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中空孔的陶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中空孔的陶板。
背景技術:
作為對建筑物的壁面進行施工時的施工方法,具有如下的施工方法,S卩,通過使用燒成后的陶板等,從而能夠改善對壁面的施工的容易性、或改善外觀。在該施工方法中,通過排列設置多個陶板等來進行對壁面的施工,而作為在該情況下所使用的陶板,有時會使用形成有中空孔的陶板。例如,在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由單元建材構成的壁結構中,以實現建材的輕量化和資源的有效利用為目的,而使用形成有多個作為中空的孔的中空部的中空無機建材,并通過將多個該中空無機建材單元化而使用,從而實現施工的容易性或外觀的 改善。
在先專利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02-155614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在此,為了防止灰土等進入到中空孔的內部,從而陶板的朝向以使中空孔朝向水平方向的朝向而配置的情況較多,但即使在中空孔于水平方向上被形成的情況下,有時水也會進入到中空孔內。如上文所述,在水進入到中空孔內的情況下,存在中空孔內成為滿水狀態,從而該水堵塞中空孔的情況。例如,由于當位于中空孔的開口部分的水的表面張力超過了重力時,中空孔內的水將不向外部流出,所以中空孔內成為滿水狀態。另一方面,由于形成有這種中空孔的陶板無論建筑物被建設在何處均被使用,所以有時在寒冷地區也會被使用。此外,由于在這種寒冷地區水容易結冰,所以在水滯留在陶板所具有的中空孔的內部的情況下,中空孔內的水也會結冰。然而,由于水在結冰時,水會發生結冰膨脹,所以中空孔內的水在結冰的情況下也會發生結冰膨脹,當水在中空孔的內部成為滿水狀態下結冰時,不存在多余的空間以應對因結冰膨脹而增大的體積。因此,在陶板上產生從中空孔內向外側推壓陶板的力,在該力較大的情況下,有時會在陶板中沿著中空孔而產生龜裂。如上文所述,在寒冷地區使用具有中空孔的陶板時,存在陶板因水的結冰而損壞的可能性。本發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在寒冷地區的損壞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 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法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以實現目的,本發明所涉及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中,板厚被形成在20mm以下,并且具有橫跨設置狀態下的兩個側面之間而在水平方向上開設的中空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孔的高度被形成在12mm以上。
此外,為了解決上述課題以實現目的,本發明所涉及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中,板厚被形成在20mm以下,并且具有橫跨設置狀態下的兩個側面之間而在水平方向上開設的中空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孔中,高度在Ilmm以上,并且所述板厚方向上的寬度在2mm以上且7mm以下,而且,在高度方向上具有直線的邊。此外,為了解決上述課題以實現目的,本發明涉及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中,板厚被形成在20mm以下,并且具有橫跨設置狀態下的兩個側面之間而在水平方向上開設的中空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孔中,高度在IOmm以上且小于11mm,并且所述板厚方向上的寬度在6mm以上且7mm以下,而且,角部的半徑在I. 5mm以下。此外,為了解決上述課題以實現目的,本發明所涉及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中,板厚被形成在20mm以下,并且具有橫跨設置狀態下的兩個側面之間而在水平方向上開設的中空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孔中,高度在IOmm以上且小于11mm,并且所述板厚方向上的寬度在2mm以上且小于6mm,而且,角部的半徑在I. Omm以下。
在上述這些發明中,通過將橫跨陶板的設置狀態下的兩個側面之間而在水平方向上開設的中空孔設定為上述的各種形狀,從而能夠形成進入到了中空孔內的水容易流出的形態。因此,由于即使在水進入到了中空孔內的情況下,該水也會從中空孔的開口部流出,所以能夠抑制水在中空孔內滯留的情況,從而即使在陶板被暴露于低溫的環境的情況下,也能夠抑制水在中空孔內結冰的情況。其結果為,能夠抑制在寒冷地區的損壞。此外,在上述具有中空孔的陶板中,優選為,所述中空孔在內壁上沒有凹凸。在該發明中,由于在中空孔的內壁上沒有凹凸,所以即使在水進入到了中空孔內的情況下,也能夠使水容易在中空孔內流動,從而在水從中空孔內流出時,能夠容易流出。因此,能夠更可靠地抑制水在中空孔內滯留的情況,從而能夠更可靠地抑制水在中空孔內結冰的情況。其結果為,能夠更可靠地抑制在寒冷地區的損壞。此外,在上述具有中空孔的陶板中,優選為,所述板厚方向上的、從所述陶板的外表面至所述中空孔為止的厚度在5. Imm以上。在該發明中,由于中空孔的、從陶板的外表面至中空部為止的厚度在5. Imm以上,所以能夠確保燒成前的陶板的坯料中的、外表面和中空孔之間的部分的強度。由此,能夠抑制在制成坯料后,到使坯料平放而進行燒成為止的期間,中空部和外表面之間的坯料向中空部側下垂的情況。其結果為,能夠抑制在陶板的外表面上產生凹陷的情況,從而能夠形成外形美觀的陶板。此外,在上述具有中空孔的陶板中,優選為,所述中空孔的、從所述中空孔的形成方向觀察時的形狀被形成為,所述陶板的設置狀態下的所述陶板的表面側向所述表面方向凸起,而所述陶板的所述表面的相反側的一面、即背面側成為直線狀。在該發明中,由于將中空孔的表面側形成為向表面的方向凸起,所以在以表面側為上側而使陶板的坯料平放并進行燒成的情況下,能夠更可靠地抑制中空孔和表面之間的坯料向下側下垂。其結果為,能夠更可靠地形成外形美觀的陶板。發明效果本發明所涉及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實現如下效果,S卩,能夠抑制在寒冷地區的損壞的效果。
圖I為,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的立體圖。圖2為,沿圖I中的箭頭A方向觀察時的圖。圖3 — I為,關于中空孔的分析結果的說明圖。圖3 — 2為,關于中空孔的分析結果的說明圖。圖3 — 3為,關于中空孔的分析結果的說明圖。圖4為,中空孔為長孔時的說明圖。圖5為,中空孔為橢圓時的說明圖。 圖6為,涉及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陶板所具有的中空孔的改變例的說明圖。符號說明I陶板;2平面部;3表面;4背面;5外周面;6側面;10中空孔;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所涉及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并且,本發明并不由該實施方式所限定。此外,下述實施方式的結構要素中,包含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輕易置換的結構要素、或者實質上為相同的結構要素。〔實施方式〕圖I為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的立體圖。圖2為沿圖I中的箭頭A方向觀察時的圖。該圖所示的陶板I通過在高溫下對粘土等進行燒固并燒成,從而被形成為大致矩形的板狀的形狀,并且板厚BT被形成在20mm以下。因此,陶板I的外表面由兩個平面部2和側面6形成,其中,所述兩個平面部2被形成為矩形的形狀且以相互面向相反方向的朝向被設置,所述側面6在兩個位置處的平面部2的外周部分彼此之間以沿著該外周的方式而被形成。即,側面6被形成在分別朝向不同方向的4個位置處,此外,陶板I的板厚BT為兩個位置處的平面部2彼此之間的距離。此外,在陶板I上,于板厚方向上的內側、即兩個位置處的平面部2彼此之間,形成有多個中空孔10。該中空孔10以如下方式形成,即從被形成在4個位置處的外周面5中的一個位置處的外周面5開始,到位于該外周面5的相反側的外周面5為止。以這種方式被形成的中空孔10在平面部2的面的形成方向上以平行的方式并排形成有多個。此外,該陶板I被使用于建筑物的壁面等,在向壁面等進行設置時,以將板直立設置的朝向而被設置。即,以如下的朝向被設置,即,被形成在四個位置處的外周面5中,相互位于相反方向的兩個位置處的外周面5位于橫向上的兩端,且另外兩個位置處的外周面5位于上下方向上的兩端。此外,以此種方式被設置的陶板I中,兩個位置處的平面部2中的、一個平面部2以能夠從外部目視確認的朝向被設置,能夠從外部目視確認的該平面部2成為表面3,而位于相反側的平面部2成為背面4。S卩,表面3以與背面4相比,完成狀態較為良好的方式而被形成。此外,中空孔10以在該陶板I的設置狀態下,橫跨四個位置處的外周面5中位于橫向上的兩端的外周面5彼此之間的方式而被形成。即,四個位置處的外周面5中,位于橫向上的兩端的外周面5被設置為側面6,并且中空孔10在陶板I的設置狀態下橫跨兩個側面6之間而在水平方向上被開設。此外,雖然被形成在該方向上的中空孔10形成有多個,但多個中空孔10以在陶板I的設置狀態下的上下方向上并排的方式而平行地被形成。此外,多個中空孔10均被形成在兩個位置處的平面部2彼此之間,而從平面部2至中空孔10為止的厚度t均在5. Imm以上。S卩,陶板I的板厚方向上的、從陶板I的外表面至中空孔10為止的厚度均在5. Imm以上。多個中空孔10如上文所述這樣距平面部2的距離在5. Imm以上,另外,以在內壁上沒有凹凸的狀態,橫跨兩個側面6之間而被形成。此外,中空孔10的、從該中空孔10的形成方 向觀察時的形狀被形成為,與陶板I的板厚方向相比,沿著平面部2的形成方向的方向上的尺寸更大。即,從陶板I的設置狀態下的上下方向和陶板I的板厚方向觀察時,中空孔10被形成為,與板厚方向上的大小相比,上下方向上的大小更大。如上文所述,以在上下方向和板厚方向上大小互不相同的方式被形成的中空孔10形成為如下的狀態,即上下方向上的大小和板厚方向上的寬度處在相對來說既定的范圍內,而且,中空孔10的形狀也為與上下方向上的大小和板厚方向上的寬度對應的既定的形狀。具體而言,形成有多個的中空孔10全部被形成為如下形狀,S卩,在陶板I的使用時的設置狀態、即于水平方向上開設的朝向的中空孔10內充滿水的情況下,重力能克服水的表面張力,從而中空孔10中的水能夠向外部流出的形狀。圖3-1 圖3-3為,關于中空孔的分析結果的說明圖。圖4為,中空孔為長孔時的說明圖。圖5為,中空孔為橢圓時的說明圖。接下來,對在由水充滿了于水平方向上開設的中空孔10內的情況下,中空孔10中的水能夠向外部流出的中空孔10的形狀的分析結果進行說明。發明人利用CAE(計算機輔助工程),對由水充滿了橫跨陶板I的兩個側面6之間而形成的中空孔10內的情況下的、水的流出狀態進行了分析,該陶板I的使用時的設置狀態下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為300mm,水平方向上的寬度為900mm,板厚BT為18mm。圖3-1 圖3-3為表示該分析結果的圖表。在該分析中,以Imm的間隔將中空孔10在陶板I的板厚方向上的寬度W設定在2 7mm之間,且以Imm的間隔將上下方向上的高度設定在4 16mm之間,并且對各個尺寸的情況進行了水的流出狀態的分析。此外,在該分析中,不僅使中空孔10的高度h和寬度W不同,還使中空孔10的形狀不同而進行了分析。即,對各個尺寸的中空孔10的、從該中空孔10的形成方向觀察時的形狀被形成為長孔狀的情況(參照圖4),和被形成為橢圓狀的情況(參照圖5)進行了分析。并且,該情況下的長孔不僅包括中空孔10的高度h方向上的兩端分別由一個圓弧形成的情況,還包括在高度h方向上的兩端具有沿寬度W方向延伸的直線狀的邊的情況。即,該情況下的長孔中,高度h方向上的兩端既可以如圖4 Ca)所示這樣由一個圓弧形成,也可以如圖4 (b)所示這樣,通過設置在寬度W方向上延伸的邊,并將該在寬度W方向上延伸的邊與在高度h方向上延伸的邊交叉而成的角部設定為圓弧狀的方式,而被形成。在將中空孔10形成為長孔狀時,只要具有在高度h方向上延伸的直線狀的邊,而高度h方向上的兩端的形狀可以為任意形狀。此外,在中空孔10為長孔時,以O. 5mm的間隔將位于沿高度h方向延伸的邊的兩端的圓弧的半徑r設定在I. O 3. Omm之間,并且對各個尺寸的情況也進行了水的流出狀態的分析。在該水的流出狀態的分析中,將在中空孔10內充滿了水的情況下,水不流出的形態設定為NG,將就形狀而言水基本上確實不會流出且在任何條件下均為NG的情形設定為“X”。此外,對于在各個部分的尺寸成為準確地進行了設定的尺寸時水會流出,但在陶板I上存在3mm以上的側翹曲時水不會流出的形態,由于根據條件而存在NG的情況,所以設定為“Λ”。與此相對,在即使于陶板I上存在側翹曲,水也會流出的情況下,由于無論條件如何水均會流出,所以將此時的中空孔10的形態設定為“〇”。S卩,在中空孔10中充滿了水的情況下,在中空孔10的開口部分上,作用有作為使中空孔10內的水流出的力的重力、和作為使該水滯留在中空孔10內的力的水的表面張力,該力的平衡主要根據中空孔10的高度h而發生變化。S卩,在中空孔10的高度h比較低,從而作用于中空孔10內的水整體的重力不太大的情況下,與重力相比表面張力相對更大,從而水不易流出。在水的流出狀態的分析中,這種情況成為“ X ”。相反,由于中空孔10的高度h比較高,作用于中空孔10內的水整體的重力增大,從而相對于表面張力而言重力相對增大時,中空孔10內的水容易流出。在水的流出狀態的分析中,這種情況為“〇”。此外,在表面張力和重力的、相對的力的平衡相抗衡,從而在理想的條件時水容易流出,但當偏離理想的條件時水不易流出的情況下,在該水的流出狀態的分析中成為“Λ”。 如上文所述,水從中空孔10流出的分析根據中空孔10的形態而被分類成三類。該分析結果由圖3-1 圖3-3所圖示。并且,圖中用表示的部分表示在形狀上無法實現的形狀。例如,在長孔的中空孔10中,表示半徑r的大小為超過寬度W的二分之一的形狀。此外,在橢圓的中空孔10中,表示高度h小于等于6mm的形狀。在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具有中空孔10的陶板I中,應用具有在這些水的流出狀態的分析中,分析結果成為“O”的形態的中空孔10的形狀。具體而言,由于在中空孔10的高度h在12mm以上時,無論寬度W的大小如何,水的流出狀態均成為良好,所以高度h在12mm以上時,不管寬度W的大小如何均被應用。此外,在中空孔10的高度h小于12mm時,在中空孔10被形成為橢圓狀的情況下,如圖3-1 圖3-3所示,由于根據條件而存在水不易流出的情況,所以當中空孔10的高度h在Ilmm以上且小于12mm時,在預定的條件下,應用高度h在該范圍內的中空孔10。即,當中空孔10的高度h在Ilmm以上時,于寬度W在2mm以上且7mm以下,且被形成為長孔狀的形狀的情況下,即,于在高度h方向上具有直線的邊的情況下被應用。此外,在中空孔10的高度h小于Ilmm時,水的流出變得困難的條件進一步增加。具體而言,如圖3-1 圖3-3所示,當中空孔10的高度h在IOmm以上且小于Ilmm時,在高度h方向上的邊和寬度W方向上的邊交叉而成的角部的半徑!■為I. 5mm的情況下水的流出狀態成為良好的情形,僅在中空孔10的寬度W為6mm的情況和7mm的情況下出現。因此,作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陶板I所具有的中空孔10可在如下情況下被應用,即,高度h在IOmm以上且小于Ilmm,并且陶板I的板厚方向上的寬度W在6mm以上且7mm以下,而且,角部的半徑r在I. 5mm以下的情況。此外,于中空孔10的高度h在IOmm以上且小于11mm,角部的半徑r為I. Omm的情況下水的流出狀態成為良好的情形,僅于中空孔10的寬度W在2mm以上且小于6mm的范圍內的情況下出現。因此,作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陶板I所具有的中空孔10,可在如下情況下被應用,即,高度h在IOmm以上且小于Ilmm,并且陶板I的板厚方向上的寬度W在2mm以上且小于6mm,而且,角部的半徑r在I. Omm以下的情況。
該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具有中空孔10的陶板I由上述那樣的結構構成,接下來,對該陶板I的制造時的方法進行說明。在制造該陶板I時,首先,考慮到燒固時的伸縮,而將粘土等的坯料形成為最終所希望的形狀。即,在板狀的粘土等上,開設相當于中空孔10的孔而制造坯料。然后,在使通過此種方式而制成的坯料以平面部2成為水平的朝向平放的狀態下,對坯料進行燒固。此時,將表面3作為上側并將背面4側作為下側而進行燒固,以使表面3側不被弄臟。陶板I是通過以此種方式,對開設了孔的板狀的坯料進行燒固并燒成,從而在具有中空孔10狀態下而制造出的。以下,對以此種方式而制造出的具有中空孔10的陶板I的作用進行說明。陶板I作為形成建筑物的壁部等的建筑材料而被使用,在使用該陶板I時,陶板I以如下朝向而被設置,即,平面部2沿著設置該陶板I的壁面而垂直,并且被形成在該陶板I上的多個中空孔10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朝向。此時,陶板I被設置成如下朝向,即,在設置后也能夠從外部目視確認表面3側的朝向。陶板I以此種方式構成壁部,并作為壁部的一部分而被使用的情況較多,此時,雖然有時側面6以向外部開放的狀態被設置,但在陶板I的側面6上開口有中空孔10。因此, 存在在陶板I的設置后出現了降雨的情況下,雨水從中空孔10的開口部分進入到中空孔10內,從而中空孔10內被水充滿的情況。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中空孔10也如上文所述這樣,根據內部的水流出的狀態的分析結果,而以水容易流出的形態被形成。S卩,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陶板I所具有的中空孔10以如下形態被形成,即,高度h較高,而使作用于進入到中空孔10內的水的重力相對于表面張力而相對地增大,從而水容易流出的形態。因此,即使在中空孔10內被水充滿了的情況下,該水也會從中空孔10內流出。此外,使用陶板I而建造的建筑物,有時會根據情況而被建筑在寒冷地區,此時,建筑物被暴露在低溫的環境下,陶板I有時也處于被暴露在低溫的環境下的狀態。即使在此種情況下,由于在被形成于陶板I上的中空孔10內,未滯留有水,所以水不會在中空孔10內結冰,從而陶板I在中空孔10內未滯留有水的狀態下,溫度下降。上述的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具有中空孔10的陶板I根據水的流出狀態的分析結果,而將橫跨陶板I的設置狀態下的兩個側面6之間而在水平方向上開設的中空孔10形成為,進入到中空孔10內的水容易流出的形態。具體而言,中空孔10被形成為高度h在12mm以上;或被形成為高度h在Ilmm以上,并且寬度W在2mm以上且7mm以下,而且在高度h方向上具有直線的邊;或被形成為,高度h在IOmm以上且小于11臟,并且寬度W在6mm以上且7mm以下,而且角部的半徑r在I. 5mm以下;或被形成為,高度h在IOmm以上且小于Ilmm,并且寬度W在2mm以上且小于6mm,而且角部的半徑r在I. Omm以下。因此,即使在水進入至IJ了中空孔10內的情況下,該水也會從中空孔10的開口部流出,所以能夠抑制水滯留在中空孔10內的情況,從而即使在陶板I被暴露于低溫的環境的情況下,也能夠抑制水在中空孔10內結冰的情況。其結果為,能夠抑制陶板I在寒冷地區的損壞。此外,由于中空孔10在內壁上沒有凹凸,所以即使在水進入到了中空孔10內的情況下,水也容易在中空孔10內流動,從而在水從中空孔10內流出時,容易流出。因此,能夠更可靠地抑制水在中空孔10內滯留的情況,從而能夠抑制水在中空孔10內結冰的情況。其結果為,能夠更可靠地抑制陶板I在寒冷地區的損壞。
此外,由于中空孔10中,從陶板I的平面部2至中空孔10為止的厚度t在5. Imm以上,所以能夠抑制在制成坯料后,到燒成為止的期間,中空孔10和平面部2之間的坯料向中空孔10側下垂的現象,即,在對坯料進行燒成時,雖然以表面3側為上側,背面4側為下側而使坯料平放的狀態進行燒成,但燒成前的坯料較為柔軟。因此,在從平面部2至中空孔10為止的厚度t過薄時,有時平放狀態下的坯料中的位于中空孔10的上側的部分會向下偵U、即中空孔10側下垂。如上文所述,當位于中空孔10和平面部2之間的坯料向中空孔10側下垂時,平面部2中的該部分將出現凹陷,但在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陶板I中,從平面部2至中空孔10為止的厚度t在5. Imm以上。因此,由于能夠確保燒成前的較為柔軟的坯料中的、平面部2和中空孔10之間的部分的強度,所以即使在燒成時使坯料平放的情況下,也能夠抑制在平面部2和中空孔10之間,坯料向中空孔10側下垂的情況。其結果為,能夠抑制在平面部2上出現凹陷的情況,從而能夠形成外形較為美觀的陶板I。并且,雖然對上述的陶板I所具有的中空孔10為,從中空孔10的形成方向觀察時 的形狀為長孔形的中空孔和橢圓形的中空孔進行了說明,但中空孔10也可以并不嚴格地形成為上述形狀。圖6為,涉及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陶板所具有的中空孔的改變例的說明圖。例如,如圖6所示,中空孔10也可以被形成為,從中空孔10的形成方向觀察時的形狀為,陶板I的表面3側向表面3方向凸起,且陶板I的背面4側成為直線狀。以此種方式,通過將中空孔10的表面3側形成為向表面3側方向凸起,從而在以表面3側為上側的方式而平放陶板I的坯料并對其進行燒成的情況下,能夠更可靠地抑制中空孔10和表面3之間的坯料向下側下垂而在表面3上出現凹陷的情況。其結果為,能夠更可靠地形成外形美觀的陶板
Io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中空孔的陶板,所述陶板中,板厚被形成在20mm以下,并且具有橫跨設置狀態下的兩個側面之間而在水平方向上開設的中空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孔的高度被形成在12mm以上。
2.一種具有中空孔的陶板,所述陶板中,板厚被形成在20mm以下,并且具有橫跨設置狀態下的兩個側面之間而在水平方向上開設的中空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孔中,高度在Ilmm以上,并且所述板厚方向上的寬度在2mm以上且7mm以下,而且在高度方向上具有直線的邊。
3.一種具有中空孔的陶板,所述陶板中,板厚被形成在20mm以下,并且具有橫跨設置狀態下的兩個側面之間而在水平方向上開設的中空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孔中,高度在IOmm以上且小于Ilmm,并且所述板厚方向上的寬度在6mm以上且7mm以下,而且角部的半徑在1.5mm以下。
4.一種具有中空孔的陶板,所述陶板中,板厚被形成在20mm以下,并且具有橫跨設置狀態下的兩個側面之間而在水平方向上開設的中空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孔中,高度在IOmm以上且小于11mm,并且所述板厚方向上的寬度在2mm以上且小于6mm,而且角部的半徑在I. Omm以下。
5.如權利要求I 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孔在內壁上沒有凹凸。
6.如權利要求I 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厚方向上的、從所述陶板的外表面至所述中空孔為止的厚度在5. Imm以上。
7.如權利要求I 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厚方向上的、從所述陶板的外表面至所述中空孔為止的厚度在5. Imm以上, 所述中空孔在內壁上沒有凹凸。
8.如權利要求I 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孔的、從所述中空孔的形成方向觀察時的形狀被形成為,所述陶板的設置狀態下的所述陶板的表面側向所述表面方向凸起,而所述陶板的所述表面的相反側的一面、即背面側成為直線狀。
9.如權利要求I 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孔的、從所述中空孔的形成方向觀察時的形狀被形成為,所述陶板的設置狀態下的所述陶板的表面側向所述表面方向凸起,而所述陶板的所述表面的相反側的一面、即背面側成為直線狀,并且,所述中空孔在內壁上沒有凹凸。
10.如權利要求I 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厚方向上的、從所述陶板的外表面至所述中空孔為止的厚度在5. Imm以上, 所述中空孔的、從所述中空孔的形成方向觀察時的形狀被形成為,所述陶板的設置狀態下的所述陶板的表面側向所述表面方向凸起,而所述陶板的所述表面的相反側的一面、即背面側成為直線狀。
11.如權利要求I 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具有中空孔的陶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厚方向上的、從所述陶板的外表面至所述中空孔為止的厚度在5. Imm以上, 所述中空孔的、從所述中空孔的形成方向觀察時的形狀被形成為,所述陶板的設置狀態下的所述陶板的表面側向所述表面方向凸起,而所述陶板的所述表面的相反側的一面、即背面側成為直 線狀,并且,所述中空孔在內壁上沒有凹凸。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中空孔的陶板,其能夠抑制在寒冷地區的損壞。陶板(1)中,板厚(BT)被形成在20mm以下,并且具有橫跨設置狀態下的兩個側面(6)之間而在水平方向上開設的中空孔(10),中空孔(10)的高度h被形成在12mm以上。通過將橫跨陶板(1)的設置狀態下的兩個側面(6)之間而在水平方向上開設的中空孔(10)設定為這種形狀,從而能夠形成為進入到中空孔(10)內的水容易流出的形態。因此,由于即使在水進入到了中空孔(10)內的情況下,該水也會從中空孔(10)的開口部流出,所以能夠抑制水滯留在中空孔(10)內的情況。由此,即使在陶板(1)被暴露于低溫的環境時,也能夠抑制水在中空孔(10)內結冰的情況。
文檔編號E04C2/30GK102776981SQ20121014371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10日
發明者南谷英彰, 奧田昌嗣 申請人:驪住株式會社