二方面的裝置的某些實施例中,至少部分的第一部分關于槽形部分的敞開通道的中心平面對稱。在本發明第二方面的裝置的某些實施例中,同質管的槽形部分的敞開通道具有從一端到另一端的長度LL,其中,LL ^ 1200mm,在某些實施例中,LL ^ 1500mm,在某些實施例中,LL彡2000mm,在某些實施例中,LL彡2500mm,在某些其它的實施例中,LL彡3000mm。本發明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和/或方面具有一個或多個如下的優點。首先,玻璃入口管的閉合通道的設計,使得熔融玻璃的速度分布在表面附近的平均速度高于底部附近的平均速度,這導致在整個的圍堰頂表面和側表面上可靠地形成玻璃帶。第二,由于本發明閉合通道的設計,使得尤其在溢流開始位置附近處表面速度較高,這允許形成在圍堰表面和側表面上的玻璃帶沿著圍堰長度具有更加理想的質量分布,適于用溢流熔融下拉工藝來制造厚度高度均勻的玻璃板。第三,本發明的裝置和方法對于寬度至少為2000mm的大尺寸玻璃板的制造特別有利,尤其是寬度至少為3000mm的玻璃板。本發明倒置設計可用來替代以前的設備,而不會占據大量附加的空間,使得改裝相當容易。本發明其它的特征和優點將在下面的詳細描述中進行闡述,本技術領域內的技術人員從詳細描述中將部分地容易明白到這些特征和優點,并通過實踐如書面描述和權利要求書以及附圖所述的本發明,來認識這些特征和優點。應該理解到,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詳細描述只是對本發明的示范,它們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綜述或框架,以便理解如本發明所主張的特性和特征。附圖被納入本文,以對本發明提供進一步的理解,附圖包括在本說明書內并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
在附圖中圖1是示出同質管在制造玻璃帶的溢流熔融下拉工藝中操作的示意圖。圖2是示出圖1中所示同質管的橫截面的示意圖。圖3是示出在入口端與同質管聯接的閉合通道的示意圖。圖4是示出圖3中所示閉合通道部分的側視圖的示意圖。圖5是示出圖3中所示閉合通道的端視圖的示意圖。圖6是示出以不同于圖3的方式在入口端處與同質管聯接的閉合通道的示意圖。圖7是示出圖6中所示閉合通道部分的側視圖的示意圖。圖8是示出圖6中所示閉合通道的端視圖的示意圖。圖9是使用溢流熔融下拉工藝的玻璃板制造系統的示意圖。圖10示出如圖2所示的運行中同質管的一角的局部放大圖,示出溢流過第二槽的頂表面的熔融玻璃。圖11是示出分別使用圖3和6中入口組件的溢流過圖10中所示的同質管的熔融玻璃的計算的表面速度和厚度分布的曲線圖。圖12是示出使用圖6的裝置較之于圖3的裝置的熔融玻璃表面速度増加和厚度増加的曲線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除非另有所指,否則,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所用的諸如表達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和摩爾百分比的所有數值,以及某些物理特性的值,均應在所有情形中通過術語“約”而被理解為可修改的。還應該理解到,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所用的精確的數值,形成了本發明另外的實施例。已經作了各種努力來確保實例中所公開的數值的精確性。然而,任何測得的數值都可固有地包含某些誤差,這些誤差是其相應測量技術中存在的標準偏差所帯來的。在描述和提出本發明的過程中,如文中所使用的,英語不定冠詞“一”或“ー個”用于意指“至少ー個”,不應局限于“僅一個”,除非明確地表明其相反的意義。因此,例如,除非文中清楚地另有指明,否則,說到“側表面”,則其包括具有ー個、兩個或更多個如此側表面的各種實施例。制造玻璃板的溢流熔融下拉エ藝在專利WO 03/014032、W005/081888等中有描述,本文以參見方式引入其全部的相關內容。圖1和2示意地示出正常運行中的同質管組件100。該同質管包括上部槽形部分 102和下部楔形部分104,它們組合起來形成一體形成的本體100。槽形部分包括具有槽第 ー內側表面121的第一槽側壁、具有槽第二內側表面123的第二槽側壁以及槽底表面122, 它們一起形成可引入熔融玻璃的敞開通道(也被稱之為“槽”)103,熔融玻璃通常通過通道的敞開端引入。允許熔融玻璃在槽第一壁的第一槽頂表面125和槽第二壁的第二槽頂表面 127上流動,以兩個分開的玻璃帯,沿著槽第一外側表面1 和槽第二外側表面131向下流動,并進ー步沿著與槽第一外側表面1 相連的傾斜的第一楔形側表面133和與槽第二外側表面131相連的傾斜的第二楔形側表面135向下流動。在兩個楔形側表面133和135會合的根部109處,兩個玻璃帶熔合而形成單個的玻璃帶111,玻璃帶111進ー步沿方向113 下拉到要求的厚度,冷卻到彈性狀態,然后切割成各個具有要求尺寸的玻璃板。為了便于描述,將虛擬平面199定義為敞開通道(槽)103的中心平面,該虛擬平面199與(I)槽第一壁的第一槽內側表面121的距離以及與(II)槽第二壁的第二槽內側表面121的距離,具有最小的累積差。因此,如果敞開通道103關于通過中心線的平面對稱,則中心平面199將是這樣的平面敞開通道103的兩個側面關于該中心平面199對稱。理想地是,槽形部分和楔形部分都關于敞開通道的中心平面199對稱。在如此的情形中,中心平面199也穿過同質管的根部線109。在理想的エ藝過程中,熔融玻璃應溢流過槽第一和第二頂表面125和127,并連續地覆蓋該兩個表面而形成光滑的且連續的玻璃帯。同樣地,向下流過同質管的外側表面 129、131、133、135的玻璃帶應理想地覆蓋全部側表面(經受同質管的其它附件、例如,端帽和邊緣導向器等所帯來的實際限制),除了在端部處厚度可允許比中間部分厚度大些或小些之外,不允許從同質管的一端到另一端有顯著的厚度變化。理想地是,兩個玻璃帶中的熔融玻璃流在相當長時間段內應是一致的,這樣,可在底部或下拉之處可靠地形成玻璃板。在成形過程開始時,可花費ー些時間來為玻璃流動建立完整、穩定且一致的玻璃帯,其具有要求的厚度和流率。為了在全部生產過程中提高玻璃的總產量,最好希望為建立起如此穩定的玻璃帶所需的初始時間段盡可能地短。熔融玻璃沿第一和第二槽頂表面全長的流率和流率的分布,會影響曳拉器底部處要形成的最后玻璃板的厚度和厚度變化。如圖2所示,當用基本上垂直于同質管槽的縱向軸線的平面來橫截時,則該實施例中的同質管槽103具有矩形的橫截面。因此,槽側壁基本上垂直,且槽的底表面至少部分地大致呈平面。槽和同質管具有敞開的近端和通常閉合的遠端,熔融玻璃流通過通常呈與槽敞開端聯接的閉合通道形式的入口管,經該近端而引入到槽內。過去,當使用長度小于2000mm的較小的老一代同質管來制造寬度相對小的玻璃板吋,入口管的聯接通常采取如圖3、4和5所示的形式。入口管通常具有帶中心軸線307 的圓筒形部分301和焊接到圓筒形部分301端部且具有圓形端部305以及聯接到槽的矩形敞開端的矩形端的過渡部分303。熔融玻璃流一旦將槽填滿,它將流過槽的頂表面313,建立起熔融玻璃的流動,由于上游エ藝提供的熔融玻璃的總壓頭,使得該玻璃流具有自由的頂表面309。該入口聯接的設計形成某種熔融玻璃的速度分布曲線,該速度分布曲線可滿足制造寬度小于2000mm的玻璃板的需要。近來,本發明人發現圖3、4和5的傳統設計不滿足使用長度超過3000mm的同質管來形成玻璃板的需要。難以為了在具有同質管下方制造滿足要求的厚度和厚度變化分布的玻璃板,而在槽的側壁頂表面和同質管的側表面上,建立起連續的且一致的玻璃帯。需要對入口管進行再設計。出乎意料的是,本發明人發現,使用具有圖6、7和8中所示閉合通道的入口管的設計,可在長度超過3000mm的長的同質管上建立起穩定、一致且可靠的玻璃帯,建立穩定的形成過程的速度是頗為可接受的。因為該入口管的聯接設計基本上是圖3、4和5中所示型式的倒置的型式,它有時被稱之為“倒置的入口設計”。深入的研究包括數學建模和模擬,使用具有類似于正常運行過程中運行的熔融玻璃的流變學特性的油的油模型,這樣的深入研究發現,圖6、7和8的倒置設計導致顯然不同于圖3、4和5設計的熔融玻璃的速度分布,這對于在同質管表面上快速建立起玻璃帶特別地有利。具體來說,熔融玻璃流的突出的和理想的顯著特點是在第一和第二槽頂表面上開始溢流的某點處,與敞開通道的中心平面相切的垂直平面內的熔融玻璃流的速度分布應該使得從自由表面的頂部四分之一的熔融玻璃的速度,高于就在槽底部表面上方緊接著的底部四分之一的熔融玻璃的速度。業已發現,頂部處尤其是熔融玻璃自由表面處的速度高于底部區域內的速度,這對于在槽側頂表面和同質管側表面上快速建立起穩定且連續、有滿足制造LCD基板的玻璃板所需要的理想的質量分布的玻璃流動特別有利。本發明人相信, 盡管該速度分布對于大尺寸同質管特別地有利,并可被要求用于長度超過3000mm的同質管,但它也可有利地應用于較小的老一代的同質管,例如,長度低于3000mm的同質管,尤其是,長度至少為2000mm的同質管。在本發明エ藝的某些實施例中,特別理想的是,在槽形部分的兩個側表面1四、131 上和在楔形部分的兩個側表面133、135上向下流動的玻璃帶基本上是對稱的,S卩,從同質管的一端到另一端它們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寬度,且從同質管的頂側壁表面到根部的厚度分布基本上相同。在每ー側由于熔融玻璃的溫度和粘性從頂部到底部發生變化,所以玻璃帶從同質管的頂部到底部可具有不同的厚度。當沿著兩側表面向下流動的兩個玻璃帶在根部會合吋,接觸同質管側表面的內表面熔合成單塊的玻璃帶,它在同質管下方被下拉,留下玻璃帶的兩個外表面繼續暴露在空氣中,而不接觸任何固體的表面,由此,保留質樸的表面質量,這種質量將會帶到最終的玻璃板產品中。毋用贅述,為了在側表面1四、131、133和135上建立起如上所討論的基本上對稱的玻璃帯,需要熔融玻璃在同質管的圍堰表面(即,槽的第一頂表面和槽的第二頂表面)上和沿著側表面129、131、133和135的流動基本上同時發生,并要有基本上相同的速度分布。 為此目的,特別希望以下所有諸項關于槽103的敞開通道的中心平面199對稱(i)槽103 的敞開通道;(ii)槽的第一和第二內側表面121和123;(iii)槽的第一和第二外側表面 1 和131 ;以及(iv)楔形部分的第一和第二楔形側表面133和135。在這些實施例中,希望諸如重力之類的外力對于以下諸項的影響也呈對稱同質管的形狀和幾何變化,沿同質管兩側的熔融玻璃的流動。為此目的,要求同質管放置成使得敞開通道的中心平面199平行于重力矢量,并要求根部線在中心平面199內。第一槽頂表面和第二槽頂表面125和127也可以基本上平面的,但也可使用彎曲的表面。同樣地,側表面1四、131、133和135可以基本上平面的,但也可使用彎曲的表面。第一槽頂表面和第二槽頂表面125和127可以基本上垂直于中心平面199,或可形成相對于同一參考平面的角度alpha。然而,理想的是其中,0°彡alpha彡10°,而在某些實施例中,82°彡alpha彡90°,在某些實施例中,84°彡alpha彡90°,在某些實施例中,85° く alpha彡90°。第一槽頂表面和第二槽頂表面125和127的縱向軸線理想地位于共同的平面內,其與垂直于敞開通道的中心平面199的參考平面相交而形成角度gamma,其中,0°彡gamma彡10°,而在某些實施例中,0°彡gamma彡8°,在某些實施例中,0° Sgamma ,在某些實施例中,0° < gamma < 5 °,在某些實施例中, 0° ^ gamma ^ 3°。當同質管放置成使中心平面199平行于重力矢量吋,角度gamma是槽第一和第二頂表面相對于水平平面(參考平面)的向下傾角。業已發現,如果槽頂表面向下的傾斜較小的角度gamma的話,那么,本發明對于在同質管的兩側上快速建立起穩定且一致的玻璃流動就特別地有利。槽的底表面122可以是平坦平面或彎曲平面。不管怎樣,為了在同質管的兩側上實現對稱的玻璃流動,非常理想的是槽的底表面122關于敞開通道103的中心平面199基本上也對稱。槽的底表面122從ー個側壁到另ー側壁可以是平面的或彎曲的,并從通道的一端到另一端可以是平面的或彎曲的。在圖1所示的一個特別優選的實施例中,槽的底表面122從近端(入口端)到遠端向上傾斜,因此,與垂直于中心平面199的參考平面相交而形成角度beta。理想的是0° SbetaS 10°,而在某些實施例中,0° < beta < 80°, 在某些實施例中,0° Sbeta ,在某些實施例中,0° Sbeta 。在另ー實施例中,如圖3和6所示,槽的底表面122從近端到遠端向下傾斜,因此與垂直于中心平面199的參考平面相交而形成角度beta2。理想的是0° < beta2 < 10 °,而在某些實施例中,0° <beta2<8°,在某些實施例中,0° <beta2<6°,在某些實施例中, 0° ^beta2^5°。如果第一槽頂表面和第二槽頂表面從近端到遠端向下傾斜,則理想的是槽的底表面122也從近端到遠端向下傾斜,于是,可在同質管的兩側上相當快地建立起穩定且一致的流動。因此,同質管的敞開通道103可具有從近端到遠端的長度LL,并在同質管被垂直于中心平面199的參考平面相交吋,具有矩形的橫截面。當中心平面199放置成平行于重力矢量吋,該橫截面可具有沿重力矢量方向的高度HH,以及寬度WW。如上所述,本發明對于使用具有適用于制造大尺寸玻璃板的長度長的同質管特別有利。例如,有利地是,在本發明 エ藝的某些實施例中,LL彡2000mm,在某些實施例中,LL彡2500mm,在某些其它的實施例中,LL彡3000mm。如上所提及的,本發明エ藝還可有利地用于LL小于2000mm的同質管。在示意地顯示在圖9中的包括使用溢流熔融下拉成形エ藝的玻璃板制造系統900 中,熔融玻璃擬6通常由在玻璃熔化箱912內熔化原材料912而形成,然后調節熔融玻璃以減少或除去諸如棱條(cord)和氣泡之類的不均勻部分,例如,在精煉爐管子915和通過管子922連接的攪拌器920內進行調節。然后通過通道927將熔融玻璃遞送到碗形容器925, 其后通過下導管930流入包括垂直部分和水平部分在內的入口管組件932內。水平部分 936在同質管近端處連接到敞開通道937的敞開端。一旦熔融玻璃填滿敞開通道,就允許熔融玻璃溢流過敞開通道937的兩側壁(稱作圍堰),沿著同質管的側表面向下流動成為兩個玻璃帶938,兩個玻璃帶938在同質管的根部939處會合而形成単一的玻璃帶926,然后,例如,通過熔融曳拉機(FDM)940內的曳拉輥940,下拉玻璃帶926,將玻璃帶冷卻成弾性的玻璃帶905,其后玻璃帶被切割成分開的玻璃板。本發明包括對入口管組件的水平部分的改進。如上所述,圖3、4和5示意地示出了先前用于較小一代同質管的入口管組件的布置,較小同質管諸如是LL小于2000mm的同質管。入口管組件的水平部分包括橢圓形圓筒部分301,其具有沿垂直線503的方向的通常平行于重力矢量的第一軸線,以及沿水平線501的方向的第二軸線。入口管組件的水平部分還包括過渡部分303,其將橢圓形圓筒部分301聯接到敞開通道305的敞開端。因此,該過渡部分包括匹配地連接到301端部的橢圓形圓筒端,以及匹配地連接到同質管槽的敞開通道近端上的矩形端。圖3的設計導致橢圓形圓筒部分301的縱向軸線307低于303的矩形端的中心。熔融玻璃被包含在邊緣導向器(未示出)內,直到它到達邊緣導向器結束的位置311才被允許熔融玻璃溢流過第一槽頂表面313。如圖5所示,橢圓形圓筒部分的第 ニ軸線大于過渡部分沿直線501的方向的寬度。因此,當玻璃流流出橢圓形圓筒部分并進入過渡部分內吋,玻璃流寬度受到壓縮,但高度得到放大。如圖3所示,該入口組件的結構可在溢流開始位置311處實現熔融玻璃的溢流。然而,業已發現,如上所述,對于長度超過 3000mm的大尺寸同質管來說,該結構是不可接受的。由于對大尺寸同質管的操作作了深入研究和努力開發,本發明人對入口組件的水平部分提出了倒置的設計,該設計的實施例顯示在圖6中。與圖3的設計相類似,入口組件的水平部分包括具有縱向軸線607的第一部分601、一端與第一部分601相連且第二端匹配地與同質管槽的敞開通道的近端相連的第二端的過渡部分603。在圖6、7和8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部分601具有橢圓形圓筒的形狀,S卩,具有橢圓性橫截面,過渡部分具有與第一部分601相連的橢圓形圓筒端部,以及與同質管槽的敞開通道的近端相連的矩形端。應該理解到,可采用第一部分的其它橫截面,并因此使用過渡部分的其它橫截面。例如,第一部分可具有矩形的或方形的、梨子形的、心形的或其它的形狀的橫截面。第一部分橫截面的第一軸線是其垂直的中心線,而第一部分橫截面的第二軸線是其水平的中心線。橫截面的中心是第一和第二軸線的交叉點。理想的是第一部分的橫截面關于其第一軸線基本上對稱。 由于倒置的設計,第一部分601的縱向軸線607高于過渡部分603的矩形端的中心。矩形端的中心是矩形橫截面對角線的交點。同樣地,熔融玻璃受到邊緣導向器(未示出)約束, 直到達到位置611才被允許溢流過第一槽頂表面613。此外,如圖7和8所示,第一部分 601具有一橫截面,該橫截面具有沿803方向(在某些實施例中,重力矢量的方向)的第一軸線,以及沿垂直于801的方向803的第二軸線。在如圖7和8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部分 601的第二軸線大于過渡部分603的矩形端的寬度,導致玻璃流在寬度方向上受壓縮,而在高度方向上放大。在一特別理想的實施例中,入口組件的水平部分的第一部分,至少在直接連接到過渡的閉合通道上的區段中呈圓筒形的形狀。由于該倒置的布置,假設所有其它條件均相同,熔融玻璃在表面區域內的速度高于底部區域的速度,熔融玻璃在靠近溢流開始點的區域內的表面速度高于圖3、4和5中所示實施例的速度。盡管圖6、7和8中所示實施例具有第二軸線,該第二軸線大于同質管近端處的敞開通道的橫截面的寬度WW(IE),但這樣的關系不是必須的。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部分的第二軸線可小于WW(IE)。然而,有利地是要建立起覆蓋同質管的第一和第二槽頂表面和側表面的需要區域的可靠的玻璃流,那里,WW (IE)與第一部分的第二軸線的長度之比為0. 5至0. 95,在某些實施例中,比值從0. 6 至0. 9,在某些實施例中,比值從0. 6至0. 8,在某些其它實施例中,比值從0. 6至0. 7。特別理想的是,第一部分的第一軸線小于與第二過渡閉合通道相連的敞開通道端部處的槽形部分的敞開通道的矩形橫截面高度HH(IE)。這在熔融玻璃從第一部分流到過渡部分時,會導致玻璃流在垂直方向上的放大。該種放大允許可靠的玻璃流形成在圍堰表面和同質管側表面上。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部分的橫截面的第一軸線與HH(IE)之比為0.5 至0. 95,在某些實施例中,比值從0. 6至0. 9,在某些實施例中,比值從0. 6至0. 8,在某些其它實施例中,比值從0. 6至0. 7。同樣地,為了在同質管兩側上獲得對稱的玻璃流,非常理想的是要放置好過渡的閉合通道,使其關于同質管槽的敞開通道的中心平面199對稱。還理想的是,在某些實施例中,與過渡的閉合通道相連的至少部分的圓筒形閉合通道應定位成使它關于同質管的敞開通道的中心平面對稱。在某些實施例中,從與第二過渡的閉合通道的一端相連的第一部分的端部橫截面中心到垂直于重力矢量且相切于敞開通道的敞開端的底部直線的平面的距離是DTl ;從鄰接敞開通道的端部的熔融玻璃的自由表面到垂直于重力矢量且相切于敞開通道的敞開端的底部直線的平面的距離是DT2 ;以及DT1/DT2彡0. 50 ;在某些實施例中,DT1/DT2彡0. 60 ; 在某些實施例中,DT1/DT2 ^ 0. 70 ;在某些實施例中,DT1/DT2 ^ 0. 80 ;在某些實施例中, DT1/DT2 ^ 0.90。該種布置允許建立起表面區域,該表面區域內熔融玻璃的速度比底部區域速度快。此外,該裝置結構會導致在圍堰表面上較快和較穩定地建立起玻璃帶的流動,從近端到遠端橫貫敞開通道的寬度上具有更加均勻的厚度。為了使用本發明在同質管的兩側上獲得對稱的玻璃流,特別理想的是,就熔融玻璃流在流出第一部分的端部之前,其速度分布關于敞開通道的中心平面對稱。在某些實施例中,甚至更理想的是,就在熔融玻璃流流出第一部分的端部之前,其速度分布關于垂直于重力矢量且通過第一部分橫截面的第二軸線的平面對稱。
本發明第二方面是制造玻璃板的裝置,該裝置包括(a)成形本體,該成形本體包括位于楔形部分上方的槽形部分,該槽形部分具有位于槽底表面上的第一槽側壁和第二槽側壁,它們形成具有敞開端的敞開通道,該敞開通道具有中心平面,第一槽側壁具有第一槽內表面、第一槽頂表面和第一槽外側表面,而第二槽側壁具有第二槽內表面、第二槽頂表面和第二槽外側表面,楔形部分具有與第一槽外側表面相連的第一楔形側表面,以及與第二槽外側表面相連的第二楔形側表面,第一和第二楔形側表面向下傾斜而會合在根部線上;以及(b)形成閉合通道的管子,其通過敞開通道的敞開端與槽形部分的敞開通道相連, 該管子包括(bl)第一部分,如果中心平面平行于重力矢量,則當被垂直于中心平面的平面相交時,該第一部分具有平行于重力矢量的第一軸線的和垂直于第一軸線的第二軸線;以及(b2)第二過渡的閉合通道,其使第一部分匹配地與槽形部分的敞開通道相連其中從與第二過渡的閉合通道的一端相連的第一部分的端部橫截面中心,到垂直于第一軸線且相切于敞開通道的敞開端的底部直線的平面的距離是DTl ;從敞開通道的端部處的第一槽頂表面到垂直于第一軸線且相切于敞開通道的敞開端的底部直線的平面的距離是DT2 ;以及DT1/DT2彡0. 50 ;在某些實施例中,DT1/DT2彡0. 60 ;在某些實施例中,DTl/ DT2彡0. 70 ;在某些實施例中,DT1/DT2彡0. 80 ;在某些實施例中,DT1/DT2 90。在以上對工藝過程的描述中,可以找到對本發明裝置各種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分別使用圖3和圖6中的裝置結構,對長度超過3000mm的同質管上的熔融玻璃流進行模擬。使用流體動力學模型,除了圖3和6中所示入口組件的結構之外,假定兩種結構的條件相同,計算第二槽頂表面上方自由表面處熔融玻璃的速度矢量(vre)的值和熔融玻璃厚度(TH),。盡管VFS在圖10中顯示為基本上垂直于中心平面199,但并不要求如此。在圖11中,實心菱形的數據系列是使用圖6裝置的熔融玻璃的VFS ;實心三角形數據系列是使用圖3中裝置的熔融玻璃的VFS ;空心的方形數據系列1105是使用圖6中裝置的熔融玻璃的厚度TH ;而空心三角形數據系列1107是使用圖3中裝置的熔融玻璃的厚度TH。左邊垂直軸表示VFS ;右邊垂直軸表示厚度TH刻度;而水平軸表示離開某一點的距離,在該點熔融玻璃沿著第二槽頂表面127開始溢流。同樣的數據在圖12中以不同方式表示,其中,實心菱形的數據系列1201表示使用圖6裝置的VFS相比使用圖3中裝置的VFS的百分比增加(VI,其刻度顯示在左邊垂直軸上)而空心的方形數據系列1203表示熔融玻璃厚度的百分比變化(THI,其刻度顯示在右邊垂直軸上);以及水平軸表示離開某位置的距離,在該位置熔融玻璃沿著第二槽頂表面127開始溢流。圖11和12中的數據清楚地顯示出下列情況。作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圖6的裝置, 導致熔融玻璃在第二槽頂表面127長度上更加均勻的表面速度和更加均勻的厚度。使用圖 3中的裝置,導致靠近溢流開始點區域內的熔融玻璃的表面速度和厚度都很小。使用圖6中的裝置,大大地增加靠近溢流開始點部位內的熔融玻璃的表面速度(高至12% )和熔融玻璃的初始厚度(高至4%)。因此,使用圖6的裝置可使玻璃帶建立起比使用圖3的裝置更加均勻的厚度。此外,在圍堰頂表面上玻璃流的更加均勻的速度和厚度分布,導致更加可靠且一致的玻璃板的曳拉過程。 本技術領域內的技術人員將會明白到,對于本發明可以作出各種修改和變化,而不會脫離本發明的范圍和精神。因此,本發明意欲涵蓋本發明的各種修改和變化,只要它們落入在附后權利要求書和其等價物的范圍之內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制造玻璃板的方法,所述方法使用成形本體通過溢流工藝來進行制造,所述成形本體包括槽形部分和位于所述槽形部分下面的楔形部分,所述槽形部分具有位于槽底表面上方的第一槽側壁和第二槽側壁,所述第一槽側壁和第二槽側壁限定具有敞開端的敞開通道,所述敞開通道具有中心平面,所述第一槽側壁具有第一槽內表面、第一槽頂表面和第一槽外側表面,而所述第二槽側壁具有第二槽內表面、第二槽頂表面和第二槽外側表面,所述楔形部分具有與所述第一槽外側表面相連的第一楔形側表面,以及與所述第二槽外側表面相連的第二楔形側表面,所述第一和第二楔形側表面向下傾斜而會合在根部線上,所述方法包括(i)通過所述敞開通道的所述敞開端,將熔融玻璃流經由閉合通道遞送到所述槽形部分的所述敞開通道內;( )允許所述熔融玻璃流過所述第一槽頂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沿著所述第一槽外側表面向下流,從而在所述第一槽外側表面上形成第一玻璃帶;以及(iii)允許所述熔融玻璃流過所述第二槽頂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沿著所述第二槽外側表面向下流,從而在所述第二槽外側表面上形成第二玻璃帶;其中在步驟(i)中,所述閉合通道和所述敞開通道布置成使得在所述第一槽頂表面上開始溢流的某點處相切于所述敞開通道的所述中心平面的垂直參考平面內的熔融玻璃流的速度分布使得頂部四分之一內的所述熔融玻璃的平均速度高于在所述槽底部表面上方緊接著的底部四分之一內的平均速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玻璃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閉合通道和所述敞開通道布置成使得在所述第一槽頂表面上開始溢流在的某點處垂直參考平面內的所述熔融玻璃流的速度分布使頂部三分之一處的所述熔融玻璃的平均速度高于在所述槽底部表面上方緊接著的底部三分之一處的平均速度。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玻璃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與所述槽形部分相連的所述閉合通道包括(A)具有橫截面的第一部分,當所述第一部分與垂直于所述敞開通道的所述中心平面的平面相交時,所述橫截面具有平行于重力矢量的第一軸線和垂直于重力矢量的第二軸線;以及(B)第二過渡的閉合通道,所述第二過渡的閉合通道使所述第一閉合通道匹配地與所述槽形部分的所述敞開通道連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玻璃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橫截面是橢圓形。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玻璃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軸線與所述第二軸線的比值為1. 0至3. 0。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玻璃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二軸線大于與所述第二過渡的閉合通道連接的所述敞開通道端部處的所述槽形部分的所述敞開通道橫截面的寬度WW(IE)。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玻璃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Wff(IE)與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二軸線的長度的比值為0. 5至0. 95。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玻璃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軸線小于與所述第二過渡的閉合通道連接的所述敞開通道端部處的所述槽形部分的所述敞開通道的矩形橫截面的高度HH(re),所述第一部分的橢圓形橫截面的第一軸線與HH(re) 的比值為0.5至0.95。
9.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玻璃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從與第二過渡的閉合通道的一端相連的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橫截面中心到垂直于重力矢量且相切于所述敞開通道的所述敞開端的底部直線的平面的距離是DTl ;從鄰接所述敞開通道的端部的熔融玻璃的自由表面到垂直于重力矢量且相切于所述敞開通道的所述敞開端的底部直線的平面的距離是DT2 ;以及 DT1/DT2 彡 0. 50。
10.一種制造玻璃板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a)成形本體,所述成形本體包括位于楔形部分上方的槽形部分,所述槽形部分具有位于槽底表面上方的第一槽側壁和第二槽側壁,所述第一槽側壁和第二槽側壁限定具有敞開端的敞開通道,所述敞開通道具有中心平面,所述第一槽側壁具有第一槽內表面、第一槽頂表面和第一槽外側表面,而第二槽側壁具有第二槽內表面、第二槽頂表面和第二槽外側表面,所述楔形部分具有與所述第一槽外側表面相連的第一楔形側表面,以及與所述第二槽外側表面相連的第二楔形側表面,所述第一和第二楔形側表面向下傾斜而會合在根部線上;以及(b)限定閉合通道的管子,所述閉合通道通過所述敞開通道的所述敞開端與所述槽形部分的所述敞開通道相連,所述管子包括(bl)第一部分,如果中心平面平行于重力矢量,則當所述第一部分被垂直于所述中心平面的平面相交吋,所述第一部分具有橢圓形橫截面,所述橢圓形截面具有平行于重力矢量的第一軸線和垂直于所述第一軸線的第二軸線;以及(b2)第二過渡的閉合通道部分,所述第二過渡的閉合通道部分將所述第一部分匹配地與所述槽形部分的所述敞開通道相連; 其中從與所述第二過渡的閉合通道的端部相連的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的橫截面中心,到垂直于所述第一軸線且相切于所述敞開通道的所述敞開端的底部直線的平面的距離是DTl ; 從所述敞開通道的端部處的所述第一槽頂表面到垂直于所述第一軸線且相切于所述敞開通道的所述敞開端的底部直線的平面的距離是DT2 ;以及 DT1/DT2 彡 0. 50。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干,所述第一部分的橫截面是橢圓形。
12.如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干,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軸線與第 ニ軸線的比值范圍為1.0至3.0。
13.如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干,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二軸線大于與所述第二過渡的閉合通道連接的所述敞開通道端部處的所述槽形部分的所述敞開通道橫截面的寬度WW (re)。
14.如權利要求 ο或Ii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干,WW(re)與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二軸線的長度的比值為0. 5至0. 95。
15.如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干,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軸線小干與所述第二過渡的閉合通道連接的所述敞開通道端部處的所述槽形部分的所述敞開通道的橫截面的高度HH(IE)。
16.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軸線與HH(IE)的比值為0.5至 0. 95。
全文摘要
一種使用溢流熔融下拉工藝制造玻璃板的裝置以及制造玻璃板的溢流熔融下拉工藝,制造玻璃板的裝置包括聯接到過渡部分的具有橢圓形圓筒橫截面的入口組件,過渡部分又聯接到同質管的敞開通道的敞開端。熔融玻璃流具有高的表面速度分布,其有益于玻璃帶形成在圍堰表面和楔形側表面上,并具有理想的質量分布。
文檔編號C03B17/06GK102557396SQ201110358520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10年10月29日
發明者R·L·羅茲, S·M·馬利羅 申請人:康寧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