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輪式布料機械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輸送粘稠物料的輸送機械,特別涉及一種輪式布料機械。
背景技術:
由于泵車使用方便,功能強大,已經成為應用廣泛的輪式布料機械。請參考圖1,該圖是現有技術一種泵車的整體結構示意圖,該圖示出泵車處于預定的工作狀態時的結構。 泵車一般包括行駛系統100、泵送系統300’和臂架系統200。行駛系統100為汽車底盤,汽車底盤包括車架和安裝在車架上的多個車輪總成;汽車底盤可以保證泵車行駛的安全,滿足泵車轉場需要。泵送系統300’和臂架系統200均安裝在汽車底盤上。泵送系統300’包括驅動油缸、輸送缸、換向閥和料斗,能夠將物料以一定的壓力泵出。臂架系統200包括多節臂桿和輸送管道,多節臂桿包括根端臂、末端臂和位于二者之間的其他臂桿,各臂桿通過水平鉸接軸順序鉸接相連;根端臂的內端通過回轉機構與汽車底盤底架相連;輸送管道的內端與泵送系統300’的泵送口相通,外端沿臂桿延伸到末端臂外端。泵車具有行駛狀態和工作狀態兩種狀態。在行駛狀態,泵送系統300’停止泵送物料,臂架系統200收攏在汽車底盤上方;此時,利用汽車底盤能夠進行轉場操作,使泵車從一個施工場地到達另一個施工場地。在預定的工作狀態,汽車底盤水平放置,且與工作面保持相對固定,臂架系統200展開,根端臂與汽車底盤相連,末端臂的外端向外伸出。泵送系統300’通過泵送口、輸送管道將混凝土或其他物料輸送到末端臂的外端。泵車通常還會設置與底盤相連的支腿機構,汽車底盤通過支腿機構支撐在地面上,支腿機構可以為泵車提供較大的支撐跨度,以提高泵車的工作穩定性。通過改變相鄰臂桿之間的夾角,可以改變末端臂外端的位置,使物料到達預定的位置,在預定的范圍進行布料。如圖1所示,在泵車處于預定的工作狀態,進行布料操作時,汽車底盤水平放置, 占用了施工場地的相應空間。在當前施工要求不斷提高,施工場地日益緊湊的情況下,汽車底盤占用空間增加了泵車的使用場地,降低了泵車的適應能力;在很多情形,由于施工場地無法容納汽車底盤,不得不改變施工方式,甚至改用其他機械實現預定施工操作。不僅泵車存在該問題,具有行駛系統的輪式布料架或其他輪式布料機械也存在相同的問題。因此,如何提高輪式布料機械的適應能力是當前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另外,對于泵車來講,由于泵送系統300’和臂架系統200均安裝在汽車底盤上;汽車底盤的承重能力及行駛安全需要對泵送系統300’和臂架系統200提出了相應的要求,限制了泵送系統300’和臂架系統的重量和輪廓尺寸。進而,泵送系統300’的泵送能力和臂架系統200的布料半徑均受到限制。當前,隨著施工水平發展,要求泵車具有更大的泵送能力和更大的布料半徑;進而,當前的泵車很難滿足當前施工建設的需要。對于具有行駛系統的布料架而言,汽車底盤同樣限制了臂架系統的重量和輪廓尺寸。因此,如何提高輪式布料機械的泵送能力和/或布料半徑也是當前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為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應性更強的輪式布料機械;該輪式布料機械可以為泵車或布料架,不僅可以進行轉場操作,也能夠進行布料操作。本發明的進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再受汽車底盤制約的、輪式布料機械,進而為提高布料半徑和/或泵送能力提供前提。本發明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包括主行駛系統和臂架系統;還包括布料機架;所述臂架系統的根端臂的內端與布料機架相連;所述主行駛系統安裝在所述臂架系統的預定臂桿上;在行駛狀態,所述主行駛系統支撐在路面上,所述臂架系統的至少部分重量和布料機架的至少部分重量作用在所述主行駛系統上;在預定的工作狀態,所述布料機架支撐在工作面上,所述臂架系統的全部重量和主行駛系統的全部重量均從上方作用在所述布料機架上。可選的,所述預定臂桿為臂架系統的根端臂。可選的,所述主行駛系統包括車架和安裝在車架上的多個車橋總成;所述車架固定安裝在所述臂架系統的預定臂桿上。可選的,所述主行駛系統包括多個車橋總成,所述車橋總成安裝在所述臂架系統的預定臂桿上;多個所述車橋總成中至少一個為具有轉向功能的車橋總成。可選的,至少一個所述車橋總成為具有獨立驅動機構的車橋總成。可選的,所述布料機架包括回轉機構,所述回轉機構包括旋轉配合的旋轉部件和固定部件,所述旋轉部件與根端臂的內端相連;在預定的工作狀態,所述回轉機構的回轉中心線與水平面垂直。可選的,所述旋轉部件與根端臂的內端通過根端鉸接軸鉸接相連;所述根端鉸接軸的軸線與回轉中心線垂直;在預定的工作狀態,所述根端鉸接軸的軸線與水平面平行;還包括臂架驅動機構,所述臂架驅動機構位于根端臂和旋轉部件之間,并驅動根端臂相對于旋轉部件繞根端鉸接軸的軸線旋轉。可選的,在行駛狀態,所述回轉機構的回轉中心線與水平面平行或成銳角;還包括至少三個支腿機構;至少一個所述支腿機構的內端通過支腿鉸接軸與旋轉塊鉸接相連,所述旋轉塊通過旋轉鉸接軸與所述固定部件鉸接相連,該支腿鉸接軸的軸線與所述旋轉鉸接軸的軸線垂直,所述旋轉鉸接軸的軸線與所述回轉中心線平行;在預定的工作狀態,該支腿鉸接軸的軸線與水平面平行,所述布料機架通過支腿機構支撐在工作面上。可選的,至少有一個支腿機構的內端通過支腿鉸接軸與所述固定部件鉸接相連, 該支腿鉸接軸的軸線與所述回轉中心線垂直。可選的,在行駛狀態和預定的工作狀態,所述回轉機構的回轉中心線均與水平面
垂直;還包括至少三個支腿機構;各所述支腿機構的內端與所述固定部件通過支腿鉸接軸鉸接相連,該支腿鉸接軸的軸線與回轉中心線平行;在預定的工作狀態,所述布料機架通過支腿機構支撐在工作面上。可選的,輪式布料機械還包括與布料機架相連的泵送總成,所述泵送總成包括泵送系統和與所述泵送系統相連的泵機輔助行駛系統。
可選的,所述布料機架包括回轉機構,所述回轉機構包括旋轉配合的旋轉部件和固定部件,所述旋轉部件與根端臂的內端相連;在行駛狀態和預定的工作狀態,所述回轉機構的回轉中心線均與水平面垂直;在行駛狀態或/和預定的工作狀態,所述泵機輔助行駛系統的泵送支架與固定部件通過中間鉸接軸相連,所述中間鉸接軸的軸線與水平面垂直。可選的,輪式布料機械還包括內端與所述泵送支架通過支腿鉸接軸鉸接相連的支腿機構,該支腿鉸接軸的軸線與中間鉸接軸的軸線平行。可選的,輪式布料機械還包括與臂架系統相連的翻轉驅動機構;在所述輪式布料機械從行駛狀態轉換到預定的工作狀態時,所述翻轉驅動機構支撐在地面,驅動臂架系統翻轉。可選的,輪式布料機械還包括與布料機架相連的翻轉驅動機構;在所述輪式布料機械從行駛狀態轉換到預定的工作狀態時,所述翻轉驅動機構支撐在地面,驅動布料機架, 或,臂架系統和布料機架翻轉。可選的,輪式布料機械還包括支腿輔助行駛系統,所述支腿輔助行駛系統安裝在至少一個支腿機構上;在行駛狀態,所述支腿輔助行駛系統支撐在路面上,至少一個支腿機構的重量作用在支腿輔助行駛系統上。可選的,輪式布料機械還包括位于一個支腿機構上的操作室;所述操作室包括行駛控制機構,所述行駛控制機構能夠控制主行駛系統的運轉。可選的,輪式布料機械還包括機架輔助行駛系統,所述機架輔助行駛系統的車橋總成安裝在布料機架上;在行駛狀態,機架輔助行駛系統的車橋總成支撐在路面上。可選的,輪式布料機械還包括狀態檢測傳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狀態檢測傳感器用于檢測根端臂的狀態;所述控制器根據狀態檢測傳感器的檢測信號輸出位置信號。可選的,所述狀態檢測傳感器為傾角傳感器,所述傾角傳感器檢測根端臂傾斜角; 所述控制器根據傾角傳感器的檢測結果判斷是否完成狀態轉換,在判斷完成狀態轉換時, 輸出預定位置信號。可選的,輪式布料機械還包括位于所述臂架系統的預定臂桿上的操作室;所述操作室包括行駛控制機構,所述行駛控制機構能夠控制主行駛系統的運轉。本發明提供的另一種輪式布料機械包括主行駛系統和臂架系統還包括布料機架; 所述臂架系統的根端臂通過根端鉸接軸與布料機架鉸接;所述主行駛系統安裝在所述臂架系統的預定臂桿上;所述臂架系統與所述主行駛系統能夠一同繞所述根端鉸接軸的軸線相對于布料機架轉動。可選的,輪式布料機械還包括與布料機架相連的泵送總成,所述泵送總成包括泵送系統和與所述泵送系統連接的泵機輔助行駛系統;所述泵送系統與所述臂架系統的輸送管道通過管路連通。可選的,所述布料機架包括旋轉配合的旋轉部件和固定部件,所述旋轉部件通過所述根端鉸接軸與根端臂的內端鉸接。可選的,所述主行駛系統包括多個車橋總成,所述車橋總成安裝在所述臂架系統的預定臂桿上;多個所述車橋總成中至少一個為具有轉向功能的車橋總成。可選的,輪式布料機械還包括至少三個支腿機構;
至少一個所述支腿機構的內端通過支腿鉸接軸與旋轉塊鉸接相連,所述旋轉塊通過旋轉鉸接軸與所述布料機架鉸接相連,該支腿鉸接軸的軸線與所述旋轉鉸接軸的軸線垂直;至少另一所述支腿機構的內端通過支腿鉸接軸與布料機架鉸接相連,該支腿鉸接軸的軸線與所述旋轉鉸接軸的軸線垂直。可選的,輪式布料機械還包括至少三個支腿機構;各所述支腿機構的內端與所述布料機架通過支腿鉸接軸鉸接相連;在預定的工作狀態,該支腿鉸接軸的軸線與水平面垂直。可選的,輪式布料機械還包括位于所述臂架系統的預定臂桿或支腿機構上的操作室;所述操作室包括能夠控制主行駛系統運轉的行駛控制機構。本發明提供的另一種輪式布料機械包括主行駛系統和臂架系統;還包括布料機架;所述臂架系統的根端臂與布料機架連接;所述主行駛系統通過可拆卸機構安裝在所述臂架系統的預定臂桿上。本發明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包括進行轉場操作的主行駛系統、進行布料施工的臂架系統;還包括布料機架;且所述臂架系統的根端臂的內端與布料機架相連;所述主行駛系統安裝在所述臂架系統的預定臂桿上;這樣,該輪式布料機械可以進行狀態轉換,在狀態轉換時,主行駛系統可以隨預定臂桿移動。在行駛狀態,所述主行駛系統支撐在路面上,所述臂架系統的至少部分重量和布料機架的至少部分重量作用在所述主行駛系統上;這樣, 通過主行駛系統可以方便地實現該機械的轉場,保持該機械轉場操作的靈活性。根據實際需要,可以使主行駛系統隨預定臂桿翻轉,使輪式布料機械轉換到預定的工作狀態時;在預定的工作狀態,所述布料機架支撐在工作面上,所述臂架系統的全部重量和主行駛系統的全部重量均從上方作用在所述布料機架上;這樣,主行駛系統支撐在布料機架上,不再支撐在工作面上,這樣可以減小主行駛系統占用的空間,減小預定的工作狀態下輪式布料機械占用的場地;在施工空間較小的場地也能夠進行布料作業,進而能夠提高輪式布料機械的適應性。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主行駛系統與臂架系統的根端臂相連;這樣可以減少主行駛系統對臂架系統展開時產生的不利影響,使臂架系統的其他臂桿更容易展開,方便臂架系統的展開操作。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主行駛系統包括多個車橋總成,多個所述車橋總成安裝在所述臂架系統的預定臂桿上;多個所述車橋總成中至少有一個轉向車橋總成。在行駛狀態,多個車橋總成通過預定臂桿相連,預定臂桿承擔主行駛系統車架的功能,轉向車橋總成可以實現主行駛系統的轉向,方便輪式布料機械的轉場;在預定的工作狀態,預定臂桿承擔布料功能。這樣,相對于現有技術中,主行駛系統的車架僅能夠在行駛狀態發揮相應作用,臂架系統的預定臂桿僅能夠在預定的工作狀態發揮相應作用;該輪式布料機械中,預定臂桿能夠分別在兩種狀態發揮不同的作用,具有兩種功能;進而,能夠更好地利用臂架系統的預定臂桿;由于可以省略主行駛系統的車架,進而能夠在保持布料能力不變的情況下,降低輪式布料機械的重量和制造成本,減小轉場過程中的能量消耗,降低使用成本。重要是 利用該技術方案獲得的輪式布料機械,通過降低其設計時速,可以形成《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中所稱的輪式專用機械車輛,在保證安全運行的前提下,該輪式專用機械車輛可以具有更大的外輪廓尺寸;這就能夠突破汽車底盤對現有泵車等輪式布料機械布料半徑的限制;進而,可以使臂架系統具有更大尺寸,使布料半徑增加,提高其布料能力;在輪式布料機械包括泵送系統的情況下,該技術方案還能夠使泵送系統具有更大尺寸,進而為提高其泵送能力提供前提。進而,該技術方案能夠為提高泵送能力和布料半徑提供前提。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在布料機架包括回轉機構,且根端臂的內端通過根端鉸接軸與回轉機構的第一部件鉸接相連的情況下,輪式布料機械還包括臂架驅動機構,臂架驅動機構能夠驅動根端臂相對于旋轉部件繞根端鉸接軸的軸線旋轉。這樣,在輪式布料機械從行駛狀態轉換到預定的工作狀態時,可以先使布料機架與預定的工作面固定,再通過臂架驅動機構使根端臂相對于旋轉部件繞根端鉸接軸的軸線旋轉,進而使整個臂架系統及主行駛系統向上旋轉。該技術方案限定的輪式布料機械可以自行進行狀態轉換,實現該機械的狀態的轉換,進而可以提高輪式布料機械的操作方便性和操作效率。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還包括分別與布料機架鉸接相連的支腿機構。該技術方案不需要設置與布料機架相配合的預定工作面,利用支腿機構可以方便地實現布料機架固定;進而為臂架系統的翻轉提供前提。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在行駛狀態,至少一個支腿機構通過支腿輔助行駛系統作用在路面上;另外,使泵送系統通過泵機輔助行駛系統支撐在路面上;這樣可以減小主行駛系統的負載,合理分擔輪式布料機械的重量,提高輪式布料機械的行駛機動靈活性。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還包括狀態檢測傳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狀態檢測傳感器用于檢測根端臂的狀態;所述控制器根據狀態檢測傳感器的檢測信號輸出位置信號。這樣可以在保證輪式布料機械翻轉準確性的同時,提高翻轉操作的效率。本發明提供的另一種輪式布料機械主行駛系統和臂架系統,還包括布料機架;所述臂架系統的根端臂與布料機架連接;所述主行駛系統通過可拆卸機構安裝在所述臂架系統的預定臂桿上。該技術方案限定的輪式布料機械,在進行狀態轉換時,可能使主行駛系統與臂架系統分離,進而能夠提高輪式布料機械的適應性,實現本發明的目的。
圖1是現有技術一種泵車的整體結構示意圖,該圖示出泵車處于預定的工作狀態時的結構;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的結構示意圖,該圖示出了輪式布料機械處于行駛狀態的結構;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從行駛狀態轉換到預定的工作狀態時,支腿機構展開時的狀態結構示意圖;圖3-1是圖3中I-I部分放大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在預定的工作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該圖示出了該輪式布料機械處于行駛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中,支腿機構展開時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處于預定的工作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三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本部分的描述僅是示范性和解釋性,不應視為對本發明公開技術內容的限制。為了描述的方便,本文件中所述的車橋總成包括車橋和車輪,車橋可以通過現有的方式安裝在相應機構上;車橋的具體形式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用現有的具體結構,如可以選用轉向橋、驅動橋、轉向驅動橋和支持橋等等;也可以形成具有獨立驅動機構的車橋。 車橋總成可以包括一個車輪,也可以包括二個或四個車輪,等等,車輪的安裝方式可以采用現有方式進行布置,以實現預定的功能,滿足實際需要。請參考圖2至圖4,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的結構示意圖,該圖示出了輪式布料機械處于行駛狀態的結構;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從行駛狀態轉換到預定的工作狀態時,支腿機構展開時的狀態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在預定的工作狀態的結構示意圖。該輪式布料機械包括主行駛系統100、臂架系統200和泵送總成300 ;該輪式布料機械能夠進行布料和泵料。本實施例中,臂架系統200包括通過水平鉸接軸順序鉸接相連的四節臂桿,四節臂桿分別為根端臂210、二臂220、三臂230和四臂M0。泵送總成300包括的泵送系統320可以與現有泵送系統相同,可以包括料斗、輸送缸和液壓油等部件;泵送系統320可以設置獨立的動力系統,以獨立地驅動泵送系統320運轉。主行駛系統100包括多個車橋總成;與現有技術的區別在于,多個車橋總成直接安裝在臂架系統200的根端臂210上;多個車橋總成可以根據現有汽車底盤的車橋布局方式設置,也可以根據輪式布料機械負載分布設置;位于前部的車橋總成可以設置為具有轉向功能的車橋總成。可以理解,只要至少一個車橋總為具有轉向功能的車橋總成,適當設置車橋總成的布局,就可以實現主行駛系統100的轉向操作,保證或提高主行駛系統100的靈活性。在行駛狀態,主行駛系統100的多個車橋總成與路面接觸,支撐在路面上。主行駛系統100可以采用現有的動力系統,通過現有的方式分配動力;也可以使至少一個車橋總具有獨立的驅動機構;另外,也可以通過其他動力裝置或機械拖動主行駛系統100。該輪式布料機械還包括布料機架400,布料機架400包括回轉機構,回轉機構包括旋轉配合的旋轉部件401和固定部件402,旋轉配合形成回轉機構的回轉中心線。臂架系統 200的根端臂210的內端與旋轉部件401相連;這樣,臂架系統200就可以相對于布料機架 400繞回轉機構的回轉中心線旋轉。回轉機構可以設置現有的驅動機構,以驅動旋轉部件 401相對于固定部件402旋轉。回轉機構的回轉中心線與水平面之間的關系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確定,回轉中心線可以與水平面之間形成預定的銳夾角,也可以平行;如圖2所示,本例中,在行駛狀態,回轉機構的回轉中心線與水平面平行,臂架系統200的多個臂桿收攏在主行駛系統100上。為了便于調整根端臂210與布料機架400之間的相對位置,還可以使根端臂210內端通過根端鉸接軸211與回轉機構的旋轉部件401鉸接相連,形成鉸接連接結構;與該鉸接連接結構相對應,還可以設置翻轉液壓缸作為臂架驅動機構,并使翻轉液壓缸兩端分別與根端臂210和旋轉部件401鉸接相連;使翻轉液壓缸進行伸縮,可以使根端臂 210相對于旋轉部件401繞根端鉸接軸211的軸線旋轉,改變根端臂210和布料機架400之間的相對位置。該輪式布料機械還包括四個支腿機構600。支腿機構600本身可以為現有技術,可以為滑動式、垂直軸鉸接、水平軸鉸接中的一種或多種的結合。在行駛狀態,四個支腿機構 600基本平行地向后延伸。請參考圖3,為了便于輪式布料機械進行狀態轉換,上部的兩個支腿機構601和下部的兩個支腿機構602以不同的方式與布料機架400相連。上部的兩個支腿機構601的內端通過支腿鉸接軸與布料機架400鉸接相連,其支腿鉸接軸的軸線與所述回轉中心線垂直。結合圖3,并參考圖3-1,圖3-1是圖3中1_1部分放大結構示意圖。下部的支腿機構602的內端通過支腿鉸接軸(圖中未示出)與旋轉塊410鉸接相連,旋轉塊410通過旋轉鉸接軸411與布料機架400鉸接相連,其支腿鉸接軸的軸線與旋轉鉸接軸411的軸線垂直,旋轉鉸接軸411與回轉中心線平行。如圖2所示,為了保持支腿機構600的平衡,還可以設置支腿輔助行駛系統700 ; 支腿輔助行駛系統700安裝在位于下方的兩個支腿機構602上;在行駛狀態,支腿輔助行駛系統700支撐在路面上,兩個下方的支腿機構602的重量作用在支腿輔助行駛系統700上。 本例中,支腿輔助行駛系統700由四個車橋總成組成,在位于下方的兩個支腿機構602上分別直接安裝有兩個車橋總成,以使相應的車橋總成負載支腿機構602形成的負載。 請參考圖3,為了便于泵送系統320的轉場,本實施例中,泵送總成300還設置有泵機輔助行駛系統310,泵機輔助行駛系統310與泵送系統320相連;泵機輔助行駛系統310 也由多個車橋總成組成,各車橋總成可以安裝在泵送系統320的輸送缸上。在行駛狀態,泵送系統320通過拖掛方式與布料機架400相連,泵機輔助行駛系統310支撐在路面上,泵送系統320重量作用在泵機輔助行駛系統310上。在行駛狀態,上述輪式布料機械整體重量作用在主行駛系統100、支腿輔助行駛系統700和泵機輔助行駛系統310上,可以方便地實現該機械的轉場,保證輪式布料機械的靈活機動性,保持其適應性。參考圖3和圖4,在輪式布料機械從行駛狀態轉換到預定的工作狀態時,可以先使位于下方的兩個支腿機構602向兩側展開;然后,使臂架系統200和布料機架400保持鎖止,再通過起重機或其他輔助機械使臂架系統200、主行駛系統100及布料機架400翻轉; 在翻轉過程中,上方的兩個支腿機構601向回轉中心線外展開,在臂架系統200的根端臂 210與工作面基本垂直時;使支腿機構602繞旋轉鉸接軸411的軸線旋轉適當的角度,調整下方兩個支腿機構602的位置,使四個支腿機構600均勻布置在回轉中心線四周,再使四個支腿機構600外端支撐在工作面上,內端卡在布料機架400的適當位置,進而使整個輪式布料機械與工作面保持固定,轉換到預定的工作狀態;此時,臂架系統200的全部重量和主行駛系統100的全部重量均從上方作用在布料機架400上,布料機架400通過四個支腿機構 600支撐在工作面。然后,可以解除臂架系統200和布料機架400之間的鎖止,通過現有的方式,可以使臂架系統200相對于布料機架400繞回轉機構的回轉中心旋轉,也可以通過現有方式,使臂架系統200的各臂桿展開,進行相應的布料作業。在預定的工作狀態,主行駛系統100通過根端臂210支撐在布料機架400上,不再直接支撐在工作面上,這樣可以減小主行駛系統100占用的施工場地,進而能夠減小預定的工作狀態輪式布料機械占用的場地;在施工空間較小的場地也能夠進行泵送、布料作業, 進而可以提高輪式布料機械的適應性。可以理解,在行駛狀態,使主行駛系統100支撐在路面上,使臂架系統200的至少部分重量和布料機架400的至少部分重量作用在主行駛系統 100上;在預定的工作狀態,使布料機架400通過支腿機構600支撐在工作面上,使臂架系統200的全部重量和主行駛系統100的全部重量作用在布料機架400上,就可以為提高輪式布料機械的適應性提供前提。當然,使布料機架400與適當的工作面配合,使布料機架400與工作面固定,省去支腿機構,也可以實現本發明的目的。當然,主行駛系統100也可以使用現有的汽車底盤結構,使主行駛系統100包括車架和安裝在車架上的多個車橋總成,并使車架與臂架系統200 的根端臂210固定相連;這樣,在預定的工作狀態,也可以使整個汽車底盤與根端臂210同時向上翻轉,減小預定的工作狀態輪式布料機械占用的場地,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例中,主行駛系統100包括多個車橋總成,車橋總成直接安裝在根端臂210上。 在行駛狀態,多個車橋總成通過根端臂210相連,根端臂210承擔主行駛系統100車架的功能;在預定的工作狀態,根端臂210承擔布料功能;這樣,相對于現有技術中,主行駛系統 100的車架僅能夠在行駛狀態發揮相應作用,臂架系統的根端臂210僅能夠在預定的工作狀態發揮相應作用,本發明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中,根端臂210能夠分別在兩種狀態發揮不同的作用,具有兩種功能,進而能夠更好地利用臂架系統200的根端臂210 ;由于利用根端臂210在不同的狀態發揮不同的作用,可以省略主行駛系統100的車架;進而在保持泵送能力和布料能力不變的情況下,降低輪式布料機械的重量和制造成本,減小轉場過程中的能量消耗,降低使用成本。重要是利用該技術方案獲得的輪式布料機械,通過降低其設計時速,可以形成《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中所稱的輪式專用機械車輛;這樣,在保證安全運行的前提下,該輪式布料機械可以具有更大的外輪廓尺寸;這就能夠突破現有技術中,汽車底盤對泵車泵送能力及布料能力的限制,使該輪式布料機械的泵送系統320具有更大尺寸,為提高泵送能力提供前提,也可以使臂架系統200具有更大尺寸,使其布料半徑增加, 提高布料能力。進而,該輪式布料機械能夠為提高泵送能力和布料半徑提供前提。本實施例中,工作狀態為能夠進行泵送和布料的狀態,本實施例提供輪式布料機械不限于以上述工作狀態進行工作,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以另一種工作狀態進行泵送和布料。如在布料范圍較小,不需要臂架系統200全部展開時,也可以使輪式布料機械以另一種工作狀態進行施工作業;此時,可以使主行駛系統100與地面接觸(或通過適當的輔助支腿機構與地面接觸),僅使二臂220、三臂230和四臂240展開,使臂架系統200重量至少部分地作用在主行駛系統100上。通過改變二臂220、三臂230和四臂MO的位置,能夠在預定的范圍內進行布料。根據上述描述,可以理解,主行駛系統100的車橋總成不限于安裝在根端臂210 上,也可以安裝在其他臂桿上,通過適當設置車橋總成的結構及收攏狀態臂桿之間的位置關系,可以保證主行駛系統100行駛功能的實現。另外,布料機架400不限于包括回轉機構, 在保證根端臂210與布料機架400相連的情況下,也可以實現本發明的目的。當然,根據實際需要,可以對相關部件進行相應布置,比如也可以使泵送系統 320與布料機架400或臂架系統200通過現有的其他方式相連;在行駛狀態,可以使泵送系統320的至少部分重量作用在支腿機構600上,進而省去泵機輔助行駛系統310 ;支腿機構 600不限于向后延伸,也可以向前方延伸,進而使支腿機構600的至少部分重量直接或間接地作用在主行駛系統100 (此時,在相應的工作狀態,設置適當的卡止機構,使布料機架400可以卡在支腿機構600內端的上表面,使布料機架400能夠通過支腿機構600支撐在工作面上)。另外,支腿機構600與布料機架400之間的安裝方式不限于上述方式;在輪式布料機械包括三個支腿機構600時,至少一個所述支腿機構600的內端通過旋轉塊410與布料機架400相連,就可以調整三個支腿機構600的相對位置,以形成三個不在同一直線上的支撐點,實現對布料機架400的支撐;當然,也可以使各支腿機構600均通過旋轉塊410與布料機架400相連。為了保證多個支腿機構600對布料機架400支撐的穩定性,優選技術方案中,可以使至少一個支腿機構600的內端通過支腿鉸接軸與布料機架400鉸接相連,并使該支腿鉸接軸的軸線與回轉中心線保持垂直。與布料機架400的結構相對應,也可以使各所述支腿機構600的內端與布料機架400通過支腿鉸接軸鉸接相連。在預定的工作狀態, 該支腿鉸接軸的軸線與水平面垂直,以調整各支腿機構600的支撐位置。為了便于輪式布料機械進行狀態轉換,該輪式布料機械還可以設置檢測系統,檢測系統可以包括狀態檢測傳感器和控制器;狀態檢測傳感器用于檢測根端臂210的狀態; 控制器根據狀態檢測傳感器的檢測信號輸出位置信號,進而使操作人員可以根據控制器輸出的位置信號確定根端臂210的狀態。狀態檢測傳感器可以直接檢測根端臂210的重心高度,也可以通過檢測主行駛系統100是否與工作面(路面)接觸,確定根端臂210的狀態, 也可以通過檢測根端臂210與布料機架400之間的位置關系確定根端臂210的狀態。本例中,狀態檢測傳感器為傾角傳感器,通過該傾角傳感器檢測根端臂210的傾斜角;控制器根據傾角傳感器的檢測結果確定根端臂210是否與工作面垂直,或是否與工作面平行;進而判斷是否完成狀態轉換,在判斷完成狀態轉換時,發送預定位置信號。可以在輪式布料機械從相應的工作狀態轉換到行駛狀態時,控制器發送一種位置信號,在輪式布料機械從行駛狀態轉換到相應的工作狀態時,使控制器發送另一種位置信號;進而根據位置信號的不同, 操作人員可以確定狀態轉換是否完成。為了保證輪式布料機械的工作穩定性,還包括在相關部分設置的配重塊,比如可以設置與布料機架和/或支腿機構相連的配重塊,以平衡整機受力。請參考圖2至圖4,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還包括位于所述臂架系統200的根端臂210外端的操作室800 ;操作室800內可以包括行駛控制機構和泵送控制機構,通過行駛控制機構可以控制主行駛系統100的運轉,通過泵送控制機構能夠控制泵送系統320的運轉。這樣,在行駛狀態,操作人員可以在操作室800內控制主行駛系統100 的運轉,方便輪式布料機械的轉場;在相應的工作狀態,操作人員可以在操作室800內控制泵送系統320的運轉。為了方便輪式布料機械,減小對其他輔助機械設備的依賴性,還可以單獨設置翻轉驅動機構。比如輪式布料機構還可以包括設置一端與臂架系統200的相應臂桿相連的翻轉油缸;在輪式布料機械從行駛狀態轉換到相應的工作狀態時,使翻轉油缸的另一端支撐在地面,使翻轉油缸伸長,就可以驅動臂架系統200翻轉,當然,在進行狀態轉換時,可以使臂架系統200與布料機架400保持鎖止關系,以在翻轉臂架系統200時,使布料機架400 同時翻轉。當然,也可以使翻轉油缸與布料機架400相連;在輪式布料機械從行駛狀態轉換到相應的工作狀態時,使翻轉油缸一端支撐在地面,再使其伸長,就可以驅動布料機架400 進行翻轉,或者驅動臂架系統200和布料機架400 —同翻轉。當然,翻轉驅動機構不限于通過翻轉油缸實現,也可以通過其他現有的其他機構實現,如杠桿機構、滑輪機構,等等。實施例一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中,在進行狀態轉換過程中,需要轉換布料機架400 的位置,以使回轉機構的回轉中心線從與水平面平行的位置轉換到與水平面垂直的位置; 為了方便布料機架400位置轉換需要,需要根據上述描述設置支腿機構600與布料機架400 之間的鉸接連接結構。這就使得支腿機構600及支腿機構600與布料機架400之間連接結構非常復雜,不僅影響支腿機構600的支撐剛度,導致支腿機構600的可靠性降低,還使得狀態轉換過程復雜。為了簡化支腿機構600的結構,方便輪式布料機械的狀態轉換,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了另一種結構的輪式布料機械。請參考圖5至圖7,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該圖示出了該輪式布料機械處于行駛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中, 支腿機構展開時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處于預定的工作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與實施例一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相比,實施例二提供輪式布料機械中,在行駛狀態和預定的工作狀態,回轉機構的回轉中心線均與水平面垂直。這樣,在輪式布料機械進行狀態轉換時,就不需要再使回轉機構翻轉,進而不需要翻轉布料機架400。由于不需要翻轉布料機架400,該實施例中,各支腿機構600的內端與布機架400之間可以通過一種方式相連,即各支腿機構600內端均通過支腿鉸接軸與布料機架400鉸接相連,且該支腿鉸接軸的軸線與回轉中心線平行。為了便于支腿機構600的收攏,在行駛狀態,該實施例的四個支腿機構600中兩個向前延伸,兩個向后延伸;為了減小行駛狀態輪式布料機械的前后尺寸, 向后延伸的兩個支腿機構600為伸縮式結構,在行駛狀態,向后延伸的兩個支腿機構600收縮。請參考圖6,在展開支腿機構600時,使各支腿機構600先繞相應的支腿鉸接軸的軸線旋轉相應角度,再使支腿機構600的外端支撐在工作面上,保持布料機架400的穩定。 再通過臂架系統200的驅動油缸(或其他輔助起重設備)使根端臂210相對于布料機架400 翻轉,使輪式布料機械轉換到相應的工作狀態,再通過現有的方式控制臂架系統200,就可以實現布料。由于支腿機構600與布料機架400通過軸線與回轉中心線平行,且與水平面基本垂直的支腿鉸接軸鉸接相連,不僅使得該輪式布料機械進行狀態轉換比較方便,也能夠提高支腿機構600對布料機架400支撐的穩定可靠性,提高輪式布料機械的穩定可靠性。如圖5所示,為了合理分配輪式布料機械的負載,保證行駛狀態的穩定性,實施例二中,還設置了機架輔助行駛系統420,機架輔助行駛系統420的車橋總成安裝在布料機架 400上。這樣,在行駛狀態,機架輔助行駛系統420的車橋總成與地面接觸,布料機架400的重量就可以基本作用在機架輔助行駛系統420上;這樣就可以提高輪式布料機械的行駛穩定性和靈活性。在特定情況下,也可以使布料機架400的重量作用在根端臂210上,再通過根端臂210作用在主行駛系統100上。另外,為了方便操作室800內控制機構的布置,避免由于狀態轉換造成操作位置的變化,實施例二中,操作室800設置在向前伸出的一個支腿機構600的外端。這樣,在輪式布料機械進行狀態轉換時,操作室800不再隨根端臂210(或其他臂桿)進行翻轉,進而可以方便行駛控制機構和泵送控制機構的布置,方便操作人員的操作;由于操作室800高度降低,也能夠提高操作安全性。
為了保證泵送總成300與布料機架400之間的位置,方便泵送系統320泵送口與臂架系統200的輸送管道之間連接,還可以使泵送總成300與布料機架400之間形成適當的連接機構;優選的方式是使泵送總成300和布料機架400鉸接相連。請參考圖8,該圖是本發明實施例三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的結構示意圖。該實施例中,在預定的工作狀態和行駛狀態,回轉機構的回轉中心線均與水平面基本垂直;在進行狀態轉換時,布料機架400也不需要進行狀態轉換。泵送系統320重量作用在泵機輔助行駛系統310上,泵機輔助行駛系統310包括泵送支架311和與泵送支架311相連的車橋總成。泵送支架311與布料機架400通過中間鉸接軸301相連,中間鉸接軸301與水平面垂直(在布料機架400包括回轉機構時,泵送支架311具體與固定部件402相連)。這樣,泵送系統320與布料機架400之間的相對位置就可以通過中間鉸接軸301確定,進而能夠為泵送系統320的泵送口與臂架系統200的輸送管道之間連接提供方便,提高物料輸送的穩定性。可以理解,此時,泵送系統320的重量通過鉸接連接部分地傳遞到布料機架400上, 泵送系統320的部分重量作用在泵機輔助行駛系統310上;這樣有利于合理分配輪式布料機械的負載分布。當然,在其他情況下,也可以通過相應的結構,使泵送系統320的部分重量傳遞到其他部分。為了保證泵送系統320的工作穩定性,本實施例中,還設置有與泵送支架311鉸接相連的支腿機構600 (為了區別起見,該支腿機構600標記為603)。支腿機構603的內端與所述泵送支架311通過支腿鉸接軸鉸接相連,該支腿鉸接軸的軸線與中間鉸接軸301的軸線平行。在相應的工作狀態,支腿機構603的外端支撐在工作面上,可以為泵送支架311提供支撐力,進而可以提高泵送系統320的穩定性。本發明的核心在于,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中,將主行駛系統100 ;安裝在臂架系統 200上,并設置布料機架400 ;主行駛系統100可以方便輪式布料機械的轉場操作;在預定的工作狀態下,布料機架400支撐在工作面上,為布料操作提供基礎;在進行狀態轉換時, 主行駛系統100能夠隨臂架系統200進行位置轉換。進而,本發明提供的另一種輪式布料機械中,包括主行駛系統100、臂架系統200和布料機架400 ;臂架系統200的根端臂210通過根端鉸接軸211與布料機架400鉸接;并將主行駛系統100安裝在所述臂架系統200的預定臂桿上;臂架系統200與主行駛系統100能夠在適當機構作用下一同繞根端鉸接軸211 的軸線相對于布料機架400轉動。臂架系統200和主行駛系統100形成的負載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分配,以在行駛狀態下,滿足轉場需要,在預定的工作狀態,滿足布料需要。基于上述核心,本發明提供的另一種輪式布料機械包括主行駛系統100、臂架系統 200和布料機架400 ;臂架系統200的根端臂210與布料機架400連接;與上述實施例提供的輪式布料機械的區別在于,主行駛系統100通過可拆卸機構安裝在所述臂架系統200的預定臂桿上。這樣,在進行轉場操作時,通過可拆卸機構,可以使主行駛系統100與臂架系統200保持連接;在進行布料操作時,可以使主行駛系統100與臂架系統200分離,使布料機架400支撐在預定工作面上,通過現有技術提供方法,控制臂架系統200,實現布料操作。上述技術方案中包括的技術內容,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結合,以形成相應的技術方案,解決實際遇到的相應技術問題,滿足實際需要。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發明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比如由于布料機架400承載較大,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置內端與布料機架400相連的支腿機構600 ;可以根據支腿機構600的實際重量,設置相應的支腿輔助行駛系統,以承擔支腿機構600形成的負載;操作室800不限于設置在向上伸出的支腿機構600上,也可以根據實際控制需要,設置在相應支腿機構600的外端,或支腿機構的其他部分;當然,操作室800也不限于設置在根端臂210的外端,也可以設置在其他臂桿的適當部分;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輪式布料機械,包括主行駛系統(100)和臂架系統O00);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布料機架(400);所述臂架系統O00)的根端臂O10)的內端與布料機架(400)相連;所述主行駛系統(100)安裝在所述臂架系統O00)的預定臂桿上;在行駛狀態,所述主行駛系統(100)支撐在路面上,所述臂架系統(200)的至少部分重量和布料機架(400)的至少部分重量作用在所述主行駛系統(100)上;在預定的工作狀態, 所述布料機架(400)支撐在工作面上,所述臂架系統(200)的全部重量和主行駛系統(100) 的全部重量均從上方作用在所述布料機架(400)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定臂桿為臂架系統(200) 的根端臂(21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行駛系統(100)包括車架和安裝在車架上的多個車橋總成;所述車架固定安裝在所述臂架系統O00)的預定臂桿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行駛系統(100)包括多個車橋總成,所述車橋總成安裝在所述臂架系統O00)的預定臂桿上;多個所述車橋總成中至少一個為具有轉向功能的車橋總成。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所述車橋總成為具有獨立驅動機構的車橋總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機架(400)包括回轉機構,所述回轉機構包括旋轉配合的旋轉部件(401)和固定部件002),所述旋轉部件(401) 與根端臂O10)的內端相連;在預定的工作狀態,所述回轉機構的回轉中心線與水平面垂直。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部件001)與根端臂 (210)的內端通過根端鉸接軸011)鉸接相連;所述根端鉸接軸011)的軸線與回轉中心線垂直;在預定的工作狀態,所述根端鉸接軸011)的軸線與水平面平行;還包括臂架驅動機構,所述臂架驅動機構位于根端臂(210)和旋轉部件(401)之間,并驅動根端臂(210)相對于旋轉部件G01)繞根端鉸接軸011)的軸線旋轉。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在行駛狀態,所述回轉機構的回轉中心線與水平面平行或成銳角;還包括至少三個支腿機構(600);至少一個所述支腿機構(602)的內端通過支腿鉸接軸與旋轉塊(410)鉸接相連,所述旋轉塊(410)通過旋轉鉸接軸Gll)與所述固定部件 (402)鉸接相連,該支腿鉸接軸的軸線與所述旋轉鉸接軸Gll)的軸線垂直,所述旋轉鉸接軸Gll)的軸線與所述回轉中心線平行;在預定的工作狀態,該支腿鉸接軸的軸線與水平面平行,所述布料機架(400)通過支腿機構(600)支撐在工作面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個支腿機構(601)的內端通過支腿鉸接軸與所述固定部件(40 鉸接相連, 該支腿鉸接軸的軸線與所述回轉中心線垂直。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在行駛狀態和預定的工作狀態,所述回轉機構G00)的回轉中心線均與水平面垂直;還包括至少三個支腿機構(600);各所述支腿機構(600)的內端與所述固定部件(402)通過支腿鉸接軸鉸接相連,該支腿鉸接軸的軸線與回轉中心線平行;在預定的工作狀態,所述布料機架(400)通過支腿機構(600)支撐在工作面上。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布料機架(400)相連的泵送總成,所述泵送總成包括泵送系統(320)和與所述泵送系統(320)相連的泵機輔助行駛系統(310)。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機架(400)包括回轉機構,所述回轉機構包括旋轉配合的旋轉部件(401)和固定部件002),所述旋轉部件001)與根端臂O10)的內端相連;在行駛狀態和預定的工作狀態,所述回轉機構的回轉中心線均與水平面垂直;在行駛狀態或/和預定的工作狀態,所述泵機輔助行駛系統(310)的泵送支架(311) 與固定部件(402)通過中間鉸接軸(301)相連,所述中間鉸接軸(301)的軸線與水平面垂直。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內端與所述泵送支架(311)通過支腿鉸接軸鉸接相連的支腿機構(600),該支腿鉸接軸的軸線與中間鉸接軸 (301)的軸線平行。
14.根據權利要求1-13任一項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臂架系統 (200)相連的翻轉驅動機構;在所述輪式布料機械從行駛狀態轉換到預定的工作狀態時, 所述翻轉驅動機構支撐在地面,驅動臂架系統(200)翻轉。
15.根據權利要求1_6、8、9、11、13中任一項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布料機架(400)相連的翻轉驅動機構;在所述輪式布料機械從行駛狀態轉換到預定的工作狀態時,所述翻轉驅動機構支撐在地面,驅動布料機架G00),或,臂架系統(200)和布料機架(400)翻轉。
16.根據權利要求8、9、10或13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支腿輔助行駛系統(700),所述支腿輔助行駛系統(700)安裝在至少一個支腿機構(600)上;在行駛狀態,所述支腿輔助行駛系統(700)支撐在路面上,至少一個支腿機構(600)的重量作用在支腿輔助行駛系統(700)上。
17.根據權利要求8、9、10或13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位于一個支腿機構(600)上的操作室(800);所述操作室(800)包括行駛控制機構,所述行駛控制機構能夠控制主行駛系統(100)的運轉。
18.根據權利要求1-13任一項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機架輔助行駛系統G20),所述機架輔助行駛系統(420)的車橋總成安裝在布料機架(400)上;在行駛狀態,機架輔助行駛系統G20)的車橋總成支撐在路面上。
19.根據權利要求1-13任一項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狀態檢測傳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狀態檢測傳感器用于檢測根端臂O10)的狀態;所述控制器根據狀態檢測傳感器的檢測信號輸出位置信號。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狀態檢測傳感器為傾角傳感器,所述傾角傳感器檢測根端臂(210)傾斜角;所述控制器根據傾角傳感器的檢測結果判斷是否完成狀態轉換,在判斷完成狀態轉換時,輸出預定位置信號。
21.根據權利要求1-13任一項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位于所述臂架系統(200)的預定臂桿上的操作室(800);所述操作室(800)包括行駛控制機構,所述行駛控制機構能夠控制主行駛系統(100)的運轉。
22.一種輪式布料機械,包括主行駛系統(100)和臂架系統O00);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布料機架G00);所述臂架系統O00)的根端臂(210)通過根端鉸接軸011)與布料機架 (400)鉸接;所述主行駛系統(100)安裝在所述臂架系統(200)的預定臂桿上;所述臂架系統(200)與所述主行駛系統(100)能夠一同繞所述根端鉸接軸011)的軸線相對于布料機架(400)轉動。
23.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布料機架(400)相連的泵送總成,所述泵送總成包括泵送系統(320)和與所述泵送系統(320)連接的泵機輔助行駛系統(310);所述泵送系統(320)與所述臂架系統O00)的輸送管道通過管路連通。
24.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機架(400)包括旋轉配合的旋轉部件(401)和固定部件002),所述旋轉部件(401)通過所述根端鉸接軸(211) 與根端臂O10)的內端鉸接。
25.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行駛系統(100)包括多個車橋總成,所述車橋總成安裝在所述臂架系統O00)的預定臂桿上;多個所述車橋總成中至少一個為具有轉向功能的車橋總成。
26.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至少三個支腿機構 (600);至少一個所述支腿機構(602)的內端通過支腿鉸接軸與旋轉塊(410)鉸接相連,所述旋轉塊(410)通過旋轉鉸接軸Gll)與所述布料機架(400)鉸接相連,該支腿鉸接軸的軸線與所述旋轉鉸接軸Gll)的軸線垂直;至少另一所述支腿機構(601)的內端通過支腿鉸接軸與布料機架(400)鉸接相連,該支腿鉸接軸的軸線與所述旋轉鉸接軸Gll)的軸線垂直。
27.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至少三個支腿機構 (600);各所述支腿機構(600)的內端與所述布料機架(400)通過支腿鉸接軸鉸接相連;在預定的工作狀態,該支腿鉸接軸的軸線與水平面垂直。
28.根據權利要求沈或27所述的輪式布料機械,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位于所述臂架系統O00)的預定臂桿或支腿機構(600)上的操作室(800);所述操作室(800)包括能夠控制主行駛系統(100)運轉的行駛控制機構。
29.一種輪式布料機械,包括主行駛系統(100)和臂架系統O00);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布料機架G00);所述臂架系統(200)的根端臂(210)與布料機架(400)連接;所述主行駛系統(100)通過可拆卸機構安裝在所述臂架系統O00)的預定臂桿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輪式布料機械。該輪式布料機械包括行駛系統、臂架系統和泵送系統;還包括布料機架;所述臂架系統的根端臂與布料機架相連;所述行駛系統安裝在所述臂架系統的預定臂桿上;在行駛狀態,所述行駛系統支撐在路面上,所述臂架系統的至少部分重量和布料機架的至少部分重量作用在所述行駛系統上;在預定的工作狀態,所述布料機架支撐在工作面上,所述臂架系統的全部重量和行駛系統的全部重量均從上方作用在所述布料機架上。該輪式布料機械可以減小工作狀態下輪式布料機械占用的場地、增強該機械相應部件的利用效率,能夠提高輪式布料機械的適應性。
文檔編號E04G21/04GK102364009SQ20111036873
公開日2012年2月2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8日
發明者徐鑫, 賈海云 申請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