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鎖扣式板材連接件及其板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鎖扣式板材連接件及其板材,其可以是地板或壁板等可拼接組裝的板材單元及拼接組裝該板材單元的板材連接件,特別是在板材單元側邊設置有凸榫,板材連接件側邊設置有相配合的榫槽,而可讓板材單元通過板材連接件相互鎖扣拼接。
背景技術:
鎖扣地板被運用已相當長久,其組裝方便且能讓地板塊間相互連接組合,故而廣泛被消費者所采用,相關業者亦不遺余力的進行研究改良,希望能夠設計出更具實用性的產品,目前此類鎖扣地板的結構已經被運用到壁板等可拼接組裝的裝飾板材,而不僅限于地板領域使用。就現有鎖扣地板結構分析,主要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在地板單元兩相對側邊設置相配合的凸榫及榫槽,而可以運用在地板單元兩相對側邊的凸榫及榫槽直接進行組裝結合;另一類是以連接件與地板單元配合,在地板單元的兩相對側邊設置與連接件兩側相配合的結構榫槽,而可由連接件來組裝結合地板單元。首先就在地板單元兩相對側邊設置相配合的凸榫及榫槽的結構來看,以尤尼林管理私營公司獲準的CN97190692. 0等系列《由硬板材單元構成的地板以及制造這種板材單元的方法》中國發明專利案(相應于該公司Unilin Beheer BV在美國取得的6,874,292號等系列《Floor panels with edge connectors》美國專利案)為例作說明,該系列專利申請案迄今共有二十余件,其基本架構均相同,其在板材單元兩相對側邊,分別設置有由舌狀物與槽構成的連接部分,并在該連接部分上設有整體的機械鎖定裝置,以防止兩塊相互連接的板材單元在垂直于相關邊緣和平行于相互連接板材單元下邊的方向上脫開;此種設計在生產時需要兩組刀具,對設備的要求較高,又在組裝時需要選定組裝方向,對組裝人員來說也是一種困擾;最大的缺點在于其為了制作該舌狀物與槽,必須損失一定寬度的板材,倘若其凸出板面的舌狀物與槽損失板材原料寬度為整體板材寬度的百分之十時,則其生產的成品地板面積就會減少百分之十,生產成本就會增加百分之十,對自然資源也造成更大的浪費。接下來就另一類以連接件與地板單元配合的結構來作分析,此類結構較佳的是采用對稱型連接件的設計,因為采用對稱型的連接件設計,可以在板材單元的兩相對側邊設有與板材連接件的連接榫相配合的連接槽。以專利申請號200910304656. 1中國發明專利申請案來看,其即是一種《地板連接件及地板連接結構》,其是在連接件兩側分別設有連接榫,在連接榫上、下表面形成有卡體,地板單元的邊緣設有與連接件連接榫相配合的連接槽,并在該連接槽的內端形成有與卡體配合的卡槽,組裝時可由連接件的兩連接榫插入兩側地板單元的連接槽中連接組裝,此一設計就理論上可行,但是在實際運用上卻有顧慮,第一、其形成在地板單元邊緣連接槽的內端與卡體配合的卡槽開設不易,依現有的生產設備實無法一次性,同時在水平開設的連接槽內端開設垂直方向的卡槽;第二、其地板單元由連接件結合定位后,在水平方向的鎖扣力量是由連接件的材料彈性來決定,倘若連接件的彈性小則水平方向的鎖扣力量不足,倘若要達到足夠的鎖扣力量,就必須采用彈性較大的材料來制作連接件,此又會使得在進行組裝時必須由地板單元的另側采敲擊的方式迫使連接件與地板單元結合處變形才能進行組裝,此在地板裝卸施工時即造成不便,更有可能破壞了地板單元另側的榫槽結構。在美國發明專利案US 6, 460, 306 號《INTERCONNECTING DISENGAGEABLE FLOORING SYSTEM〉〉、US 6,769,217 號〈〈INTERCONNECTING DISENGAGEABLE FLOORING SYSTEM》、US7,614, 197《LAMINATE FLOORING))公開了一種連接件,在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案 ZL02249916. 4號《一種拼接木地板》中公開了一種雷同的連接件,該連接件設有一對方向相反的榫舌,該連接件下部設有底板,該底板通過中間豎板與連接件相連接,該底板上表面兩側對稱設有定位凸條,該木地板單元兩側面上分別設有榫槽,木地板單元靠近兩側面的底面處對應設有定位槽,組裝時該連接件的榫舌與榫槽相契合,底板上表面上的定位凸條嵌置在該定位槽內與之相契合,而可由連接件將相鄰木地板單元連接為一體。該種連接件可以由榫舌與木地板單元的榫槽相配合來提供相鄰兩木地板單元間垂直方向上的鎖扣作用, 同時由連接件底板上表面的定位凸條與木地板單元底面的定位槽相配合來提供相鄰兩木地板單元間水平方向上的鎖扣作用,其確實能夠達到結合地板單元的功效。惟該類設計在連接件底板上表面設有定位凸條,故而在組合時必須將一地板單元另一側翹起呈傾斜狀才能讓要組裝的一側越過定位凸條而與連接件相結合,此一設計在地板塊組裝上會有一定的困擾,因為其在長邊結合定位后再進行短邊的結合時,因為地板長邊無法再翹起呈傾斜狀, 即無法進行短邊傾斜的鎖扣組裝扣合,故而其短邊只能采用傳統企口的平口榫槽進行水平組裝,而無法達到完全鎖扣的功效。為了解決此一問題,在美國發明專利案US 6,769,217號《INTERCONNECTING DISENGAGEABLE FLOORING SYSTEM))同時公開了在該連接件底板上表面上沒有設置定位凸條的結構,如此即可采水平方向的推移來進行完成板材單元的組裝,但是該種結構仍需在底板或是連接件底面設置卡槽,并在木地板單元的榫槽中或是底面設置相配合的凸出卡體,以利于在組裝定位時提供相鄰兩木地板單元間水平方向上的定位,此種設計在進行組裝時,又必須由板材單元的另側采敲擊的方式迫使連接件與板材單元結合處變形才能進行組裝,此在組裝施工時即造成不便,更有可能破壞了板材單元另側的榫槽結構,顯然現有的此類結構仍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具鎖扣功能的板材單元及板材連接件在組裝時施工不便的一些不足。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鎖扣式板材,該鎖扣式板材是由板材單元組裝而成,該板材單元具有一作為表面的第一平面、一相對于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及三個以上的側邊,在其中至少兩個相對的側邊上分別形成有凸榫,其中在該板材單元側邊形成有向該側邊內側凹入的鎖舌溝,該鎖舌溝的底面為一鎖舌溝底面,在該鎖舌溝的上方形成一向板材單元側邊凸出的上凸塊,該上凸塊的外端面為上凸塊端面,該上凸塊的底面為上凸塊底面,在該板材單元第二平面近側邊處形成有向上凹入的鎖扣溝,該鎖扣溝朝向該板材單元側邊的一面為鎖扣溝內側面,在該鎖舌溝與鎖扣溝之間形成一凸出的凸榫,該凸榫具有一下凸塊,該凸榫朝向鎖舌溝的一側為凸榫頂面,該凸榫朝向板材單元側邊的一側為凸榫外側面,該凸榫的凸榫外側面不超出該上凸塊的上凸塊端面,在該下凸塊外側與凸榫外側面相連的為一外斜面,在該下凸塊內側朝向鎖扣溝的為一內斜面。所述凸榫頂面與鎖舌溝底面的交接處至少形成有一第一凸階,該第一凸階的頂面為一卡制面,朝向板材單元側邊的一側為一頂靠面。所述凸榫頂面與鎖舌溝底面的交接處形成有第一凸階及一第二凸階,該第一凸階的頂面為一卡制面,側面為一頂靠面,第二凸階的頂面為一卡制面,側面為一頂靠面。所述凸榫頂面與鎖舌溝底面的交接處形成有一第一凸階,該第一凸階的頂面為一卡制面,凸榫具有一下凸塊,在該凸榫外側面與下凸塊的內斜面之間形成有一上凹槽,在該上凹槽的外側與凸榫外側面相連為一上側斜面,該上凹槽的內側與內斜面相連為一外斜面。所述下凸塊的外斜面為弧面。所述下凸塊的外斜面為斜面。所述下凸塊的內斜面為弧面。所述板材單元下凸塊的外斜面為斜面。所述板材單元下凸塊的內斜面為斜面。所述板材單元的凸榫底緣開設有一彈性槽。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連所述板材單元的板材連接件,該板材連接件呈長條狀,其端面呈左右對稱設置,該板材連接件具有一底板及一位于底板上表面中間的豎立部,在該底板的底面為底壁,兩側為底板側壁,其中該底板上表面近兩側處形成向上凸出的鎖扣塊,在該豎立部頂部形成有向兩側橫向凸出的鎖舌,該鎖舌的側面為鎖舌側壁,該豎立部頂面為頂壁,在該豎立部的鎖舌與底板的鎖扣塊之間形成有榫槽,該榫槽在鎖舌的下表面形成有一上槽壁,在豎立部的側邊形成有一內槽壁,在底板的上表面形成有一下凹槽,前述鎖扣塊形成在該下凹槽與底板側壁之間,該鎖扣塊的斷面呈楔形,在該下凹槽靠鎖扣塊內側形成一斜底壁。所述榫槽的上槽壁和內槽壁間形成有一第一凸條,所述第一凸條的底面為一卡制面,側面為一頂靠面。所述榫槽的上槽壁和內槽壁間形成有一第一凸條及一第二凸條,所述第一凸條的底面為一卡制面,側面為一頂靠面,所述第二凸條的底面為一卡制面,側面為一頂靠面。所述內槽壁與下凹槽的斜底壁之間形成有一上凸丘,在該上凸丘的外側與下凹槽的斜底壁相連的為一側斜面,在該上凸丘的上側與內槽壁相連的為一上斜面。所述上凸丘的側斜面與上斜面間形成有一缺槽。所述豎立部的頂壁上設有復數條溝槽。所述板材連接件的頂壁上設有一條寬槽,并在該寬槽底面設有一條溝槽。所述板材連接件的頂壁上設有一條可使鎖舌彈性變形的溝槽。所述在該底板底面的底壁處設有沿著該板材連接件長條方向的復數條淺槽。所述鎖扣塊的最高點與底板側壁之間的該鎖扣塊外側形成一傾斜的引導面。所述板材連接件豎立部頂部兩鎖舌的鎖舌側壁之間距離小于該底板底壁兩側底板側壁之間的距離。由于本發明在進行組裝時不需要將板材單元的另側翹起,故而相同結構的榫可以同時設置在板材單元的長邊和短邊處,相同結構的槽可以同時設置在板材連接件的長邊和短邊處,亦即本發明的板材單元僅需要以相同結構榫槽刀形的刀具即能對板材單元的長邊及短邊進行加工,板材連接件也僅需要與板材單元榫槽結構相互契合榫槽形狀的擠出模具,例如以工程塑膠、高分子材料、木塑材料、金屬合金等各式擠型材料即能對板材連接件進行產品快速模型精密擠出(射出)成型,再依需要長度截斷加工成板材連接件產成品。在刀具的運用及設備調試上均較現有技術更具進步性;另由于本發明能將該板材單元可以變化搭配出各種不同的排列組裝形式圖案;又由于本發明在將凸榫組裝至榫槽中的扣合定位時,是以按壓方式來施力,因而不需再對板材單元進行組裝的另側一工具來進行敲擊,所以本發明在進行組裝時不會造成板材單元另一側榫槽結構的損壞,更不會影響到后續的組裝加工,具有凸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
圖1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板材連接件端面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板材連接件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4、5、6、8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板材連接件與板材單元組裝過程剖面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中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圖;圖9、10、11、12、14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板材連接件與板材單元組裝過程剖面結構示意圖;圖13為圖12中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圖;圖15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另一變形實施例的板材單元及板材連接件端面剖面結構示意圖;圖16為圖15中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另一變形的部分放大示意圖;圖17為圖15,圖16中的板材單元的底面結構立體18第三較佳實施例的板材單元端面結構示意圖;圖19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板材連接件端面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0、21、22、23、25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中板材連接件與板材單元組裝過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M為圖23中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部分放大結構示意圖;圖沈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一變形實施例的板材單元及板材連接件端面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7為圖沈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一變形實施例的立體圖;圖觀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板材單元及部分放大結構示意圖;圖四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板材單元及部分放大結構仰視示意圖;圖30-34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板材連接件與板材單元的組裝結構示意圖;圖35為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的板材連接件側面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6、37、38、39、40、42為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中板材連接件與板材單元組裝過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41為圖40中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的部分放大結構示意圖;圖43為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板材連接件一變形實施例的端面剖面結構示意圖;圖44為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板材連接件另一變形實施例的端面剖面結構示意圖;圖45為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板材連接件又一變形實施例的端面剖面結構示意圖;圖46為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的板材連接件側面剖面結構示意圖;圖47為圖46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的板材連接件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8為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的板材單元端面結構示意圖;圖49、50、51、52、M為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的板材連接件與板材單元組裝過程剖面結構示意圖;圖53為圖52中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圖;圖55為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的板材單元四個側邊均設有相同凸榫的各個側邊平面示意圖;圖56為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的板材連接件側面剖面結構示意圖;圖57、58、59、60、62為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的板材連接件與板材單元組裝過程剖面結構示意圖;圖61為圖60中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圖;圖63為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的板材連接件立體示意圖;圖64為圖63中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的板材連接件剖面結構示意圖;圖65為圖64中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的板材連接件剖面使用狀態示意圖;圖66為本發明第七較佳實施例的板材單元仰角立體示意圖;圖67為圖66中第七較佳實施例的板材單元配合板材連接件的分解排列示意圖;圖68為圖67中第七較佳實施例組合完成時的排列形狀示意圖;圖69為本發明板材單元進行組裝的一實施例示意圖;圖70為圖69中本發明板材單元進行組裝的實施例部分組裝放大結構示意圖;圖71為本發明長條板材單元組裝排列成縱排對齊、橫排交錯排列的實施例示意圖;圖72為本發明以四片長條板材單元組裝排列成矩形單元后,將相鄰單元采縱橫交錯排列的實施例示意圖;圖73為本發明長條板材單元組裝排列成人字形排列的實施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是地板或壁板等可拼接組裝的板材及拼接組裝該板材的板材連接件,特別是在板材單元側邊設置有凸榫,板材連接件側邊設置有相配合的榫槽而可讓板材單元通過板材連接件相互拼接鎖扣。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第一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其中圖1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板材連接件20端面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該板材連接件20立體結構示意圖,本發明采用的板材連接件20呈長條狀,由端面看略呈倒T字形,該略呈倒T字形的板材連接件20呈左右對稱設置,其具有構成該倒T字形的一底板21及一位于底板21上表面中間的豎立部22,在該底板21底面為底壁210,兩側為底板側壁211,該底板21上表面近兩側處形成向上凸出的鎖扣塊23,在該豎立部22頂部形成有向兩側橫向凸出的鎖舌24,該鎖舌M的側面為鎖舌側壁M0,該豎立部22頂面為頂壁220,在此第一較佳實施例中的頂壁220上設有兩條較深的溝槽221,并在該兩條溝槽221的中央設有一條較淺的溝槽222,在該豎立部22的鎖舌M與底板21的鎖扣塊23之間形成有榫槽40,該榫槽40在鎖舌M的下表面形成有一上槽壁41、在豎立部22 的側邊形成有一內槽壁42、在底板21的上表面形成有一下凹槽400,前述鎖扣塊23形成在該下凹槽400與底板側壁211之間,該鎖扣塊23的斷面呈楔形,在該下凹槽400靠鎖扣塊 23內側形成一斜底壁410。在該底板21底面的底壁210處設有沿著該板材連接件20長條方向的三條淺槽 212。以圖3所示的本發明鎖扣式板材單元10第一較佳實施例剖面結構示意圖來看,該板材單元10具有一作為表面的第一平面,一相對于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在其中至少兩個相對的側邊形成有相對稱的凸榫30,為利于說明本發明板材單元10的結構及其與板材連接件20組裝過程,故而僅顯示出兩板材單元10的相對一側邊,在該板材單元10側邊形成有向該側邊內側凹入的鎖舌溝33,該鎖舌溝33的底面為一鎖舌溝底面330,在該鎖舌溝33 的上方即形成一向板材單元10側邊凸出的上凸塊70,該上凸塊70的外端面為上凸塊端面 701,該上凸塊70的底面為上凸塊底面702,在該板材單元10第二平面近側邊處形成有向上凹入的鎖扣溝72,該鎖扣溝72朝向該板材單元10側邊的一面為鎖扣溝內側面721,在該鎖舌溝33與鎖扣溝72之間形成一凸出的凸榫30,該凸榫30上方朝向鎖舌溝33的一側為凸榫頂面31,該凸榫30朝向板材單元10側邊的一側為凸榫外側面32,該凸榫30的凸榫外側面32不超出該上凸塊70的上凸塊端面701,該凸榫頂面31與鎖舌溝底面330的交接處形成有一第一凸階34,在該第一凸階34的頂面為一卡制面341,朝向板材單元10側邊的一側為一頂靠面342。該凸榫30在與板材連接件20結合時可嵌設在板材連接件20的榫槽40 中,該凸榫30具有一結合定位時容置在板材連接件20下凹槽400中的下凸塊300,參看圖 4,在該下凸塊300外側與凸榫外側面32相連的為一外斜面301,在該下凸塊300內側朝向鎖扣溝72的為一內斜面302。該下凸塊300的外斜面301及內斜面302在此第一較佳實施例中為弧面。由圖1中還可以見到該板材連接件20豎立部22頂部兩鎖舌M的鎖舌側壁240 之間距離小于該底板21底壁兩側底板側壁211之間的距離。在該鎖扣塊23的最高點與底板側壁211之間的該鎖扣塊23外側形成一傾斜的引導面420。圖3,4,5,6,8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組裝過程剖面示意圖,圖3中顯示左側的一板材單元10已經和該板材連接件20結合至定位,右側一帶有凸榫30的板材單元10 向帶有榫槽40的板材連接件20在同一平面移動相貼靠;
當板材單元10與板材連接件20在同一平面相接觸時,板材單元10凸榫30的外斜面301觸及板材連接件20榫槽40的鎖扣塊23的引導面420。 技術要點板材單元10與板材連接件20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觸時,其接觸位置至少一側為斜面或弧面,而可讓板材單元10與板材連接件20在繼續靠近時,能夠借由其接觸位置的斜面引導板材單元10在板材連接件20的邊緣處作高度的變化,在圖3中所示第一較佳實施例中帶有凸榫30的板材單元10邊緣會由斜面引導而被向上抬起。在帶有凸榫30的板材單元10繼續推向帶有榫槽40的板材連接件20時,即由該凸榫30呈傾斜的外斜面301與榫槽40鎖扣塊23的引導面420相接觸引導該板材單元10 往上抬升。當該帶有凸榫30的板材單元10的下凸塊300最低點移至帶有榫槽40的板材連接件20鎖扣塊23最高點時(如圖4所示),該板材單元10即不會再被向上抬起。 技術要點板材單元10凸榫30的下凸塊300最低點與其凸榫30的凸榫外側面32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l小于板材連接件20鎖扣塊23最高點與鎖舌側壁 240最低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2,如圖4中所示的Ll < L2。在帶有凸榫30的板材單元10繼續推向帶有榫槽40的板材連接件20時,其凸榫 30的下凸塊300即開始落入板材連接件20榫槽40的下凹槽400中,讓凸榫30下凸塊300 的內斜面302與板材連接件20榫槽40下凹槽400的斜底壁410相接觸,同時該凸榫30的第一凸階34的頂靠面342會頂靠在板材連接件20的鎖舌側壁240上(如圖5所示),此時帶有凸榫30的板材單元10即無法在同一平面繼續推向帶有榫槽40的板材連接件20 ;亦即,基于上述Ll < L2的技術要點,本發明帶有凸榫30的板材單元10推向帶有榫槽40的板材連接件20組裝過程中,當該第一凸階34的頂靠面342頂靠在板材連接件20的鎖舌側壁240上時,其凸榫30的下凸塊300已落入板材連接件20榫槽40的下凹槽400上方范圍中,如此本發明就能夠采按壓的方式來進行完成板材單元10與板材連接件20間的鎖扣扣
I=I O在圖5中所示的狀態是為了便于說明本發明板材單元10移向板材連接件20的步驟,實際上右側的板材單元10會因為重力而下移,讓其下凸塊300的內斜面302與板材連接件20榫槽40下凹槽400的斜底壁410相接觸,在板材單元10與板材連接件20相靠近過程中,在板材單元10凸榫30的第一凸階34的頂靠面342與板材連接件20的鎖舌側壁 240相頂靠之前,板材單元10與板材連接件20之間只有斜面的接觸,在板材單元10的推移過程中相當便捷,不需用工具敲擊或施加大的外力來迫使板材單元10進行結構的變形。 技術要點板材單元10凸榫30的下凸塊300最低點與其凸榫30第一凸階34 的頂靠面342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3大于板材連接件20榫槽40斜底壁410最低點與鎖舌側壁240最低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4,如圖5中所示的L3 > L4。本發明帶有凸榫30的板材單元10推向帶有榫槽40的板材連接件20時,當該第一凸階34的頂靠面342頂靠在板材連接件20的鎖舌側壁240上時,其凸榫30的下凸塊300 已落入板材連接件20榫槽40的下凹槽400上方范圍中(如圖5所示),基于上述L3 > L4 的技術要點,該凸榫30的下凸塊300最低點尚未觸及榫槽40斜底壁410最低點,如此本發明就能夠采按壓的方式來進行完成板材單元10與板材連接件20間的鎖扣扣合。 技術要點板材單元10鎖舌溝底面330與第一凸階34的頂靠面342最外側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5小于板材連接件20鎖舌側壁240最外側與榫槽40的內槽壁42 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6,如圖6中所示L5 < L6。接著即由板材單元10與板材連接件20相接處將被抬起的板材單元10向下按壓 (圖6及圖7中所示箭頭處),此時由于該第一凸階34的頂靠面342頂靠在板材連接件20 的鎖舌側壁240處,讓板材單元10與板材連接件20之間無法在同一平面再靠近,而凸榫30 下凸塊300的內斜面302會對榫槽40斜底壁410施力,迫使榫槽40下方材料產生彈性變形而讓凸榫30向下位移容置入榫槽40中。如圖6所示,在帶有凸榫30的板材單元10被向下按壓時,會迫使榫槽40下方材料產生彈性變形,在圖7部分放大示意圖中所示的虛線與實線變化部分即為榫槽40下方材料產生彈性變形的部分;當榫槽40下方材料產生彈性變形而讓凸榫30相對于榫槽40向下位移至該第一凸階34的頂靠面342與板材連接件20的鎖舌側壁240相錯開時,凸榫30即會因為下凸塊300的內斜面302與榫槽40斜底壁410的引導而讓下凸塊300嵌入該榫槽 40的下凹槽400中,亦即鎖扣塊23扣合入鎖扣溝72中,同時由于該榫槽40下方材料因自身的彈性而恢復原位,使得該凸榫30的凸榫頂面31頂抵在榫槽40的上槽壁41下方,讓板材單元10與板材連接件20間的凸榫30與榫槽40扣合至鎖扣定位,即能使板材單元10不致位移脫離板材連接件20 (如圖8所示)。在該扣合定位本發明的鎖扣塊23扣合入鎖扣溝72中,其凸榫30下凸塊300的內斜面302與榫槽40斜底壁410相抵靠,由于本發明的板材單元10凸榫30是在榫槽40下方材料產生彈性變形的狀況下,讓凸榫30嵌入榫槽40中,且在凸榫30嵌入榫槽40之中鎖扣定位后,該榫槽40下方材料因自身的彈性而恢復了原位,本發明第一凸階34的頂靠面342 的最外端至內斜面302與斜底壁410相抵靠的任一點間的距離大于榫槽40的上槽壁41與鎖舌側壁MO的交接點至斜底壁410相應相抵靠的點間的距離,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凸榫30在榫槽40下方材料不變形的狀況下是無法與榫槽40脫開,故而本發明的凸榫30 與榫槽40之間能夠擁有極佳的鎖扣連接效果。由圖3,4,5,6,8中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組裝過程剖面示意圖及以上的說明可知,本發明的板材單元10與板材連接件20在進行組裝時,是靠按壓的力量讓板材單元10 的凸榫30與板材連接件20的榫槽40扣合至鎖扣定位,其在組裝時不需靠在同一水平面的加大施力讓板材單元10與板材連接件20相結合,故而在組裝時不會在板材單元10的另側邊采用敲擊的方式來施力,自然就不會造成板材單元10的另側邊的榫槽結構損壞。由以上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附圖及說明可知,本發明所采的技術手段在于利用向下按壓的力量來迫使榫槽40下方的材料產生彈性變形,讓凸榫30的內斜面302與榫槽 40的斜底壁410配合引導進入扣合定位,其在實際組裝時可由操作人員以手按壓或腳踩的方式來進行施力,只需操作人員在圖6、7中所示的箭頭位置施力,即可輕易地讓板材單元 10的凸榫30與板材連接件20的榫槽40扣合至鎖扣定位。第二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9所示,本發明采用的板材連接件20A呈長條狀,其具有一底板2IA及一位于底板21A上表面中間的豎立部22A,在該底板21A底面為底壁210A、兩側為底板側壁 211A,該底板21A上表面近兩側處形成向上凸出的鎖扣塊23A,在該豎立部22A頂部形成有向兩側橫向凸出的鎖舌24A,該鎖舌24A的側面為鎖舌側壁Μ0Α,該豎立部22A頂面為頂壁220A,在此第二較佳實施例中的頂壁220A上設有兩條溝槽221A,在該豎立部22A的鎖舌 24A與底板21A的鎖扣塊23A之間形成有榫槽40A,該榫槽40A在鎖舌24A的下表面形成有一上槽壁41A,在豎立部22A的側邊形成有一內槽壁42A,在底板21A的上表面形成有一下凹槽400A,前述鎖扣塊23A形成在該下凹槽400A與底板側壁21IA之間,該鎖扣塊23A的斷面呈楔形,在該下凹槽400A靠鎖扣塊23A內側形成一斜底壁410A,在該榫槽40A的上槽壁 41A和內槽壁42A間形成有一第一凸條43A,所述第一凸條43A的底面為一卡制面431A,側面為一頂靠面432A。配合圖10所示的本發明鎖扣式板材單元IOA第二較佳實施例剖面結構示意圖來看,該板材單元IOA具有一作為表面的第一平面,一相對于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在其中至少兩個相對的側邊形成有相對稱的凸榫30A,在該板材單元IOA側邊形成有向該側邊內側凹入的鎖舌溝33A,該鎖舌溝33A的底面為一鎖舌溝底面330A,在該鎖舌溝33A的上方即形成一向板材單元IOA側邊凸出的上凸塊70A,該上凸塊70A的外端面為上凸塊端面701A,該上凸塊70A的底面為上凸塊底面702A,在該板材單元IOA第二平面近側邊處形成有向上凹入的鎖扣溝72A,該鎖扣溝72A朝向該板材單元IOA側邊的一面為鎖扣溝內側面721A,在該鎖舌溝33A與鎖扣溝72A之間形成一凸出的凸榫30A,該凸榫30A上方朝向鎖舌溝33A的一側為凸榫頂面31A,該凸榫30朝向板材單元IOA側邊的一側為凸榫外側面32A,該凸榫30A 的凸榫外側面32A不超出該上凸塊70A的上凸塊端面701A,該凸榫30A在與板材連接件20A 結合時可嵌設在板材連接件20A的榫槽40A中,該凸榫30A具有一結合定位時容置在板材連接件20A下凹槽400A中的下凸塊300A,在該下凸塊300A外側與凸榫外側面32A相連的為一外斜面301A,在該下凸塊300A內側朝向鎖扣溝72A的為一內斜面302A。該下凸塊300A的外斜面301A及內斜面302A在此第二較佳實施例中為弧面。由圖9中還可以見到該板材連接件20A豎立部22A頂部兩鎖舌24A的鎖舌側壁 240A之間距離小于該底板21A底壁兩側底板側壁21IA之間的距離。在該鎖扣塊23A的最高點與底板側壁211A之間的該鎖扣塊23A外側形成一傾斜的引導面420A。圖9,10,11,12,14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組裝過程剖面示意圖,圖9中顯示左側的一板材單元IOA已經和該板材連接件20A結合至定位,右側一塊帶有凸榫30A的板材單元IOA向帶有榫槽40A的板材連接件20A在同一平面移動相貼靠;當板材單元IOA與板材連接件20A在同一平面相接觸時,板材單元IOA凸榫30A 的外斜面301A觸及板材連接件20A榫槽40A的鎖扣塊23A的引導面420A。 技術要點板材單元IOA與板材連接件20A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觸時,其接觸位置至少一側為斜面或弧面,而可讓板材單元IOA與板材連接件20A在繼續靠近時,能夠借由其接觸位置的斜面引導板材單元IOA在板材連接件20A的邊緣處作高度的變化,在圖9中所示第二較佳實施例中帶有凸榫30A的板材單元IOA邊緣會由斜面引導而被向上抬起。在帶有凸榫30A的板材單元IOA繼續推向帶有榫槽40A的板材連接件20A時,即由該凸榫30A呈傾斜的外斜面301A與榫槽40A鎖扣塊23A的引導面420A相接觸引導該板材單元IOA上抬(如圖9至圖10所示)。當該帶有凸榫30A的板材單元IOA的下凸塊300A最低點移至帶有榫槽40A的板材連接件20A鎖扣塊23A最高點時(如圖10所示),該板材單元IOA即不會再被向上抬起。
技術要點板材單元IOA凸榫30A的下凸塊300A最低點與其凸榫30A的凸榫外側面32A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lA小于板材連接件20A鎖扣塊23A最高點與該第一凸條43A的頂靠面432A最低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2A,如圖10中所示的LlA < L2A。在帶有凸榫30A的板材單元IOA繼續推向帶有榫槽40A的板材連接件20A時,其凸榫30A的下凸塊300A即開始落入板材連接件20A榫槽40A的下凹槽400A中,讓凸榫30A 下凸塊300A的內斜面302A與板材連接件20A榫槽40A下凹槽400A的斜底壁410A相接觸, 同時該凸榫30A的凸榫外側面32A會頂靠在板材連接件20A第一凸條43A的頂靠面432A 上(如圖11所示),此時帶有凸榫30A的板材單元IOA即無法在同一平面繼續推向帶有榫槽40A的板材連接件20A ;亦即,基于上述LlA < L2A的技術要點,本發明帶有凸榫30A的板材單元IOA推向帶有榫槽40A的板材連接件20A組裝過程中,當該凸榫30A的凸榫外側面32A頂靠在板材連接件20A第一凸條43A的頂靠面432A上時,其凸榫30A的下凸塊300A 已落入板材連接件20A榫槽40A的下凹槽400A上方范圍中,如此本發明就能夠采按壓的方式來進行完成板材單元IOA與板材連接件20A間的鎖扣扣合。在圖11中所示的狀態是為了便于說明本發明板材單元IOA移向板材連接件20A 的步驟,實際上右側的板材單元IOA會因為重力而下移,讓其下凸塊300A的內斜面302A與板材連接件20A榫槽40A下凹槽400A的斜底壁410A相接觸,在板材單元IOA與板材連接件20A相靠近過程中,在板材單元IOA凸榫30A的凸榫外側面32A與板材連接件20A第一凸條43A的頂靠面432A相頂靠之前,板材單元IOA與板材連接件20A之間只有斜面的接觸, 在板材單元IOA的推移過程中相當便捷,不需用工具敲擊或施加大的外力來迫使板材單元 IOA進行結構的變形。 技術要點板材單元IOA凸榫30A的下凸塊300A最低點與其凸榫30A的凸榫外側面32A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lA大于板材連接件20A榫槽40A斜底壁410A 最低點與第一凸條43A的頂靠面432A最低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4A,如圖11中所示的 LlA > L4A。本發明帶有凸榫30A的板材單元IOA推向帶有榫槽40A的板材連接件20A時,當該凸榫30A的凸榫外側面32A頂靠在板材連接件20A第一凸條43A的頂靠面432A邊上時, 其凸榫30A的下凸塊300A已落入板材連接件20A榫槽40A的下凹槽400A上方范圍中(如圖11所示),基于上述LlA > L4A的技術要點,該凸榫30A的下凸塊300A最低點尚未觸及榫槽40A斜底壁410A最低點,如此本發明就能夠采按壓的方式來進行完成板材單元IOA與板材連接件20A間的鎖扣扣合。 技術要點板材單元IOA鎖舌溝底面330A與凸榫外側面32A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7A大于板材連接件20A鎖舌側壁MOA最外側與第一凸條43A的頂靠面 432A最低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8A,如圖12中所示L7A > L8A。接著即由板材單元IOA與板材連接件20A相接處將被抬起的板材單元IOA向下按壓(圖11及圖12中所示箭頭處),此時由于該凸榫30A的凸榫外側面32A頂靠在榫槽40A 第一凸條43A的頂靠面432A處,讓板材單元IOA與板材連接件20A之間無法在同一平面再靠近,而凸榫30A下凸塊300A的內斜面302A會對榫槽40A斜底壁41OA施力,迫使榫槽40A 下方材料產生彈性變形而讓凸榫30A向下位移容置入榫槽40A中。
如圖12所示,在帶有凸榫30A的板材單元IOA被向下按壓時,會迫使榫槽40A下方材料產生彈性變形,在圖13部分放大示意圖中所示的虛線與實線變化部分即為榫槽40A下方材料產生彈性變形的部分;當榫槽40A下方材料產生彈性變形而讓凸榫30A相對于榫槽 40A向下位移至該板材單元IOA的凸榫外側面32A與該板材連接件20A第一凸條43A的頂靠面432A相錯開時,凸榫30A即會因為下凸塊300A的內斜面302A與榫槽40A斜底壁410A 的引導而讓下凸塊300A嵌入該榫槽40A的下凹槽400A中,亦即鎖扣塊23A扣合入鎖扣溝 72A中,同時由于該榫槽40A下方材料因自身的彈性而恢復原位,使得該凸榫30A的凸榫頂面31A頂抵在第一凸條43A的卡制面431A下方,讓板材單元IOA與板材連接件20A間的凸榫30A與榫槽40A扣合至鎖扣定位,即能使板材單元IOA不致位移脫離板材連接件20A (如圖14所示)。在該扣合鎖扣定位本發明的凸榫30A凸榫頂面31A與第一凸條43A的卡制面431A 相抵靠,鎖扣塊23A扣合入鎖扣溝72A中,其凸榫30A下凸塊300A的內斜面302A與榫槽 40A斜底壁410A相抵靠,由于本發明的板材單元IOA凸榫30A是在榫槽40A下方材料產生彈性變形的狀況下,讓凸榫30A嵌入榫槽40A中,且在凸榫30A嵌入榫槽40A之中鎖扣定位后,該榫槽40A下方材料因自身的彈性而恢復了原位,本發明凸榫30A凸榫頂面31A的最外端至內斜面302A與斜底壁410A相抵靠的任一點間的距離大于榫槽40A第一凸條43A的卡制面431A與頂靠面432A交接點至斜底壁410A相應相抵靠的點間的距離,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凸榫30A在榫槽40A下方材料不變形的狀況下是無法與榫槽40A脫開,故而本發明的凸榫30A與榫槽40A之間能夠擁有極佳的鎖扣連接效果。本發明的板材單元IOA與板材連接件20A在進行組裝時,是靠按壓的力量讓板材單元IOA的凸榫30A與板材連接件20A的榫槽40A扣合至鎖扣定位,其在組裝時不需靠在同一水平面的加大施力讓板材單元IOA與板材連接件20A相結合,故而在組裝時不會在板材單元IOA的另側邊采用敲擊的方式來施力,自然就不會造成板材單元IOA的另側邊的榫槽結構損壞。由以上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的附圖及說明可知,本發明所采的技術手段在于利用向下按壓的力量來迫使榫槽40A下方的材料產生彈性變形,讓凸榫30A的內斜面302A與榫槽40A的斜底壁410A配合弓I導進入扣合定位,其在實際組裝時可由操作人員以手按壓或腳踩的方式來進行施力,只需操作人員在圖11、12中所示的箭頭位置施力,即可輕易地讓板材單元IOA的凸榫30A與板材連接件20A的榫槽40A扣合至鎖扣定位。圖15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一變形實施例的板材單元10A’及板材連接件20A 端面剖面結構示意圖,其中顯示的板材單元10A’的凸榫30A’底緣開設有一彈性槽305A’, 配合圖16的放大圖中所示,當本發明的板材單元10A’的凸榫30A’移至板材連接件20A的榫槽40A上方,而欲以按壓的方式來進行完成板材單元10A’與板材連接件20A間的鎖扣扣合時,該彈性槽305A’可以提供板材單元10A’的凸榫30A’ 一個變形的空間,讓板材單元 IOA'的凸榫30A,按壓進入榫槽40A中時,不單是板材連接件20A的榫槽40A下方材料僅會產生微小變形,同時彈性槽305A’能使凸榫30A’產生壓縮變形,因而可以讓本發明的板材單元10A’的凸榫30A’與板材連接件20A的榫槽40A間的組裝結合更為便捷省力。圖17中顯示出圖15,圖16中的板材單元10A’的底面結構立體圖,于圖中顯示出該凸榫30A’部分的立體結構。
第三較佳實施例如圖18、圖19所示的鎖扣式板材單元IOB及板材連接件20B結構示意圖,該板材單元IOB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中的板材單元10結構近似,板材連接件20B與第二較佳實施例中的板材連接件20A結構近似。如圖18所示,所述板材單元IOB具有一作為表面的第一平面,一相對于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在其中至少兩個相對的側邊形成有相對稱的凸榫30B,在該板材單元IOB側邊形成有向該側邊內側凹入的鎖舌溝33B,該鎖舌溝3 的底面為一鎖舌溝底面330B,在該鎖舌溝3 的上方即形成一向板材單元IOB側邊凸出的上凸塊70B,該上凸塊70B的外端面為上凸塊端面701B,該上凸塊70B的底面為上凸塊底面702B,在該板材單元IOB第二平面近側邊處形成有向上凹入的鎖扣溝72B,該鎖扣溝72B朝向該板材單元IOB側邊的一面為鎖扣溝內側面721B,在該鎖舌溝3 與鎖扣溝72B之間形成一凸出的凸榫30B,該凸榫30B上方朝向鎖舌溝33B的一側為凸榫頂面31B,該凸榫30B朝向板材單元IOB側邊的一側為凸榫外側面32B,該凸榫30B的凸榫外側面32B不超出該上凸塊70B的上凸塊端面701B,該凸榫頂面31B與鎖舌溝底面330B的交接處形成有一第一凸階34B,在該第一凸階34B的頂面為一卡制面341B,朝向板材單元IOB側邊的一側為一頂靠面342B。該凸榫30B具有一下凸塊 300B,在該下凸塊300B外側與凸榫外側面32B相連的為一外斜面301B,在該下凸塊300B內側朝向鎖扣溝72B的為一內斜面302B。板材單元IOB下凸塊300B的外斜面301B及內斜面302B在此第三較佳實施例中為弧面。如圖19所示,板材連接件20B具有一底板21B及一位于底板21B上表面中間的豎立部22B,在該底板21B底面為底壁210B、兩側為底板側壁211B,該底板21B上表面近兩側處形成向上凸出的鎖扣塊23B,在該豎立部22B頂部形成有向兩側橫向凸出的鎖舌MB,該鎖舌MB的側面為鎖舌側壁Μ0Β,該豎立部22B頂面為頂壁220B,在此第三較佳實施例中的頂壁220B上設有兩條較深的溝槽221B,并在該兩條溝槽221B的中央設有一條較淺的溝槽222B,在該豎立部22B的鎖舌24B與底板21B的鎖扣塊2 之間形成有榫槽40B,該榫槽 40B在鎖舌24B的下表面形成有一上槽壁41B,在豎立部22B的側邊形成有一內槽壁42B,在底板21B的上表面形成有一下凹槽400B,前述鎖扣塊2 形成在該下凹槽400B與底板側壁211B之間,該鎖扣塊23B的斷面呈楔形,在該下凹槽400B靠鎖扣塊23B內側形成一斜底壁410B,在該榫槽40B的上槽壁41B和內槽壁42B間形成有一第一凸條43B,所述第一凸條 43B的底面為一卡制面431B,側面為一頂靠面432B。由圖19中還可以見到該板材連接件20B豎立部22B頂部兩鎖舌MB的鎖舌側壁 240B之間距離小于該底板21B底壁兩側底板側壁211B之間的距離。在該鎖扣塊23B的最高點與側邊22B之間的該鎖扣塊2 外側形成一傾斜的引導面 420B。在該底板21B底面的底壁210B處設有沿著該板材連接件20B長條方向的二條淺槽 212B0圖20,21,22,23,25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組裝過程剖面示意圖,圖20中顯示左側的一板材單元IOB已經和該板材連接件20B結合至定位,右側一塊帶有凸榫30B的板材單元IOB向帶有榫槽40B的板材連接件20B在同一平面移動相貼靠;
當板材單元IOB與板材連接件20B在同一平面相接觸時,板材單元IOB凸榫30B 的外斜面30IB觸及板材連接件20B榫槽40B的鎖扣塊23B的引導面420B。 技術要點板材單元IOB與板材連接件20B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觸時,其接觸位置至少一側為斜面或弧面,而可讓板材單元IOB與板材連接件20B在繼續靠近時,能夠借由其接觸位置的斜面引導板材單元IOB在板材連接件20B的邊緣處作高度的變化,在圖20中所示第三較佳實施例中帶有凸榫30B的板材單元IOB邊緣會由斜面引導而被向上抬起。在帶有凸榫30B的板材單元IOB繼續推向帶有榫槽40B的板材連接件20B時,即由該凸榫30B呈傾斜的外斜面301B與榫槽40B鎖扣塊23B的引導面420B相接觸引導該板材單元IOB往上抬升。當該帶有凸榫30B的板材單元IOB的下凸塊300B最低點移至帶有榫槽40B的板材連接件20B鎖扣塊2 最高點時(如圖21所示),該板材單元IOB即不會再被向上抬起。 技術要點板材單元IOB凸榫30B的下凸塊300B最低點與其凸榫30B的凸榫外側面32B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lB小于板材連接件20B鎖扣塊2 最高點與該第一凸條43B的頂靠面432B最低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2B,如圖22中所示的LlB < UB。在帶有凸榫30B的板材單元IOB繼續推向帶有榫槽40B的板材連接件20B時,其凸榫30B的下凸塊300B即開始落入板材連接件20B榫槽40B的下凹槽400B中,讓凸榫30B 下凸塊300B的內斜面302B與板材連接件20B榫槽40B下凹槽400B的斜底壁410B相接觸, 同時該凸榫30B的凸榫外側面32B會頂靠在板材連接件20B第一凸條4 的頂靠面432B上 (如圖22所示),此時帶有凸榫30B的板材單元IOB即無法在同一平面繼續推向帶有榫槽 40B的板材連接件20B ;亦即,基于上述LIB < L2B的技術要點,本發明帶有凸榫30B的板材單元IOB推向帶有榫槽40B的板材連接件20B組裝過程中,當該凸榫30B的凸榫外側面32B 頂靠在板材連接件20B第一凸條43B的頂靠面432B上,該第一凸階34B的頂靠面342B頂靠在鎖舌24B的鎖舌側壁MOB時,其凸榫30B的下凸塊300B已落入板材連接件20B榫槽 40B的下凹槽400B上方范圍中,如此本發明就能夠采按壓的方式來進行完成板材單元IOB 與板材連接件20B間的鎖扣扣合。在圖22中所示的狀態是為了便于說明本發明板材單元IOB移向板材連接件20B 的步驟,實際上右側的板材單元IOB會因為重力而下移,讓其下凸塊300B的內斜面302B與板材連接件20B榫槽40B下凹槽400B的斜底壁410B相接觸,在板材單元IOB與板材連接件20B相靠近過程中,在板材單元IOB凸榫30B的凸榫外側面32B與板材連接件20B第一凸條43B的頂靠面432B相頂靠之前,在板材單元IOB第一凸階34B的頂靠面342B與板材連接件20B鎖舌24B的側壁MOB相頂靠之前,板材單元IOB與板材連接件20B之間只有斜面的接觸,在板材單元IOB的推移過程中相當便捷,不需用工具敲擊或施加大的外力來迫使板材單元IOB進行結構的變形。 技術要點板材單元IOB凸榫30B的下凸塊300B最低點與其凸榫30B的凸榫外側面32B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lB大于板材連接件20B榫槽40B斜底壁410B 最低點與第一凸條4 的頂靠面432B最低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4B,如圖22中所示的 LIB > L4B。本發明帶有凸榫30B的板材單元IOB推向帶有榫槽40B的板材連接件20B時,當該凸榫30B的凸榫外側面32B頂靠在板材連接件20B第一凸條4 的頂靠面432B上時,其凸榫30B的下凸塊300B已落入板材連接件20B榫槽40B的下凹槽400B上方范圍中(如圖 22所示),基于上述LIB > L4B的技術要點,該凸榫30B的下凸塊300B最低點尚未觸及榫槽40B斜底壁410B最低點,如此本發明就能夠采按壓的方式來進行完成板材單元IOB間的鎖扣扣合。 技術要點板材單元IOB鎖舌溝底面330B與第一凸階34B的頂靠面342B最外側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5B小于板材連接件20B榫槽40B上方鎖舌側壁MOB最外側與榫槽40B的內槽壁42B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6B,如圖23中所示L5B < L6B。 技術要點板材單元IOB鎖舌溝底面330B與凸榫外側面32B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7B大于板材連接件20B鎖舌側壁MOB最外側與第一凸條43B的頂靠面 432B最低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8B,如圖23中所示L7B > L8B。接著即由板材單元IOB與板材連接件20B相接處將被抬起的板材單元IOB向下按壓(圖23中所示箭頭處),此時由于該凸榫30B的凸榫外側面32B頂靠在榫槽40B第一凸條《B的頂靠面432B處,第一凸階34B的頂靠面342B頂靠在鎖舌側壁240B處,讓板材單元 IOB與板材連接件20B之間無法在同一平面再靠近,而凸榫30B下凸塊300B的內斜面302B 會對榫槽40B斜底壁410B施力,迫使榫槽40B下方材料產生彈性變形而讓凸榫30B向下位移容置入榫槽40B中。如圖23所示,在帶有凸榫30B的板材單元IOB被向下按壓時,會迫使榫槽40B下方材料產生彈性變形,在圖M部分放大示意圖中所示的虛線與實線變化部分即為榫槽40B 下方材料產生彈性變形的部分;當榫槽40B下方材料產生彈性變形而讓凸榫30B相對于榫槽40B向下位移至該凸榫30B的凸榫外側面32B與該榫槽40B第一凸條4 的頂靠面432B 相錯開,第一凸階34B的頂靠面342B與鎖舌側壁MOB相錯開時,凸榫30B即會因為下凸塊 300B的內斜面302B與榫槽40B斜底壁410B的引導而讓下凸塊300B嵌入該榫槽40B的下凹槽400B中,亦即鎖扣塊2 扣合入鎖扣溝72B中,同時由于該榫槽40B下方材料因自身的彈性而恢復原位,使得該凸榫30B的凸榫頂面31B頂抵在第一凸條43B的卡制面431B下方,凸榫30B第一凸階34B的卡制面341B頂抵在鎖舌24B下表面的上槽壁41B下方,讓板材單元IOB與板材連接件20B間的凸榫30B與榫槽40B扣合至鎖扣定位,即能使板材單元 IOB不致位移脫離板材連接件20B(如圖25所示)。在該鎖扣扣合定位本發明的凸榫30B凸榫頂面31B與第一凸條4 的卡制面431B 相抵靠,凸榫30B第一凸階34B的卡制面341B與鎖舌24B下表面的上槽壁41B相抵靠,鎖扣塊2 扣合入鎖扣溝72B中,其凸榫30B下凸塊300B的內斜面302B與榫槽40B斜底壁 410B相抵靠,由于本發明的板材單元IOB凸榫30B是在榫槽40B下方材料產生彈性變形的狀況下,讓凸榫30B嵌入榫槽40B中,且在凸榫30B嵌入榫槽40B之中鎖扣定位后,該榫槽 40B下方材料因自身的彈性而恢復了原位,本發明凸榫30B凸榫頂面31B的最外端至內斜面302B與斜底壁410B相抵靠的任一點間的距離大于榫槽40B第一凸條4 的卡制面431B 與頂靠面432B交接點至斜底壁410B相應相抵靠的點間的距離,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凸榫30B在榫槽40B下方材料不變形的狀況下是無法與榫槽40B脫開,故而本發明的凸榫 30B與榫槽40B間能夠擁有極佳的板材鎖扣連接效果。圖沈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一變形實施例的板材單元10B’及板材連接件20B端面剖面結構示意圖,其中顯示的板材連接件20B與前述第三較佳實施例相同,而該板材單元10B,則在其凸榫30B,下凸塊300B’的外斜面301B,處是以一斜面連接凸榫外側面 32B,與內斜面302B,。配合圖27的立體圖可以見到該右側的板材單元10B’以平面靠近板材連接件20B’ 時,是以該呈斜面的外斜面301B’與板材連接件20B接觸,并可順著板材連接件20B鎖扣塊 23B側的引導面420B被抬起。圖觀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板材單元IOB部分結構的立體圖,圖四為圖觀中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板材單元IOB翻面的部分結構的立體圖,圖30-圖32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板材單元IOB與板材連接件20B組裝過程立體示意圖,在圖中是為了表明該板材單元IOB是采按壓方式與板材連接件20B相結合,故而沒有采用在同一平面靠近的方式,而是采用直接由上方下移進行結合的方式來作表示,圖32-圖34是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板材單元IOB與板材連接件20B結合定位后各個角度的示意圖。第四較佳實施例第四較佳實施例是作為第三較佳實施例的變形。如圖35所示,該板材連接件20C具有一底板21C及一位于底板21C上表面中間的豎立部22C,在該底板21C底面為底壁210C、兩側為底板側壁211C,該底板21C上表面近兩側處形成向上凸出的鎖扣塊23C,在該豎立部22C頂部形成有向兩側橫向凸出的鎖舌MC, 該鎖舌MC的側面為鎖舌側壁240C,該豎立部22C頂面為頂壁220C,在此第四較佳實施例中的頂壁220C上設有兩條較深的溝槽221C,并在該兩條溝槽221C的中央設有一條較淺的溝槽222C,在該豎立部22C的鎖舌24C與底板21C的鎖扣塊23C之間形成有榫槽40C,該榫槽40C在鎖舌24C的下表面形成有一上槽壁41C、在豎立部22C的側邊形成有一內槽壁42C、 在底板21C的上表面形成有一下凹槽400C,前述鎖扣塊23C形成在該下凹槽400C與底板側壁211C之間,該鎖扣塊23C的斷面呈楔形,在該下凹槽400C靠鎖扣塊23C內側形成一斜底壁410C,在該榫槽40C的上槽壁41C和內槽壁42C間形成有一第一凸條43C及第二凸條 44C,所述第一凸條43C的底面為一卡制面431C,側面為一頂靠面432C,所述第二凸條44C 的底面為一卡制面441C,側面為一頂靠面442C。在該底板21C底面的底壁210C處設有沿著該板材連接件20C長條方向的三條淺槽 212C。由圖35中還可以見到該板材連接件20C豎立部22C頂部兩鎖舌MC的鎖舌側壁 MOC之間距離小于該底板21C底壁兩側底板側壁211C之間的距離。在該鎖扣塊23C的最高點與底板側壁211C之間的該鎖扣塊23C外側形成一傾斜的引導面420C。結合圖36、圖37所示的鎖扣式板材側視剖面結構示意圖,該板材單元IOC側邊形成有向該側邊內側凹入的鎖舌溝33C,該鎖舌溝33C的底面為一鎖舌溝底面330C,在該鎖舌溝33C的上方即形成一向板材單元IOC側邊凸出的上凸塊70C,該上凸塊70C的外端面為上凸塊端面701C,該上凸塊70C的底面為上凸塊底面702C,在該板材單元IOC第二平面近側邊處形成有向上凹入的鎖扣溝72C,該鎖扣溝72C朝向該板材單元IOC側邊的一面為鎖扣溝內側面721C,在該鎖舌溝33C與鎖扣溝72C之間形成一凸出的凸榫30C,該凸榫30C上方朝向鎖舌溝33C的一側為凸榫頂面31C,該凸榫30C朝向板材單元IOC側邊的一側為凸榫外側面32C,該凸榫30C的凸榫外側面32C不超出該上凸塊70C的上凸塊端面701C,該凸榫頂面31C與鎖舌溝底面330的交接處形成有一第一凸階34C及一第二凸階35C,在該第一凸階Me的頂面為一卡制面341C,側面為一頂靠面342C,在該第二凸階35C的頂面為一卡制面351C,側面為一頂靠面352C,該凸榫30C在與板材連接件20C結合時可嵌設在板材連接件20C的榫槽40C中,該凸榫30C具有一結合定位時容置在板材連接件20C下凹槽400C中的下凸塊300C,在該下凸塊300C外側與凸榫外側面32C相連的為一外斜面301C,在該下凸塊300C內側朝向鎖扣溝72C的為一內斜面302C。 板材單元下凸塊300C的外斜面301C及內斜面302C在此第四較佳實施例中為弧圖36,37,38,39,40,42為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的組裝過程剖面示意圖,圖36中顯示左側的一板材單元IOC已經和該板材連接件20C結合至定位,右側一塊帶有凸榫30C 的板材單元IOC向帶有榫槽40C的板材連接件20C在同一平面移動相貼靠;當板材單元IOC與板材連接件20C在同一平面相接觸時,板材單元IOC凸榫30C 的外斜面301C觸及板材連接件20C榫槽40C的鎖扣塊23C的引導面420C。 技術要點板材單元IOC與板材連接件20C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觸時,其接觸位置至少一側為斜面或弧面,而可讓板材單元IOC與板材連接件20C在繼續靠近時,能夠借由其接觸位置的斜面引導板材單元IOC在板材連接件20C的邊緣處作高度的變化,在圖36中所示第四較佳實施例中帶有凸榫30C的板材單元IOC邊緣會由斜面引導而被向上抬起。在帶有凸榫30C的板材單元IOC繼續推向帶有榫槽40C的板材連接件20C時,即由該凸榫30C呈傾斜的外斜面301C與榫槽40C鎖扣塊23C的引導面420C相接觸引導該板材單元IOC往上抬升。當該帶有凸榫30C的板材單元IOC的下凸塊300C最低點移至帶有榫槽40C的板材連接件20C鎖扣塊23C最高點時(如圖37所示),該板材單元IOC即不會再被向上抬起。 技術要點板材單元IOC凸榫30C的下凸塊300C最低點與其凸榫外側面32C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lC小于板材連接件20C鎖扣塊23C最高點與該第二凸條 44C的頂靠面442C最低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2C,如圖38中所示的LlC < L2C。在帶有凸榫30C的板材單元IOC繼續推向帶有榫槽40C的板材連接件20C時,其凸榫30C的下凸塊300C即開始落入板材連接件20C榫槽40C的下凹槽400C中,讓凸榫30C 下凸塊300C的內斜面302C與板材連接件20C榫槽40C下凹槽400C的斜底壁4IOC相接觸, 同時該凸榫30C的凸榫外側面32C會頂靠在板材連接件20C第一凸條43C的頂靠面432C, 第一凸階34C的頂靠面342C會頂靠在第二凸條44C的頂靠面442C,第二凸階35C的頂靠面352C會頂靠在鎖舌側壁MOC上(如圖39所示),此時帶有凸榫30C的板材單元IOC即無法在同一平面繼續推向帶有榫槽40C的板材連接件20C ;亦即,基于上述LlC < L2C的技術要點,本發明帶有凸榫30C的板材單元IOC推向帶有榫槽40C的板材連接件20C組裝過程中,當該凸榫30C的凸榫外側面32C頂靠在板材連接件20C第一凸條43C的頂靠面432C 上,第一凸階34C的頂靠面342C抵靠在第二凸條44C的頂靠面442C及第二凸階35C的頂靠面352C頂靠在鎖舌側壁MOC時,其凸榫30C的下凸塊300C已落入板材連接件20C榫槽 40C的下凹槽400C上方范圍中,如此本發明就能夠采按壓的方式來進行完成板材單元IOC 與板材連接件20C間的鎖扣扣合。
在圖38及圖39中所示的狀態是為了便于說明本發明板材單元IOC移向板材連接件20C的步驟,實際上右側的板材單元IOC會因為重力而下移,讓其下凸塊300C的內斜面 302C與板材連接件20C榫槽40C下凹槽400C的斜底壁410C相接觸,在板材單元IOC與板材連接件20C相靠近過程中,在板材單元IOC凸榫30C的凸榫外側面32C與板材連接件20C 第一凸條43C的頂靠面432C及/或第一凸階34C的頂靠面342C與第二凸條44C的頂靠面 442C及/或第二凸階35C的頂靠面352C與鎖舌側壁MOC相抵靠之前,板材單元IOC與板材連接件20C之間只有斜面的接觸,在板材單元IOC的推移過程中相當便捷,不需用工具敲擊或施加大的外力來迫使板材單元IOC進行結構的變形。 技術要點板材單元IOC凸榫30C的下凸塊300C最低點與其凸榫外側面32C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lC大于板材連接件20C榫槽40C斜底壁410C最低點與第二凸條44C的頂靠面442C最低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4C,如圖38中所示的LlC > L4C。本發明帶有凸榫30C的板材單元IOC推向帶有榫槽40C的板材連接件20C時,當該凸榫30C的凸榫外側面32C頂靠在板材連接件20C第二凸條44C的頂靠面442C上時,其凸榫30C的下凸塊300C已落入板材連接件20C榫槽40C的下凹槽400C上方范圍中(如圖 38所示),基于上述LlC > L4C的技術要點,該凸榫30C的下凸塊300C最低點尚未觸及榫槽40C斜底壁410C最低點,如此本發明就能夠采按壓的方式來進行完成板材單元IOC間的鎖扣扣合。 技術要點板材單元IOC鎖舌溝底面330C與第一凸階34C的頂靠面342C最外側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5C小于板材連接件20C榫槽40C上方鎖舌側壁MOC最外側與榫槽40C的內槽壁42C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6C,如圖23中所示L5C < L6C。 技術要點板材單元IOC鎖舌溝底面330C與凸榫外側面32C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7C大于板材連接件20C鎖舌側壁MOC最外側與第一凸條43C頂靠面432C 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8C,如圖39中所示L7C > LSC0接著即由板材單元IOC與板材連接件20C相接處將被抬起的板材單元IOC向下按壓(圖39中所示箭頭處),此時由于該凸榫30C的凸榫外側面32C頂靠在榫槽40C第一凸條43C的頂靠面432C處,第一凸階34C的頂靠面342C頂靠在第二凸條44C的頂靠面442C 處,第二凸階35C的頂靠面352C頂靠在鎖舌側壁MOC處,讓板材單元IOC與板材連接件 20C之間無法在同一平面再靠近,而凸榫30C下凸塊300C的內斜面302C會對榫槽40C斜底壁410C施力,迫使榫槽40C下方材料產生彈性變形而讓凸榫30C向下位移容置入榫槽40C 中。如圖40所示,在帶有凸榫30C的板材單元IOC被向下按壓時,會迫使榫槽40C下方材料產生彈性變形,在圖41部分放大示意圖中所示的虛線與實線變化部分即為榫槽40C 下方材料產生彈性變形的部分;當榫槽40C下方材料產生彈性變形而讓凸榫30C相對于榫槽40C向下位移至該凸榫30C的凸榫外側面32C與該榫槽40C第一凸條43C的頂靠面432C 相錯開,第一凸階34C的頂靠面342C與第二凸條44C的頂靠面442C相錯開,第二凸階35C 的頂靠面352C與鎖舌側壁MOC相錯開時,凸榫30C即會因為下凸塊300C的內斜面302C 與榫槽40C斜底壁410C的引導而讓下凸塊300C嵌入該榫槽40C的下凹槽400C中,亦即鎖扣塊23C扣合入鎖扣溝72C中,同時由于該榫槽40C下方材料因自身的彈性而恢復原位,使得該凸榫30C的凸榫頂面31C頂抵在第一凸條43C的卡制面431C下方,第一凸階34C的卡制面341C頂抵在第二凸條44C的卡制面441C下方,第二凸階35C的卡制面351C抵靠在榫槽40C的上槽壁41C下方,讓板材單元IOC的凸榫30C與板材連接件20C的榫槽40C扣合至鎖扣定位,即能使板材單元IOC不致位移脫離板材連接件20C(如圖42所示)。在圖43、圖44、圖45中為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板材連接件的三種變形實施例的端面剖面結構示意圖,其基本結構與前述第四較佳實施例相同,惟該等板材連接件的頂壁結構有所變化,圖43中的板材連接件20C’的頂壁220C’上設有一條寬槽223C’,并在該寬槽223C’底面設有一條溝槽2MC’ ;圖44中的板材連接件20C”的頂壁220C”上設有一條可使鎖舌MC”彈性變形的溝槽222C”;圖45中的板材連接件20C”,的頂壁220C”,上為一平整的平面。第五較佳實施例第五較佳實施例是作為第三較佳實施例的變形。如圖46所示,其為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的板材連接件20D端面剖面結構示意圖,圖47為該板材連接件20D立體結構示意圖,該板材連接件20D具有一底板2ID及一位于底板21D上表面中間的豎立部22D,在該底板21D底面為底壁210D,兩側為底板側壁211D, 該底板21D上表面近兩側處形成向上凸出的鎖扣塊23D,在該豎立部22D頂部形成有向兩側橫向凸出的鎖舌MD,該鎖舌MD的側面為鎖舌側壁MOD,該豎立部22D頂面為頂壁220D, 在此第五較佳實施例中的頂壁220D上設有三條溝槽221D,在該豎立部22D的鎖舌24D與底板21D的鎖扣塊23D之間形成有榫槽40D,該榫槽40D在鎖舌24D的下表面形成有一上槽壁 41D,在豎立部22D的側邊形成有一內槽壁42D,在底板21D的上表面形成有一下凹槽400D, 前述鎖扣塊23D形成在該下凹槽400D與底板側壁211D之間,該鎖扣塊23D的斷面呈楔形, 在該下凹槽400D靠鎖扣塊23D內側形成一斜底壁410D,在該榫槽40D的上槽壁41D和內槽壁42D間形成有一第一凸條43D,所述第一凸條43D的底面為一卡制面431D,側面為一頂靠面432D,在該內槽壁42D與下凹槽400D的斜底壁410D之間形成有一上凸丘60D,在該上凸丘60D的外側與下凹槽400D的斜底壁410D相連的為一側斜面601D,在該上凸丘60D的上側與內槽壁42D相連的為一上斜面602D。由圖46中還可以見到該板材連接件20D豎立部22D頂部兩鎖舌MD的鎖舌側壁 240D之間距離小于該底板21D底壁兩側底板側壁21ID之間的距離。在該鎖扣塊23D的最高點與底板側壁211D之間的該鎖扣塊23D外側形成一傾斜的引導面420D。在該底板21D底面的底壁210D處設有沿著該板材連接件20D長條方向的三條淺槽 212D0如圖48所示為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的板材單元IOD側視剖面結構示意圖,該板材單元IOD側邊形成有向該側邊內側凹入的鎖舌溝33D,該鎖舌溝33D的底面為一鎖舌溝底面330D,在該鎖舌溝33D的上方即形成一向板材單元IOD側邊凸出的上凸塊70D,該上凸塊70D的外端面為上凸塊端面701D,該上凸塊70D的底面為上凸塊底面702D,在該板材單元IOD第二平面近側邊處形成有向上凹入的鎖扣溝72D,該鎖扣溝72D朝向該板材單元IOD 側邊的一面為鎖扣溝內側面721D,在該鎖舌溝72D與鎖扣溝72D之間形成凸榫30D,該凸榫 30D上方朝向鎖舌溝33D的一側為凸榫頂面31D,該凸榫30D朝向板材單元IOD側邊的一側為凸榫外側面32D,該凸榫30D的凸榫外側面32D不超出該上凸塊70D的上凸塊端面701D, 該凸榫30D在與板材連接件20D結合時可嵌設在板材連接件20D的榫槽40D中,該凸榫30D 具有一結合定位時容置在板材連接件20D下凹槽400D中的下凸塊300D,在該下凸塊300D 內側朝向鎖扣溝72D的為一內斜面302D,該凸榫頂面31D與鎖舌溝底面330D的交接處形成有一第一凸階;34D,在該第一凸階34D的頂面為一卡制面341D,側面為一頂靠面342D,在該凸榫外側面32D與下凸塊300D的內斜面302D之間形成有一上凹槽51D,在該上凹槽51D 的外側與凸榫外側面32D相連為一上側斜面5110,該上凹槽510的內側與內斜面302D相連為一外斜面512D。該板材單元IOD下凸塊300D的內斜面302D為弧面,上凹槽51D的外斜面512D及上側斜面5 IlD為斜面。圖49、50、51、52、M為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的組裝過程剖面示意圖,圖50中顯示左側的一板材單元IOD已經和該板材連接件20D結合至定位,右側一塊帶有凸榫30D的板材單元IOD向帶有榫槽40D的板材連接件20D在同一平面移動相貼靠。當板材單元IOD與板材連接件20D在同一平面相接觸時,板材單元IOD上凹槽51D 的外斜面512D觸及板材連接件20D的鎖扣塊23D的引導面420D。 技術要點板材單元IOD與板材連接件20D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觸時,其接觸位置至少一側為斜面或弧面,而可讓板材單元IOD與板材連接件20D在繼續靠近時,能夠借由其接觸位置的斜面引導板材單元IOD在板材連接件20D的邊緣處作高度的變化,在圖49中所示第五較佳實施例中帶有凸榫30D的板材單元IOD邊緣會由斜面引導而被向上抬起。在帶有凸榫30D的板材單元IOD繼續推向帶有榫槽40D的板材連接件20D時,即由該凸榫30D上凹槽51D呈傾斜的外斜面512D與榫槽40D鎖扣塊23D的引導面420D相接觸引導該板材單元IOD往上抬升。當該帶有凸榫30D的板材單元IOD的下凸塊300D最低點移至帶有榫槽40D的板材連接件20D鎖扣塊23D最高點時(如圖50所示),該板材單元IOD即不會再被向上抬起。 技術要點板材單元IOD凸榫30D的下凸塊300D最低點與其凸榫30D的凸榫外側面32D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lD小于板材連接件20D鎖扣塊23D最高點與該第一凸條43D的頂靠面432D最低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2D,如圖51中所示的LlD
<UD。在帶有凸榫30D的板材單元IOD繼續推向帶有榫槽40D的板材連接件20D時,其凸榫30D的下凸塊300D即開始落入板材連接件20D榫槽40D的下凹槽400D中,讓凸榫30D 下凸塊300D的內斜面302D與板材連接件20D下凹槽400D的斜底壁410D相接觸,同時該凸榫30D的凸榫外側面32D會頂靠在板材連接件20D第一凸條43D的頂靠面432D,第一凸階 34D的頂靠面342D會頂靠在鎖舌側壁MOD上(如圖51所示),此時帶有凸榫30D的板材單元IOD即無法在同一平面繼續推向帶有榫槽40D的板材連接件20D ;亦即,基于上述LlD
<L2D的技術要點,本發明帶有凸榫30D的板材單元IOD推向帶有榫槽40D的板材連接件 20D組裝過程中,當該凸榫30D的凸榫外側面32D頂靠在板材連接件20D第一凸條43D的頂靠面432D上,該第一凸階34D的頂靠面342D頂靠在鎖舌側壁MOD時,其凸榫30D的下凸塊300D已落入板材連接件20D下凹槽400D上方范圍中,如此本發明就能夠采按壓的方式來進行完成板材單元IOD與板材連接件20D間的鎖扣扣合。
在圖51中所示的狀態是為了便于說明本發明板材單元IOD移向板材連接件20D 的步驟,實際上右側的板材單元IOD會因為重力而下移,讓其下凸塊300D的內斜面302D與板材連接件20D榫槽40D下凹槽400D的斜底壁410D相接觸,在板材單元IOD與板材連接件20D相靠近過程中,在板材單元IOD凸榫外側面32D與板材連接件20D第一凸條43D的頂靠面432D及/或板材單元IOD第一凸階34D的頂靠面342D與板材連接件20D鎖舌側壁 240D相頂靠之前,板材單元IOD與板材連接件20D之間只有斜面的接觸,在板材單元IOD的推移過程中相當便捷,不需用工具敲擊或施加大的外力來迫使板材單元IOD進行結構的變形。 技術要點板材單元IOD凸榫30D的下凸塊300D最低點與其凸榫30D的凸榫外側面32D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lD大于板材連接件20D榫槽40D斜底壁410D 最低點與第一凸條43D的頂靠面432D最低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4D,如圖51中所示的 LlD > L4D。本發明帶有凸榫30D的板材單元IOD推向帶有榫槽40D的板材連接件20D時,當該凸榫30D的凸榫外側面32D頂靠在板材連接件20D第一凸條43D的頂靠面432D上及/ 或板材單元IOD第一凸階34D的頂靠面342D頂靠在板材連接件20D鎖舌側壁MOD上時, 凸榫30D的下凸塊300D已落入板材連接件20D下凹槽400D上方范圍中(如圖52所示), 基于上述LlD > L4D的技術要點,凸榫30D的下凸塊300D最低點尚未觸及上凹槽51D斜底壁410D最低點,如此本發明就能夠采按壓的方式來進行完成板材單元IOD間的鎖扣扣合。 技術要點板材單元IOD鎖舌溝底面330D與第一凸階34D的頂靠面342D最外側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5D小于板材連接件20D榫槽40D上方鎖舌側壁MOD最外側與榫槽40D的內槽壁42D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6D,如圖52中所示L5D < L6D。 技術要點板材單元IOD鎖舌溝底面330D與凸榫外側面32D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7D大于板材連接件20D鎖舌側壁MOD最外側與第一凸條43D的頂靠面 432D最低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8D,如圖52中所示L7D > L8D。接著即由板材單元IOD與板材連接件20D相接處將被抬起的板材單元IOD向下按壓(圖52中所示箭頭處),此時由于該凸榫30D的凸榫外側面32D頂靠在第一凸條43D的頂靠面432D處,第一凸階34D的頂靠面342D頂靠在鎖舌側壁MOD處,讓板材單元IOD與板材連接件20D之間無法在同一平面再靠近,而凸榫30D下凸塊300D的內斜面302D會對榫槽40D斜底壁410D施力,迫使榫槽40D下方材料產生彈性變形而讓凸榫30D向下位移容置入榫槽40D中。如圖52所示,在帶有凸榫30D的板材單元IOD被向下按壓時,會迫使榫槽40D下方材料產生彈性變形,在圖53部分放大示意圖中所示的虛線與實線變化部分即為榫槽40D 下方材料產生彈性變形的部分;當榫槽40D下方材料產生彈性變形而讓凸榫30D相對于榫槽40D向下位移至凸榫30D的凸榫外側面32與第一凸條43D的頂靠面432D相錯開,第一凸階34D的頂靠面342D與鎖舌側壁MOD相錯開時,凸榫30D即會因為下凸塊300D的內斜面302D與榫槽40D斜底壁410D的引導而讓下凸塊300D嵌入該榫槽40D的下凹槽400D 中,上凸丘60D嵌入凸榫30D的上凹槽51D中,亦即鎖扣塊23D扣合入鎖扣溝72D中,同時由于該榫槽40D下方材料因自身的彈性而恢復原位,使得該第一凸階34D的卡制面341D頂抵在鎖舌24D下表面的上槽壁41D下方,凸榫30D的凸榫頂面31D頂抵在第一凸條43D的卡制面431D下方,讓板材單元IOD與板材連接件20D間的凸榫30D與榫槽40D扣合至鎖扣定位,即能使板材單元IOD不致位移脫離板材連接件20D(如圖M所示)。在該扣合定位本發明的第一凸階34D的凸榫頂面31D與第一凸條43D的卡制面 431D相抵靠,凸榫30D的第一凸階34D的卡制面341D與鎖舌24D下表面的上槽壁41D相抵靠,鎖扣塊23D扣合入鎖扣溝72D中,上凸丘60D嵌入凸榫30D的上凹槽51D中,凸榫30D下凸塊300D的內斜面302D與榫槽40D斜底壁410D相抵靠,由于本發明的板材單元IOD凸榫 30D是在榫槽40D下方材料產生彈性變形的狀況下,讓凸榫30D嵌入榫槽40D中,且在凸榫 30D嵌入榫槽40D之中鎖扣定位后,該榫槽40D下方材料因自身的彈性而恢復了原位,本發明第一凸階34D的卡制面341D的最外端至內斜面302D與斜底壁410D相抵靠的任一點間的距離大于榫槽40D第一凸條43D的卡制面431D與頂靠面432D交接點至斜底壁410D相應相抵靠的點間的距離,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的凸榫30D在榫槽40D下方材料不變形的狀況下是無法與榫槽40D脫開,故而本發明的凸榫30D與榫槽40D間能夠擁有極佳的板材鎖扣連接效果。圖55為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的板材單元四個側邊均設有相同凸榫的平面示意圖,其中可以見到本發明的板材單元IOD可以在四個側邊均設有相同凸榫30D,而讓施工組裝時更為便捷。第六較佳實施例第六較佳實施例是作為第三較佳實施例的變形。如圖56所示,其為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的板材連接件20E端面剖面結構示意圖,該板材連接件20E具有一底板21E及一位于底板21E上表面中間的豎立部22E,在該底板21E底面為底壁210E,兩側為底板側壁211E,該底板21E上表面近兩側處形成向上凸出的鎖扣塊23E,在該豎立部22E頂部形成有向兩側橫向凸出的鎖舌ME,該鎖舌ME的側面為鎖舌側壁240E,該豎立部22E頂面為頂壁220E,在此第六較佳實施例中的頂壁220E上設有兩條溝槽221E,在該豎立部22E的鎖舌24E與底板21E的鎖扣塊23E之間形成有榫槽 40E,該榫槽40E在鎖舌24E的下表面形成有一上槽壁41E,在豎立部22E的側邊形成有一內槽壁42E,在底板21E的上表面形成有一下凹槽400E,前述鎖扣塊23E形成在該下凹槽400E 與底板側壁211E之間,該鎖扣塊23E的斷面呈楔形,在該下凹槽400E靠鎖扣塊23E內側形成一斜底壁410E,在該榫槽40E的上槽壁41E和內槽壁42E間形成有一第一凸條43E,所述第一凸條43E的底面為一卡制面431E,側面為一頂靠面432E,在該內槽壁42E與下凹槽 400E的斜底壁410E之間形成有一上凸丘60E,在該上凸丘60E的外側與下凹槽400E的斜底壁410E相連的為一側斜面601E,在該上凸丘60E的上側與內槽壁42E相連的為一上斜面 602E,在該側斜面601E與上斜面602E間形成有一缺槽603E。由圖56中還可以見到該板材連接件20E豎立部22E頂部兩鎖舌ME的鎖舌側壁 240E之間距離小于該底板21E底壁兩側底板側壁211E之間的距離。在該鎖扣塊23E的最高點與底板側壁211E之間的該鎖扣塊23E外側形成一傾斜的引導面420E。在該底板21E底面的底壁210E處設有沿著該板材連接件20E長條方向的三條淺槽 212E。在該下凹槽400E靠鎖扣塊23E內側形成的斜底壁410E為一斜面。
在該側斜面601E與上斜面602E形成的缺槽603E可以適度調節該底板21E變形的力量。如圖57所示,其中顯示出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的板材單元IOE側視剖面結構, 該板材單元IOE側邊形成有向該側邊內側凹入的鎖舌溝33E,該鎖舌溝33E的底面為一鎖舌溝底面330E,在該鎖舌溝33E的上方即形成一向板材單元IOE側邊凸出的上凸塊70E,該上凸塊70E的外端面為上凸塊端面701E,該上凸塊70E的底面為上凸塊底面702E,在該板材單元IOE第二平面近側邊處形成有向上凹入的鎖扣溝72E,該鎖扣溝72E朝向該板材單元 IOE側邊的一面為鎖扣溝內側面721E,在該鎖舌溝72E與鎖扣溝72E之間形成凸榫30E,該凸榫30E上方朝向鎖舌溝33E的一側為凸榫頂面31E,該凸榫30E朝向板材單元IOE側邊的一側為凸榫外側面32E,該凸榫30E的凸榫外側面32E不超出該上凸塊70E的上凸塊端面701E,該凸榫30E在與板材連接件20E結合時可嵌設在板材連接件20E的榫槽40E中,該凸榫30E具有一結合定位時容置在板材連接件20E下凹槽400E中的下凸塊300E,在該下凸塊300E內側朝向鎖扣溝72E的為一內斜面302E,該凸榫頂面31E與鎖舌溝底面330E的交接處形成有一第一凸階34E,在該第一凸階34E的頂面為一卡制面341E,側面為一頂靠面 342E,在該凸榫外側面32E與下凸塊300E的內斜面302E之間形成有一上凹槽51E,在該上凹槽51E的外側與凸榫外側面32E相連為一上側斜面511E,該上凹槽51E的內側與內斜面 302E相連為一外斜面512E。該板材單元IOE下凸塊300E的內斜面302E、上凹槽51E的外斜面512E及上側斜面51IE均為斜面。圖57、58、59、60、62為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的組裝過程剖面示意圖,圖57中顯示左側的一板材單元IOE已經和該板材連接件20E結合至定位,右側一塊帶有凸榫30E的板材單元IOE向帶有榫槽40E的板材連接件20E在同一平面移動相貼靠。當板材單元IOE與板材連接件20E在同一平面相接觸時,板材單元IOE凸榫30E 下緣觸及板材連接件20E的鎖扣塊23E的引導面420E。 技術要點板材單元IOE與板材連接件20E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觸時,其接觸位置至少一側為斜面或弧面,而可讓板材單元IOE與板材連接件20E在繼續靠近時,能夠借由其接觸位置的斜面引導板材單元IOE在板材連接件20E的邊緣處作高度的變化,在圖57中所示第六較佳實施例中帶有凸榫30E的板材單元IOE邊緣會由斜面引導而被向上抬起。在帶有凸榫30E的板材單元IOE繼續推向帶有榫槽40E的板材連接件20E時,即由該凸榫30E上凹槽51E呈傾斜的上側斜面511E、外斜面512E與板材連接件20E鎖扣塊 23E的引導面420E相配合引導該板材單元IOE往上抬升。當該帶有凸榫30E的板材單元IOE的下凸塊300E最低點移至帶有榫槽40E的板材連接件20E鎖扣塊23E最高點時(如圖58所示),該板材單元IOE即不會再被向上抬起。 技術要點板材單元IOE凸榫30E的下凸塊300E最低點與其凸榫30E的凸榫外側面32E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lE小于板材連接件20E鎖扣塊23E最高點與該第一凸條43E的頂靠面432E最低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2E,如圖59中所示的LlE < L2E。在帶有凸榫30E的板材單元IOE繼續推向帶有榫槽40E的板材連接件20E時,其凸榫30E的下凸塊300E即開始落入板材連接件20E榫槽40E的下凹槽400E中,讓凸榫30E下凸塊300E的內斜面302E與板材連接件20E下凹槽400E的斜底壁410E相接觸,同時該凸榫30E的凸榫外側面32E會頂靠在板材連接件20E第一凸條43E的頂靠面432E,第一凸階 34E的頂靠面342E會頂靠在鎖舌側壁MOE上(如圖59所示),此時帶有凸榫30E的板材單元IOE即無法在同一平面繼續推向帶有榫槽40E的板材連接件20E ;亦即,基于上述LlE < L2E的技術要點,本發明帶有凸榫30E的板材單元IOE推向帶有榫槽40E的板材連接件 20E組裝過程中,當該凸榫30E的凸榫外側面32E頂靠在板材連接件20E第一凸條43E的頂靠面432E上,該第一凸階34E的頂靠面342E頂靠在鎖舌側壁MOE時,其凸榫30E的下凸塊300E已落入板材連接件20E下凹槽400E上方范圍中,如此本發明就能夠采按壓的方式來進行完成板材單元IOE與板材連接件20E間的鎖扣扣合。在圖59中所示的狀態是為了便于說明本發明板材單元IOE移向板材連接件20E 的步驟,實際上右側的板材單元IOE會因為重力而下移,讓其下凸塊300E的內斜面302E與板材連接件20E榫槽40E下凹槽400E的斜底壁410E相接觸,在板材單元IOE與板材連接件20E相靠近過程中,在板材單元IOE凸榫外側面32E與板材連接件20E第一凸條43E的頂靠面432E及/或板材單元IOE第一凸階34E的頂靠面342E與板材連接件20E鎖舌側壁 240E相頂靠之前,板材單元IOE與板材連接件20E之間只有斜面的接觸,在板材單元IOE的推移過程中相當便捷,不需用工具敲擊或施加大的外力來迫使板材單元IOE與板材連接件 20E進行榫槽結構的變形鎖扣扣合。 技術要點板材單元IOE凸榫30E的下凸塊300E最低點與其凸榫30E的凸榫外側面32E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lE大于板材連接件20E榫槽40E斜底壁410E 最低點與第一凸條43E的頂靠面432E最低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4E,如圖59中所示的 LIE > L4E。本發明帶有凸榫30E的板材單元IOE推向帶有榫槽40E的板材連接件20E時,當該凸榫30E的凸榫外側面32E頂靠在板材連接件20E第一凸條43E的頂靠面432E上及/ 或板材單元IOE第一凸階34E的頂靠面342E頂靠在板材連接件20E鎖舌側壁MOE上時, 凸榫30E的下凸塊300E已落入板材連接件20E下凹槽400E上方范圍中(如圖60所示), 基于上述LIE > L4E的技術要點,凸榫30E的下凸塊300E最低點尚未觸及上凹槽51E斜底壁410E最低點,如此本發明就能夠采按壓的方式來進行完成板材單元IOE間的鎖扣扣合。 技術要點板材單元IOE鎖舌溝底面330E與第一凸階34E的頂靠面342E最外側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5E小于板材連接件20E榫槽40E上方鎖舌側壁MOE最外側與榫槽40E的內槽壁42E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6E,如圖60中所示L5E < L6E。 技術要點板材單元IOE鎖舌溝底面330E與凸榫外側面32E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7E大于板材連接件20E鎖舌側壁MOE最外側與第一凸條43E的頂靠面 432E最低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8E,如圖60中所示L7E > L8E。接著即由板材單元IOE與板材連接件20E相接處將被抬起的板材單元IOE向下按壓(圖60中所示箭頭處),此時由于該凸榫30E的凸榫外側面32E頂靠在第一凸條43E的頂靠面432E處,第一凸階34E的頂靠面342E頂靠在鎖舌側壁MOE處,讓板材單元IOE與板材連接件20E之間無法在同一平面再靠近,而凸榫30E下凸塊300E的內斜面302E會對榫槽40E斜底壁410E施力,迫使榫槽40E下方材料產生彈性變形而讓凸榫30E向下位移容置入榫槽40E中。
如圖60所示,在帶有凸榫30E的板材單元IOE被向下按壓時,會迫使榫槽40E下方材料產生彈性變形,在圖61部分放大示意圖中所示的虛線與實線變化部分即為榫槽40E 下方材料產生彈性變形的部分;當榫槽40E下方材料產生彈性變形而讓凸榫30E相對于榫槽40E向下位移至凸榫30E的凸榫外側面32與第一凸條43E的頂靠面432E相錯開,第一凸階34E的頂靠面342E與鎖舌側壁MOE相錯開時,凸榫30E即會因為下凸塊300E的內斜面302E與榫槽40E斜底壁410E的引導而讓下凸塊300E嵌入該榫槽40E的下凹槽400E 中,上凸丘60E嵌入凸榫30E的上凹槽51E中,亦即鎖扣塊23E扣合入鎖扣溝72E中,同時由于該榫槽40E下方材料因自身的彈性而恢復原位,使得該第一凸階34E的卡制面341E頂抵在鎖舌24E下表面的上槽壁41E下方,凸榫30E的凸榫頂面31E頂抵在第一凸條43E的卡制面431E下方,讓板材單元IOE與板材連接件20E間的凸榫30E與榫槽40E扣合至鎖扣定位,即能使板材單元IOE不致位移脫離板材連接件20E(如圖62所示)。在該扣合定位本發明的第一凸階34E的凸榫頂面31E與第一凸條43E的卡制面 431E相抵靠,凸榫30E的第一凸階34E的卡制面341E與鎖舌24E下表面的上槽壁41E相抵靠,鎖扣塊23E扣合入鎖扣溝72E中,上凸丘60E嵌入凸榫30E的上凹槽51E中,凸榫30E下凸塊300E的內斜面302E與榫槽40E斜底壁410E相抵靠,由于本發明的板材單元IOE凸榫 30E是在榫槽40E下方材料產生彈性變形的狀況下,讓凸榫30E嵌入榫槽40E中,且在凸榫 30E嵌入榫槽40E之中鎖扣定位后,該榫槽40E下方材料因自身的彈性而恢復了原位,本發明第一凸階34E的卡制面341E的最外端至內斜面302E與斜底壁410E相抵靠的任一點間的距離大于榫槽40E第一凸條43E的卡制面431E與頂靠面432E交接點至斜底壁410E相應相抵靠的點間的距離,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的凸榫30E在榫槽40E下方材料不變形的狀況下是無法與榫槽40E脫開,故而本發明的凸榫30E與榫槽40E間能夠擁有極佳的板材鎖扣連接效果。圖63為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的板材連接件立體示意圖,其中可以見到在該板材連接件20E的上凸丘60E處可依需要鉆設穿孔604E,配合圖64的板材連接件20E剖面結構示意圖所示,該穿孔604E是鉆設在該缺槽603E位置,施工人員在鉆設穿孔604E時,可將鉆頭對準缺槽603E位置,而能夠方便且準確的鉆設穿孔603E ;再配合圖65的使用狀態示意圖來看,即可明了該穿孔604E是為了供固定板材連接件20E之用,該固定釘90E在固定至定位時,其頂頭洽埋設在上凸丘60E中,不會影響到本發明板材單元的組裝。第七較佳實施例圖66中顯示出本發明另一種板材單元IOF實施例的立體圖,該板材單元IOF為一三角形造型,其具有一作為表面的第一平面、一相對于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及三個側邊, 在其中至少兩個側邊上分別形成有凸榫30F,配合圖67的分解排列示意圖中可以看出本發明的此種板材單元IOF可以配合板材連接件20F進行拼花排列,由于本發明具有按壓組合的技術特征,在進行組合時不需將板材單元IOF—邊翹起來進行組裝,故而能夠組裝成圖 68中所示的排列形狀。在此第七較佳實施例中所、提出的板材單元IOF及板材連接件20F可以搭配上述各實施例中的凸榫及榫槽,均可達到本發明所要求的實用性功效。圖69為本發明板材單元進行組裝的一實施例示意圖,圖70為圖69中本發明板材單元進行組裝的實施例部分組裝放大結構示意圖,其中是以第三較佳實施例中的結構為例作說明,由于本發明的板材單元IOB與板材連接件20B之間是以按壓方式相結合,故而可以在板材單元的四邊設置相同的凸榫30B結構,并配合相同的板材連接件20B來進行結合,結構簡單且操作方便。 在圖71中所示為本發明為本發明長條板材單元組裝排列成縱排對齊、橫排交錯排列的實施例示意圖,圖72為本發明以四片長條板材單元組裝排列成矩形單元后,將相鄰單元采縱橫交錯排列的實施例示意圖,圖73為本發明板材組裝排列成縱排、橫排交錯排列型(V字形或俗稱人字形)的實施例示意圖,由于本發明是在板材單元與板材連接件貼靠至組裝定位時,以按壓方式施力,使板材單元的凸榫與板材連接件榫槽相扣合,而不需將板材單元一邊翹起來進行組裝,因而能夠采適當的長寬比例進行搭配排列成各種不同形式的組裝圖案。
權利要求
1.一種鎖扣式板材,該鎖扣式板材是由板材單元(10,10A,10B,10C,10D,10E,10F)組裝而成,該板材單元(10,10A,10B,10C,10D,10E,10F)具有一作為表面的第一平面、一相對于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及三個以上的側邊,在其中至少兩個側邊上分別形成有凸榫(30, 30A, 30B, 30C, 30D, 30E, 30F),其特征在于在該板材單元(10,10A, 10B, 10C, 10D, 10E, 10F)側邊形成有向該側邊內側凹入的鎖舌溝(33,33A,33B,33C,33D,33E),該鎖舌溝(33,33A,33B,33C,33D,33E)的底面為一鎖舌溝底面(330,330A,330B,330C,330D,330E),在該鎖舌溝(33,33A,33B,33C,33D,33E)的上方形成一向板材單元(10,10A,10B,10C,10D,10E,10F)側邊凸出的上凸塊(70,70A,70B, 70C,70D,70E),該上凸塊(70, 70A, 70B, 70C, 70D, 70E)的外端面為上凸塊端面(701,701A, 701B,701C,701D,701E),該上凸塊(70, 70A, 70B, 70C, 70D, 70E)的底面為上凸塊底面(702, 702A, 702B, 702C, 702D, 702E),在該板材單元(10,10A, 10B, 10C, 10D, 10E, 10F)第二平面近側邊處形成有向上凹入的鎖扣溝(72,72A,72B, 72C,72D,72E),該鎖扣溝(72,72A,72B, 72C,72D,72E)朝向該板材單元(10,10A,10B,10C,10D,10E,10F)側邊的一面為鎖扣溝內側面(721,721A,721B,721C,721D,721E),在該鎖舌溝(33,33A,33B,33C,33D,33E)與鎖扣溝 (72,72A, 72B, 72C, 72D, 72E)之間形成一凸出的凸榫(30,30A, 30B, 30C, 30D, 30E, 30F),該凸榫(30,30A,30B,30C,30D,30E,30F)具有一下凸塊(300,300A,300B,300C,300D,300E), 該凸榫(30,30A,30B,30C,30D,30E,30F)朝向鎖舌溝(33,33A,33B,33C,33D,33E)的一側為凸榫頂面(31,31A,31B,31C,31D,31E),該凸榫(30,30A,30B,30C,30D,30E,30F)朝向板材單元(10,10A,10B,10C,10D,10E,10F)側邊的一側為凸榫外側面(32,32A,32B,32C,32D, 32E),該凸榫(30,30A,30B,30C,30D,30E,30F)的凸榫外側面(32,32A,32B,32C,32D,32E) 不超出該上凸塊(70,70A,70B,70C,70D,70E)的上凸塊端面(701,701A,701B,701C,701D, 701E),在該下凸塊(300, 300A, 300B, 300C, 300D, 300E)外側與凸榫外側面(32,32A,32B, 32C,32D,32E)相連的為一外斜面(301,301A,301B,301C,301D,301E),在該下凸塊(300, 300A, 300B, 300C, 300D, 300E)內側朝向鎖扣溝(72,72A,72B,72C,72D,72E)的為一內斜面 (302,302A, 302B, 302C, 302D, 302E)。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榫頂面(31,31B,31D,31E) 與鎖舌溝底面(330,330B,330D,330E)的交接處至少形成有一第一凸階(34,34B,34D, 34E),該第一凸階(34,34B,34D,34E)的頂面為一"_制面(341,341B,341D,341E),朝向板材單元(10,10B,10D,10E)側邊的一側為一頂靠面(342,342B,342D,342E)。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榫頂面(31C)與鎖舌溝底面(330C)的交接處形成有第一凸階(34C)及一第二凸階(35C),該第一凸階(34C)的頂面為一卡制面C341C),側面為一頂靠面(342C),第二凸階(35C)的頂面為一卡制面(351C),側面為一頂靠面(352C)。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榫頂面(31D,31E)與鎖舌溝底面(330D,330E)的交接處形成有一第一凸階(34D,34E),該第一凸階(34D,34E)的頂面為一卡制面C341D,341E),凸榫(30D,30E)具有一下凸塊(300D,300E),在該凸榫外側面 (32D,32E)與下凸塊(300D,300E)的內斜面(302D,302E)之間形成有一上凹槽(51D,51E), 在該上凹槽(51D,51E)的外側與凸榫外側面(32D,32E)相連為一上側斜面(511D,511E),該上凹槽(51D,51E)的內側與內斜面(302D,302E)相連為一外斜面(512D,512E)。
5.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塊(300,300A,300B, 300C)的外斜面(301,301A,301B,301C)為弧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塊(300B’)的外斜面 (301B,)為斜面。
7.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塊(300,300A,300B, 300C,300D)的內斜面(302, 302A, 302B, 302C, 302D)為弧面。
8.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單元(10D,10E)下凸塊(300D,300E)的外斜面(512D,512E)為斜面。
9.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單元(IOE)下凸塊 (300E)的內斜面(302E)為斜面。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單元(10A’)的凸榫 (30A,)底緣開設有一彈性槽(305A,)。
11.一種用于連接權利要求1所述板材單元的板材連接件,該板材連接件O0,20A, 20Β,20C, 20D, 20Ε)呈長條狀,其端面呈左右對稱設置,該板材連接件^),20Α, 20Β, 20C, 20D,20E)具有一底板(21,21A,21B,21C,21D,21E)及一位于底板(21,21A,21B,21C,21D, 21E)上表面中間的豎立部(22,22A,22B,22C,22D,22E),在該底板(21,21A,21B,21C,21D, 21E)的底面為底壁(210,210A,210B,210C,210D,210E),兩側為底板側壁(211,211A,211B, 211C,211D,211E),其特征在于該底板(21,21A,21B,21C,21D,21E)上表面近兩側處形成向上凸出的鎖扣塊(23,23A, 23B,23C,23D,23E),在該豎立部(22,22A,22B, 22C,22D,22E)頂部形成有向兩側橫向凸出的鎖舌(24,24A,24B,24C,24D,24E),該鎖舌(24, 24A, 24B, 24C, 24D, 24E)的側面為鎖舌側壁(240,240A,240B,240C,240D,240E),該豎立部(22,22A,22B,22C,22D,22E)頂面為頂壁 (220,220A,220B,220C,220D,220E),在該豎立部(22,22A,22B,22C,22D,22E)的鎖舌(24, 24A,24B,24C,24D,24E)與底板(21,21A,21B,21C,21D,21E)的鎖扣塊(23,23A,23B,23C, 23D,23E)之間形成有榫槽(40,40A,40B,40C,40D,40E),該榫槽(40,40A,40B,40C,40D, 40E)在鎖舌(24,24A,24B,24C,24D,24E)的下表面形成有一上槽壁(41,41A,41B,41C, 41D,41E),在豎立部(22,22A,22B,22C,22D,22E)的側邊形成有一內槽壁(42,42A,42B, 42C,42D,42E),在底板(21,21A,21B,21C,21D,21E)的上表面形成有一下凹槽(400,400A, 400B,400C,400D,400E),前述鎖扣塊(23,23A,23B,23C,23D,23E)形成在該下凹槽(400, 400A, 400B, 400C, 400D, 400E)與底板側壁(211,211A,211B,211C,211D,211E)之間,該鎖扣土夬(23,23A,23B,23C,23D,23E)的斷面呈楔形,在該下凹槽(400,400A,400B,400C,400D, 400E)靠鎖扣塊(23,23A,23B,23C,23D,23E)內側形成一斜底壁(410,410A,410B,410C, 410D,410E)。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榫槽(40A,40B,40D,40E) 的上槽壁(41A,41B,41D,41E)和內槽壁(42A,42B,42D,42E)間形成有一第一凸條(43A, 43B,43D,43E),所述第一凸條(43A,43B,43D,43E)的底面為一"_制面(431A,431B,431D, 431E),側面為一頂靠面(432A, 432B, 432D, 432E)。
13.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榫槽(40C)的上槽壁(41C) 和內槽壁(42C)間形成有一第一凸條(43C)及一第二凸條G4C),所述第一凸條G3C)的底面為一卡制面(431C),側面為一頂靠面(432C),所述第二凸條G4C)的底面為一卡制面 (441C),側面為一頂靠面(442C)。
14.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槽壁(42D,42E)與下凹槽G00D,400E)的斜底壁(410D,410E)之間形成有一上凸丘(60D,60E),在該上凸丘 (60D,60E)的外側與下凹槽(400D,400E)的斜底壁(410D,410E)相連的為一側斜面(601D, 601E),在該上凸丘(60D,60E)的上側與內槽壁(42D,42E)相連的為一上斜面(602D,602E)。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丘(60E)的側斜面 (601E)與上斜面(602E)間形成有一缺槽(603E)。
16.根據權利要求11、12、13或14所述的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豎立部02)的頂壁(220)上設有復數條溝槽021,222)。
17.根據權利要求11或13所述的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連接件O0C’)的頂壁Q20C’)上設有一條寬槽023C’),并在該寬槽Q23C’)底面設有一條溝槽QMC’)。
18.根據權利要求11或13所述的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連接件O0C”) 的頂壁Q20C”)上設有可使鎖舌04C”)彈性變形的一條溝槽Q22C”)。
19.根據權利要求11、12、13或14所述的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該底板01, 21B,21C,21D,21E)底面的底壁(210,210B,210C,210D,210E)處設有沿著該板材連接件 (20,20B,20C,20D,20E)長條方向的復數條淺槽(212, 212B, 212C, 212D, 212E)
20.根據權利要求11、12、13或14所述的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扣塊03)的最高點與底板側壁oil)之間的該鎖扣塊03)外側形成一傾斜的引導面020)。
21.根據權利要求11、12、13或14所述的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連接件 (20)豎立部(22)頂部兩鎖舌(24)的鎖舌側壁(240)之間距離小于該底板(21)底壁(210) 兩側底板側壁011)之間的距離。
22.—種鎖扣式板材及板材連接件,所述鎖扣式板材是由板材單元(10)組裝而成,該板材單元(10)具有一第一平面、一第二平面及三個以上的側邊,在其中至少兩個側邊上分別形成有凸榫(30);所述板材連接件OO)呈長條狀,其端面呈左右對稱設置,該板材連接件OO)具有一底板及一位于底板上表面中間的豎立部(22),在該底板的底面為底壁010),兩側為底板側壁011),其特征在于在該板材單元(10)側邊形成有向該側邊內側凹入的鎖舌溝(33),該鎖舌溝(3 的底面為一鎖舌溝底面(330),在該鎖舌溝(3 的上方即形成一向板材單元(10)側邊凸出的上凸塊(70),該上凸塊(70)的外端面為上凸塊端面(701),該上凸塊(70)的底面為上凸塊底面(702),在該板材單元(10)第二平面近側邊處形成有向上凹入的鎖扣溝(72),該鎖扣溝(72)朝向該板材單元(10)側邊的一面為鎖扣溝內側面(721),在該鎖舌溝(3 與鎖扣溝(72)之間形成一凸出的凸榫(30),該凸榫(30)具有一下凸塊(300),該凸榫(30)朝向鎖舌溝(3 的一側為凸榫頂面(31),該凸榫(30)朝向板材單元(10)側邊的一側為凸榫外側面(32),該凸榫(30)的凸榫外側面(32)不超出該上凸塊(70,)的上凸塊端面(701),在該下凸塊(300)外側與凸榫外側面(32)相連的為一外斜面(301),在該下凸塊(300)內側朝向鎖扣溝(72)的為一內斜面(302);該板材連接件00)底板上表面近兩側處形成向上凸出的鎖扣塊(23),在該豎立部0 頂部形成有向兩側橫向凸出的鎖舌(M),該鎖舌04)的側面為鎖舌側壁040),該豎立部02)頂面為頂壁020),在該豎立部02)的鎖舌04)與底板的鎖扣塊03) 之間形成有榫槽(40),該榫槽00)在鎖舌04)的下表面形成有一上槽壁(41),在豎立部 (22)的側邊形成有一內槽壁(42),在底板的上表面形成有一下凹槽000),前述鎖扣塊形成在該下凹槽(400)與底板側壁(211)之間,該鎖扣塊的斷面呈楔形,在該下凹槽(400)靠鎖扣塊(23)內側形成一斜底壁(410)。
23.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及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連接件 (20A,20B)的榫槽(40A,40B)上槽壁(41A,41B)和內槽壁(42A,42B)間形成有一第一凸條G3A,4;3B),所述第一凸條G3A,4;3B)的底面為一卡制面031A,431B),側面為一頂靠面 (432A,432B);借此,帶有凸榫(30A,30B)的板材單元(10A,10B)在同一平面上移向帶有榫槽(40A, 40B)的板材連接件Q0A,20B),該凸榫(30Α,30Β)開始進入板材連接件Q0A,20B)的榫槽 (40A,40B)中,所述凸榫(30A,30B)的凸榫外側面(32A,32B)頂靠在板材連接件(20A,20B) 第一凸條G3A,4;3B)的頂靠面(432A,432B)上,同時其凸榫(30A,30B)的下凸塊(300A, 300B)即進入板材連接件(20A,20B)的下凹槽(400A,400B)上方范圍中,讓凸榫(30A,30B) 下凸塊(300A,300B)的內斜面(302A,302B)與板材連接件Q0A,20B)的下凹槽0OOA, 400B)的斜底壁(410A,410B)相接觸,在該狀態下,帶有凸榫(30A,30B)的板材單元(10A, 10B)即無法在同一平面繼續推向板材連接件O0A,20B),接著即以按壓的方式來進行完成板材單元(10Α,1(Β)與板材連接件(20Α,2(Β)間的鎖扣扣合。
24.根據權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及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單元(10)的凸榫頂面(31,31Β)與鎖舌溝底面(330,330Β)的交接處形成有一第一凸階(34, 34Β),該第一凸階(34,34Β)的頂面為一卡制面(341,341Β),側面為一頂靠面(342,342Β)。
25.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及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板材單元10凸榫 30的下凸塊300最低點與其凸榫30的凸榫外側面32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l 小于板材連接件20鎖扣塊23最高點與鎖舌側壁240最低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2。
26.根據權利要求M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及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凸榫30的下凸塊 300最低點與其凸榫30第一凸階34的頂靠面342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3大于榫槽 40斜底壁410最低點與鎖舌側壁240最低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4。
27.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及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板材單元(10Α, 10B,10D,10E)凸榫(30A,30B,30D,30E)的下凸塊(300A, 300B, 300D, 300E)最低點與其凸榫外側面(32A,32B,32D,32E)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1A,LIB, LID, LIE)小于板材連接件(20A,20B,20D,20E)鎖扣塊(23A,23B,23D,23E)最高點與該第一凸條(43A,43B, 43D,43E)的頂靠面(432A,432B,432D,432E)最低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2A,L2B, L2D, L2E)。
28.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及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板材單元(10A, 10B, 10D, 10E)凸榫(30A, 30B, 30D, 30E)的下凸塊(300A, 300B, 300D, 300E)最低點與其凸榫外側面(32A,32B,32D,32E)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1A,LIB, LID, LIE)大于板材連接件(20A,20B,20D,20E)榫槽(40A, 40B, 40D, 40E)斜底壁(410A, 410B, 410D, 410E)最低點與第一凸條(43A,43B,43D,43E)的頂靠面(432A,432B,432D,432E)最低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4A, L4B, L4D, L4E)。
29.根據權利要求對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及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板材單元(10, 10B, 10C, 10D, 10E)鎖舌溝底面(330,330B,330C,330D,330E)與第一凸階(34,34B,34C, 34D,34E)的頂靠面(342,342B,342C,342D,342E)最外側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5, L5B, L5C, L5D, L5E)小于板材連接件(20, 20B, 20C, 20D, 20E)鎖舌側壁(240, 240B, 240C, 240D,240E)最外側與榫槽(40,40B,40C,40D,40E)的內槽壁(42,42B,42C,42D,42E)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6,L6B, L6C,L6D,L6E)。
30.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及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板材單元(10A, 10B, 10C, 10D, 10E)鎖舌溝底面(330A, 330B, 330C, 330D, 330E)與凸榫外側面(32A,32B, 32C,32D,32E)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7A,L7B, L7C,L7D,L7E)大于板材連接件 (20A,20B,20C,20D,20E)鎖舌側壁(240A, 240B, 240C, 240D, 240E)最外側與第一凸條(43A, 43B,43C,43D,43E)的頂靠面032A,432B,432C,432D,432E)最低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8A, L8B, L8C, L8D, L8E)。
31.根據權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及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塊 (300,300A,300B,300C)的外斜面(301,301A,301B,301C)及內斜面(302,302A,302B,302C) 為弧面。
32.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及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單元 (IOC)凸榫頂面(31C)與鎖舌溝底面(330C)的交接處形成有第一凸階(34C)及一第二凸階 (35C),該第一凸階(34C)頂面為一卡制面(341C),側面為一頂靠面(342C),第二凸階(35C) 的頂面為一卡制面(351C),側面為一頂靠面(352C);板材連接件(20C)榫槽0OC)的上槽壁(41C)和內槽壁G2C)間形成有一第一凸條(43C)及一第二凸條G4C),所述第一凸條 (43C)的底面為一卡制面(431C),側面為一頂靠面(432C),所述第二凸條G4C)的底面為一卡制面(441C),側面為一頂靠面G42C)。
33.根據權利要求32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及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單元 (IOC)凸榫(30C)的下凸塊(300C)最低點與其凸榫外側面(32C)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lC)小于板材連接件(20C)鎖扣塊(23C)最高點與該第二凸條(44C)的頂靠面 (442C)最低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2C)。
34.根據權利要求33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及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單元 (IOC)凸榫(30C)的下凸塊(300C)最低點與其凸榫外側面(32C)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lC)大于板材連接件(20C)榫槽(40C)斜底壁(410C)最低點與第二凸條(44C) 的頂靠面G42C)最低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4C)。
35.根據權利要求34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及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單元 (IOC)鎖舌溝底面(330C)與凸榫外側面(32C)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7C)大于板材連接件(20C)鎖舌側壁O40C)最外側與第一凸條(43C)頂靠面G32C)最高點垂直延伸線間的水平距離(L8C)。
36.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及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連接件 (20,20A,20B,20C,20D)豎立部(22,22A,22B,22C,22D)頂部兩鎖舌(24,24A,24B,24C,24D) 的鎖舌側壁(240,240A,240B,240C,240D)之間距離小于該底板(21,21A,21B,21C,21D)底壁兩側底板側壁(211,211A,211B,211C,211D)之間的距離。
37.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及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連接件(20D)內槽壁(42D)與下凹槽GOOD)的斜底壁GlOD)之間形成有一上凸丘(60D),在該上凸丘(60D)的外側與下凹槽GOOD)的斜底壁G10D)相連的為一側斜面(601D),在該上凸丘(60D)的內側與內槽壁(42D)相連的為一上斜面(602D);所述板材單元(IOD)凸榫 (30D)具有一下凸塊(300D),在該凸榫外側面(32D)與下凸塊(300D)的內斜面(302D)之間形成有一上凹槽(51D),在該上凹槽(51D)的外側與凸榫外側面(32D)相連為一上側斜面 (511D),該上凹槽(51D)的內側與內斜面(302D)相連為一外斜面(512D)。
38.根據權利要求37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及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板材單元(IOD) 下凸塊(300D)的外斜面(512D)為斜面,內斜面(302D)為弧面;板材單元(IOD)上凹槽 (51D)的上側斜面(511D)為斜面;板材連接件(20D)下凹槽(400D)的斜底壁(410D)為弧面,板材連接件(20D)上凸丘(60D)的側斜面(601D)和上斜面(602D)均為斜面。
39.根據權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板材及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單元(10) 與板材連接件00)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觸時,其接觸位置至少一側為斜面或弧面。
40.根據權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及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單元(10)與板材連接件00)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觸時,由該板材單元(10)呈傾斜的外斜面 (301)與板材連接件(20)鎖扣塊(23)相接觸。
41.根據權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及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該鎖扣塊03)的最高點與底板側壁(211)之間的該鎖扣塊03)外側形成一傾斜的引導面(420)。
42.根據權利要求41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及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單元 (10)與板材連接件(20)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觸時,由該板材單元(10)呈傾斜的外斜面 (301)與板材連接件(20)鎖扣塊(23)的引導面(420)相接觸。
43.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及板材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鎖舌04)頂壁(220)上設有復數條溝槽021,222)。
44.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鎖扣式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單元(10A’)的凸榫 (30A,)底緣開設有一彈性槽(305A,)。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鎖扣式板材及板材連接件,該板材單元帶有凸榫而該板材連接件帶有相配合的榫槽,該凸榫不超出板材單元側邊,而能節約資源降低成本,組裝時板材單元凸榫的下凸塊進入板材連接件榫槽的下凹槽上方范圍中,讓凸榫側面與榫槽豎立部側面相抵靠,同時凸榫下凸塊的內斜面與板材連接件榫槽的下凹槽的斜底壁相接觸,接著以按壓的方式來進行完成板材單元與板材連接件間的鎖扣扣合。由于本發明在將凸榫組裝至榫槽中的扣合定位時,是以垂直按壓方式來施力,因而不需再對板材單元進行組裝的另側一工具來進行敲擊,所以本發明在進行組裝時不會造成板材單元另一側的榫槽結構損壞,更不會影響到后續的組裝加工,具有凸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
文檔編號E04F13/076GK102493625SQ20111043111
公開日2012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1日
發明者張家銘, 張棋惠, 許倍嘉 申請人:張家銘, 張棋惠, 許倍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